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ppt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0693167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教无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有教无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教无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教无类.ppt(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思想) 子张是孔子门下最著名学生之一。姓颛(chuan)孙,名师,字子张,春秋时陈国人,小孔子48岁。子张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学说,后来形成以其为代表的“子张之儒”。 子张流传下来的故事是“叶公好龙”。讲的是子张要拜见鲁哀公,但等了七天,哀公还没有见到。 有子(公元前518?) 名若,字子若,是现在山东肥城市人。为孔子得意门生之一,小孔子43岁。孔门弟子中被尊称为“子”的为数不多,可见有子的地位不一般,传说是有子和曾子编纂了论语一书。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约生于公元前507年,小孔子四十四岁,他出身贫寒,以精通文献典籍著称。 子夏曾有从政经历,中年担任过鲁国莒城父宰(县令)。孔子

2、死后,子夏到了魏国,被魏文侯请为国师。晚年子夏聚徒讲学于魏国的西河地方(今河南安阳),从学者有三百多人,人才辈出。战国时一批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如李悝、吴起及商鞅,都是他的学生,荀子、李斯、韩非也是其再传弟子。 (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时卫国人(今濮阳县渠村乡大闵城人),孔子高徒,为二十四孝子之一,以德行和颜渊并称。 戏剧:鞭打芦花曾参(前505前435)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耘瓜受杖 字用于同辈。 直接说“颜渊、子路” 名用于尊称、卑称。孔子称学生为“回、由” 使教育平民化、学术民众化,教授“六艺” 专

3、以讲学为职业,维持生活。 孔子与希腊之“智者”相仿佛:游学、收徒 2 中人可以语上 各人资质、禀赋有异。应用差别化的教育方式。 3 闻斯行诸? 子路、冉有问同样的问题,夫子回答却截然不同。 主要考虑的是什么? 4 子张问仁。 未知乎仁,忠矣!未知乎仁,清矣! “仁”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与“忠”、“清”概念不同。 回答问题不轻易苟同别人,“因人而异”、 因而异。 5 举一反三。 学者至时,其心已略略通流。但心已喻而未甚信,口欲言而未能达,故圣人于此启发之。 举一隅而不能以三隅反,是不能者,孔子所以不再举也. 5 荀子说过类似的话吗? 6 学便是读,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 所以,学与思不能偏废. 8 颜回非真助夫子也. 颜回贤人,于夫子所言无所不悦.这并不能使夫子满足,反而感到是一种缺憾. 9 子贡悟诗 子贡问“无谄”、“无骄”,夫子引之于“乐”与“好礼”;子贡因而领悟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句诗的深刻含义。为什么? 夫子称赞他懂得学诗的方法。 子夏问诗。 夫子以比喻来作答:绘事后素。 子夏以礼作喻:礼后乎? 夫子认为启发了自己,使他从另一个角度重新理解了礼。可见,子夏具有了的能力,已经可以和他谈论诗了。 孔子给每个学生安排的学习进度是不同的。 循序渐进。 教什么取决于学生的努力程度。 因材施教不光针对先天资质,更针对后天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