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篇).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21150692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篇).pdf(3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 (8 篇篇) ): 感恩教育兴趣培养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小组春联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 第 1 篇:走进”南沙滨海乐园”活动设计方案 -35 年级综合实践设计方案一、活动目的同学们期盼已久的综合实践活动最之后临,此次走进”南沙滨海乐园”进行综合实践学习, 要求同学们在欣赏、领略广州第一座亲水海滨公园的风光美景的活动中, 去认识、 了解南沙滨海城市的特色, 探索”南沙海滨公园”的自然之韵、文化之韵的设计理念,感受发现的乐趣。二、活动时间:2014 年 5 月 31 日三、活动要求:班主任或综合学科的教师要明确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目的, 认真

2、做好以下工作: 1、各班按实际情景分好小组;2、各小组设计活动方案;3、分组探究、收集并记录;4、重视活动后交流汇报、活动成果展示。四、各年级实践探究主题年级探究主题实践活动探究资料三年级奇妙的植物在观赏公园滨水湿地植物群落的自然野趣中,认识乔木、灌木、地被、红树林植物等,初步了解这些植物的生长特性。四年级对”浮桥”的探究在亲历”贯穿水域两岸是一条景观步道(浮桥)”后,了解浮桥设计原理,材料的构成,建造浮桥的企业等。五年级我的发现1在观赏公园滨水湿地植物群落的自然野趣中,认识乔木、灌木、地被、红树林植物等,初步了解这些植物的生长特性;还能深入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综合活动

3、课程资料资料领域来源于哪里? 1、走进社,服务社区。经过进入社会情境,接触社会现实,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途径,使学生理解社会基本运作方式、人类生活的基本活动,积累社会生活经验经过服务社区的活动, 使学生熟悉社区在地理环境、 人文景观、 物产特色、 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继而萌生亲切感、自豪感,并懂得感情、保护它们。例如: 品德与社会与综合实践都有相关了解社区的资料,并且不一样学期都会有相关资料出现,我们要善于整合课本资料,联系学生实际,联系本土地方实际开展了”走进汉溪村, 体验感受民风民俗”,学生经过”社区民主生活的启示”的学习, 明白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是农村城市共同的发展方向;认识了民主选举制度

4、优越性; 更认识了解直接选举所带来的各种进取变化。然后结合生活实际, 引导提出探究”南奥社区民主生活调查”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实践空间,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构成社会性发展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常留意自我社区, 并能学会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决,从而掌握基本的服务社区的本领,构成建立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尊重,构成团结意识归属感,增强服务意识职责感。 2、珍惜环境。经过自然的接触,领悟自然的神奇与博大,懂得欣赏自然的美,对自然充满热爱之情经过观察、考察身边的环境,领悟到自我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加深珍惜环境的情

5、感。经过保护环境的活动,懂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各种影响,熟悉环境保护的常识,掌握基本的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环保中的一些问题,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开始,关注周围、社区、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习惯。 3、关爱他人。经过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职业情景,2懂得尊重人、 体谅人 e 经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社会群体在个人生存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忙心存感激。经过与人交往、合作,构成团结、合作的精神经常留意身边需要帮忙的人,自觉而乐意地为他们服务,掌握志愿服务的有关知识技能,对他人富有爱心,使

6、学生在与那些由于他们的帮忙而从中获益的人的接触中,获得深刻体验、感受满足。 4、善待自我。经过开展的”运动与健康”的主题探究等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奥妙、意义与价值。发现自我的优点与弱点,明白如何发挥优势、弥补短处。能够了解自我的情绪,并学会用适当方法控制调节自我的情绪。进一步适应各种社会主角,正确理解个人价值。经过各种锻炼活动,掌握安全生活的常识,能够在危难中自救与求救, 养成对自我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懂得自我的权利与义务,能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我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愿意为创造更完美的生活而不懈努力。最终,我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料选择方面会注重什么? 1、密切联系社会生

7、活。在选择资料时,应从学生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从学生熟悉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主题,把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2、注重本土性。课程资料关注社区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尽可能就地取材,发挥优势,充分反映学校地方特色。 3、注重统整各学科教学,体现各学习领域的融通。选择的资料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融合, 又要突出本课程领域的实践性,既要保证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落实, 又要尽可能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指定领域资料的贯通,使各学习领域的资料彼此渗透,有机整合,帮忙学生完整地认识世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 第 2 篇:“借力”:尊重学生选择与优化教师指导的两全之策【主题内涵与背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

8、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并要求课程指导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可是,一方面,学生在发挥主体性自主性时可能会选择一些指导教师不擅长的领域来研究, 另一方面,受自身生活经历受教育水平等的影响, 指导教师不可能对活动的各方面都能进行专业的指导。如何向身边3的资源”借力”来弥补指导教师个人学识、 见识上的不足, 使活动更有效地开展,是每个指导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2013 年 10 月,我校 701 班的学生被精美的剪纸吸引,开展了为期五个月的剪纸.老人.故事主题实践活动。他们以”剪纸”“敬老”为主题,开展了剪纸文化探究、老人情景调查、记录老人故事敬老院活动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

9、导下”借用”多方资源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不错的活动效果。【案例描述与评析】学生们惊叹于剪纸的精美,打算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来研究剪纸。在制定计划时,我指导学生把活动分成三个部分开展:剪纸文化探究、向剪纸达人请教、设计制作剪纸。这时,沈涛同学提议用大家的剪纸作品换取老人们的故事。经过讨论,活动变成了四部分:剪纸文化探究、老人情景调查、记录老人故事敬老院活动。活动资料增加了,主题既涉及”剪纸”又涉及”敬老”,我担心因指导不力而影响活动开展。最终,指导学生向多方”借力”使活动顺利开展,既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又弥补因教师自身不足而导致的指导不力。一、向多种媒体”借力”。指导学生查询借鉴网络上、图书馆里的活

10、动资料,为”我”所用。经过网络、图书馆等查询资料,制定了活动具体方案,设计了活动评价表。 既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收集本事、鉴别本事处理本事又弥补了教师在方案制定活动评价等方面指导的个人局限性。二、向社会”借力”。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走向生活、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它需要得到社会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在活动中,我们面临没有熟悉老年人情景相关政策的专业指导员。 我指导学生找到了市老龄办杨主任, 请她帮忙指导学生。杨女士根据活动需要帮忙学生整理思路并供给了老年人情景敬老政策等有用的信息,她的专业指导使之后开展的活动更有方向性实效性。三、向同行”借力”。综合实践活动有时需要运用几门学科的知识,需要调动其他学科教

11、师参与活动。当开展”记录老人故事”活动时,我坦白地跟学生说:”我很后悔没把语文学好,不能给你们很好的指导。可是,咱们能够请一位有语文功底的教师指导这部分活动。”在学生的提议下,语文教师受邀加入了活动,成为负责写作的专业指导教师,弥补了我在写作上的不足。四、向家长”借力”。学生背后有着强大的家长资源,借用他们的本事能够4让活动事半功倍。 在采访老人时, 经过熟悉情景的家长组织附近的几位老人理解采访,大大提高了活动效率。老人说的”土谚语”学生听不懂意思时,也是由家长帮忙翻译。家长的热心参与使采访活动开展得更顺利。经过这次的活动,让我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指导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可是由于教师

12、自身生活受教育经历等方面的局限性影响着指导的效果。为了让活动富有成效,指导教师还要学会向外”借力”,学习整合各方资源为活动服务。【问题讨论】带着学生在活动中”借力”,也遇到了让我困惑的问题:如何把使用过的资源收集、 整理并妥善管理, 在以后的活动中更方便有效地再”借力”?怎样建立长期、 稳定的活动指导人才的储备,并提高他们的活动指导意识本事?期望在探讨与实践中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 第 3 篇: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参考春联文化的研究(一)活动主题的确定在 2004 年底,朋友托我写几副对联,我苦于没有新颖的春联词句,所以在课下我问同学们: 你们家过年时贴的什么资料的春联?真没

13、想到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说了不少,有的说自我家过年贴春联的词句,并且还说出了其中的深刻含义,有的学生还说出了贴春联的注意事项,有的学生则说出了许许多多春联中的故事……更多的学生则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过年为什么贴春联?最早的春联是谁创作的?有哪些有关春联的故事……于是我同学们商定以”春联文化”为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让同学们根据自我的爱好、兴趣、性格特点,选择各自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子课题进行研究,帮他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在开题会上,我把我的想法提了出来。许多同学十分高兴的呼喊起来:我同意! 我同意……我微笑着看着

14、他们,这时我发现有几个同学脸上却露出一些不愉快。 我说: 对教师的提议, 谁有不一样的意见?王昆同学说: 教师,我们家住的单元房,许多人家根本不贴春联,大不了贴一个大大的”福”字,有什么可研究的?我笑而不答, 眼睛看了看其他同学。 只见赵晨曦同学站起来反驳:5不对,许多住楼房的人家也贴春联;并且福字的贴法也有许多的学问;怎样能说没什么可研究的呢?肖毅然同学说:过年我还得走亲戚呢,哪有时间研究春联?闫晓同学笑着说:你光顾着走亲戚要压岁钱了,其实走亲戚时,正是我们研究春联文化的大好时机,大家想想:亲戚家里贴的春联的资料、样式我们都能够记录下来,走亲戚时我们见得人多,”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能够向他

15、们请教春联的知识……经过大家的争论、交流,那几个不乐意研究春联文化的同学也纷纷表示同意。我之后问:关于春联文化,你们想研究什么呢?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过年要贴春联?春联中有什么故事?贴春联应注意哪些问题?春联的创作要贴合哪些格式?最早的春联是谁写的?资料是什么?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贴福字时应注意什么?各行各业春联资料有哪些不一样?春联的资料在近几年有什么变化? ……(二)活动小组的构成问题产生了,我们的同学立即根据自我的喜好、特长,自愿组合成研究小组。因为这次的分组完全按照自我的意愿,打破了原先小组的界限,他

16、们都表现得异常的兴奋。(三)活动实施过程第一阶段:制定活动方案“凡事预则立”。研究小组建立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经过充分的讨论、交流,构成优势互补,制定出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子课题名称小组成员活动方法设计6展示方式春联溯源李小雅、赵海琪、闫晓、李琳琳查阅民间 万历书 , 上网: 中国民间网、 对联网、 新浪、 搜狐……询问家长根据材料编写小品,进行表演。春联中的故事王琨、李东林、赵晓楠、赵晨曦听老人讲故事, 查阅民间 万历书 、 台历 、 民间传说故事 , 上网调查 (用百度、关键词:春(对)联故事或春(对)联传说)用调查到的资料重新润色,讲给同学们听。春联的格式

17、邹家祥、王夫志、丁小文、刘姿旋去农村实地采访,观察去集市的卖春联的摊点,请教那些卖春联的买春联的人们查阅少儿百科全书 对联大全现场表演张贴春联,现场说明春联的书写格式。春联的创作王建,阴兆衡、秦亚楠、徐彬彬学习毛笔字的书写,学习红纸的裁剪、学习春联的平仄相对的对应方式现场书写春联。福字的研究王朋、梁宜城、李一心、李玲玲上网、实地拍照、采访老人现场书写、现场张贴第二阶段:行动研究放寒假了,同学们都回家过年了,可是我们研究小组的同学在高高兴兴过年的同时, 对春联文化的研究也在热火朝天地开展着。 由于是在假期, 同学们之间、师 生 之 间 的 交 流 、 联 系 大 多 以 电 话 的 形 式 或

18、者 书 信 的 形 式 进 行 着……7 1.春联的来历研究小组春联的来历小组的李小雅同学给我来了一封信:教师您好:我向您汇报一下我们春联溯源小组的研究进展情景。放假以后,我们小组的六位同学首先在我家里召开了一次小的会议,首先对我们的研究任务进行了研究。 我们觉得春联溯源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活动,这次活动能极大的锻炼我们的本事, 培养我们搜集信息, 整理信息的本事。 爷爷说: ”你们学校的这个活动搞得很好,你们的这种活动的研究形式,我在上学时根本没有接触过,直到参加工作后才明白搞研究还需要调查,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爸爸妈妈也同意爷爷的观

19、点。我们小组的同学一听,都十分的高兴,研究热情更加高涨。之后,我们对研究任务进行了分工。分工时,我们的分工只是调查方法的分工:我家里有微机,并且能上网,所以我负责上网调查春节的来历,爸爸说将全力支持我的”网络工作”;赵海琪负责查阅图书,因为她的姨妈在图书馆工作,她能够经常去的,闫晓、刘楠也她一个小组……教师,向你报告一个新情景:我在北京上大学的哥哥也回来了,我们想”拉他入伙”,此刻我们正在做工作,不知你同不一样意?此致敬礼祝您全家健康,新年欢乐!您的学生:李小雅 2005 年 2 月 9 日读过信后,我心里十分激动。是呀,看到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能够受到家长

20、这么高的评价, 学生的研究热情这么高, 以前我对小课题的一些牢骚、埋怨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2.春联中的故事研究小组我在家接到电话最多的是春联中的故事小组的,他们的研究成果很多。组长王琨打电话说:”教师,还是我们小组的眼光好,选了一个最好最好的子课题,网上、书上、电视节目上都有春联的故事,我奶奶还给我讲了好几个春联故事呢8……”李东林平时就好笑,一次他给我打电话,我刚刚接起来,就听到哈哈的大笑,我一猜就明白是他,我说:”东林,你准是又找到什么搞笑的故 事 了。” 李 东 林说 : ”对, 教师 , 你听了准 会笑 破肚皮 的, 哈哈……”

21、我说:”东林,你们小组的研究成果最多了,值得表扬,此刻你们应当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然后你们选择几个有意义的故事,表演给同学们看,好不好?”经过我的提示,他们小组又经常组合在一齐排练,之后我听说, 李东林根据搜集的资料编的节目还在他们小区公开进行了演出,受到了居民的好评。 3.春联的格式小组这个小组同学的电话比较少, 我主动给组长邹家祥打了个电话。了解到原因:一个是因为个别同学的家长对他们的研究不是很支持, 加上又要经过电话进行联系,家长有点不一样意使用电话;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小组的材料比较少。我经过电话对他们进行鼓励,期望他们在调查到的资料基础上,制作一块展板,把贴对联的格式展示出

22、来,比如福子的贴法,哪里用倒福,哪里用正福……第三阶段:汇报交流开学了, 在汇报交流课上, 同学们迫不及待地交流起了自我小组的研究成果。春联溯源小组同学介绍: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就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头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龟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 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 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 964 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

23、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之后又有同学展示了”对联为何叫春联”的资料: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完美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9春联中的故事小组表演了小品。小品的故事情节是: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 一天傍晚, 他好友佛印尚泛舟长江, 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 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我

24、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原先,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水流东坡尸(东坡诗)。他们的表演滑稽可笑,令人捧腹。春联格式小组的王夫志同学介绍对联的形式:对联有联语对句之分。联语必须写出来张贴或悬挂, 有些还必须配上横额, 联语能够用任何书体来书写。 上联:第一句,叫出句,也叫出联,如:门第春常在,下联:第二句,叫对(应)句或应联,如:人家庆有余;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如:福星高照。其贴法有三:甲式(传统式) :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乙式(常用) :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丙式(不常见式

25、) :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顺序却是从左至右。对联的要求是既要有”对”, 又要有”联”, 形式上成对成双, 彼此相”对”;上下文的资料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丁小文介绍了对联的要求:上下联字数要相等;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上联的词性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资料。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 一幅对联中, 上联是由几个字组

26、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 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如:云带钟声穿树去平仄平平平仄仄月移塔影过江来仄平仄仄仄平平刘姿旋还同学介绍了最长的一副对联,她有感情的朗诵了出来:上联:10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

27、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她的朗诵博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福字的研究小组的王朋同学介绍:”福”字此刻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此刻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也是对完美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 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 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

28、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明白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最终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此刻市场、商店中均有出售。第

29、四阶段:创作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进取参加到各项活动中去, 在”做”的活动中去发现问题, 体验感受生活,培养实践精神创新本事。11春联的研究小组在经历了调查访问、汇报交流阶段以后、我们又及时提出:我们小学生能不能也创作一些有新意的春联, 并把它们书写出来?小组同学的进取性立即被调动起来: 有的同学结合学校生活进行创作; 有的同学是书法爱好者,立即拿起毛笔写了起来;以新年为题的小组作品是高矮胖瘦儿童齐聚学习,德智体美各科全面发展……第五阶段:调查研究春联文化研究小组的学生资料汇报、创作完成后,我又提示学生:贴春联是

30、中华民族春节的传统习俗, 此刻的人们对这种习俗有些什么认识?小组的同学立刻找到了深入研究的方向,立刻进行了再次调查……学生对不贴春联的家庭(24 户)的调查: 7 户因为没有贴春联的习惯,所以没贴。 8 户因为是新建的大门,他们怕贴春联污染了大门的整洁,所以没贴。 3 户觉得贴不贴春联无所谓。 5 户因为家里做生意太忙,没功夫去买,也没有贴。 1 户因为家里前几年有丧事,按习俗不能贴。学生对贴春联的家庭(76 户)的调查: 52 户觉得过年贴春联十分喜庆,很有必要。 11 户因为家里有喜事,所以贴春联表示喜庆。 13 户因为家里每年都贴春联,不贴觉得不习惯。学生对不

31、贴春联的家庭(81 户)的调查:城市里住的是单元房,家家户户安的是防盗门,春联没处贴,只是在家里贴福字。人们觉得贴不贴春联不影响过节的喜庆气氛。学生对贴春联的家庭(19 户)的调查:有的人爱好书法,所以过年自我写副春联,与人同乐;有的是商店赠送的春联,印刷十分精美,春联资料新颖,所以就贴了出来;有的是一向有贴春联的习惯。经过这次调查,我们认识到: 1.过年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的民族习惯,这种习俗是进取向上的,是值得继承发扬的。12 2.农村贴春联的习俗坚持得比较传统。 3.城市对贴春联的要求较高,他们需要样式新颖、资料独特、印刷精美的春联作品。第六阶段:活动体会在活动轰轰烈烈的开展中,我们的

32、学生有了宽广、自由的活动空间,学生有了各方面的提高,得到了学科课程中无法得到的知识。我们的指导教师在春联文化的研究中,也得到了发展,本次活动中,小课题指导教师的主体意识得到了激发。”教师即课程”,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有独特的眼光出发点去理解体验课程。 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也培养了教师的探究精神, 探究意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 第 4 篇:学校中的浪费现象活动案例一、活动主题产生的背景:综合实践要关心社会问题。 当前,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 建立”节俭型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节俭资源的意识,在行动中杜绝浪费现象。小学生做为社会的一员,祖国的未来,更应当从小树立节俭

33、资源的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杜绝浪费,争做节俭资源的社会小主人,所以开展一次以”调查学校内浪费现象”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经过此活动,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本事;第二方面经过调查学校内学生的浪费现象,以小见大,唤起学生节俭资源意识,并化为自觉行动。二、活动预期目标:认知目标:经过观察、记录、访谈、拍摄、录像等手段调查学校内浪费现象,并为创立节俭型学校献计献策。本事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本事,以及合作、交往的本事、搜集、处理信息的本事。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感受到浪费现象的严重,认识到个人浪费对国家的影响,感悟到节俭迫在眉捷, 必须节俭从我做起,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增强学生对

34、自然、对社会的职责心。三、活动年级:四年级四、活动时间:5 周13五、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开题指导课)一、引入活动主题 1、播放国家目前资源状况的 VCD 片,使学生产生联想,让学生感受到节俭资源的重要性。 2、师:世界上各类资源都是十分有限的,但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节俭资源的重要性,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在我们学校中浪费的现象也很多存在,你看到了吗? 3、说说在我们学校你以往都看到哪些浪费现象?(水、电、粮食、学习用品) 4、揭示主题:”学校里的浪费现象”,让我们用自我的眼睛去发现,用自我的大脑去思考,为学校的节能尽一份绵薄之力。二、成立调查小组成立对水、电、学习用品、粮食浪费现象的调查小组。另外,

35、可再设一个综合组,对学校里浪费现象作综合的问卷调查、采访等,活动时要分工明确。 (尽量让学生自由组合,但教师对学生的分组情景适当进行干预)活动分工指导:记录、采访、摄像、资料收集、汇总三、制定活动方案,提出要求。活动要求: 1、对于观察到的浪费现象可采用文字、拍摄照片、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来,还可用采访、 问卷调查等手段进行调查。最终整理成材料写一份”对学校浪费现象的调查报告”,力求使材料真实可信。 2、教师对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时的安全教育。 3、提出采访时的要求第二阶段(实践活动阶段) :学生分组行动,用文字、采访、拍照、录像等方法记录学校内的浪费现象。第三阶段:阶段性指导 1、了解情景召集同一课

36、题组的同学开会,了解他们的课题进展情景,并要求:一,整理自我小组前阶段的研究资料,到时候进行汇报交流。二、想想自我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到时候提出来教师同学们一齐帮忙解决。同时,教师对学生的14课题进展情景获得的资料进行详细的了解分析: 1)了解 5 个课题小组的课题目标、研究步骤等,对他们阶段调查的成果进行摸底,了解他们的调查材料,指导他们对材料进行整合。 2)预测课堂环节以及在汇报过程中可能生成的新问题,精心设计好导语等,力求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展开讨论,学到有效的知识。 3) 预测他们可能提出的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便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指导。 2、经验共享,问题探讨(1)各个课

37、题组互相了解调查研究开展的情景,进行经验交流资源共享;(2) 在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 生成新问题, 对下一步研究目标进行及时调整;(3)交流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经过讨论提出解决的办法;(4)总结收获,确定下一步的研究目标,继续进行活动。第四阶段(结题暨成果展示课)一、情境导入二、汇报交流(一)在小组汇报时,教师有个小小的请求,出示温馨提示: 1、在汇报时资料要简明、语言要清楚流利,所有的同学都要争做”礼貌的小听众”,认真倾听,然后想一想,从他的汇报中你学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提议 2、同一研究小组的小朋友如果对你们组的研究成果有补充的,敬请发言。(二)各组汇报交流 1、小组一:学习用品浪费的调

38、查(1)学生汇报。(2)教师评价。 2、小组二:水的浪费的调查(1)学生汇报。(2)实验模拟演示同学们,你们明白像这样一个滴流的水龙头一个小时能集到多少水吗?我们做了一个实验,结果集到这样的 4 瓶水,也就是 2 千克水(实物出示) 。在那里请同学们算一笔账,请看屏幕算一算(出示课件) 。答案:一天就能集到48 千克15水; 一个星期能集到 336 千克水; 一个月能集到 1440 千克水; 一年能集到 17520千克水。(3)教师评价 3、小组三:电的浪费的调查(1)学生汇报(2)教师评价 4、小组四:粮食浪费的调查(1)学生汇报在我们的调查活动开始的时候,我们组的同学采访了很多同学。我们组

39、的很多同学都亲眼目睹了教师同学们剩菜剩饭的现象。 (汇报现象)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是呀,食堂中的浪费现象实在是太严重了,为此我们还采访了食堂的阿姨并且写了篇采访记呢!(2)教师评价 5、综合组(1)教师:综合组的小朋友对学校里的浪费现象进行了综合调查,设计并发放了问卷, 并采访了一些同学有关教师。 他们问卷的结果怎样?在采访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有哪些收获呢,我们就来听听他们的汇报吧!(2)学生汇报调查问卷分析报告说说采访中发生的故事(3)教师小结:从刚才五个调查研究小组的汇报中,我们听到了一串串的数字,又看到了一幕幕令人震惊的画面。我们感受到了学校里浪费现象的普遍性。作为你们,亲自体验了这

40、个过程,你们的心境是怎样的?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大家说什么?(行动起来,拒绝浪费)三、行动起来,拒绝浪费 1、师:是呀,身为学校的小主人,应对学校中的种种浪费现象,我们真的不能坐视不理。那么我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都有节俭意识,行动上杜绝浪费呢?此刻我们各小组也已经想出了拒绝浪费的招儿,请看看他们的汇报吧! 2、各小组汇报16(1)制作节俭小书签(2)有关节水、节电、节俭粮食的漫画(3)节俭小报,在学校宣传窗里加以展出(4)制作节俭告示牌(5)三句半说唱方式:勤俭节俭三句半(6)勤俭节俭拍手歌(7)征集节俭金点子(8)发倡议书(倡议每组派几个代表在倡议书上签名) 。 3、教师小结:刚才各个小组

41、的汇报真是精彩,他们运用自我的智慧想到了那么多的拒绝浪费,力行节俭的点子,真的很了不起。前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采访了我们的校长, 让我们一齐来听听他对学校中的浪费现象及对创立节俭型学校的想法吧!四、教师总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让我们记住校长的话,也让我们记住”节俭是美德,节俭是品质,节俭是职责。”让我们同心协力,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做勤俭节俭风尚的传播者、 实践者、 示范者, 让”节俭光荣, 浪费可耻”的理念在美丽的学校里蔚然成风,用实际行动为创立节俭型学校,节俭型国家而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吧!六、案例研究(活动的反思)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

42、的需求总是感到自我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异常强烈。综合实践活动课正是使儿童的这种发现、研究、探索的欲望得到满足释放的最佳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 超越封闭的课堂, 面向自然、 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本事。这次活动中,学生的情绪高涨,表现出对活动的浓厚兴趣。我觉得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收获: 1、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本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一般包括确立活动主题,制订活动方案,具体实施,总结17交流等环节,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进取主动的参与。由于我们的课题是

43、学生感兴趣的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看着他们认真地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热烈地讨论,严谨地总结,我真实地感觉到了学生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提高了各方面的本事。 2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兴趣本次教学案例中,兴趣是调动学生一切进取性的起源。孩子们经过观察,采访调查同学、教师、食堂工作人员等途径感受到了学校中浪费现象的严重性,实现了认知目标; 自我动手制作有关调查到的浪费现象的幻灯片, 制作节俭告示牌、节俭小书签,自编自演小品等,培养了动手本事、学习本事创新本事;同一小组成员之间既有具体的分工又配合默契、 互相合作, 不一样研究小组间的互相交流,经验共享等方面,都在培养学

44、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不断有所经历,有所”成就”,探究活动成了他们一种独特的情感享受。经过学生的调查、研究、搜集、分析,能够得出自我的结论浪费是可耻的,我们应当拒绝浪费。这一结论并不要求完全科学化,只要学生能有逻辑地、清楚地表达自我的看法,就予以肯定,满足了他们成长中的心理需求,也为他们志趣的构成奠定了必须的内在基础。 3、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感悟浪费是一个社会问题。很多触目惊心的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浪费已成为我国目前一大社会公害。 国家领导人也发出要建设节俭型社会的号召。我们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集几代人的宠爱于一身,衣食无忧,所以”节俭”意识十分淡薄,能源危机感、社

45、会职责感不强。所以,此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发展了学生对自然的关爱对社会的职责感。另外,综合实践活动所强调的是学生走出教室,到社会中去调查,去研究,去体验,去感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学生们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或成功,或失败,或欣喜,或沮丧的亲身体验,都是成长过程中一笔不可小看的财富,这种酸甜苦辣的经历也会让学生学会感悟生活,感悟人生。 4、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我把全班分成了五小组,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找出学校中的浪费现象,寻找控制浪费的有效途径,学生自我合理分工, 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团队合作精18神。尤其是在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中,每一个数据,每一个回答,每一个精美的小制作(节俭告示

46、牌、节俭小书签) ,一张张很有创意的节俭小报、节俭漫画等,学生们无不为多日来奔波、观察、学习所取得的丰硕的成果而骄傲。当他们”沾沾自喜”的同时,正是他们体会到团结、合作、分享的重要性。然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 如何真正当好促进者引导者,如何关注到全部同学,我想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在活动中绝大多数学生的合作、探究、实践本事得到了充分锻炼,但也发现学生的依靠性很强, 依旧遵循”拔一拔, 动一动”的惯性, 习惯于”奉命行事”。我想这就是我们长期封闭性教育所带来的后果,我们应尽力去改变这一状况;同时活动中还发现有少数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有所欠缺,怎样培养这些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各项活动,还有待进一步

47、的探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 第 5 篇:感恩节主题活动方案“感恩的心,感激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我;感恩的心,感激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当这熟悉的旋律回响在耳旁,你是否能够感受到心灵深处的某种触动?一、活动缘起如今的孩子,个个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亲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他们理解了太多的爱,渐渐的,连他们自我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他们习惯了索取,习惯了”说一不二”,即使父母亲再苦再累也必须满足他们自我的要求,而他们却从不懂得去为父母亲做些什么,分担些什么,稍有些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甚至以死相逼。应对这并不是”个别现象”的现实,我们这些为人师者不得不开

48、始思考:今日的孩子怎样了?我们的教育条件日新月异,我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不懂事?应对一点点挫折,就那么轻易那么草率的结束自我如花的生命?这究竟是为什么?我想原因很多,但有两个字却不得不提:感恩。此刻的许多孩子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应对他人的帮忙,甚至连一声”多谢”也不会说,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礼貌的一种悲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提醒他们,引导他们,继而唤起那已被一层层习惯与世故压在灵魂最深处的善良本性与感恩之心。 于是我们想到了19借西方”感恩节”的机会, 在学校内开展”心存感恩,永不言弃”的感恩节系列活动。二、活动目的经过为期一个月的活动,让孩子自我用眼睛去看,用耳朵

49、去听,用心灵去感受,从而在自我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情感,无论对待父母或者教师,朋友或者对手,欢乐或者悲伤,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应对。那么,他们就会明白,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她也哭;你笑她也笑。当你心存感恩,生活也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三、活动时间:11 月的第 4 个星期四四、活动地点:学校内。五、活动前期准备 1利用网络图书馆收集有关感恩节的背景知识,相关故事,歌曲征集等。 2购买”黄丝带”,用于征集”感恩箴言”。 3打印宣传资料,评分表等。 4学校环境布置:黑板、海报等。 5学生会干部开会分工,深入到各个年级,保证活动的影响力与完整性。 6制定好活动计划,时间、地点、负责人落实到位。 7 感

50、恩的心手语版演员的到位(教师学生) 。 8购买奖品。六、活动过程在 11 月份的第一个晨会上,进行学会感恩的演讲,同时也是对全校师生进行活动的宣传发动, 正式拉开了感恩节系列活动的序幕。 之后, 我们围绕四个”一”展开活动。 1浏览一次感恩节网站。因各班学校网全面开通,所以要求同学们利用班会时间,浏览感恩节网站,了解感恩节的相关知识,并结合学会感恩这篇文章谈自我的观点与认识。 2读一篇感恩的心故事。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 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一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开始站在家门20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