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抗震规范.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21157069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桥梁抗震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公路桥梁抗震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桥梁抗震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桥梁抗震规范.pdf(3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条文框架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条文框架1 总 则1 总 则1.0.1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减轻公路桥梁的地震破坏,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减少经济损失, 更好地发挥公路运输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特制定本规范。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桥梁,其设防目标是:当遭受桥梁设计基准期内发生概率较高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桥梁设计基准期内发生概率较低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应保证不致倒塌或产生严重结构损伤,经加固修复后仍可继续使用。1.0.2 抗震设防烈度为1.0.2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6

2、 度及以上地区的公路桥梁,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度及以上地区的公路桥梁,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各类桥梁必须进行多遇地震 各类桥梁必须进行多遇地震 E1E1 作用下的抗震设计,除作用下的抗震设计,除 6 6 度地区以外,A、B、C度地区以外,A、B、C 类桥梁类桥梁还必须进行罕遇地震还必须进行罕遇地震 E2E2作用下的抗震设计。作用下的抗震设计。1.0.3 本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 6、7、8 和 9 度地区的常用公路桥梁的抗震设计。抗震设防烈度大于 9 度地区的桥梁和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大跨度或特殊桥梁, 其抗震设计应作专门研究,并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1.0.4 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

3、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1.0.4 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 的地震基本烈度。对已作过专门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桥址,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1.0.5 公路桥梁的抗震设计, 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1.0.6 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桥梁结构类型为:(1) 主跨径不超过 200 米的混凝土梁桥(2) 主跨径不超过 200 米的圬工或混凝土拱桥(3) 主跨径不超过 200 米的混凝土斜拉桥和悬索桥主跨径超过 200 米的

4、大跨径桥梁,本规范只给出抗震设计原则。2 2术 语、符 号术 语、符 号2.12.1 术语术语2.1.1 抗震设防烈度 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2.1.2 抗震设防标准 seismic fortification criterion 衡量抗震设防要求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和公路桥梁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确定。2.1.3 地震作用 earthquake action 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2.1.4 地震影响 effects of earthquake 由地震动引起的作

5、用于桥梁结构上的惯性力、土压力、水压力以及地基液化、滑移等影响的总称。2.1.5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design basic acceleration of ground motion50 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 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2.1.6 设计特征周期 design 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ground motion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 反映地震震级、 震中距和场地类别因素的下降段起点对应的周期值。2.1.7 液化 liquefaction因地震动造成覆盖土内孔隙水压急剧上升, 饱和砂土失去抗剪强度, 土体的构造发生破坏而出现的破坏现象。2

6、.1.8 流动(滑移) lateral spreading伴随液化作用发生的地基土水平移动现象。2.1.9 抗震概念设计 seismic concept design 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 进行桥梁结构总体布置和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2.1.10弹性抗震设计 elastic seismic design method 在多遇地震作用下, 不允许桥梁结构发生塑性变形, 仅用构件的强度作为衡量结构性能的指标,只需校核构件的强度是否满足要求。2.1.11延性抗震设计 ductility seismic design method 在罕遇地震作用下, 允许桥梁结构发

7、生塑性变形, 不仅用构件的强度作为衡量结构性能的指标,同时要校核构件的延性能力是否满足要求。2.1.12减隔震设计 seismic isolation design method 在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或基础之间设置隔震支座,以增大原结构体系周期和阻尼,减小输入到上部结构的能量,达到结构预期防震的要求。2.1.13能力设计 capacity design method 对可能出现塑性铰的构件, 为确保非塑性铰区不发生塑性变形和剪切破坏, 必须对非塑性铰区进行加强设计,以保证非塑性铰区的能力高于塑性铰区。2.1.14抗震措施 seismic fortification measures 除地震

8、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2.1.15抗震构造措施 details of seismic design 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 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2.2 主要符号2.2 主要符号(暂略)(暂略)3 桥梁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3 桥梁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3.1 桥梁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3.1 桥梁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3.1.13.1.1 公路桥梁应根据路线等级及桥梁的重要性和修复(抢修)的难易程度,分为 A 类、B类、C 类、D 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A 类桥梁是指位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的主跨径超过200 米的特大型桥梁 (不含

9、引桥及引道) , B 类桥梁是指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的除 A 类以外的桥梁及二级公路上的大桥、特大桥等,C 类桥梁是指属 A、B、D 类以外的公路桥梁,D 类桥梁是指位于三、四级公路上的抗震次要的桥梁。3.1.2各类桥梁的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各类桥梁的抗震构造措施,按表 3.1.2-1 规定的标准采用表 3.1.2-1 各类公路桥梁构造措施等级地震基本烈度构造物分类ABCD0.05 0.1 0.15 0.20.30.4更高,专门研究(2) 各类桥梁的地震作用,按表 3.1.2-2 确定重要性系数表3.1.2-2 各类桥梁的重要性系数 Ci桥梁类别A 类B 类C 类D 类3.1.3

10、对抗震救灾、经济或国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三、四级公路的桥梁,按国家批准权限,报请批准后,可提高一度设防。3.1.4 立体交叉的跨线工程,其抗震设计不应低于下线工程的要求。3.2 地震影响3.2.1 公路桥梁所在地区遭受的地震影响, 应采用相应于抗震设防烈度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反应谱特征周期或本规范第 1.0.4 条和 3.1.2 条规定的设计地震动参数来表征。3.2.2 公路桥梁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的对应关系, 应符合表 3.2.2 的规定。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 和 0.30g 地区内的公路桥梁,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应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 7 度和 8 度的要求进行

11、抗震设计。表 3.2.2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A 的对应关系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60.05g70.10(0.15)g80.20(0.3)g90.40g设计地震 E1(多遇地震)0.500.430.340.23设计地震 E2(罕遇地震)1.81.31.00.73.2.3 场地土的反应谱特征周期,应按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确定,分别为0.35s、0.4s、0.45s.3.2.4 对于 A 类特大型桥梁,其场地所在位置应根据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GB17741-1999) 规定的级地震安全性工作和本规范所规定的抗震设防标准对应的地震水平年超越概率水准提出

12、场地地震动参数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3.3 桥位3.3 桥位3.3.1 桥位的选择,应充分利用对抗震有利的地段。应按4.1的具体要求执行。3.4 抗震结构体系3.4 抗震结构体系3.4.1 桥梁各类基础必须保证其抗震性能强于桥墩、台身的抗震能力。在验算基础强度时应乘以超强系数 1.2。3.4.2 避免或减轻在地震影响下因地基变形或地基失效对公路桥梁的破坏。(1) 当确定通过抗震危险地段的高速、 一级公路工程的桥位时, 应具有岩土稳定性评价和主要对策和建议。(2) 地基为软弱粘土、 液化土、 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土时应考虑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陷或其它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3.4.3 本着减轻震害和

13、便于修复(枪修)的原则,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1) 适当降低桥梁的高度,合理减轻构造物的自重。(2) 可以有目的地、合理地设置结构的薄弱部位。3.4.4 抗震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路线。(2) 钢筋混凝土构件应合理选择尺寸,配置钢筋,增加延性,避免剪切先于弯曲破坏和钢筋錨固粘结先于构件破坏。 (3) 结构各构件之间的连接节点,其强度不应低于构件强度。 (4) 装配式结构应采取加强整体连结措施。(5) 在设计中提出保证施工质量的要求和措施。(6) 结构设计应考虑便于震后检修3.4.5 不同结构体系的概念设计见本规范有关条文。(具体内容放入各章编

14、写)35 结构分析35 结构分析3.5.1 除本规范特别规定以外,桥梁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此时可假定结构与构件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内力和变形分析可采用线弹性静力方法和或线弹性动力方法。3.5.2 除本规范特别规定以外, 桥梁结构应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 此时,可根据结构特点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或等效线弹性分析方法。3.5.3 在桥梁抗震设计中,应考虑以下荷载:(1) 永久荷载,包括结构重力(恒载) 、预应力、土压、水压、混凝土收缩及徐变效应、水的浮力;(2)地震影响,包括地震动造成的地震作用、地震土压力、地震动水压力3.5.4 荷载组合应包括:永久荷载+地

15、震作用3.5.5 荷载组合应按使结构产生最不利应力、变形及其他效应进行组合。4 场地和地基4 场地和地基4.1 场 地4.1 场 地4.1.1 桥位的选择,应在工程地质勘察和专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按构造的活动性、边坡稳定性和场地的地质条件等进行综合评价。查明对公路桥梁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应充分利用对抗震有利地段。抗震有利地段一般系指:建设地区及其临近无晚近期活动性断裂,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同时地基为比较完整的岩体、坚硬土或开阔平坦密实的中硬土等。4.1.2 当在抗震不利地段布设桥位时,宜适当对地基采取抗震措施。抗震不利地段一般系指:软弱粘性土层、液化土层和地层严重不均匀的地

16、段;地形陡峭、孤突、岩土松散、破碎的地段;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地表排水条件不良的地段。4.1.3 各级公路桥位宜绕避抗震危险地段,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必须通过抗震危险地段时,宜做地震安全性评价评价分析。抗震危险地段一般系指: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段;地震时可能塌陷、溶洞等岩溶地段和已采空的矿穴地段;河床内基岩具有倾向河槽的构造软弱面被深切河槽所切割的地段; 发震断裂、 地震时可能坍塌而中断交通的各种构造物。4.1.4 对河谷两岸在地震时可能因发生滑坡、崩塌而造成堰塞湖的地段,应估计其淹没和潰决的影响范围,合理确定路线的标高和选定桥位。当可能因发生滑坡、崩塌而改变河流流向、影响岸坡和桥梁墩台

17、以及路基的安全时,应采取适当措施。4.1.5 桥梁建设场地的类别的划分,以土层平均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土层厚度为定量标准。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对于 B 类的公路桥梁,初步勘察或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中桥不少于 1 个、大桥不少于 2 个、特大桥宜适量增加;对于 A 类特大型桥梁应依据具体情况确定。对于 C 类及以下的公路桥梁,当无实测剪切波速时,可根据岩土名称和性状按表4.1.5划分土的类型,结合当地的经验,在表 4.1.5 的范围内估计各土层的剪切波速。表4.1.5 土的类型划分和剪切波速范围土的类型坚硬土或岩石中硬土岩土名称和性状稳定岩石, 密实的碎石土 中密、 稍密的碎石土, 密实、

18、中密的砾、粗、中砂,土层剪切波速范围(m/s)s500fak200 的粘性土和粉土,坚硬黄土500s250中软土 稍密的砾、粗、中砂,除松散外的细、 粉砂,fak200的粘性土和粉土,fak130的填土,可塑黄土 淤泥和淤泥质土, 松散的砂,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和粉土,fak130 的填土,流塑黄土250s140软弱土s1404.1.6 工程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 500M/S 的坚硬土层或岩层顶面的距离确定。(2) 地面 5 米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相邻上层土剪切波速的 2.5 倍的土层, 且其下卧岩土的剪切波速不小于 400M/S 时,可

19、按地面至该土层顶面距离确定。(3) 剪切波速大于 500M/S 的孤石、透鏡体,应视同周围土层。(4) 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层中扣除。4.1.7 土层平均剪切波速按下列公式计算:Vs= D0/(disi)i=1n;式中s土层平均剪切波速(m/s)D0计算深度(m) ,取覆盖层厚度和 20m 二者的较小值;d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厚度(m) ;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 ;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4.1.8 桥梁工程场地类别,根据土层平均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表 4.1.8的规定划分为四类。表表 4.1.8 各类桥梁场地的覆盖层厚

20、度4.1.8 各类桥梁场地的覆盖层厚度(m)平均剪切波速平均剪切波速(m/s)(m/s)场 地 类 别场 地 类 别0 055333355353535355050158015808080vse500500500500vse250250250250vse140140vse1401404.1.9 桥梁工程范围内有发震断裂时,应对断裂的工程影响进行评价。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不考虑发震断裂错动对桥梁的影响。 (1) 地震区划图上规定的加速度值低于 0.2g; (2) 非全新世活动断裂;(3) 地震区划图上规定的加速度系数为 0.2g-0. g 地区的隐伏断裂的土层厚度分别大于 60M 和 90M。

21、当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时,宜采取下列措施: (1) 对于 A 类桥梁,应避开主断裂,当地震区划图上规定的地震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2g-0.4g 地区其避开主断裂距离为桥墩边缘至主断裂边缘分别 300-500M; (2) 对于 B 类及 B 类以下的桥梁工程宜采用跨径较小便于修复的结构;(3) 当桥位无法避开发震断裂时,宜将全部墩台布置在断层的同一盘(最好是下盘)上。4.1.10 场地岩土工程勘察,除应按国家工程勘察的有关标准执行外,尚应根据国家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GB1863-20011863-2001的要求,划分对桥梁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评价场地类别、测试场地动力性能,评价岩

22、土地震稳定性(如滑坡、崩塌、液化、及震陷特性等) ,根据设计需要提供设计地震动参数。4.24.2 天然地基的承载力天然地基的承载力4.2.1 天然地基抗震验算时,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与恒载组合,且地基抗震容许承载力乘以地基抗力调整系数计算。4.2.2 天然地基的抗震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计算公式,待补)表表 4.2.2 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4.2.2 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岩 土 名 称 和 性 状 岩石,密实的碎石土,密实的砾、粗、中砂,fak300 的粘性土和粉土 中密、稍密的碎石土,中密和稍密的砾、粗、中砂,密实和中密的细、粉砂,150fak300 的粘性土和粉土,坚硬黄土 稍密的

23、细、粉砂,100fak150 的粘性土和粉土,可塑黄土 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杂填土,新近堆积黄土及流塑黄土4.2.3 验算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 按地震作用与恒载组合的基础底面平均压应力和边缘最大压应力应符合下列要求:1.3a1.51.11.0pfaE(4.2.3-1)pmax1.2faE(4.2.3-2)式中p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平均压力;pmax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边缘的最大压力。4.3 地基的液化和软土地基4.3 地基的液化和软土地基4.3.1 存在饱和砂土或粉土的地基, 除 6 度设防外, 应进行液化判别; 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构造物的抗震设防类

24、别,地基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4.3.2 当地面以下 20 米范围内有饱和砂土或饱和亚砂土时, 可根据下列情况初步判定其是否有可能液化:(1) 地质年代为第四记纪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时,可判定为不液化。(2) 在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上加速度值为 0.1-0.15、0.2-0.3、0.4 的地区,亚砂土的粘粒(粒径0.005MM 的颗粒含量百分率 PC(按重量计)分别不小于 10、13、16 时,可判定为不液化。注: 用于液化判别的粘粒含量系采用六酸偏磷酸钠作分散剂测定, 采用其它方法时应按有关规定换算。4.3.3 经初步判定有可能液化的土层,可通过标准贯入试验(有成熟经验

25、时,也可采用其它方法),进一步判定土层是否液化。当土层实测的修正标准贯入錘击数 N1 小于按式(4.3.3)计算的修正的液化临界准贯入錘击数 Ncr 时,则判别为液化.(计算公式,待补)4.3.4 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按下式确定液化指数,并根据其液化指数按表 4.3.4 确定液化等级。 (液化指数的计算公式及液化等级划分的表格)4.3.5 抗震液化措施,应根据构造物重要性等级及液化等级,按表 4.3.5 选择。(液化等级划分表 4.2.6) (按 1 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降的措施;2 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降的措施;3、采用减小不均匀沉降或提高结构对不均匀沉降适应能力的措施划分) 。4.3.6 全

26、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降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4.3.7 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降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4.3.8 软土震陷的判别4.3.9 采用减小不均匀沉降或提高结构对不均匀沉降适应能力的措施。5 地震作用5 地震作用51 一般规定51 一般规定5.1.1 各类桥梁结构的地震作用,应按下列原则考虑:(1)一般情况下,公路桥梁可只考虑水平向地震作用,分别考虑顺桥向 X 和横桥向 Y 的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2)设防烈度为 7 度以上的拱式结构、长悬臂桥梁结构和大跨度结构,应同时考虑竖向 Z地震作用。(3)墩高超过 30 米的桥梁,应同时考虑竖向 Z 地震作用。5.1.2 地震作用可以用设计加速度反应

27、谱、设计地震动时程和设计地震动功率谱表达。5.1.3 A 类或处于地震基本烈度及以上地区的 B 类桥梁,要根据专门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确定地震作用。 距有发生6.5级以上地震潜在危险的地震活断层30KM以内的桥址,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要选定适当的设定地震,考虑近断裂效应。其他桥梁的地震作用,按本章以下各节的规定确定。5.25.2 设计加速度反应谱5.2.1 设计加速度反应谱的形状设计加速度反应谱由下式确定Smax(T /Tg),T Tggmax图形由以下曲线表示5.2.2设计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 S设计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Smax由下式确定Smax=2.5CiCsCd A式中,Ci为重

28、要性系数,按表 3.1.2 取值;Cs为场地系数、Cd为阻尼系数、A 为加速度值,分别按表 5.2.2、表 5.2.3、表 5.2.4-1 和表 5.2.4-2 取值。表 5.2.2 场地系数的数值强度0.05 0.10.150.20.25 0.30.4场地类型1.2 1.00.90.90.9 0.9 0.91.0 1.01.01.01.0 1.0 1.01.1 1.31.21.21.1 1.0 1.01.2 1.41.31.31.2 1.0 0.95.2.3阻尼系数拟直接引用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表 5.2.3 阻尼系数的数值5.2.4 地震动加速度地震动加速度的数值,依据地震区划图和桥址

29、区地震危险性特征,按表5.2.4-1 和表5.2.4-2 取值。表 5.2.4-1 设计地震 E1 峰值加速度 A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危险特征0.05 0.1 0.15 0.20.30.4明显以小震为主0.010.02一般 0.020.04明显以大震为主0.025表 5.2.4-2 设计地震 E2 峰值加速度 A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危险特征明显以小震为主一般明显以大震为主0.05 0.1 0.15 0.20.30.4注: 明显以小震为主、 明显以大震为主的含义见条文说明,其中分别逐省列出这两类县级以上城镇名;场(桥)址周围城镇的特征相同,场(桥)址可以参照;不相同,取偏高的或由场(桥)地址震安全性评价

30、确定5.2.5场地特征周期 Tg场地特征周期 Tg,按表 5.2.5 取值。表 5.2.5设计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特征周期分区场地类型划分1 区 0.25 0.35 0.45 0.652 区 0.30 0.40 0.55 0.753 区 0.35 0.45 0.65 0.90注:本表引自国标 18306-2001 的表 C15.2.6竖向分量的设计加速度反应谱竖向分量的设计加速度反应谱有水平分量的设计加速度反应谱乘以下式给出的修正谱确定,含义见条文说明。0.91.0TR=0.475+0.05T0.65.3设计地震动时程0T 0.10.1T 0.50.5T 2.5做过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桥址,

31、 设计地震动时程要根据专门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其他的桥梁,可以根据设计加速度反应谱,按随机合成的方法生成设计加速度时程,也可以选用与设定地震的震级、 距离大体相近, 且反应谱与设计加速度反应谱接近的实际地震动观测记录。为了考虑地震动的随机性,每一组设计加速度时程要有三条以上,且要保证两时程间由下式定义的相关系数的值小于 0.3。1Naj21j1ja2 j1N=1Najaj22 j式中,N 为时程的加速度幅值总个数,两个时程不一样时,取其中小的。5.4设计地震动功率谱做过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桥址, 设计地震动功率谱要根据专门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其他的桥梁,可以根据设定

32、地震的震级、距离,选用适当的衰减关系推算;或根据设计加速度反应谱,按下式估算2TS(T)=g(gp)(,T)T2Td式中,p 取 0.85,Td为持续时间。5.5 地震动土压力和动水压力5.5 地震动土压力和动水压力5.5.1 在弹性抗震设计阶段,应考虑地震时动水压力和动土压力的影响,在延性抗震设计阶段,一般不需考虑。5.5.2 地震时作用于结构上的主动土压力的计算的一般表达式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1 一般地区 2 地面以下 10 米范围内存在有液化土层时 (公式及符号说明) (注:具体计算参数可用附录型式表达,即增加一个附录)5.5.3 地震时作用于结构上的被动土压力的计算的一般表达式可用下列

33、公式计算:(公式及符号说明)(注:具体计算参数可用附录型式表达即和 5.2.1 条共用一个附录)5.5.4 地震时作用于结构的地震动水压力一般表达式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公式及符号说明)5.5.5 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时地震动水压力表达方式(公式及符号说明)5.65.6大跨桥梁抗震设计对地震作用的特殊要求大跨桥梁抗震设计对地震作用的特殊要求大跨桥梁抗震设计用的地震作用, 要根据专门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此处只给出一般的要求。5.6.1多分量设计地震动墩高超过 30 米的桥,抗震验算中应在考虑平动地震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地震作用的转动分量。5.6.2设计地震动的多点

34、输入最大跨径超过 400 米的桥,抗震验算中各个桥墩的输入应考虑地震动的空间变化。5.6.3 近断裂桥址设计地震动的工程特征大跨桥梁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考虑近断裂效应要包括上盘效应、破裂的方向性效应,尤其注意设计谱高频段的可靠性。5.6.4 大型沉积盆地的地震动特征处于大型沉积盆地内,尤其是盆地边缘的大跨桥梁桥址,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要考虑盆地对地震动的影响。6 6抗震措施抗震措施6.16.1一般规定一般规定6.1.16.1.26.1.36.1.4允许桥梁结构各构件间发生对抗震性能有利的相对运动,以减小构件内部的地震力。对于进行隔震、耗能设计的桥梁,必须保证隔震、耗能装置发挥作用所需

35、的位移量。任何桥梁抗震措施的使用不应导致桥梁主要构件设计的大的改变。本章规定的抗震措施在地震烈度为7度区参考执行,在8度区参照执行,在9度区严格执行。6.1.5可以使用前面各节以外的用于减轻地震影响的构造或装置,但应对加装这些构造和装置的桥梁的抗震性能进行全面和细致的研究,保证这些装置功能的发挥,并且不应减弱其它抗震设计的能力。6.2 66.2 6度区度区6.2.1同一座桥梁不宜采用拱式和梁式混合的桥型。当需要采用时,应将拱式与梁式衔接部位的墩做成实体桥墩。6.2.2拱桥基础宜置于地质条件一致、两岩地形相似的坚硬土层上。拱桥矢跨比宜取1/51/8。空腹式拱桥宜减小拱上填料厚度,并宜采用轻质填料

36、,填料必须逐层穷实。边腹拱宜采用静定结构。6.2.3简支梁梁端至墩、台帽或盖梁边缘应有一定的距离(图 6.2.3-1)。其最小值 a (cm)按下式计算:a 70+ 0.5L(6.2.3)式中:L是梁的计算跨径(m)6.2.4斜桥梁(板)端至墩、台帽或盖梁边缘的最小的距离(如图6.2.4)应满足,a 50L(sinsin(aE), 式中L是上部结构的跨径 (m)斜交角,aE是极限脱落角。6.2.5曲线桥梁端至墩、台帽或盖梁边缘的最小的距离(如图6.2.5)应满足a Esin+30,式中E= 0.5+70,是上部结构端部向外侧的移动量的跨径cos(/2),是曲线梁的中心角。(m)6.2.6在软弱

37、粘性土层、液化土层和严重不均匀地层上,不宜修建大跨度超静定桥梁。注:严重不均匀地层系指岩性、土质、层厚、界面等在水平方向变化很大的地层。6.2.7在软弱粘性土层、液化土层和不稳定的河岸处建桥时,对于大、中桥,可适当增加桥长,合理布置桥孔,使墩、台避开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动的岸坡或地形突变的不稳定地段。否则,应采取措施增强基础抗侧移的刚度和加大基础埋置深度;对于小桥,可在两桥台基础之间设置支撑梁或采用浆砌片(块)石满铺河床。6.2.8措施:(1) 换土或采用砂桩。(2) 减轻结构自重、加大基底面积,减少基底偏心。(3) 增加基础埋置深度、穿过液化土层。(4) 采用桩基础或沉井基础。6.36.37 7

38、 度区度区在软弱粘性土层、液化土层和严重不均匀地层上建桥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下列6.3.1必须设置防落梁系统以防止当结构体系伴随结构构件或地基的破坏而发生无法预测的破坏时,上部结构的跌落。典型的防落梁措施见图6.3.1。6.3.2防落梁构造必需满足如下要求:1防落桥构造的强度不低于其所承担的设计地震力,同时防落桥构造应不妨碍支座的变形;2防止落桥构造必须无损于支承的移动或回转等机能;3防止落桥构造必须能顺应垂直桥轴方向的移动;4防止落桥构造必须考虑到便于支承部分的维护管理;5防止落桥构造的安装部分必须能将作用于防止落桥构造上的地震力,切实地传递到上下部结构。6.3.3桥台胸墙应适当加强,并在

39、梁与梁之间和梁与桥台胸墙之间加装橡胶垫或其它弹性衬垫,以缓和冲击作用和限制梁的位移。其构造示意如图 6.3.3-1、图 6.3.3-2 所示。6.3.4桥面不连续的简支梁(板)桥和吊梁,宜采用挡块、螺栓连接和钢夹板连接等防止纵横向落梁的措施。连续梁和桥面连续简支梁(板)桥,应采取防止横向产生较大位移的措施。6.4 86.4 8度区度区6.4.16.4.28 度区的抗震措施,除应符合本节第 I 部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本部分的规定。大跨径拱桥的主拱圈宜采用抗扭刚度较大、整体性较好的断面型式,如箱形拱、板拱等。当采用钢筋混凝土肋拱时,必须加强横向联系。6.4.36.4.4拱上建筑的立柱或立墙顶端宜设

40、饺,允许这些部位有些变形。双曲拱桥应采取措施加强拱圈的整体性,如减少接头的数量;适当增设横隔板;加强拱波与拱肋之间的连接强度; 增设拱板横向钢筋网并与拱肋锚固钢筋联成整体; 将主拱圈的纵向钢筋锚固于墩台拱座内,适当加强主拱圈与墩台的连接等。6.4.5桥墩、台高超过 3m 的多跨连拱,不应采用双柱式桥墩或排架桩墩;当多跨连拱桥跨数过多时,不宜超过 5 孔,且总长不宜超过 200m 设一个制动墩。6.4.66.4.7梁桥活动支座,不应采用摆柱支座。当采用辊轴支座时,应采取限制其位移的措施。连续梁桥宜采取使上部构造所产生的水平地震荷载能由各个墩、 台共同承担的措施,以免固定支座墩受力过大。6.4.8

41、6.4.9连续曲梁的边墩和上部构造之间宜采用铺栓连接,防止边墩与梁脱离。高度大于 7m 的柱式桥墩和排架桩墩应设置横系梁。为了提高柱式桥墩和排架桩墩的纵向刚度,宜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大柱(桩)直径或采用双排的柱式桥墩和排架桩墩。6.4.10柱式桥墩和排架桩墩的柱(桩)与盖梁、承台连接处的配筋不应少于柱(桩)身的最大配筋。6.4.11柱式桥墩和排架桩墩的截面变化部位, 宜做成坡度为 2:13:1 的喇叭形渐变截面或在截面变化处适当增加配筋。6.4.12柱式桥墩和排架桩墩加密区段箍筋应按第 6.4.13 条规定的箍筋面积布设,其加密区段的位置和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 扩大基础的柱式桥墩和排架桩墩

42、应布置在柱(桩)的顶部和底部, 其布置高度取柱(桩)的最大横截面尺寸或 1/6 柱(桩)高,并不小于 50cm。(2) 桩基础的柱式桥墩和排架桩墩应布置在柱 (桩)的顶部(布置高度同上)和柱(桩)在地面或一般冲刷线以上 1 倍柱(桩)径处延伸到最大弯矩以下 3 倍柱(桩 径处, 并不小于 50cm。6.4.13柱式桥墩和排架桩墩加密区段箍筋配置及箍筋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圆形截面应采用螺旋式箍筋,其间距不大于10cm,箍筋直径不小于8mm 矩形截面的最小含箍率smin,顺桥向和横桥向均为 0.3%。即(6.4.13)(2) 螺旋式箍筋的接头,必须采用焊接;矩形箍筋应有135弯钩,并伸入混

43、凝土核心之内。6.4.14石砌或混凝土墩(台)的墩(台)帽与墩(台)身、墩(台)身与基础连接处、截面突变处,施工接缝处均应采取提高抗剪能力的措施。6.4.15桥台宜采用整体性强的结构型式。 如 U 形桥台、 箱形桥台和支撑式桥台等。对于桩、柱式桥台,宜采用埋置式。6.4.16石砌或混凝土墩、台和拱圈的最低砂浆标号,应按现行的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J022 一 85 的要求提高一级采用。6.4.17下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标号,中、小跨径桥梁不低于20 号;大跨径桥梁不低于 25 号。6.4.18构造物的基础宜置于基岩或坚硬的土层上。基础底面一般采用平面型式。当基础置于基岩上时

44、,方可采用阶梯型式。6.4.19梁桥桥墩高度超过 10m 时,应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宜在施工缝部位配置适量短钢筋。6.5 96.5 9度区度区6.5.19 度区的桥梁抗震措施,除应符合本节第 6.2 、6.3 部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本部分的规定。6.5.2梁桥各片梁间必须加强横向连接,以提高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当采用桁架体系时,必须加强横向稳定性。6.5.36.5.4拱桥拱圈的宽跨比不应小于 1/20。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无饺拱,宜在拱脚的上、下缘配置或增加适当的钢筋,并按锚固长度的要求伸入墩台拱座内。6.5.56.5.66.5.76.5.86.5.9拱桥墩、台上的拱座,混凝土标号不应低

45、于 25 号,并应配置适量钢筋。桥梁墩、台采用多排桩基础时,宜设置斜桩。桥台台背和锥坡的填料不宜采用砂类土,填土应逐层穷实。并注意排水措施。梁桥活动支座应采用限制其竖向位移的措施。钢筋混凝土柱式桥墩或排架桩墩,当墩高大于15m 时,宜控制墩顶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弹塑性位移。6.5.10必须保证支座与构件之间有可靠的连接。7 桥梁抗震分析基本方法7 桥梁抗震分析基本方法71 一般规定71 一般规定7.1.1 桥梁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设计地震 E1)作用下的弹性抗震设计,除本规范特别规定以外,根据结构特点,还应进行罕遇地震(设计地震 E2)作用下的延性抗震设计或减隔震设计。7.1.2 各类桥梁抗震设

46、计结构分析计算方法的选取, 应考虑各项因素, 按本规范有关条款规定的要求执行。弹性抗震设计、延性抗震设计和减隔震设计可采用的分析计算方法见表7.1.2。表 7.1.2 桥梁抗震设计可采用的分析计算方法713 桥台按静力法进行分析计算。72 反应谱法72 反应谱法721 反应谱法包括单振型反应谱法和多振型反应谱法,单振型反应谱法的适用范围为:多振型反应谱法的适用范围为:722 在多遇地震(设计地震 E1)作用下的弹性抗震设计阶段,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按下式确定:(公式及符号说明)723在罕遇地震(设计地震 E2)作用下的延性抗震设计阶段,采用等效弹性反应谱进行分析时,等效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按下式确

47、定:(公式及符号说明)724 当采用多振型反应谱法分析时,振型阶数选取和组合应符合下列原则:73 功率谱法73 功率谱法731 功率谱法的适用范围:732在多遇地震(设计地震E1)作用下的弹性抗震设计阶段,设计地震动功率谱表达式为:(公式及符号说明)733在罕遇地震(设计地震 E2)作用下的延性抗震设计阶段,等效设计地震动功率谱表达式为:(公式及符号说明)74 动力时程法74 动力时程法7.4.1 动力时程法的适用范围:7.4.2 在多遇地震(设计地震 E1)作用下的弹性抗震设计阶段,设计地震动时程按下述方法获取:7.4.3 在罕遇地震(设计地震 E2)作用下的延性抗震设计阶段,设计地震动时程

48、按下述方法获取:75 结构分析建模原则75 结构分析建模原则751 一般情况下,可建立顺桥向和横桥向两个计算模型进行结构分析,在弹性抗震设计阶段,计算模型应能反应结构在弹性范围内的性能,在延性抗震设计阶段,计算模型应能反应结构的非线性特性。752计算模型及模型自由度的选择应能恰当地反应结构的刚度和质量的分布,从而保证在设计地震作用下引起的惯性力和主要变形模态能够得到表达。753 当桥梁结构型式较为简单,其地震响应主要由一阶振型控制时,可按单自由度系统建立计算模型。754当桥梁结构型式较为复杂,或地震响应较为复杂时,应按多自由度系统建立计算模型。其计算结果用于抗震设计或用于对单自由度模型计算结果

49、的校核。这些情况一般包括:1 可能在多个位置出现塑性铰时2 等能量原则不能适用时3 桥梁自振周期大于或等于 1.5 秒4 桥梁墩高超过 30 米5 斜拉桥和悬索桥6 中承和下承式拱桥7 带减隔振装置的桥梁755 一般情况下,设计地表即天然地表,当存在承载能力为零的软弱土层时,设计地表应为该土层的下表面。8 抗震验算8 抗震验算81 一般规定81 一般规定811 验算桥梁结构抗震强度时,按现行的公路桥涵设计规范有关规范进行验算。812 验算桥梁结构的变形和防落梁构造措施能力时,按本规范有关条款进行验算。8282 弹性抗震设计验算弹性抗震设计验算821 结构各部件在多遇地震(设计地震 E1)作用下

50、最危险截面的应力不能超过相应材料的许用应力,保证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处于弹性范围内工作,即:EM (8.2.1)式中,E为结构危险截面部位上的最大地震组合效应,M为结构危险截面部位上不同材料的许用应力。(按构件列出明细)821 结构各部件在多遇地震(设计地震 E1)作用下的变形验算(待补)83 延性抗震设计83 延性抗震设计 验算验算831 结构各部件在罕遇地震(设计地震E2)作用下最危险截面的极限强度和变形验算按下式执行:PEPa (8.3.1)RRa (8.3.2)式中,PE为为构件最危险截面的最大地震组合效应,Pa为构件最危险截面的极限承载能力。R为构件的残留塑性变形,Ra为许用塑性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