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docx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2051140 上传时间:2019-11-1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6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广州展爱儿童自闭症康复培训中心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王梅王梅W W W.Q E1 2 0 .C O M广州展爱儿童自闭症康复培训中心 http:/2 / 46 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目录目录第一章.4 第 1 节 前言(1) .4 第二章.6 第 1 节 问题出在哪儿(1) .6 第 2 节 问题出在哪儿(2) .7 第三章.9 第 1 节 从成长中寻找原因(1).9 第 2 节 从成长中寻找原因(2).11 第 3 节 从成长中寻找原因(3).12 第 4 节 从成长中寻找原因(4).14

2、第 5 节 从成长中寻找原因(5).16 第 6 节 从成长中寻找原因(6).18 第 7 节 从成长中寻找原因(7).20 第 8 节 从成长中寻找原因(8).22 第 9 节 从成长中寻找原因(9).25 第 10 节 从成长中寻找原因(10).27 第 11 节 从成长中寻找原因(11).29 第四章.31 第 1 节 寻找帮助孩子的出发点(1).31 第 2 节 寻找帮助孩子的出发点(2).33 第 3 节 寻找帮助孩子的出发点(3).35 第 4 节 寻找帮助孩子的出发点(4).37 第五章.38 第 1 节 答疑解惑(1) .38 第 2 节 答疑解惑(2) .40 第 3 节 答

3、疑解惑(3) .43 第 4 节 答疑解惑(4) .45广州展爱儿童自闭症康复培训中心 http:/3 / 46 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作者作者:王梅 出版社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本书介绍的“自主交往训练法”是一套本土化的、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在帮助孤独症儿童稳定情绪、关注和解读他人心理、适应现实生活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成效显著,能够帮助孤独症儿童家长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帮助孩子“体验亲情、享受人生、走出孤独”。 广州展爱儿童自闭症康复培训中心 http:

4、/4 / 46 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第一章第一章 第第 1 节节 前言(前言(1)帮助孤独症儿童启动快乐、走出孤独 作为与孤独症(又叫自闭症)打了十多年交道的教育工作者,当得知联合国把每年的4 月 2 日定为“世界孤独症日”时,我感到无比欣慰,我相信孤独症孩子和他们的家庭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爱。当我看到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附属文件中提到要在全国各个省、区、直辖市建立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而且此工作已经开始落实时,我们摩拳擦掌,下定决心要为孤独症儿童多做一些实事。 经过和我的团队老师商量,我们觉得目前的严重问题是面向孤独症儿童和家长的

5、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家长很难掌握恰当的康复方法,经过几年训练以后的孤独症儿童预后不容乐观,而质量好的现场培训的受益面又有限。当今虽有一些关于孤独症训练的书籍,但多属于科普类或专业医学类,多以阐述理论为主,操作性差。对读者而言,理论联系实际的书最受欢迎。有鉴于此,结合我们多年的研究,编写一本有理论、有操作方法、有新意的书,应该是可以最有效地帮助孤独症儿童家长的。 同时,在从事了多年特殊教育工作之后,我也越发感到普通孩子在成长中也有不少心理问题,反思后发现很多问题是教育过程造成的,或是我们“不懂孩子,不会教育”造成的。所以,从孤独症研究中学到的“解读孩子”的本领,对我们审视和帮助普通孩子亦会起到很大

6、的作用,因为人性是相通的。因此,我们这本书对那些受孩子成长困扰的普通孩子的家长们也是有帮助的。 在当今鱼龙混杂、训练方法五花八门的情况下,我们这支年轻的团队秉承“讲求人性,启动快乐,走出孤独”的理念,学习和研究世界上流行的两种介入疗法(“地板时间”和“人际关系干预法” ) ,并在借鉴他人方法的同时,在实践中探索本土化的、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由于我们的研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把这套方法通俗地介绍给更多的人,让他们能正确地看待孤独症儿童,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帮助孩子“体验亲情,享受人生,走出孤独” 。 这套方法简称为“自主交往训练法” ,它是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情绪

7、和学习问题,依据心理理论和其他社会认知理论、学习理论,在借鉴了“地板时间(Floor Time) ” 、 “人际关系干预法(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简称 RDI) ”的基础上自创的一种训练方法。我们经过几年的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特别是在帮助孤独症儿童稳定情绪、广州展爱儿童自闭症康复培训中心 http:/5 / 46 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关注和解读他人心理、适应现实生活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我们也深知,要改变一个人不可能仅靠一种方法,比方法重要的是“理念” 。因为我们有了

8、人性化的理念,一个个孤独症孩子开始喜欢他们的老师,开始接纳父母了,他们在自己快乐的同时,也给老师和父母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快乐是需要与大家分享的,因此,我们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2007 今夜嘉年华”组委会的支持下,在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领导和同事们的鼓励下推出了这本手册,以期让更多的孤独症儿童家庭收获快乐和幸福! 由于本书强调可读性、可操作性,因此在章节的安排上像是驾驶员培训用的“操作手册”上篇“心灵解密”就像是讲交通法规,讲清楚基本理论、基本理念是“上路”的基础,我们要想掌握这套方法,认真解读这一篇是至关重要的;接着是下篇“引你上路” ,就像是“练车直至上路行驶”环节,用大量的案例说

9、明操作原理、步骤以及应注意的操作问题;最后附录部分的“答疑解惑” ,就像是开车后的故障排除。有了这样的架构,相信我们培训的“驾驶员”应该可以“合格上路”了。 本书的写作分工是,上篇阐述重要的理念,主要由我负责撰稿。下篇阐述操作重点和具体做法,由一直参与训练的老师们分工完成写作:“情绪调整”由我和北京顺义特教学校的沈淑红老师合作撰写,案例部分主要由沈老师完成;“相互关注”由北京朝阳新源西里小学的王艳老师撰写;“相互参照”由北京星外宝贝康复训练中心的王国光老师撰写;“意图理解”由北京朝阳新源西里小学的朱振云老师撰写;“想象拓展”和“分享合作”由我撰写。每部分后面的总结由我完成。附录主要把我们在操作

10、中遇到的问题和家长提到的问题进行专项答疑,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操作,由我负责撰稿。全部完稿后由我负责全书统稿。 对于我们来说,完成这样一本书是一个尝试,因此恳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王梅 于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八大处校区 广州展爱儿童自闭症康复培训中心 http:/6 / 46 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第二章第二章第第 1 节节 问题出在哪儿(问题出在哪儿(1)在阅读这本书之前,请大家一起读读下面几个故事,想一想:如果这些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和分析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 案例 几年前,全国的很多报纸上都刊登了一则这样的消息:一

11、位女博士被一个初中没有毕业的男青年拐骗,卖到了偏僻的农村,险些上当嫁给当地农民。 请思考:为什么一个博士竟然轻易地被一个没有文化的人骗了 案例 一个朋友家前不久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家里突然停电了,恰巧家里大人都出去了,刚上初中的女儿焦急地给父母打电话,说自己害怕,而且作业写不完了!家长告诉她哪里有蜡烛,并急忙往家里赶。可是等父母一个小时后到家,家里还是一片漆黑,因为女儿不敢划火柴,也不想再求助家长突然担心起了女儿的未来。还有一个上高中的男孩子独自在家时,看到蒸锅锅底烧煳了却不知所措,结果险些酿成大祸。这样的事已屡见不鲜。 请思考:孩子们在学校学习成绩都不错,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普通孩子在学

12、校学的哪些知识能适应社会要求?孩子还应学点什么?如果课堂知识学好了,是否孩子适应社会就没有问题了?如果孩子学不会复杂的知识,至少要学会什么?对于孤独症孤独症也称自闭症,属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类,这里包括典型和非典型孤独症。他们在人际交往、语言与非语言沟通、特异性行为三个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的孩子,他们到底应该抓紧学的是什么?是课堂上的知识吗? 案例 有一位认识很多汉字,生活能够自理并能在家里料理简单家务的 17 岁的孤独症才女,从学校毕业后幸运地被街道图书馆录用为管理员。图书馆负责人看她很爱护图书,也很认真负责地做图书整理工作,就让她去帮着看管阅览室。结果她中午下班吃饭时,把还没有看完报纸的几位

13、老人锁在了阅览室内,幸好被及时发现,没有酿成大祸。试想,明明知道屋里有人,她为什么不说一声“我该下班了”?其实她会说这样简单的话,只是她没有意识到。 请思考:对没有一点儿文化的人都知道的“家长里短”,孤独症患者又能掌握多少呢?广州展爱儿童自闭症康复培训中心 http:/7 / 46 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难道他们只掌握文化知识就行了吗?对普通的孩子呢?考试分越高、知识越多就越能适应社会吗? 第二章第二章第第 2 节节 问题出在哪儿(问题出在哪儿(2)案例 一个 10 岁的孤独症患儿跟妈妈逛市场时,妈妈突然发现他原来吃的棒棒糖变成了一个空酸奶盒,

14、而且他还在使劲地吸食。妈妈抬头望去,不远处有两个大一点儿的男孩在冲这边坏笑。妈妈立刻明白了,马上问孩子:“他们是不是用这盒酸奶换走了你的棒棒糖?”在得到肯定回答后,妈妈感到心惊肉跳。原来,这个孤独症孩子爱喝酸奶,盯着那两个男孩看,他们就假装好心,用空酸奶盒换走了棒棒糖,他不仅接受了,而且还使劲儿吸起已经空了的酸奶盒来。 面对这种“以敌为友”的情形,家长怎么能不着急呢?如果空酸奶盒里有什么有害物质呢?孩子需要懂一些最基本的“人情世故”吗?面对复杂的社会,怎么能让我们的孩子有双会分辨的“慧眼”呢? 殊不知,有学问的女博士并不缺少简单的社会经验,一般的道理也能讲一大堆;那些在学校学习好的普通学生掌握

15、的课本知识也是比较丰富的;还有那些智力正常的孤独症孩子们,应付一般考试也不成问题,但他们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就容易出问题。之所以出问题,是因为他们的学习过程是规则式的,学的内容也是规则性、逻辑性的,而分辨善恶、有效求助、与人相处都是无规则的、动态的、需要“眼力见儿”参与的活动。如同“人际关系疗法”的创始人、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史蒂芬葛斯汀(Steven Gutstein)博士所说,社交技能分静态技能组和动态技能组,静态组以不变的规则与结构为基础,人们只需要遵循约定俗成的规则行事,如排队买东西、在公交车站等车、吃西餐时注意规矩等,只要模仿别人即可,互动对象是谁无关紧要,孩子们从书本和生活中大量习得的是

16、静态交往所需的技能。动态交往组则要求互动双方根据当时的环境、对方的行为来调整自己的行为,维持互动的正常进行,有时互动双方的行为是难以预测、弹性很大的,如请求别人帮助、与同龄人游戏、送别人礼物等,这些技能要求参与互动的人要及时、主动、积极地处理大量信息,不断关注对方的情绪、感受。这些能力单靠模仿、讲授、行为训练是学不会的,是应着力培养的、独特的“经验分享能力”(即动态的交往技能),它对于人们适应社会、分辨好坏人或行为,进行自我调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不是在静态技能培养的同时,动态技能就养成了,它们的培养思路是不同的。 静态交往技能主要是通过模仿学习和行为训练形成的,其主要依赖于人的智力发展,在

17、后天学习中习得。而动态交往技能除了与智力有关,还与什么有关呢?找到了这些因素并着力培养,不就能让孩子越来越懂事,能自信、自立、自强地生活了吗?作为家长,不就是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吗? 广州展爱儿童自闭症康复培训中心 http:/8 / 46 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前面故事中的主人公,不论是女博士、初中生,还是孤独症才女、小男孩,他们遇到的问题都与欠缺动态交往技能有关。但问题不能这么简单归因,因为动态交往技能的发展并不简单,连点蜡烛都害怕的初中生存在着安全感不足的问题,孤独症才女有着心理能力不足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了解为什么会有安全感问题

18、、心理理论能力“心理理论(ToM)能力”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信念、愿望、意图等心理状态的认识和理解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解读他人的能力,它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基础能力。在孤独症儿童的神经心理学成因中多涉及这方面的研究,详细的论述在本书下篇第四部分介绍。等。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让我们先当一个有心人,解读一下孩子,看能不能看清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通过分析他们成长中的问题,来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广州展爱儿童自闭症康复培训中心 http:/9 / 46 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第三章第三章第第 1 节节 从成长中寻找原因(从成长中寻找原因(1)测验一:一

19、个戴眼镜的年轻女教师来到一所学校的男生宿舍,刚进门就有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凑上来,主动向老师打起了招呼:“老师好!你为什么戴眼镜?”女老师一愣,觉得孩子虽然唐突,但很主动,就欣然回答:“老师是近视眼,所以戴眼镜。”没想到男孩接着问:“你为什么戴眼镜?”还是这句话,老师想了想又做了解释:“我摘了眼镜就看不清东西了。”可是男孩又问起了同样的问题,一直问了 8 遍。 请问:男孩有什么意图呢? 测验一谜底:男孩希望老师摘了眼镜。老师后来解释得不耐烦了,下意识地摘了眼镜,男孩高兴地笑了,不再提问,上床睡觉去了。他不敢直接跟老师说,他既害怕老师又想接近老师,他没有安全感。 测验二:一个 8 岁孤独症男孩最近

20、总爱到处摸,哪儿脏摸哪儿,甚至钻煤堆、扬土。奇怪的是,他吃饭时只要衣服袖子弄上一点儿油,他就要求马上换一件衣服,似乎又很爱干净。 请问:这个男孩摸这儿摸那儿的意图是什么? 测验二谜底:这个男孩把自己折腾得很脏是为了玩水。这个孩子特别喜欢玩水,但家长一般不让玩。他曾用语言表达“要玩水”,遭到了拒绝,他压抑了很久,直到发现了这个“好法子”。这个孩子同样是害怕,不敢正面抗争,只好选择了这种满足方式。他有触觉敏感问题,基本的生理需要没有满足。 你能读懂孩子们的千奇百怪的行为吗?如果读懂了,看明白他们的需求了,能满足他们吗?会不会害怕满足需要就会把孩子“惯坏”?孩子会不会越来越不守规矩?下面的小故事会给

21、我们启发。 案例 三个家庭在暑期带孩子外出旅游,每家带一个孩子,两个七八岁的女孩,一个叫月月,一个叫小小,另一个是 6 岁男孩天天。刚到目的地,吃晚饭时,月月就很不高兴,把点的菜都给否决了,也不愿意商量第二天上哪儿玩。小小妈看到这种情形就悄悄告诉月月妈,别说孩子,带月月早点休息。第二天玩了一上午,月月表现很懂事。午饭后,小小妈主动买了 4 种冰棍请孩子们吃,4 种冰棍口味不同,有的很贵,小小妈假装不经意地让月月先选,她高兴地选了一个爱吃的价钱较贵的冰棍。此后月月一直很高兴,带着两个小伙伴东广州展爱儿童自闭症康复培训中心 http:/10 / 46 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孤独症儿童

22、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跑西颠。 小小妈道出了月月变化的原因:月月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平时有什么要求也不轻易表达(没有自信的孩子一般都胆小,在家显得比较懂事,但比较黏着母亲),心里有一些委屈。现在出来玩,看到自己的妈妈没有格外关心自己,心里更不舒服了,第一天就借机发泄。第二天,月月想干好多事情,包括想吃冰棍,但都没有跟妈妈说(有心计但没有自信的孩子提要求的方式都比较特别),没想到“吃高级冰棍”的愿望被很好地满足了,她的心里一下子舒服了很多。后来月月妈又给她买了很多水果和零食,让她分给别的小朋友,月月“要面子”的愿望也实现了。之后的几天月月表现都很好。 这种满足是在读懂月月的需要后“先给的”,不

23、是孩子吵闹后补给的。后补的是“惯”着,先给的才叫满足,它们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先给以后,孩子的心里舒服了,认为家长是对他好的,是能满足他需要的,他就会产生“认同感”,希望得到家长的表扬(可参考“需要之塔”部分进一步思考),因此不存在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无理”要求。但如果是后补给,孩子会认为你可能是“骗”或“诱惑”,他还会提出更难满足的需要来试探家长,往往就会得不到满足,孩子的安全感就建立不起来。 如果读不懂孩子的需要,也不要着急,我们后面会慢慢分析。但强调一点,家长若读不懂就先不要以“教育者”自居,给孩子下各种各样的指令,那样可能适得其反被误解的孩子的情绪只能是越来越糟,发展中频繁出现反复。

24、教育者要能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因势利导。广州展爱儿童自闭症康复培训中心 http:/11 / 46 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第三章第三章第第 2 节节 从成长中寻找原因(从成长中寻找原因(2)孤独症孩子的内心世界十分隐秘、十分脆弱。他们表面上的淡漠是不相信或无奈导致的,他们的哭泣和喋喋不休的自言自语是对外界的一种反抗,他们能说却不说也是一种“无声”的抗争。但他们最强烈的反抗却是自伤,一个绝望者的最后的拳头是指向自己。 如果我们不了解孤独症,我们是否了解普通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呢?如果你的孩子是普通孩子,你了解他吗?他们为什么不听话?什么时候不听话?

25、我为什么哭?谁知我心! 测验三:有的五六岁小孩在家还比较听话,为什么家里一来人或外出时反而不听话了?是对平日要求没得到满足的报复?还是太想得到家长的关注?是家长平日陪孩子时间少造成的呢?还是没给孩子买好吃的导致的?同样是提要求,有的孩子频繁地提很多要求,有的就提一个“大要求”(即花几百元钱才能满足的要求),这两类孩子需要满足的东西一样吗?该不该满足呢? 测验三可能的答案:孩子外出不听话主要是为了引起家长的关注;提一个大要求和频繁提要求的孩子要满足的东西不一样,具体满足什么请在“需要之塔”部分找答案。 小提示:频繁提要求的孩子需要层次的发展落后于提大要求的孩子。 我们能看清孩子的问题吗?除了生理

26、原因之外,问题的成因还有什么?其中一个最大的成因是孩子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孩子感觉到离这个世界、离他身边的人很远很远 看清孩子的需要 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中,语文、数学、外语知识居多,思想品德概念居多,道德和行为规范居多,这些知识建构了人的理性思维。但随着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人的本性是什么?人有哪些需要?人的需要满足以后,人的情绪会是怎样的?人与人之间交往后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反应?与情绪密切相关的感性思维在发展中起什么作用总之,有关需要、情绪、思维、交往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发现它们对人的发展影响远远超过了认知能力,有关“需要”的话题层出不穷。作为教师或家长,我们不仅要

27、知道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更要了解孩子发展动力的大小,要知道孩子社会交往乃至社会适应的未来走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下面,我们以“需要之塔”为依据来说明人的交往发展动力问题。广州展爱儿童自闭症康复培训中心 http:/12 / 46 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第三章第三章第第 3 节节 从成长中寻找原因(从成长中寻找原因(3)马斯洛提出的“需要之塔”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1968 年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又叫社交需求)、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见图),逐

28、渐满足、逐渐上升,即在个体能够把注意力转向较高的需要之前 , 较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基本满足。每一类需要有一些基本表现,不满足也有基本表现。 这里要特别强调:需要的满足是一种感受,不要受到字面意思的困扰。如 3 岁以前的孩子心里感到自己是衣食无忧的,也没有受到过排泄方面的压抑,就会产生满足感。它不是量化性的、理性的满足,是一种油然产生的内心充实。 生理需要生理需要 主要指人对食物、水、性和休息等的需要,是在个体发展的早期出现的需要,也是应最先满足的需要。这种低级需要在早年应尽可能地满足。满足吃喝,满足各感官刺激,婴幼儿就会觉得很舒服、很愉快。吃、喝、拉、撒、睡、玩的需要都很满足了,孩子就会产生

29、安全感,产生愉快的情绪,产生对外界的主动关注和追逐。没有满足,儿童的情绪就会低落、焦虑,出现交往退缩,安全感迟迟建立不起来。3 岁以后应该是自我意识大发展时期,如果儿童需要层次还停滞不前,情绪就会感到受压抑,就很难与外界的人建立亲近感,后面的发展会受到进一步的影响。 生理需要的满足就一定要“富着养”吗?如果生活在贫困的农村呢?生理需要的满足的确要求一定的物质基础,但主要是指一种内心感受,是不能量化的、非理性的感觉。在广州展爱儿童自闭症康复培训中心 http:/13 / 46 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贫困的家庭里,如果只能吃到 “窝头咸菜” ,在其

30、原有水平上父母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窝头咸菜”管够,并且没有偏向和抱怨,孩子一样可以满足生理需要,一样会感到自己是安全的,不会出现盲目与人攀比的情况。但如果生活在开放的环境中,自家家境比较贫穷,父母十分抱怨,“都是因为养你这个白吃饭的,你还不听话”。孩子经常听到这样的斥责,看到了各种诱惑却得不到,孩子渴望的关心和疼爱也得不到,孩子以后就很可能会攫取物质以弥补早年的缺失。 安全需要安全需要 理论上安全需要是在生理需要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对生命、财产的安全、秩序、稳定、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人都渴望自己生活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在儿童生活的早期,主要学习活动是通过各种玩耍实现的,满足孩子玩的需要,

31、孩子在玩中收获快乐,有比赛性的就要赢,这样他就感到满足。如果此时孩子经常遭遇小挫折,经常被认为不如别人,经常被施加压力,(如听到“你不乖就不要你了”、“你快点追她,追不上就不给你吃饼干”),他就不能有稳定的、持续的安全感。这个时期的孩子非常渴望有强大的心理力量作后盾,渴望拥有自由的心理氛围,这样心里就能感到安全了。安全感满足的孩子,自我发展的需要得到提升,3 岁以后就有了明显的亲近行为、独立自主的意识萌芽,为以后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如果安全感在早期没有得到满足,孩子会怎样呢?有的孩子可能很聪明却缺乏自信,表现出很好面子、听不进规劝,或是放弃很多机会,没有拼搏的勇气,或是不相信周围的人,长期

32、没有知心朋友,或是在婚姻生活中屡遭失败;有的孩子聪明但敏感,为生活琐事连累,不能胜任变化的、创造性的工作;有的孩子智力一般,因为没有自信,处处落后于人,对自己很不满意,总是怀着“猜疑”过日子;有的孩子可能自暴自弃,盲目交友 也许有人还不明白,怎么做能满足孩子安全的需要呢?我们过的日子跟别人家差不多呀,为什么我的孩子有问题,别人家的孩子看不出问题呢?有些家长会从表面观察后提出上面这些困惑,殊不知差之毫厘,相去甚远。下面讲的两个“美丽”的故事可能会给我们答案。广州展爱儿童自闭症康复培训中心 http:/14 / 46 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第三章第

33、三章第第 4 节节 从成长中寻找原因(从成长中寻找原因(4)案例 在宁夏银川一所以招收普通学生为主的私立学校里,新招收了一名很聪明的患阿斯伯格症儿童,阿斯伯格症:与孤独症有很多的相似性,同属“广泛性发育障碍”,在情绪和交往方面的问题与孤独症相似。通常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他叫远远,入学时刚满7 岁。刚来学校的几天,他从不进教室,只在校园的沙坑里玩,几个小时就在那里扬沙子,没有人干涉他;远远有时玩累了就跑到楼道里蹦蹦,甚至踩在一架半新不旧的钢琴盖上蹦。有个校工看到后就去禀告校长,说那个新来的孩子到处乱蹦,快把钢琴蹦坏了。校长走过去看了看,然后临时召开了全体教工会,会上她庄重地对全体教工说:“

34、我们新招来的远远比较特殊,他没有安全感,需要发泄,大家都不要制止他在钢琴上蹦。如果蹦坏了钢琴,虽然比较可惜,但一架钢琴和孩子的一生相比,能算得了什么?!大家也不要去家长那儿告状,蹦坏了钢琴不用他们赔。请大家务必配合!” 在这样宽松、温馨的环境中生活了两周,远远仿佛变了一个人:从不进教室到偶尔进教室,后来自己进教室上课,只有中午才去玩沙子。慢慢地,远远就像变了一个人,和校长、妈妈、老师、同学逐一亲近起来,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特别的方法,但有爱心,有自由,一个没有安全感、患有阿斯伯格症的孩子很快发生了改变。在这里,给孩子想要的、不受打扰的空间,就是给了他安全

35、感。远远不是要蹦坏钢琴,不是喜欢到处乱跑,而是在测试新环境的安全性,测试人心的接纳度。就如同 3 岁左右的小孩故意把粉刷一新的墙壁弄脏,故意在外面随地大小便,故意去踩雨后的水坑一样,他们从大人对他们的态度中寻找着关心、理解和可靠感。如果此时他们遇到了严厉的斥责甚至打骂,遇到了强硬的带离,看到了冰冷的表情后果会怎样呢? 案例 7 岁的玲玲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宽松的家庭里,父母虽视她为掌上明珠,尽可能抽时间陪她,带她到各地去玩,物质上也能比较合理地供应,但从不给她增加额外的负担。比如,她喜欢学什么课外班就报什么课外班,不喜欢的就不学,哪怕是父母很想让她学英语,但她去试听后不喜欢那个老师,父母也就不勉强

36、了。玲玲喜欢学乒乓球,父母就请了一个特别温和、爱表扬孩子的教练教她,因为父母都认为心理发展比技能本身重要得多。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玲玲越来越懂事了。 有一天,玲玲爸爸外出喝醉了酒,回来很晚,妈妈又生气又着急,就和爸爸吵了起来。妈妈吵了几句后,情绪依然激动,还在生气,这时忽然看见玲玲在床上向她做鬼脸,无奈的小脸、有些胆怯的眼神和一连串滑稽的动作一下子把妈妈给弄懵了。妈妈看了一会儿,广州展爱儿童自闭症康复培训中心 http:/15 / 46 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对玲玲说:“你故意逗妈妈开心,是吗?”玲玲坚定地点了点头,妈妈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

37、此时妈妈觉得好有力量,很是欣慰,一种精神力量油然而生有了这么懂事的女儿,丈夫的所作所为已经不在话下了,她的气一下子全消了。 7 岁的玲玲用她特有的方式给妈妈回馈了安全感。我们可能羡慕这位妈妈,觉得她有一个懂事的女儿。可女儿为什么这么懂事呢?是天生的吗?不可能,孩子的懂事都是后天培养的。满足了孩子的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就会自然而然地“收获”懂事的孩子。广州展爱儿童自闭症康复培训中心 http:/16 / 46 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第三章第三章第第 5 节节 从成长中寻找原因(从成长中寻找原因(5)归属与爱的需要(社交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社交需要

38、) 人都有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给他人爱和接受他人爱)的需要,需要有人陪伴、有人关心、有人交往,也包括有人爱。渴望交真心朋友,追求家长、老师、同伴的接纳和认同都是这种需要的表现。这一需要通常是在上两层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属于人的高级需要。这种需要如不能满足,个体就会感到孤独和寂寞 ,精神生活上可能会越来越痛苦。社会上大多数人也会为了满足自己的这种需要为别人付出,因为只有付出才能得到认同和接纳。 我们经常担心“惯着”孩子会使他们“不知天高地厚”,“会滋生更多的要求”,有人认为“没有知足的孩子” ,因此有这种想法的家长或老师都会对孩子从小就理性、严格地要求,可往往孩子在青春期以后出现了明显的“逆反”,

39、此时大人们被迫放松要求,但为时已晚,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呢?怎么用需要层次理论解释呢? 第一个原因是,大人们没有做到“预先满足”,而是在孩子以各种方式提出要求后再“事后满足”,这种“事后满足”实际是惯着孩子的表现,与“预先满足”有本质区别。比如大热天,5 岁的孩子上午 10 点多开始提出要吃冰激凌,妈妈觉得时间太早,没有答应。到中午饭前,孩子又提出来,妈妈还是不答应。孩子说“不让吃冰激凌就不吃饭”,奶奶一听孩子不吃饭就心软了,动员妈妈先给他吃,然后过会儿再哄孩子吃饭,妈妈就给了。以后孩子还会“变本加厉”地提类似要求,这就是“后给”导致的结果。如果妈妈在上午10 点多主动提出:“天很热,宝贝想吃冰激凌吗?”“等一会儿我就给你拿。”之后带孩子玩会儿、转移注意力,稳定其情绪(孩子认为妈妈同意吃,肯定会想着给他),大人就有了适时提供的机会。 第二个原因是大人们没有清楚地认识“归属与爱的需要”的价值,它就像一块“磁石”,会一下吸住有了安全感的孩子(即第二层需要满足后欲上升的孩子),因为他们追求认同和爱,就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