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社会化.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21160247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2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政治社会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政治社会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政治社会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政治社会化.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6卷第1期2002年2月合 肥 工 业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FE IUN I VERSITY OF TECHNOLO GY(Social Sciences). 16 No. 1VolFeb. 2002论 政 治 社 会 化刘鑫(皖西学院 政法系,安徽 六安237012)摘要摘要:政治社会化是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的重要课题。文章从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含义入手,在把握其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功能。政治社会化的各种不同定义可归纳为四种观点,即社会教化论、 个体学习论、 文化传承论、 社会环境论。政治社会化特征表现为主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持

2、续性与反复性的统一,并具有传递政治文化、 培养合格的政治角色、 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关键词关键词: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D0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 100823634 (2002)0120106204On socialized po liticsL I U Xin(Dept. of Politics and Law, South Anhui College, Luan 237012, Ch ina)AbstractAbstract: Socialized po litics, which is integrated by theo ry and

3、practice , is an impo rtan t questi on forstudy.The article firstly analysesthe mean ing of it, and then analysesits function s on the basis ofmasteringits featu res.Socialized po litics has variou s defin ition s.The paper divides them into fourkinds, namely, En lightened by the society; Taugh t by

4、 oneself ; Cu ltures handing down and carryingforward; and Being influenced by the social environm ent.Its featu res show that its a unity, includingunified initiative and passiveness ; centralized socialization and individualizati on; unified continu ity andrepetiti ou sness .The function s of the

5、socialized po litics are to tran sm it po litical culture, cultivatequalified po litical roles, and maintain social stab ility.KeyKey wordswords: socialization; socialized po litics; po litical culture自20世纪50年代政治文化研究兴起以来,政治社会化研究也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重视,并在一些国家进入了领导者政治决策的视野。政治社会化是在社会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社会化属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专用语

6、。 不同学科对社会化的研究有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社会化在这些学科中也有不同的含义。政治学及其分支学科对政治社会化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 见仁见智。本文从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各种不同定义入手,在把握其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功能,以期对政治社会化有较为全面的理解。收稿日期收稿日期: 2001209217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刘鑫(1966-),男,安徽六安人,皖西学院政法系副教授.第1期刘鑫:论政治社会化107一、 政治社会化的涵义国内外学者有关政治社会化的定义很多,归纳起来,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四种。(1)社会教化论社会教化论是对社会化的社会学观点的直接继承。持这种观点的人,视政治社会化为社会组织、

7、群体对该社会的个体成员进行政治教育和灌输的过程。 这种观点在政治社会化研究早期有很大的影响。赫斯和托尼指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团体或机构教导幼年成员或新成员学习、 掌握有关的价值、 态度和行为的过程。兰顿也说,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把政治文化代代相传的过程。这种观点的贡献在于明确提出了政治社会化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并强调社会组织和群体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教育和引导,对这一点是没有疑义的。但是,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教化和个人内化的统一。 只有通过个体的学习、 内化,社会教化的内容才能被个体吸收,从而实现个体的政治社会化。因此,过分强调社会组织和群体重要性的社会教化论是

8、失之偏颇的。(2)个体学习论社会教化论必然面对一个无法回避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即应当如何看待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作为客体的社会个体的地位和作用。个体学习论对这一问题作了正面回答。如戴维伊斯顿和杰克邓尼斯指出,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习得其政治取向和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罗伯特E道斯等人也认为,人们关于政治传统或政治角色以及与之相关的行为的知识不是与生俱来的,政治社会化就是获取这些知识的一种或多种过程。 个体学习论从个体角度出发来观察政治社会化,充分认识到个体的重要性,强调了个体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能动作用。然而,个体的能动作用是以社会的政治教化为前提的,个体的学习只有在社会政治教化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因此,个

9、体学习论在强调社会个体的重要性的同时,忽视了社会的作用,这同样是不全面的。(3)文化传承论持文化传承论观点者把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和结果置于人们视线的中心。如阿尔蒙德和鲍威尔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形成、 维持和改变的过程。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强调了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政治文化的传承是政治社会化的目标之一。 然而,就内容而言,政治社会化决不仅仅是政治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从政治统治者的角度看,还应包括统治者的政策、 政治生活方式和政治行为模式的教育与灌输。对个体来说,还包括政治技能的学习、 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及政治经验的积累。因此,文化传承论把政治文化视为政治社会化的全部内容,缩小了政治社

10、会化的功能范围。(4)社会环境论随着系统论被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引进到社会科学研究中来,一种可以称之为政治社会化的 “社会环境论” 的观点崭露头角。 露斯和阿尔托弗认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的政治、 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环境论为我们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及其在社会政治体系中的地位,提供了重要线索。但是,社会环境论的作用也是仅此而已。任何事物都有其独特的质的规定性,离开了这一规定性,事物便不复存在,也就根本谈不上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政治社会化也是如此,从这个角度来审视社会环境论,它的缺陷便一目了然。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把政治社会化表述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个体在社会政治互动中接

11、受社会政治文化教化,学习政治知识、 掌握政治技能、 内化政治规范、 形成政治态度、 完善政治人格的辩证过程。首先,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与个体的政治互动过程。社会个体是这一过程的客体,但社会个体在这一过程中又发挥着积极的能动作用。通过内化政治文化,个体形成政治人格和政治自我。政治人格和政治自我作为政治社会化的促进力量,又反过来推动个体的政治社会化。个体不断丰富自己的政治知识,形成政治态度,提高政治素质。以社会个体作为分析对象,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个体政治社会化在微观层面的发生、 发展过程;另一方面,从个体角度分析政治社会化,强调了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差异性。因为,社会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所面对的社会政治

12、环境是有区别的。 同时,个体人格具有独特性,每一个社会个体都是社会、 文化、 历史的产物,又是心理性、 生理性和生物性的复合体。不同的环境因素和独特的人格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了社会个体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千差万别。政治社会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的过程。 政治信息传播与个体的政治学习和内化,只能在社会政108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2月治互动中才能完成。 个体的学习和内容以社会组织和群体提供的政治信息为基础,社会教育通过个人的学习和内化得以实现,并在个体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中体现出来,可见,社会教化和个人内化是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政

13、治社会化的完整统一过程。 社会与个人政治互动是连续不断的,它贯穿于整个社会的政治发展历史,也伴随个体的一生。 因此,政治社会化是一种连续的过程。其次,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对其成员的政治文化教化。因此,社会组织和群体是政治社会化的实施主体;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属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社会组织和群体把现存政治体系认可的政治思想、 政治观念、 政治价值规范和政治行为准则灌输、 传授给社会个体,把社会人培养为政治人,以便传承政治文化、 维系政治社会的运行和延续。二、 政治社会化的特征政治社会化丰富的内涵,决定了其具有许多有别于其他社会政治现象的重要特征,也决定了其每一特征具有两重性。(1)政治社会化是

14、主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社会是人类个体的有机结合,个体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任何个体都必须首先适应其身处的社会。这说明,生活于政治社会中的个体必须接受社会组织和群体的政治文化教化,以便为社会政治共同体所接纳。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体政治社会化具有受动性。然而,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人类以其特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与其他动物相区别。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社会个体一方面能够根据需要、 目标和自我取向,主动地选择政治教化的内容和方式,以实现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个体又是以实际的政治作为,去影响现实的政治过程。通过参与政治活动,影响其他社会个体的政治社会化和再政治社会化,社会个体充分展示其在政治社会中的

15、主动性和创造性。政治社会化是主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受动性表明个体不能选择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历史条件;主动性表示个体的本质其实是主动进取的。受动性使社会对个体的塑造得以实现,社会因此稳定和安宁;主动性则使社会进步和政治发展有了动力和源泉。(2)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社会化与个性化是政治社会化过程两个方面的必然产物,两者是一个有机的动力整体。 社会对教育传递政治文化规范、 价值观念的统一导向与个体生理、 心理的差异性,决定了每一个体在将社会政治文化内化的过程中既表现出普遍性又表现出特殊性。 政治文化内化意味着一定群体和社会要求生活于其中的个体按受和遵循共同的政治文化价值观念,并使之转

16、化为个体内在的价值目标和行为准则,因而具有普遍性。而作为政治社会化主体的个人,由于其自我意识的发展所处的阶段、 成熟程度、 完善程度各不相同,又使个体在接受和吸收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中千差万别,显示出不同的个性特征,因而又表现出特殊性。因此,社会化与个性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就具体的功能指向来看,两者又存在着差别,对个人而言,社会化旨在保证个体为社会所接受,成为基本的社会成员即社会公民。 个性化则在社会基础上谋求个体的高层次的自由和谐的发展,在于人格的不断完善发展,在于激发人的自主精神和首创精神。 对社会而言,社会化的意义在于稳定和连续,个性化的意义在于改革和创新。社会化强调求同继承的一面,个

17、性化注重求异创新的一面。社会化是个性化的前提,个性化是高层次的社会化。(3)政治社会化是持续性与反复性的统一政治文化及其社会化都是社会互动的产物。就社会而言,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政治文化也必然随之而变化。这种变化既可能表现为同一政治文化体系的兴衰进退。又可能表现为新旧政治文化的反复与斗争。这就要求政治共同体为保证政治体系的稳定与正常运转,不断与各种各样的异质政治文化相斗争,在矛盾冲突中不断充实发展自身的政治文化体系,并持之以恒地把自身的政治价值观灌输给社会成员。这也要求社会成员持续不断地学习政治文化,将社会政治文化内化为自身的政治文化,不仅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政治认知水平,完善自身的政治

18、第1期刘鑫:论政治社会化109素质,而且要勇于抛弃旧的政治文化价值观,内化为新的政治文化价值观.就个体而言,由于个体的实践地位、 社会处境、 社会角色是不断变化的,他的自我意识也必须随之变化,因此,其政治社会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即使到了一定的生理年龄阶段,其政治人格已初步形成,但随着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的发展,随着自身政治经验的丰富,他同样面临再社会化的问题。 因此,政治社会化各种要素的复杂组合发展,使得社会与个体的互动既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又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曲折和反复。正因为如此,政治社会化的存在与发展必然是一个持续性与反复性

19、相统一的过程。三、 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政治社会化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它通过多方式、 多渠道、 多手段的社会政治互动,在政治社会化组织和群体与社会个体之间传播和传递政治文化,培养合格的政治角色,维护社会政治稳定。(1)传播和传递政治文化按照阿尔蒙德的说法,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 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在该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的社会经济、 政治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人们在过去的经历中所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政治文化影响各个担任政治角色者的行为、 他们的政治要求内容和对法律的反应。 政治文化对社会政治系统和政治生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赋予政治制度

20、以规则,给予个人行为以社会意义,使政治体系具有价值取向,维护和保证政治体系的运转。但是,政治文化的巨大作用又是通过政治社会化方式来实现的。社会内部的政治取向和社会模式的学习、 融合和代际传播的过程,也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内部传播政治文化的过程,只有通过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才能得以维持、 传播、 继承和发展、 创新。 可见,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运行过程中的目标,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形成和传播过程;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政治社会化是传播政治文化的手段。(2)培养合格的政治角色政治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政治地位、 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 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政治社会化的最后结果,就是要培养出符

21、合特定政治社会要求的政治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过程就是政治角色学习的过程,社会成员按照强制性和自主性相结合的原则,学习特定的政治价值观、 政治权利和义务、 政治行为方式等,从而成为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政治成员。 评价一个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过程是否成功,关键就看他承担政治角色的情况;而能否培养出合格的政治角色,则关系到社会政治生活能否正常运行。(3)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政治社会化是个人逐渐学习和接受被现有政治制度所采用和确定的政治信念、 思想体系、 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社会成员形成和具备被现有政治体系所接受和认可的态度及信念,是社会政治体系存在的合法性基础,这是保证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前提。如果社

22、会成员和现有政治体系所接受和认可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不相一致,甚至离心离德,就会对社会政治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任何政治体系要想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就必须对其成员进行政治价值观、 政治信念、 政治态度以及政治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教化,使社会成员能够自觉地接受社会的价值标准,承担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参考文献1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2安东尼奥罗姆.政治社会学M .张华青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3阿尔蒙德小鲍威尔.比较政治学M .曹沛霖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4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5李元书.现代政治学概论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3.6王惠岩.政治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责任编辑陈秀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