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气压带与风带.ppt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0514338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气压带与风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2气压带与风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气压带与风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气压带与风带.ppt(4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2 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回顾1、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产生 的根本原因:2、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情况: 由赤道向高纬递减由赤道向高纬递减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冷热不均冷热不均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 全球性全球性的的有规律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反映了大气的大气运动。反映了大气运动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长时期的平均状态。高低纬之间的热量差异气流上升气流上升低压(近低压(近地面)地面)气流下沉气流下沉高压(近高压(近地面)地面)一、大气环流的概念一、大气环流的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请观察分析请观察分析: :冷热不均会形成热力环流,赤道和极地之冷热不均会形成热力环流,

2、赤道和极地之间冷热不均,会形成类似的热力环流吗?间冷热不均,会形成类似的热力环流吗?1.1.单圈环流单圈环流( (一个因素一个因素) )南极南极北极北极(1 1)假设:)假设:地球不自转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性质均匀太阳直射赤道地球表面性质均匀太阳直射赤道-单圈环流单圈环流赤道赤道赤道赤道 一个一个因素因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 这种热力环流能否维持?为什么这种热力环流能否维持?为什么 不可能存在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赤道赤道北纬北纬3030度度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低压高空北上气流高空北上气流右偏成西南风右偏成西南风南风南风到北纬到北纬303

3、0度上空偏转度上空偏转成西风,气流无法北成西风,气流无法北上在此堆积上在此堆积北纬北纬3030度形成度形成高压高压近地面气流右近地面气流右偏成东北风偏成东北风被迫下沉被迫下沉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 偏向力。(假设地表均匀)偏向力。(假设地表均匀)赤赤 道道 低低 压压 带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24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中纬西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76低纬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高纬环流1358910 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匀太阳直射赤道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匀太阳

4、直射赤道 两个因素:(两个因素:(1 1)热力)热力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 (2 2)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2.2.三三圈圈环环流流极锋极锋副热带高压和副热带高压和极地高压的成极地高压的成因有何不同?因有何不同?副极地低压和副极地低压和赤道低压的成赤道低压的成因有何不同?因有何不同?探究:探究:1结论:结论: 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热力原热力原因因形成的。形成的。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气运动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

5、形成的,因此气运动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个气压带是这两个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动力原因形成的。形成的。画一画 在理解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形成的基础上,尝试画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并标注名称。赤赤 道道 低低 压压 带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东东北北信信风风盛盛行行西西风风极地东风极地东风东东南南信信风风盛盛行行西西风风极极 地地 东东 风风2、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读图思考:读图思考: 、分别代表什

6、么气压带?分别代表什么气压带?、代表代表什么风带?什么风带? 606030 30变式图训练变式图训练为极地东风带,为赤道低压带,为极地东风带,为赤道低压带,为盛行西风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为盛行西风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条件条件3 :考虑地球公转考虑地球公转思考:1受热不均 2地转偏向力(自转) 3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公转)考虑:考虑: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来回移动太阳直射点来回移动02326N6634N2326S6634S夏季北移,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北半球)3.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移动规律:移

7、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相反。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相反。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3.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北半球)知识树:知识树:3太阳直射点移动太阳直射点移动 地球公转地球公转1受热不均受热不均高低纬间高低纬间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单圈环流单圈环流2地球偏转力地球偏转力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三圈环流三圈环流(近地面)气压带风带(近地面)气压带风带气压带风带移动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形成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2 、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有(、三

8、圈环流的形成因素有( ) A、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 B、 地形的障碍地形的障碍 C、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 D、 摩擦力摩擦力AC 1、大气环流是指(、大气环流是指( ) A高低纬度间的大气运动高低纬度间的大气运动 B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C海陆间的大气运动海陆间的大气运动 D大规模的热力环流大规模的热力环流3、副热带高气压带形成的主要原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形成的主要原因( )A、副热带地区气温高、副热带地区气温高 B、副热带地区气温低、副热带地区气温低C、动力原因、动力原因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C 4、下面四个风向中,表示南半球

9、西风带风向的是(下面四个风向中,表示南半球西风带风向的是( )A、 B、 C、 D、B6、假设我国的北极科学考察工作者在北极圈以内的某地区升、假设我国的北极科学考察工作者在北极圈以内的某地区升起一面五星红旗,则旗帜常年飘扬的方向是(起一面五星红旗,则旗帜常年飘扬的方向是( )A、向东北飘、向东北飘 B、向西南飘、向西南飘 C、向西北飘、向西北飘 D、向东南飘、向东南飘5、三圈环流中,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在(、三圈环流中,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在( )A、赤道附近、赤道附近 B、南北纬、南北纬30附近附近C、极地附近、极地附近 D、南北纬、南北纬60附近附近 B D考虑:考虑:高低

10、纬度间受热不均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来回移动太阳直射点来回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1月月海海陆陆上上的的气气压压系系统统理想模式理想模式冬季:大陆冬季:大陆冷却速度快冷却速度快于海洋于海洋亚洲高压亚洲高压冰岛低压冰岛低压阿留申低压阿留申低压实际情况实际情况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7月月海海陆陆上上的的气气压压系系统统实际情况实际情况夏季:大陆夏季:大陆增温速度快增温速度快于海洋于海洋印度低压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亚速尔高压高压理想模式理

11、想模式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1.成因:成因:海陆热力性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2.2.表现:表现: 南半球:带状分布南半球:带状分布海洋面积广大海洋面积广大 北半球:块状分布北半球:块状分布海陆差异大海陆差异大季节季节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北半球冬季气气压压中中心心亚欧大陆亚欧大陆亚洲低压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印度低压) )亚洲高压亚洲高压( (蒙古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西伯利亚高压) )北太平洋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夏威夷高压阿留申低压阿留申低压亚洲亚洲高压高压阿留申阿留申 低压低压印度印度低压低压夏威夷夏威夷 高压高压夏季(夏季(7月)月)冬季(冬季(1月)

12、月)西北风西北风东北风东北风东南风东南风西南风西南风3.3.季风的形成季风的形成4.4.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对比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对比项目项目东东 亚亚 季季 风风南南 亚亚 季季 风风成因成因冬冬季季风风源地源地风向风向性质性质夏夏季季风风风向风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气压带风带移动气压带风带移动西伯利亚、蒙古西伯利亚、蒙古 西伯利亚、蒙古西伯利亚、蒙古西北风西北风 东北风东北风 寒冷干燥寒冷干燥 温和干燥温和干燥源地源地性质性质 副热带太平洋副热带太平洋 北印度洋北印度洋东南风东南风 西南风西南风 温暖湿润温暖湿润 温暖湿润温暖湿润分布

13、地区分布地区我国东部、日本、朝鲜半岛我国东部、日本、朝鲜半岛 印度、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印度、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对农业影响对农业影响有利:雨热同期有利:雨热同期 不利:旱涝、寒潮等灾害不利:旱涝、寒潮等灾害有利:雨热同期有利:雨热同期 不利:旱涝灾害不利:旱涝灾害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终年高温,有明显的特点: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雨季变化旱季、雨季变化分布:分布: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移动引起风向变化压带风带移动引起风向变化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 6 热带季风,

14、分布印度半岛,中南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南部南、海南岛南部。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特征:终年高温,有明显旱、雨季变化(印度半岛为凉热雨三季) ,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多雨,冬季特点: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温和少雨分布:分布:南北纬南北纬25253535之间之间大陆东岸大陆东岸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自然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自然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多雨,冬季特点: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寒冷干燥分布:分布:亚洲东部北纬亚洲东部北纬3535以北以北地区地

15、区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尝试通过列表格或者其他的方式,从分布的海陆位置、纬度、气候特征、成因这几个方面概括比较气候类型0观察图中的气候类型分别在什么气压带或风带的位置观察图中的气候类型分别在什么气压带或风带的位置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102030406070900102535557090热热 带带 雨雨 林林 气气 候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性温带海性气候气候亚亚 寒寒 带带 大大 陆陆 性性 气气 候候极极 地地 气

16、气 候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北半球气候分布模式图北半球气候分布模式图 6热带季风,分布印度半岛,中南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南部南、海南岛南部。成因:海陆热力差,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特征:终年高温,有明显旱、雨季变化(印度半岛为凉热雨三季) ,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 7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大陆东岸25-30度,最高月气温大于25度,最低月大于0度。间。原成:海陆热力差异、纬度位置。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全年降水量1000mm-1500mm 8温带季风,分布:亚洲东部35N以北。成因:海陆热力差,纬度位置。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最高月气温大

17、于20度,最低月小于0度,全年降水大于400mm,最高月大于200mm 9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温带大陆内部或高山背风区。成因:深居内陆,海洋水其影响小。特征:夏热冬冷气温年日较差大,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10亚寒带针叶林,分布:亚欧大陆、北美大陆50N-70N。成因:纬度高,太阳辐射低。特征:夏季凉爽短促,冬季严寒漫长。,最高月气温大于20度,最低月小于0度,全年降水小于400mm,最高月小于200mm 11寒带苔原气候,分布:北极圈以内的亚欧、北美大陆。成因: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较小,下垫面冰雪覆盖,有极夜现象。特征: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12寒带冰原气候,分布:南极洲、格陵兰岛。成因:纬

18、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较小,下垫面冰雪覆盖,有极夜现象。特征:终年酷寒 ,降水稀少,年降水100mm以下13.高山原地气候,分布:各大洲高原高山。成因:地势高。特征:气温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降水稀少。(因地制宜)课堂小结课堂小结三三圈圈环环流流形成形成气压带气压带和风带和风带海陆分海陆分布影响布影响断裂成气断裂成气压中心压中心季节变化季节变化风向改变风向改变季风环流季风环流7.7.右图为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分布示意图,读图回右图为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分布示意图,读图回(1)(1)(2)(2)题题(1)(1)若图中甲为高气压中心,则若图中甲为高气压中心,则 A. A.甲为夏威夷高压甲为夏威夷高压 B.B.乙为印度低压乙为印度低压 C.C.丙为亚洲高压丙为亚洲高压 D.D.丁为阿留申低压丁为阿留申低压D(2)(2)若图中甲为低气压中心且位于北纬若图中甲为低气压中心且位于北纬3030附近时,则附近时,则 A.A.此时是南极科考最佳时间此时是南极科考最佳时间B.B.东北平原上农民正在播种小麦东北平原上农民正在播种小麦C.C.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地球公转速度较慢D.D.华北平原的耕地返盐华北平原的耕地返盐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