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2059508 上传时间:2019-11-21 格式:DOC 页数:158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doc(15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14 版)电气与新能源学院二一四年九月目 录自动化学科概论(一)课程教学大纲.1自动化学科概论(二)课程教学大纲.4自动控制理论(一)课程教学大纲.7自动控制理论(二)课程教学大纲.11电路原理(一)/(二)课程教学大纲.14电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21电子技术基础(一)课程教学大纲.24电子技术基础(二)课程教学大纲.30电子实验课程教学大纲.34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37电机与拖动课程教学大纲.42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47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I课程教学大纲 .52单片机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57控制系统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60过程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2、.63运动控制课程教学大纲.66计算机控制技术 I课程教学大纲 .70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74电子线路设计课程教学大纲.76CPLD 及电子 CAD课程教学大纲.78毕业实习课程教学大纲.80毕业设计课程教学大纲.83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大纲.87智能仪表的原理及设计课程教学大纲.91虚拟仪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95开关电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99新能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04MSP430 单片机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09“西门子”杯竞赛实训课程教学大纲.113供电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16电子技术综合设计 1课程教学大纲.119电子技术综合设计 2课程教学大纲.122电子技术

3、综合设计 3课程教学大纲.125电子技术综合设计 4课程教学大纲.128DSP 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32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教学大纲.136机器人控制技术教学大纲.141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45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1481自动化学科概论(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课程中文名称:自动化学科概论(一) 课程英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Automation 课程编号:课程编号:C1269 应开课学期:应开课学期:1学学 时时 数:数:8 学学 分分 数:数:0.5适用专业:适用专业:自动化 课程类型: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必修先

4、修课程:先修课程:无1、课程性质课程性质自动化学科概论(一)课程是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为帮助自动化专业一年级学生了解本专业情况的一门考查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本大纲规定的内容,将对自动控制原理,自动化应用技术,自动化科学的最新成果及自动化学科的发展、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有全面了解,为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和讨论,使学生从低年级就能对自动化学科/专业及技术方法、自动化技术在交叉学科应用中的科学方法和手段有初步而较全面科学的了解,并对国内和本校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思想有初步的认识,以便为今后四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的专业学习、交叉学科应用

5、和研究打下基础,使学习工程技术课程的方法更合理,针对性更强,学习更主动。同时,进一步促使学生热爱本专业,注重学科交叉应用,正确应用自动化新技术。3、支撑的毕业要求支撑的毕业要求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教学目标、达成途径课程教学目标、达成途径毕业要求 3: 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理解自动化理论与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自动化技术在工程控制系统中应用的技能;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将理论课程内容与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自动化工程问题的能力。达成途径:达成途径:课堂讲解;网上查阅资料;

6、专题讨论。毕业要求 4: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理解自动化理论与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自动化技术在工程控制系统中应用的技能;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将理论课程内容与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自动化工程问题的能力。达成途径:达成途径:课堂讲解;网上查阅资料;专题讨论。毕业要求 5: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掌握自动化技术在工程控制系统中应用的新技能;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将理论课程内容与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自动化工程问题的

7、能力。2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达成途径:达成途径:课堂讲解;网上查阅资料;专题讨论。毕业要求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掌握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技能;查阅资料的实践。达成途径:达成途径:网上查阅资料;专题讨论。毕业要求9: 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通过实际应用案例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形势的发展的能力。达成途径:达成途径:课堂讲解;网上查阅资料;专题讨论。四、四、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和基本要求第一章 自动化的发展历史及基本概念 (1.5 学时) (1)了

8、解自动化的概念;了解自动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2)了解自动化与信息化及信息技术的关系;重、难点: 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自动化技术的核心-自动控制 (1.5 学时)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基本的控制方法PID 控制;(3)热门的控制方法智能控制;(4)自动控制的发展状况重、难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基本的控制方法PID 控制;热门的控制方法智能控制。机器人、先进制造技术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自动化技术介绍(2 学时)(1)家庭自动化;(2)汽车中的自动化系统;(3)智能交通;(4)电力系统自动化;(5)形形色色的机器人;(6)先进制造技术与自动化;(7)军事与国防的现代化;(8)宇宙

9、飞行与自动化。重、难点:电力系统自动化;机器人;先进制造技术与自动化。第四章 自动化教育的内涵与体系(1 学时)1)国外自动化教育的现状及发展;2)我国自动化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3)自动化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定位;34)自动化专业的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重、难点:无五、课程的其它教学环节五、课程的其它教学环节序号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时1讨论专题讨论一:举例阐述自动控制系统概念、 自动化与非自动化的区别1 学时2讨论专题讨论二:举例说明自动化的优势及实现 自动化的意义1 学时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课下作业等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求教师在授课过

10、程中,能够联系到一些自然界的现象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设备进行论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教材:赵耀. 自动化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参考书:1 汪晋宽等. 自动化概论.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年 2 月第 1 版.2 万百五等. 自动化(专业)概论.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年.3 戴先中.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内容、地位与体系.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八、考核内容及方式八、考核内容及方式平时成绩占 50%(其中

11、考勤成绩占 20%,平时作业和课堂提问讨论成绩占 30%),研究报告成绩占 50%。大纲修订人:王仁明修订日期:2014-6大纲审定人:审定日期:主管院长:4自动化学科概论(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课程中文名称:自动化学科概论(二) 课程英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Automation课程编号:课程编号:C1270 应开课学期:应开课学期:6学学 时时 数:数:8 学学 分分 数:数:0.5适用专业:适用专业:自动化课程类型: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必修先修课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自动控制理论、电机与拖动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自动化学科概论(二)课程是

12、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为自动化专业三年级学生介绍自动化理论与技术在某些主要领域的应用以及自动化的前沿理论与技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专业视野。学生通过学习本大纲规定的内容,将对自动化专业有更深刻的了解,对所学专业的应用、学科的发展、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有更深刻的认识,为自动化专业学生以后的学习与深造打下必要的基础。二、课程目标:二、课程目标: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和讨论,使得学生能够分析和归纳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建立问题的模型并求解,制定仿真计算或实验验证的方案。理解自己在自动化行业实践和解决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中的角色,以及应承担的责任。 具备自动化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课程以电

13、力系统自动化为核心内容,要求学生选择某个子课题,通过讨论和协作,综合运用相关课程知识和技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建模、求解。最后,通过仿真验证结论。完成报告并汇报。三、支撑的毕业要求三、支撑的毕业要求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教学目标、达成途径课程教学目标、达成途径毕业要求3: 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理解自动化理论与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自动化技术在工程控制系统中应用的技能;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将理论课程内容与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自动化工程问题的能力。达成途径:达

14、成途径:课堂讲解;网上查阅资料;专题讨论。毕业要求 4: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理解自动化理论与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自动化技术在工程控制系统中应用的技能;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将理论课程内容与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自动化工程问题的能力。达成途径:达成途径:课堂讲解;网上查阅资料;专题讨论。毕业要求 5: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掌握自动化技术在工程控制系统中应用的5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新技能;通过实际应

15、用案例将理论课程内容与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自动化工程问题的能力。达成途径:达成途径:课堂讲解;网上查阅资料;专题讨论。撰写报告毕业要求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掌握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技能;查阅资料的实践。达成途径:达成途径:网上查阅资料;专题讨论。撰写报告毕业要求9: 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通过实际应用案例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形势的发展的能力。达成途径:达成途径:课堂讲解;网上查阅资料;专题讨论。撰写报告四、四、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和基本要求1、

16、电力系统自动化简介、电力系统自动化简介(2 学时)包括输、配电等。 (1)了解电力行业概况。(2)熟悉风力发电、火电厂及抽水蓄能发电中的典型控制问题。(3)了解输、配电概念、熟悉配网自动化中的典型控制问题。重、难点重、难点: 熟悉风力发电、火电厂及抽水蓄能发电中的典型控制问题、配网自动化。2、控制工程课题讲解、师生协商分组,确定课题(、控制工程课题讲解、师生协商分组,确定课题(2 学时)学时)电网控制课题链:从一次频率控制,到二次频率控制,到三次频率控制,到电压控制,到能量管理系统等。非线性控制课题链:从基本非线性控制理论,到发电机模型,到发电机线性控制,到发电机非线性控制,从理论推导到仿真等

17、。火电厂控制课题链:从火电厂基础知识,到机炉电模型,到汽门控制,到机组协调控制等。智能电网控制课题链:从传统电网,到递阶控制,到广域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到风电、电动汽车控制,到智能电网的总体框架等。确定分组、组长。重、难点:重、难点:问题的提出、模型的建立、求解及应用。3、讨论问题及撰写报告(、讨论问题及撰写报告(2 学时)学时)各组将遇到的关键问题以及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讨论,寻求解决方法。重、难点:重、难点:寻求解决问题思路、方法。6汇报、评价成果(汇报、评价成果(2 学时)学时)就上述所选课题,学生代表汇报自己组的成果。重、难点:重、难点:报告的深度与详细程度五、课程的其它教学环节五、课

18、程的其它教学环节序号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时1研讨专题讨论一:电网控制问题、火电厂控制问 题课外学时2研讨专题讨论二:非线性控制问题课外学时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讲授、讨论、撰写报告等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求教师在授课及讨论过程中,提供相应的参考书、网址、共讨论的课题等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教材:PRABHA KUNDUR, 电路系统稳定与控制,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参考资源:所有自动化应用领域的参考书及网站八、考核内容及方式八、考核内容及方式平时成绩占 50%,研究报告成绩占 50%。大纲修订人:王仁明修订日期:2014-6

19、大纲审定人:审定日期:主管院长:7自动控制理论(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课程中文名称:自动控制理论(一) 课程英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Control Theory课程编号课程编号:C1325 应开课学期:应开课学期:5学学 时时 数数:64(56+8) 学学 分分 数:数:4适用专业适用专业:自动化 课程类型: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必修先修课程先修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控制系统与信号分析、电机与拖动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与学位课。自动控制理论是研究自动控制系统普遍规律的科学,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它侧重于理论的角度,系统地阐述自动控制科学和技术领域的

20、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介绍对自动控制系统从建模、分析到设计应用的各种原理、思想和方法。学生通过学习本大纲规定的内容,将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会分析和设计基本的控制系统。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自动控制理论(一)主要讲授经典控制理论部分,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二、课程目标二、课程目标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动控制理论的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实际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相关术语;掌握建立自动控制系统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及评价自动控制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为后续

21、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掌握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综合的基本方法,能按所要求性能指标设计控制器;能使用 MATLAB 软件对控制系统进行模型建立、性能分析、控制器设计和系统仿真。三、支撑的毕业要求三、支撑的毕业要求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教学目标、达成途径和评价依据等课程教学目标、达成途径和评价依据等3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 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 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 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 和趋势;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实际自动控制系统的工 作原理;掌握自动控制系统模型建立、性能分析、控制器设计的基 本方法。 达成途径达成途径:课堂讲解;实例分析;专题

22、讨论。 评价依据:评价依据:讨论提问;作业;实验报告。 评价方式:评价方式:评估讨论提问;评估平时作业的正确性与完整性, 给出成绩;评估实验报告的正确性与完整性,给出成绩。4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 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 结果进行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实际自动控制系统的工 作原理;掌握自动控制系统模型建立、性能分析(时域分析、根轨 迹分析、频域分析)、控制器设计的基本方法。 达成途径:达成途径:课堂讲解;实例分析;专题讨论;实验验证。 评价依据:评价依据:讨论提问;作业;实验报告。 评价方式:评价方式:评估讨论提问;评估平时作业的正确性与完整性, 给出成绩;评估实验报

23、告的正确性与完整性,给出成绩。85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实际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自动控制系统模型建立、性能分析(时域分析、根轨迹分析、频域分析)、控制器设计的基本方法。达成途径:达成途径:课堂讲解;图纸阅读;专题讨论;实验验证。评价依据:评价依据:讨论提问;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评价方式:评价方式:评估讨论提问、实验操作的正确性,给出成绩;评估实验报告的正确性与完整性,给出成绩。四、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和基本

24、要求四、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和基本要求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2 学时)学时)重点难点: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1)了解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应用;理解自动控制基本概念(2)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相关术语(3)理解对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8 学时)学时)重点难点:传递函数的概念与求取(1)理解动态系统数学模型的初步知识(2)掌握微分方程的建立及求解方法(3)掌握传递函数概念及性质(4)掌握电气系统的数学建模(5)掌握方框图建立与化简(6)掌握信号流图与梅逊(Mason)公式(7)使用 MATLAB 建立数

25、学模型及模型转换方法第三章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10 学时)学时)重点难点: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及动态性能指标,稳态误差的计算,稳定性分析(1)掌握一阶系统的时域响应(2)掌握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及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3)了解高阶系统的时域响应(4)理解稳定性的定义,掌握稳定性的充要条件,掌握劳斯稳定判据及其应用(5)理解稳态误差、系统型别的概念,掌握静态误差系数、稳态误差的计算(6)使用 MATLAB 求系统响应和计算系统性能指标第四章第四章 根轨迹法(根轨迹法(8 学时)学时)重点难点:根轨迹的条件及绘制,用根轨迹图分析控制系统(1)理解根轨迹的概念9(2)掌握根

26、轨迹的幅相条件和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3)了解参数根轨迹和零度根轨迹(4)掌握利用根轨迹图分析控制系统(5)使用 MATLAB 绘制根轨迹图、分析系统性能第五章第五章 频率特性法(频率特性法(12 学时)学时)重点难点:Bode 图,Nyquist 判据及应用,稳定裕度(1)理解频率特性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掌握 Bode 图的绘制(3)掌握 Nyquist 图的绘制(4)掌握 Nyquist 判据及其应用(5)掌握相角裕度、幅值裕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6)了解闭环频率特性及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7)使用 MATLAB 绘制 Bode 图,Nyquist 图,分析系统性能第六章第六章

27、控制系统的校正(控制系统的校正(8 学时)学时)重点难点:频域法超前、滞后校正(1)理解控制系统综合与校正的基本概念及方式(2)掌握超前、滞后校正装置的特性(3)掌握频域法超前校正、滞后校正(4)掌握根轨迹法超前校正、滞后校正(5)了解滞后-超前校正(6)掌握 PID 控制算法及其参数整定方法(7)使用 MATLAB 对控制系统进行校正第七章第七章 离散控制系统(离散控制系统(8 学时)学时)重点难点:脉冲传递函数,离散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1)理解信号采用与保持的原理(2)掌握 z 变换与 z 反变换(3)理解脉冲传递函数的概念,掌握脉冲传递函数的求取(4)掌握差分方程及其求解(5)掌握离散控

28、制系统的性能分析(6)掌握离散控制系统的数字校正(7)使用 MATLAB 对离散控制系统进行模型、分析、设计及仿真五、课程的其它教学环节五、课程的其它教学环节10序号序号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时数学时数1实验实验一: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12实验实验二: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13实验实验三:控制系统的频域法分析24实验实验四:直流电动机转速控制系统设计45平时作业1、控制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作业2、控制系统建模作业3、控制系统时域分析作业4、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作业5、控制系统频域分析作业6、控制系统设计与校正作业7、离散控制系统作业0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教学主要采

29、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作业和实验等教学方法与手段。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教材:教材:1. 邹伯敏主编. 自动控制理论(第三版)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参考书:参考书:1. 绪方胜彦. Modern Control Engineering(第四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 胡寿松等.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 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3. 程鹏主编. 自动控制原理(第一版)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教学参考资源:教学参考资源:本课程已在三峡大学“求索学堂”平台上建设成为在线开放课程,网址为:http:/210.42.

30、35.80/G2S/Template/View.aspx?action=view(4)First-Order Circuits第四章第四章 Electronics(2 学时)学时)重点难点:无。(1)Interpreting a Digital IC Datasheet;(2)Diodes and Transistors;(3)The Ideal of Op-amp。第五章第五章 Microprocessors and Distributed Computer Control(6 学时)学时)重点难点: 无(1)A Brief History of the Microprocessor;(2)

31、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m Chip at Acorn;(3) Memory Organization in MCS-51 Family of Microcontrollers ;(4)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Based Control System;(5)General Concepts of Hierarchical Control。第六章第六章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6 学时)学时)重点难点:无(1)History of Automatic Control;(2)The New

32、Generation of Advanced Process Control;155(3)Feedback Fundamentals;(4)Frequency Response Methods;(5)Rouths Stability Criterion。第七章第七章 科技文章写作(2 学时)学时)重点难点:无(1)科技文章的组成;(2)写一篇关于全自动洗衣机的介绍。五、课程的其它教学环节五、课程的其它教学环节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教学采用讲授、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与手段。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教材:教材:1.杨植新.自动化专业与电子信息专业英语.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7参考书:参考书:1.王树青.自动化专业英语.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8八、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八、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平时成绩占 30%(考勤成绩 15%+平时作业 15%),期末考试试卷成绩成绩占 70%。大纲修订人:孙坚修订日期:2014-06大纲审定人:审定日期:主管院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