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问题的咨询与矫正(4)——儿童的孤独、焦虑、恐惧.ppt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2051121 上传时间:2019-11-19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6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行为问题的咨询与矫正(4)——儿童的孤独、焦虑、恐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儿童行为问题的咨询与矫正(4)——儿童的孤独、焦虑、恐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行为问题的咨询与矫正(4)——儿童的孤独、焦虑、恐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行为问题的咨询与矫正(4)——儿童的孤独、焦虑、恐惧.ppt(7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儿童行为问题咨询与矫正,儿童的孤独、焦虑、恐惧,儿童的孤独、焦虑、恐惧,儿童的孤独、焦虑、恐惧,一、儿童的情绪情感二、儿童的孤独三、儿童的焦虑四、儿童的恐惧,一、儿童的情绪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反应)。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如幼儿见到妈妈高兴,见到医生恐惧情绪和情感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三)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伊扎德:美国当代著名情绪专家。1、儿童出生就有5种情绪,是天生的。惊奇、痛苦、厌恶、最初步微笑、兴趣2、第5周出现“社会性微笑”。3、4个月:出现愤怒、悲伤4、6-8个月:害羞、认生5、1.5岁:自豪、骄傲、同情、内疚,1.5岁的幼儿会产生同

2、情心。,儿童的孤独、恐惧、焦虑是一种情绪情感障碍,儿童的孤独、焦虑、恐惧,一、儿童的情绪情感二、儿童的孤独三、儿童的焦虑四、儿童的恐惧,儿童的孤独,儿童孤独症又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全面的发展障碍,所以现今又统称为孤独性障碍,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展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疾病。据有关部门推算,我国每年约有50万幼儿罹患此症。该症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二、儿童的孤独,(一)儿童孤独症一般表现(二)孤独症的诊断(三)产生的原因(四)孤独症的矫正,(一)儿童孤独症一般表现,1、早期异常2、社交困难,孤独离群3、语言障碍4、兴趣狭窄,有强迫性行为5、智力

3、发育落后或者不均衡6、物品依恋,1、早期异常,不会对亲人微笑。如亲人要把他们抱起,他们不会伸手作被抱的准备,也不会将身子贴近亲人。,2、社交困难,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有些患儿从小与父母不亲,也不喜欢抱,不主动找小朋友玩,别人找他们玩时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行动,自己玩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们无关,很难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3、语言障碍,不愿意说话而宁可用手势代替即使说话,但是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有的患儿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不会运用面部表情、动作、姿态及音调与他们交往缺乏想象力

4、,4、兴趣狭窄,有强迫性行为,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如要求吃同样的食物、穿同样的衣服、坐同一个位置、走同一条路线。喜欢旋转的东西,比如不停观看正在旋转的吊扇有些患儿还会出现无目的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有些甚至出现自伤自残行为,如反复挖鼻孔、咬嘴唇等。,5、智力发育落后或者不均衡,有些患儿智力发育比同龄儿落后但是在智力的某一些方面有的又出奇的好。有不会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对文字符号的记忆力也是如此。有的患儿特别喜欢认字,而且只认一次就记住了。如 雨人,6、物品依恋,对某些物品,如一只杯子、一块手表,表现出特殊的兴趣,甚至产生依恋,但是对亲人却不产生依恋。有些

5、患儿还可能有感知障碍,如对冷热、疼痛不太敏感,不爱交朋友,宁肯独自一人,很少会笑。,二、儿童的孤独,(一)儿童孤独症一般表现(二)孤独症的诊断(三)产生的原因(四)孤独症的矫正,孤独症的诊断,诊断是否是孤独症,从孤独症的临床基本特征来判断孤独症的临床基本特征为“三联征”1、社会交往障碍2、语言发展障碍3、兴趣范围狭窄,行为方式刻板,1、社会交往障碍,这是孤独症的核心如拒绝别人的拥抱,对父母无依恋感亲人呼唤他们的名字,常常不理会,无反应,表现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缺乏眼与眼的对视交流,往往被看成是孤独症的特殊表现,2、语言发展障碍,沉默不语或较少使用语言常常自言自语,但讲的内容别人听不懂可以重复语

6、言或模仿语言,3、兴趣范围狭窄,行为方式刻板,对环境倾向于要求固定不变对某一些物品或活动的特殊迷恋有刻板重复的动作和特殊的动作、姿势,二、儿童的孤独,(一)儿童孤独症一般表现(二)孤独症的诊断(三)产生的原因(四)孤独症的矫正,产生的原因,1、遗传的因素2、器质性病变3、环境因素,1、遗传的因素,在20%的孤独症患者中,他的家族可找到智能不足、语言发展迟滞和类似孤独症的表现。此外,孤独症男孩中约10%有X染色体脆弱症。,2、器质性病变,如脑损伤,包括在怀孕期间窘迫性流产等因素而造成大脑发育不全,生产过程中早产、难产、新生儿脑伤,以及婴儿期因感染脑炎、脑膜炎等疾病造成脑部伤害等,都可能增加患孤独

7、症的机会。 妇女怀孕期间可能因德国麻疹或有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感染,使胎儿的脑部发育受损而导致孤独症。最新医学研究发现,儿童患者脑中的鸦片素含量过多,故常出现孤独、麻木症状和感情交流障碍,3、环境因素,早年生活环境中的冷淡,父母对孩子冷淡而固执,家庭缺乏温暖父母过分理智化的抚育方法,父母做事刻板,并有强迫倾向环境中缺乏丰富和适当的刺激父母没有教以行为长期处于单调环境的儿童,会用重复动作来进行自我刺激,对外界环境不产生兴趣,二、儿童的孤独,(一)儿童孤独症一般表现(二)孤独症的诊断(三)产生的原因(四)孤独症的矫正,孤独症的矫正,1、音乐疗法2、行为疗法3、感觉统合训练4、家庭疗法,孤独症的成因到现

8、在还是一个谜,六、七十年代的主流理论认为父母在潜意识中抗拒孩子,使孩子也对环境和人际关系产生排斥,而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大部分的心理学家认为,孤独症更多的是生理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虽然目前大大提高了对孤独症的认识,但还没有找到可以治愈它的方法;纵然如此,经过适当的治疗和训练,孤独症患者还是可以在认知、情绪、社交及自理等方面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1、音乐疗法,音乐治疗是利用音乐达到治疗的目标,包括重建、维持及促进心理和生理的健康,音乐治疗师针对个人的特殊情况设计音乐治疗计划,利用各类音乐活动,配合心理学的运用来帮助需要者。音乐治疗在国外是隶属辅助医疗措施。,2、行为疗法,主要用操纵性条件处理法,即

9、患儿出现一个好的行为时给以奖励,以使该行为得到强化。对那些无意义、不合适的动作行为给以“惩罚”,使之消退。不断的进行强化是该行为疗法成败的主要关键。行为疗法已在特殊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3、感觉统合训练,4、家庭疗法,(1)舒解家庭压力一般的家庭得知孩子患孤独症时,多会造成有形或无形的生活压力,此时应让家人了解,孩子的病症不是父母造成的,需要家人合作一起帮助孩子,共同面对问题。(2)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教导孤独症儿童,应该针对孩子的需要,创造适合的学习情境,即主动制造机会,诱发其学习动机。,(3)反复练习,对于孩子不会的技巧与行为,可以将该行为设计在前后关联的事件中,通过反复练习来帮助孩子学习

10、。以训练洗手为例,可以每天吃饭前或吃点心前练习,使他养成洗手的习惯。,(4)多变、多样化安排,孤独症儿童的矫治,不一定只限于家或教室,相关的人、事、物都可以作为计划的变化组合,使内容具有多样化。例如,对于走固定路线的孩子,可以常换不同的路线回家,让他知道走不同的路都可以到家。,儿童的孤独、焦虑、恐惧,一、儿童的情绪情感二、儿童的孤独三、儿童的焦虑四、儿童的恐惧,儿童焦虑,案例:14岁的女孩李某,被父母寄予厚望,为了确保她能集中精力学习,一切生活琐事都替她包揽了,她的一切要求都很容易得到满足。她不负期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除了学习之外,她的兴趣和活动很少。由于营养有保证,身体发育也很好。但她

11、就像暖房里精心培育养护的花朵,经不起风雨。初中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她意外地排在前五名之外。拿到成绩单时,她突然眼前一黑,昏厥倒地。回到家后,她仍感到头昏,阵阵心悸,此后常无故紧张,有时注意力不集中,夜里也睡不好,常常心悸发作,尿频,月经紊乱。,儿童最早产生的焦虑现象往往是基因遗传带来的影响,它带有防御性。但是如果这种焦虑长期持续下去,那么儿童的低度焦虑就可能转化为高度焦虑,短期焦虑可能转向持续的长期焦虑,显性焦虑转向为隐性焦虑,那就可能损害儿童的心理健康。,儿童焦虑,一、什么是焦虑二、焦虑的类型三、焦虑产生的原因四、焦虑行为的矫正方法,一、什么是焦虑,焦虑属于情绪范畴,是面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时

12、,心理上出现的一种惶惶不安、心神不宁、手足无措的心态。焦虑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外界细微的变化过于敏感、烦躁不安、担心害怕、感情脆弱等。,儿童焦虑常见于学龄儿童,以女孩子为多见。这类儿童往往因为学习成绩差,对陌生环境反应敏感而担心害怕,甚至恐惧不安,哭闹不停。对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看法非常敏感,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这类儿童还时常伴有睡眠障碍(如做噩梦、讲梦话)、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及多汗、头昏、乏力等身心症状。,儿童焦虑,一、什么是焦虑二、焦虑的类型三、焦虑产生的原因四、焦虑行为的矫

13、正方法,焦虑的类型,1、素质性焦虑2、分离性焦虑3、环境性焦虑4、境遇性焦虑5、期待性焦虑6、社会性焦虑,1、素质性焦虑,这类儿童的心理素质较差,对外界的一些细微变化较为敏感,容易产生焦虑情绪。,2、分离性焦虑,当孩子与亲近的人(尤其是父母)分离时,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3、环境性焦虑,这种焦虑多发生在陌生环境中。,、境遇性焦虑,这种焦虑的发生多是因为遭遇突发事件,孩子心理承受不了。如父母遭遇不测、离异。这类的儿童常出现心烦意乱、担心灾难再次降临等情绪不过,这种焦虑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期待性焦虑,这种焦虑多见于学龄期儿童。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实际能力,使孩子无法达到父母

14、的期望要求,孩子担心父母的责备,或是因为学习负担过重。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大、紧张、不安,这些情况都可能产生焦虑情绪,6、社会性焦虑,每当与人接触或谈话时就会紧张、害怕、局促不安,尤其是接触陌生人或在新环境中,他们表现出持久而过分不安、烦躁焦虑,并企图回避。这类儿童往往在社会交往和适应方面有困难。,儿童焦虑,一、什么是焦虑二、焦虑的类型三、焦虑产生的原因四、焦虑行为的矫正方法,三、焦虑产生的原因,1、遗传及父母焦虑情绪的感染2、教育的一致性3、体罚产生焦虑4、过分严格的教育方式,儿童焦虑,一、什么是焦虑二、焦虑的类型三、焦虑产生的原因四、焦虑行为的矫正方法,焦虑行为的矫正方法,不同的焦虑类型采用

15、不同的矫正方式但是基本的矫正方式有:1、心理支持2、生物疗法3、药物治疗4、为孩子解压5、鼓励孩子释放情绪,1、心理支持,查明行为产生的原因,解除诱发焦虑的心理应激因素,如家庭环境因素、学校因素或是母爱缺乏因素。家庭学校辅助治疗,消除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或是家庭教育中的不良因素,克服父母自身的弱点或神经质的倾向,2、生物疗法,对于过度的焦虑的儿童,可以帮助儿童进行全身的自我放松训练,放松可以降低焦虑。年幼的儿童可以采用游戏治疗或音乐治疗,3、药物治疗,对于病症严重,已经影响到进食、睡眠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抗焦虑药物。,4、为孩子解压,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放弃对孩子过高的要求,5、鼓励孩

16、子释放情绪,鼓励孩子适当的情绪宣泄,如孩子受委屈时的哭泣、发脾气等,只要不扰乱别人正常的学习、生活,不伤及别人,就不应该强烈制止。对于内向的孩子,鼓励其把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适当的情绪宣泄,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儿童的孤独、焦虑、恐惧,一、儿童的情绪情感二、儿童的孤独三、儿童的焦虑四、儿童的恐惧,儿童恐惧,本能的恐惧是婴儿出生就有的情绪反应,甚至可以说是本能的反应最初的恐惧不是由视觉刺激引起的,而是由听觉、肤觉、肌体觉等刺激引起的,如尖锐刺耳的高声、皮肤受伤、身体位置突然发生急剧变化、从高处摔下等。,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是从4个月左右开始的,引起不愉快的经验刺激,会激起恐惧情绪,也是从这个

17、时候开始,视觉对恐惧的产生渐渐起主要作用,如怕生(6个月左右出现,与依恋有关),如“视觉悬崖”预测性恐惧出现在2岁左右,随着想象的发展,出现预测性恐惧,如怕黑、怕狼、怕坏人、怕鬼怪等。这些都是和想象相联系的恐惧情绪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他们受到外界事物刺激的概率增加,因此,恐惧的类型也增加。,1、与亲人分离的恐惧2、社交恐惧3、动物恐惧4、学校恐惧5、广场恐惧6、疾病恐惧7、恐血,恐惧产生的原因,1、过度保护过度的溺爱和保护往往剥夺孩子参与各种实践的机会,从而使孩子对家庭亲人产生过分依赖。出现分离恐惧,2、不良的条件反射如孤独无助如伤害威胁,3、过度的严厉管教父母过度的严厉管教,会使儿童出现社交恐惧,4、教育的误区产生的学校恐惧如教师的过分严厉教师的冷漠教学方法简单粗暴学习压力过重,5、影视图片带来的恐惧太多的灾难场景过于血腥的场面过多的恐怖信息,6、疾病带来的恐惧癌症、艾滋病、禽流感等等的过多宣传看到亲人的异常现象或得病时的痛苦接受过多的危机性的信息,儿童恐惧的矫正,1、不多度保护,不多分严格2、注意观察,及时处理儿童的恐惧情绪3、给孩子讲明真相,增加常识4、培养孩子的胆识5、系统脱敏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