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21160874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1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技术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及专业代码:078401)一、学科概况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该学科主要研究在教育中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学习、提高绩效的理论、规律和方法。它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技术来优化教育过程、开发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交叉学科,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的产物,与其相近的一级学科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很多相关学科新观念、新理论的相互影响和交叉渗透,形成了本学科的理论基础,推动着本学科的持续发展。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基本成熟,形成了由教育

2、技术学原理、教学设计理论、教育传播学、教育媒体理论与实践、信息化教学论、远程教育学、教育技术管理等组成的稳定的学科体系结构,且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仍在不断扩充,因此,教育技术学是极富活力的教育学二级学科。教育技术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已基本完善,形成了包括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在内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其研究方向涵盖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教育信息化教育理论研究、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学习科学与知识工程、教育技术管理、多媒体技术、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新型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等多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教育技术学

3、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对教育信息化及其人才需求的适应性。在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教育技术在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提高传统教育教学的效率、促进智能化、个性化学习的实现、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等多个方面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北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办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高等学校之一, 1993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点。2006 年教育技术学科被评为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该学科现已形成现代教育技术原理、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现代远程教育和数字教学资源与环境等五个稳定的硕士培养方向。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学术道德,具有较高的信息

4、素养和创新精神,熟练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掌握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的理论与技术,理论功底扎实、学术视野宽广、实践能力强,德、智、体、美和谐发展,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硕士生应了解信息化教育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与应用前景;掌握基本的教育科学与技术研究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科研及管理的能力;能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书籍和资料,能用外语写出学位论文摘要。同时具有理论联系实践、独立思考、问题解决、推理与归纳等能力。三、培养方式1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成立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小

5、组,成员为本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导师是硕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 硕士生指导小组配合导师全程参与硕士生的指导工作, 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为硕士生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使硕士生在博采众长中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2.与校外科研院所或企业联合进行培养,给硕士生提供更好的实践锻炼机会,提高他们专业应用能力。3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授课;鼓励硕士研究生积极参加校内外有关学术活动,加强学术交流与协作,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学科领域前沿和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和社会服务能力。4每个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参与一项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通过课题研究,巩固专业基础理论,扩大专业知识范围。5

6、课程学习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开展专题讨论和研讨式教学,开展研究性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四、本学科所需其它相关(近)学科知识计算机、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五、学制及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 3 年,最长学习年限为 5 年。六、研究方向1.现代教育技术原理2.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3.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4.现代远程教育5.数字教学资源与环境七、学分要求研究生在学习期间须修满不少于 35 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 5 学分,其他培养环节 3学分。八、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九、学位(毕业)论文学位(毕业)论文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时间不

7、少于一年。在论文工作中注意做到:1论文选题必须经过充分论证,要广泛查阅相关的参考文献,了解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论文选题应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2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并从中确立学位(毕业)论文选题。3学位(毕业)论文应该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表明作者对研究课题具有独立、创新的见解。论文的写作及打印格式等参考西北师范大学博士 /硕士学位论文打印要求等有关规定执行。4论文撰写完成后,由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和学院聘请本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论文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论文评审及答辩的具体要求按照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办法西师发(2017)8 号等有关规定

8、执行。附:教育技术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教育技术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教育技术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教育技术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学科名称:教育技术学学科名称:教育技术学学科代码:学科代码:078401078401课程课程类别类别课程代码课程代码M0051001公共必公共必修课修课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开课开课学期学期一一一、 二一二三二一四三三四二三二四一三四二四三二三二三周周学时学时21222222222222222222222222总学总学时数时数3618723636363636363

9、636363636363636363636363636363636学学分分21222222222222222222222222任课任课教师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考核考核方式方式考试考试M0050003自然辩证法概论M0101222第一外国语M0212171课程与教学论外国语学院考试安富海马光仲王文君王卫军俞树煜李建珍郭绍青郭绍青蔡旻君张筱兰周媛张筱兰蔡旻君俞树煜郭绍青李建珍王卫军蔡旻君郭绍青张筱兰周媛王卫军郭绍青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专业基专业基M0212172教育原理础课础课M0213172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O

10、213171教育传播原理方方向向一一MO213173远程教育原理MO214173信息时代的学校教育发展MO214173信息时代的学校教育发展必必修修课课1919学学分分方方MO213174学习科学与技术向向二二MO212174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MO214175数字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MO212174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专专方方MO213174学习科学与技术业业向向方方三三MO212173现代教育技术原理向向课课MO214173信息时代的学校教育发展MO213173远程教育原理方方MO213171教育传播原理向向四四MO213174学习科学与技术MO214173信息时代的学校教育发展MO212174

11、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方方MO214175数字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向向五五MO213171教育传播原理MO214173信息时代的学校教育发展MO212173现代教育技术原理M0214171信息化学习环境设计M0214172教育 APP 设计与开发M0214174虚拟现实技术专业选专业选修课修课M0214176社会性软件与学习M0214177MOOC 课程(1)选选修修课课1818荣誉课荣誉课学学程程分分M0214177MOOC 课程(2)语言能力提升课程一三四四任一任一二一、 二一、 二一、 二一、 二一、 二222222222222363636363636361818181818222222111

12、111赵健张学军魏小东张雪莉考查考查考查考查外 国 语 学考查院、文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院研究生院研究生院研究生院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M0006001科学知识概论语言能语言能力发展力发展课程课程M0006002艺术知识概论M0006003中国文化概论M0006004西方文化概论M0006005社会科学知识概论学术讲座参加学院论坛及国内外学术会议(1 学分)其他培养环节其他培养环节3 3 学分学分课例分析撰写课例分析报告(1 学分)总学分总学分不低于 35 学分文献综述文献综述(1 学分)注:跨学科或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课程 2-3 门。具体为:补修课程一律不计学分,以通过考试为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