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学年春夏学期医心选修课开卷试题(B)标准答案(11级学长).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2089347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6-07学年春夏学期医心选修课开卷试题(B)标准答案(11级学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06-07学年春夏学期医心选修课开卷试题(B)标准答案(11级学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6-07学年春夏学期医心选修课开卷试题(B)标准答案(11级学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07学年春夏学期医心选修课开卷试题(B)标准答案(11级学长).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江大学 20062007 学年春夏季学期 医学心理学 课程期末考试试卷(B)-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开课学院: 医学院 ,考试形式:开卷,允许带 教科书、笔记 入场考试时间:2007 年 7 月 5 日, 所需时间:120 分钟考生姓名: _学号: 专业: _ 考试誓言在此,我以诚实、名誉和人格保证,严格遵守考场纪律,绝不违纪。签名:题序 一 二 总 分得分评卷人一、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 10 题,每题 5 分,共分)1. 医学模式:是指医学的主导思想(1 分) ,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1 分) ,并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1 分) ,使之带有一定倾向性(1 分) ,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

2、1 分) 。2. 气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2 分) ,是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3 分)3. 厌恶疗法:选择厌恶刺激(1 分) ,实施厌恶疗法(1 分) 。注意:刺激始终存在,刺激达到明确厌恶水平,治疗持续到不良行为完全消失(3 分)4. 非言语交往:面部表情(1 分) ,身段表情(1 分) ,目光接触(1 分) ,人际距离与朝向(1 分) ,语调表情(1 分) 。5. 生物反馈疗法:个体运用生物反馈技术(1 分) ,控制和调节不正常的生理反应(2 分) ,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和防病治病的目的心理疗法(2 分) 。6. 社会支持: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社会人和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

3、质上的联系程度(5 分) 。7. 松弛疗法:是指在医生指导下(1 分) ,病人通过各种固定程式作反复训练(1 分) ,使自己的思想、情绪及全身肌肉处于完全松弛、宁静状态的一类重要行为治疗方法(3分) 。8. 心身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1 分)在发病(1 分) 、发展(1 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1 分)和躯体功能性障碍(1 分) 。9. 疼痛:是一种心理生理现象(2 分) ,是一种感觉(1 分) ,一种知觉(1 分) ,一种情绪(1 分) 。10. 异相睡眠:意识进一步下降(1 分) ,肌肉更松弛(1 分) ,内脏活动增加(1 分) ,易发生意外(1 分) ,做梦较多(1 分)

4、。二、问答题 (本大题共 5 题,每题 10 分,共分)1. 简述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原因。1) 人类死亡谱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 分) 。2) 这些致死性疾病直接或间接与包括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有关,而这些行为与心理社会因素直接有关(2 分) 。3) 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人的内部适应能力包括保持心理的健全和情绪的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分) 。4) 人们意识到心理活动的操作和调节对维持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2 分) 。5) 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其中也包括要求心理上的舒适和健全(2 分) 。2. 举例说明操作条件反射的四种类型。1) 正强化(举例)正强化是

5、个体行为的结果导致了积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该行为增强。 (2.5 分)2)负强化(举例)行为反应后的结果导致了消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增强的操作条件反射称为负强化。 (2.5 分)3)消退(举例)行为反应后的结果导致了积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反应减弱的操作条件反射。(2.5 分)4)惩罚(举例)惩罚是指行为结果的导致了消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行为反应减弱。 (2.5 分)3. 试述心理测验所必须具备的条件?(1)施测条件、测验环境和各种条件具备与否(2 分)(2)主试者因素,严格按照程序执行,因为其态度情绪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被试,否则将不能真实反映测验效果。 (2 分)(3)被试者因素,要求被试明确其测验的意义。 (2 分)(4)针对测验目的,选择一份标准的常模,信度,效度,标准化的测验工具(4 分)4. 某女同学一遇到异性总是紧张不安,面红耳赤,心跳加快,不敢抬头。请为她设计一个心理治疗方案。如:系统脱敏疗法(4 分)1) 放松训练(2 分)2) 等级脱敏表(2 分)3) 放松训练基础上脱敏(2 分)5. 简述与内科疾病发病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1) 社会、文化和环境因素(2 分)2) 病前人格(2 分)3) 情绪(2 分)4) 心理应激(2 分)5) 生活方式与不良行为(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