研究生创新教育改革与实践.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21163060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创新教育改革与实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研究生创新教育改革与实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生创新教育改革与实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创新教育改革与实践.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研究生创新教育改革与实践研究生创新教育改革与实践作者:赵桂荣刘军澹台湛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1 年第 2 期赵桂荣刘军澹台湛 (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陕西西安 710048)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不断需求,结合教育部创新教育计划,西安理工大学在研究生创新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文从学科建设发展、培养机制改革、规范管理、加强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了具体介绍。关键词:研究生创新教育改革实践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b)-0139-0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政府面对国际社会竞争明确提出的国家和社会发展

2、中长期战略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这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其核心和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体。2003 年,教育部开始启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并将其列为2003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2005 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西安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高校,与部委属高校相比,地方院校服务于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决定了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与培

3、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其保持特色和生存发展的根本出路。针对研究生教育的新形势,我校以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适应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充分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积极探索、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勇于创新、实践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新机制,促进了学校研究生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1 以学科建设为统领,以科学研究为动力,带动研究生创新教育工作的开展 1.1 加强学科建设,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1.1.1 统筹规划、落实责任、明确目标为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益,打破二级学科之间的壁垒,加强以一级学科为基础的学科群建设,学校按一级学科设立了学科带头人,并按

4、一级学科统筹规划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生教育质量是学科带头人重要职责。坚持研究生培养要以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及重大科研课题为导向,确定各学科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提供人才和知识保障和支撑。 1.1.2 加强学科团队及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学术团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近年来,学校先后实施了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等一系列优秀人才的引进、培养计划,学科师资队伍的学历和学术水平也不断提高。针对近年来硕士生导师年轻化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了硕士生导师培训,印发研究生指导教师手册等相关培训学习资料,邀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

5、文指导教师等有丰富经验的导师以及研究生部管理人员就“如何做好研究生指导工作”、“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在研究生培养中应引起注意的问题”进行讲解。通过学科团队的建设和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导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和责任意识。 1.1.3 加大学科建设投入,改善研究生培养条件学科基地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为实现学科建设目标,学校在资金、人员编制、师资培训、科研立项、经费投入、仪器设备等方面均给予重点学科优先倾斜政策。近 10 年来,省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为我校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总体建设资金不足一直是困扰我校学科建设工作的主要问题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学校多方筹集资

6、金,学科也从科研经费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广大教师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己动手自制了许多设备和系统。如机械工程学科自制教学科研仪器 30 余种,总价值近 2000 万元。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学科自制了弯道环流实验系统、反拱水垫塘消能与破坏机理研究模型、水平旋流消能实验系统和高速水流试验系统等。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自制了坡面降雨侵蚀实验系统、坡面降雨下渗漫流与溶质运移实验系统等,自制这些设备和系统不仅节约了资金,还满足了科研和研究生培养的需求。学校还成立了学科建设办公室,加强对学科建设项目的检查、监督,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学科基地已成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地。 1.2 坚持

7、以科学研究促进研究生创新教育发展的工作思路多年来学校积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紧密跟踪科学研究前沿领域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凝练了学科研究方向,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突出重点,发挥特色,形成了以制造业、水利水电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科研特色。使学校科研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大会奖等国家级奖 17 项、省部级奖 250 余项。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大大地促进和支撑了我校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发展。我校从 1999 年 6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7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年硕士生招生规模仅 230 人,发展到目前拥有 4 个博士

8、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 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2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 71 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年硕士生招生规模达到 1405 人。科研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促进我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2001 年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博士生刘建的博士论文“开关电容 DC-DC 变换器研究”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007 年岩土工程学科博士生张平的博士论文“裂隙介质静动应力条件下的破坏模式与局部化渐进破损模型研究”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近年来,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岩土工程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等 15 名博士生的论文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

9、此外,我校黄强教授和企业导师安盛勋联合指导的水利工程领域毕业工程硕士夏忠,获得 2007 年“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 2 坚持规范管理,积极推进机制创新 2.1 加强规范管理,为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我校先后开发并投入使用了“研究生培养管理系统”、“学位信息网上填报系统”“研究生招生调剂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确保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针对研究生培养特点,先后制定了西安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实行中期考察的规定、西安理工大学关于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条件的规定、研究生学制、学位授予、毕业、结业和肄业的管理细则(试行)等一系列管理文件,规范了研究生

10、培养的各个环节,为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 构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需要良好的知识结构,而研究生知识结构的形成主要通过一系列课程教育来实现。制定科学、合理、完整、互相衔接、并且在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及其它环节上层次清晰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力保障。我校每隔三年全面制定(修订)一次研究生培养方案,在充分了解、调研国内外著名院校相应各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内部学科特点及分布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应当前本学科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培养方案。考虑到当今的创新成果往往出现在复合、交叉学科的特点,我校在培

11、养方案的制定及课程管理上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硕士、博士的所有课程对全校的各学科的研究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层次的课程。近年来,学校每年拿出专项经费来资助研究生课程建设,坚持“点面结合,逐步带动全校研究生课程体系调整”的指导思想,以点代面,逐步形成高标准、规范化研究生课程体系,推进研究生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我校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与水平。为使每门课程在培养专门人才的教学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2008 年我校对所有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修订,我们要求任课教师除了列出本课程的主要教材外,还要求列出掌握每一章核心内容和了解国内外有关发展动态需查阅的有关主要

12、文献,对于专业课要求至少列出 23 篇与该课程有关的最新英文参考文献和 35 篇中文文献,使硕士研究生不仅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而且要了解本课程所涉及内容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研究热点及存在的问题,在课程阶段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 2.3 促进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良好的学术环境是产生高质量学位论文的前提。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使研究生作出创造性的成果,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加强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可以使学生优势互补。我校在营造校园创新氛围中做了以下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第一,定期举办院级、校级间的跨学科学术论坛,由研究生自己设计方案,自己组织实施,活跃研究生的学术氛

13、围,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锻炼研究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为研究生创新学术交流提供稳定的场所。第二,各学科开设学科领域新进展课程作为研究生的必选课,聘请本学科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作专题学术报告,开阔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掌握学科发展前沿动态。第三,鼓励和支持博士研究生组团参加全国博士学术论坛;第四,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的研究生学术年会,交流学术思想,激发研究生创新思维。 2.4 重视研究生论文选题的创新科研和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很多研究生都知道论文创新的重要性,但是往往写出的论文在创新性方面稍显不足,究其原因在于论文选题是没有系统地检索相关文献资料,对

14、国内外研究动态,学科现有水平把握不准,当论文进行到一定阶段后,才发现别人已经进行了类似的工作,这样是很难进行创新的,选题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过程。我校研究生学院每年在研究生开题前,举办系列学术讲座,如“科技创新与文献检索”、“如何有效开展科学研究”等,指导研究生借助学校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阅读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大胆设想,针对资料中未曾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把握学科前沿,找准国内外空白点 2.5 坚持改革创新,开创研究生创新教育新局面 2006 年实施了全校硕士研究生集中预答辩,要求必须延缓或淘汰 5%以上。使得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公开化、透明化,便于比较,杜绝了

15、暗箱操作、敷衍了事的现象,也进一步调动了研究生努力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进一步增强了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充分发挥开题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2009 年对硕士研究生开题进行了改革,制订了硕士研究生集中开题改革方案和相关实施办法,为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奠定了基础。 2008 年对博士生培养机制进行了改革,实施了博士生奖助学金制度和博士研究生年度及中期考核制度,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大幅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奖助学金标准。2009 年学校对博士学位论文盲审条件进行了调整,将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与博士生取得的学术成果挂钩,论文成果在最具学术影响力期刊上发表者免于盲审,论文成果在国

16、际、国内知名期刊上发表者必须有两篇盲审,其他情况者必须全部(5 份)盲审。这些措施的实施,对激励博士生刻苦钻研,不断努力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3 结语我校在研究生创新教育中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坚定了我们地方院校做好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信心。研究生创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多方面的投入,需要创造性地处理各方面、各环节、各要素的关系。面对全球竞争中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我们必须不懈努力,加强教育模式的动态调整,建立衡量和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科学评估体系,营造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及时评估和筛选课程,以灵活多样的学习和训练方式增强研究生的适应性,以创新的教育观来改革研究生教育,真正使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上一个新台阶,使研究生在未来不仅仅是一个合格的求职者,更能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创业者。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研20051 号. 2林畅,许文年.试论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和平台J.太原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0(6). 3吴宏春.关于加强研究生管理提高培养质量的实践与思考J.陕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