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教育强市自评报告.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2044492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报教育强市自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申报教育强市自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申报教育强市自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报教育强市自评报告.doc(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坚定实施坚定实施“后发河源、先发教育后发河源、先发教育”战略战略 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河源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自评报告河源经济欠发达,教育基础较为薄弱,但河源人不甘落后,奋发进取,提出“后发河源,先发教育”的战略。2010 年 8 月,市委五届八次全会作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决定。5 年多来,我市教育以“教育创强”为抓手,以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重点,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夯实教育发展基础,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内涵发展水平,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健康发展的成功之路。一、河源市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概况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

2、东江中上游,东靠梅州市,南接惠州市,西连韶关市,北邻江西省赣州市,素有“客家古邑”、 “广东绿谷”、 “红色之都”、 “恐龙之乡”等美誉。河源系 1988 年建市(此前属惠阳地区管辖),下辖源城区、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五县一区,100 个镇(乡、街道),户籍人口总数 367 万,常住人2口 295 万,全市面积 1.58 万平方公里。河源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建市前由于交通不发达,无区位优势,发展缓慢,所辖5县均为广东省扶贫开发重点县,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建市27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14年,我市生产总值75

3、8.95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45亿元。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全市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1996 年实现“普九”,2010 年实现“普高”。目前,全市有高等院校 1所,全日制在校生 1.29 万人;中等职业学校 15 所(含技工学校和民办职校,下同),市内在校生 55217 人(含外送);普通高中 39 所(含民办普通高中),在校生 67488 人;义务教育学校 483 所(含民办学校、完中和 12 年一贯制学校,不含教学点),在校生 388506 人(含教学点);幼儿园 541 所,在园幼儿 119081 人;特殊教育学校 6 所,在校生 454 人(不含随班就读)。至2015

4、年11月底,全市483所义务教育学校均建成标准化学校,实现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00%全覆盖;94个镇建成省教育强镇,教育强镇覆盖率达94%,余下6个镇也将于近期接受验收;6个县(区)已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的评估认定;已有5个县(区)建成省教育强县(含正在接受省督导验收的紫金县、龙川县),占83%,余下的和平县也将于今年12月中旬接受验收。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呈现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开始从硬件改善向内涵提升转变。3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做法与成效自 2010 年 8 月启动教育创强工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县区党委、政府切

5、实履行以县为主的教育责任,全市上下万众一心,群策群力,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扎实抓好教育创强各项工作,有效推动了我市教育事业历史性蜕变和跨越式发展。(一)(一)实实施施“后后发发河源、先河源、先发发教育教育”战战略,落略,落实实教育教育优优先先发发展。展。1.认识认识到位,保障教育到位,保障教育优优先先发发展。展。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为民谋福祉作为第一追求,把发展教育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充分认识到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地位,提出“后发河源、先发教育”的理念,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

6、排教育,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发展需要。2.科学科学谋谋划,推划,推动动教育有序教育有序发发展。展。发展教育,规划先行。市委、市政府把教育发展纳入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河源山区教育实际,先后制定实施河源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实施方案、 河源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河源市振兴初中行动计划(20142017 年)、河源市全面深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5-2017 年)、河源市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划、决定和方案。通过顶层设计,绘制河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谋划符合河源实际的教育

7、发展道路,以“创4强争先建高地”为目标和抓手,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切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3.健全机制,健全机制,强强力推力推进进教育教育创强创强。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创强”作为民生工程、惠民工程,连续三年将其列入市委“三赛”亮灯考核项目和市政府年度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以超常的力度强势推进。市、县、镇三级党委政府层层签订“创强创均”目标责任状,先后建立了领导挂钩联系、划片定期督查、进展情况通报、领导约谈等制度,层层传导压力,全面推进“创强创均”工作。自 2010 年8 月至 2015 年 11 月底,市委常委会研究讨论教育问题 16 次,市政府常务会研究讨论教育问题 32 次、市长

8、办公会议研究讨论教育问题 26 次。市委书记何忠友强调:河源市发展教育要“咬紧创强不放松”;市长彭建文表示要做好教育创强的“后勤部长”,每年都亲自参加教育创强推进会并作重要讲话;分管教育的副市长朱蔚蔚经常带队深入到县镇调研,现场指导创强工作。4.加大投入,保障教育先行。加大投入,保障教育先行。各级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切实做到“两个提高”和“三个增长”。据不完全统计,自 2010 年 8 月启动教育创强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约51.54 亿元,其中市直属的义务教育学校和高中阶段学校、特殊学校、市直属机关幼儿园新建扩建工程和设备配套约投入 10.05 亿元(不含对县区奖补资

9、金),源城区投入 7.71 亿元,东源县投入10.54 亿元,和平县投入 7.44 亿元,龙川县投入 6.8 亿元,紫金县投入 6.1 亿元,连平县投入 2.9 亿元。为进一步推进教育创强工作,5市委市政府创新激励机制,实行市级财政“以奖代补”制度,对提前完成“创强”任务的县、镇分别奖励 1000 万元和 100 万元。各县区将“创强”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并参照市的做法实行“以奖代补”制度,切实保障教育创强投入。如源城区、紫金县、和平县县级财政投入资金均占本县“创强”总投入的 70%以上。龙川县对提前一年以上完成创建强镇任务的镇,在市政府奖励 100 万元基础上,再奖励 100 万元。5.社

10、会支持,破解社会支持,破解资资金瓶金瓶颈颈。 。创强启动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传统,“走断腿、磨破嘴”,举办乡贤座谈会、校友联谊会等,宣传教育创强,在全市营造起捐资办教育助创强的良好氛围。截至 2015 年 11 月,全市共获得捐助教育创强资金达 5.6 亿元,占创强总投入的 10.9%,其中源城区获捐资 1.58亿元、东源县获捐资 1.5 亿元、和平县获捐资 0.35 亿元、龙川县获捐资 1.0 亿元、紫金县获捐资 0.83 亿元、连平县获捐资 0.35 亿元。东源县华侨程宏利先生为黄村镇捐资 1300 万元,柳城镇的环卫工人姚佰群捐 3000 元,连平县大湖中学校长

11、通过师生、亲朋等关系联系到 130 多万元捐助学校建设。另外,我市教育创强也得到了省内社会团体的支持,如中山市一批企业社团为我市捐助教育创强资金 6000 多万元。挂钩帮扶河源的深圳市和省直部门把我市教育创强纳入帮扶项目,如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办事处出资 300 万元,重建紫金县义容镇龙腾小学教学楼、操场、校门等。(二)(二)实实施重点突破施重点突破战战略,略,优优化配置教育化配置教育资资源。源。61、全力、全力扩扩增城区学位。增城区学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解决群众读书难问题,根据城市化进程和教育发展需要,将学校布点规划纳入城市整体规划,进一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

12、教育资源的需求。以市区为例,河源市与源城区两级人民政府编制河源市新旧城区中小学布点规划,大力推动市区学校新建、扩建工作。5 年来,新开办公园西小学、高新区实验学校、高莲小学等 13 所学校,扩建改建市一小、市一中等学校 39 所,新增优质学位 2.76 万个,解决了非城区户籍中小学生达 2.9 万人,占城区中小学生人数总数的 52.1%。此外,市一中高中部、新江路学校初中部正在建设当中,公园东小学、东江湾中学也即将启动建设,这些学校建成后还将提供 6900 个优质学位。据统计,自 2010 年 8月启动创强以来,市区学校建设已投入资金约 17.76 亿元。2.优优化化农农村学校布局村学校布局调

13、调整。整。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教育创强进程中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各级党委政府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和社会稳定统筹起来抓,做到社会稳定和优化学校资源配置两不误,既考虑到农村学龄人口减少,适度撤并学校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益,又考虑了群众就近上学的意愿,在就近上学和上更好的学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科学合理规范新建、扩建或撤并学校,切实做到宁建多一所学校,也不让一个孩子失学。5 年来,全市新建、扩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 381 所,撤并学校 951 所,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组合。3.规规范范创强创强管理。管理。出台关于规范教育创强管理的意见等一7系列文件,在合理核定学校建筑面积和控制教育装备购置数量、价

14、格和参数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方面尽量避免校舍闲置和教育装备闲置等浪费现象,另一方面减少权利寻租空间,有效避免腐败行为的发生。(三)(三)实实施施强师强师工程工程战战略,提升教育核心略,提升教育核心竞竞争力。争力。1.抓入口。一是抓入口。一是提高门槛。在教师招录过程中,坚持“逢进必考”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市直学校招聘教师,小学要求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中学要求全日制重点本科以上学历。二是二是改革农村师资培养机制。出台河源市农村小学教师培养机制改革方案,通过“择优录取、免费入读、委托培养、定向分配”方式,吸引优秀应届初中毕业生报读 5 年制师范大专,从源头上提高农村小学师

15、资素质。三是三是定岗招员。近年来,各县区针对偏远地区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和紧缺学科缺员等情况,专门为农村中小学设定特岗教师招聘岗位,定学科、定招聘人数定服务时间较好解决了偏远地区学校师资和紧缺学科缺员等问题。如源城区近三年来为埔前镇各面上中小学,共定点定岗招聘教师 219 人,其中招聘美术、音乐、体育、计算机等紧缺教师 74 人。2.抓培抓培训训。一是。一是完善机构,保障投入。2014 年设立市师训中心,并将师训经费由原来的每年 50 万提高到每年 500 万元。二是二是加强培训质量管理。在遴选优秀师资和培训课程上下功夫,提高师资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仅 2014、2015 两年,全市共完成校

16、长(园长)、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等市级8以上培训 68754 人次,全市骨干教师培训 100%全覆盖。3.抓培养。一是抓培养。一是进一步加大“三名”工程建设力度,在重视抓好省级“三名”工作室的同时,全市新建市级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 30 个,并遴选 180 名校长、班主任和骨干教师到“三名”工作室开展为期 2 年的跟岗培养工作,使“三名”工作室逐步成为我市本土名师培养的基地和专业研讨的平台。二是二是重视跟岗工程。组织种子教师跟岗培训,安排县区“种子教师”到市直优质学校接受优秀教师团队面对面、手把手的培训,并要求“种子教师”回到各自学校后开展好二次培训,扩大跟

17、岗学习成果。三是三是重视“青苗”工程。实施河源市青年名师学堂培养计划,在全市遴选 100 名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能力扎实的青年名师,通过理论面授、实操训练、外出学习、网上研讨、自主研修等方式对青年名师进行为期 4 年的培训培养,打造河源本地的名教师、名校长、教育专家。4.抓抓师师德。一是德。一是注重引导。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的要求,切实加强师德教育,坚持开展“师德讲堂”“师德承诺”等专题教育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事迹,激励先进,弘扬正气,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传播教书育人正能量。二是二是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将教师师德师风考核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挂钩,激发广大教师教好

18、书育好人的内在驱动力。5.抓管理。一是抓管理。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中小学教师任职考核制度,完善教师全员聘任制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要求教师职称评选须有基层教育服务 1 年以上经历。二是二是推动校长教师交9流轮岗。如市直义务教育学校实行校长、副校长交流制度;如龙川县力推城镇与农村中小学教师交流和走教制度,近三年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轮岗交流共计 14 人次,占校长总数的 15%,教师交流共计 545 人次,占教师总数的 8%,优化了教师队伍,实现了城乡教育人力资源共享。三是三是加强校长考核。中小学校长遴选坚持任人惟才惟能原则,同时对经考核不合格的校长,坚决予以撤职,有力地推动了校长队伍建设。

19、6.抓保障。抓保障。市、县两级政府在财政相对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提高教师工资福利。2008 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两相当”。2014 年,全市 5 县均按人均不低于 700元的标准,及时足额发放了山区教师岗位津贴。同时积极落实特殊教育教师特殊岗位补助津贴,重视同步抓好教师周转房建设,为教师营造安教、乐教的工作生活环境。(四)(四)实实施施质质量提升量提升战战略,推略,推动动教育内涵教育内涵发发展。展。1.落落实实学生全面学生全面发发展展质质量量观观。一是。一是坚持德育为首。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县区结合实

20、际,深入挖掘本县文化底蕴,切实加强德育教育。如源城区结合首善之区的特点,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全区有 32 所学校被评为省、市、区德育示范学校;和平县大力弘扬“阳明”精神,坚持实施中小学“经典文化”、 “客家传统美德”等“文化育人”理念,被省教育厅列入全省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并在第八届中国城市化论坛被评为优秀案例;千年古县龙川县在10全县中小学广泛开展弟子规和“三好三善”等孝善文化教育活动,效果明显,获得群众好评。自 2010 年来,全市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均达 90%以上,犯罪率为零。二是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全面发展教育观,以“四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活动为载体,

21、积极开展“体艺 2+1”,全面落实“每天锻炼 1 小时”,大力推进大课间活动和书香校园建设。其中我市龙川县赤光中心小学等22 所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书香岭南”、全民读书活动“书香校园”、学习型学校实验基地“书香校园”。近三年我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均在 95%以上,优良率达 78.66%。三是三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心理教师“A、B、C 证教师”培训,提高心理学科教师专业水平。目前,全市有 A 证教师 236 名、B 证教师 1172 名、C 证教师 16634 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2010 年以来,全市共有 18 个课题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其中省

22、级重点课题 4 个,已有 11 个课题顺利结题。2.积积极推极推进课进课堂教学改革。一是堂教学改革。一是打造高效课堂。印发河源市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2015-2017 年)、河源市初中学校推行四个“整体负责制”教学管理模式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大力倡导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贯穿于教学各环节,强调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组织教学,通过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课程改革与有效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稳步推进教改工作和打造高效课堂,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和推进实施素质教育。二是二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制定实施河源市教育局关11于促进中小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意见,推进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

23、要求的课堂教学改革,把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3.着力突破教育薄弱着力突破教育薄弱环节环节。 。创强前,我市初中教育质量较薄弱,为补齐短板,我市制定了河源市振兴初中行动计划(2014-2017 年),全面实施均衡发展、改善办学条件、示范带动、校长素质提升、教师素质提升、初中教学质量提升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七大工程,深入推动初中均衡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计划实施以来,我市初中办学质量明显提升。2015 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优良率和及格率均分别在 30%和 65%以上。4.普通高中普通高中办办学学质质量量稳稳步提升。一是步提升。一是合力攻关。根据教研队伍比较薄弱

24、状况,将全市 8 所重点高中当年高三级各学科优秀教师抽调并组成河源市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形成合力,集中研讨、攻坚,再通过二次培训,将研讨成果辐射到面上其他老师。二是二是借力攻玉。紧抓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契机,充分借助教育先进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分期、分批、分学科邀请深圳中学、华师附中、省实验学校、中山纪念中学等名校以及北京、浙江等地高考备考专家和名师到我市指导高考备考工作。通过努力,我市高考水平大幅度提升。2015 年,我市普通高考实现了全市普通考生一本和本科上线人数两个关键性指标三年持续增长,其中一本上线人数近 10 年首次过千,达 1128 人,较 2012 年的 625 人增加 503 人

25、,增幅 80.5%。5.高度重高度重视视教育科研工作。一是教育科研工作。一是配足配齐学科教研员队伍。通12过增加编制、聘请兼职教研员等办法,使市、县教研员队伍力量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三个学段,尤其是加强了高考备考学科的教研力量。二是二是足额保障教研工作经费。每年财政拨付教研经费达30万元,且每年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增加投入,2015年提升到45万元。三是三是成立片区教研制度。各县区建立起高中联片教研、初中小学分片教研制度,使各学科教研活动做到制度化、常态化,提高了全市的教研水平和质量。四是四是加强课题研发。自2010年以来,我市在省级以上立项的各类课题达133项、市级立项的各类课题达

26、108项;已完成省级各类课题研究任务并顺利结题的达30项,获省教育科研成果奖二等奖以上的课题达2项。(五五)实实施依法治校施依法治校战战略,略,严严格格规规范范办办学行学行为为。 。1.严严格格执执行省行省课课程程设设置置标标准。一是准。一是开足开齐课程。各地各学校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开足开齐课程,特别是开设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必修课程,促进学生夯实发展基础。二是二是坚持五个注重。从小学低年级开始,结合办学特色,注重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创新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注重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每周每班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信息化思

27、维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积极参加国家、省市文艺汇演大赛活动;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引导与化解学生心理思想问题;注重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家务、社区服务和务工务农活动,从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和服务意13识等思想。2.规规范范义务义务教育教育办办学行学行为为。一是。一是实施均衡分班。市、县分别制订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分班实施方案,一方面均衡配置教师资源,让每个孩子享受均等、公平的教育机会,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择班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另一方面均衡配置学生资源,使不同班别教师的工作基础大致均衡,形成良性竞争、齐头并进的教学氛围,科学考核、合理评价教师工作

28、绩效,更好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潜能,从而促进教育质量提高。二是二是全面落实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近免试入读政策。划定小学一年级新生和非起始年级插班生入学范围,严格要求各校按照招生范围就近免试招收学生。三是三是严格控制义务教育学校班额。通过新建、扩建学校,增加学位,逐年化解县城和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确保平均班额小学不超过 45 人、初中不超过 50 人,起始年级小学无 51 人以上、初中无 56 人以上。3.加加强办强办学行学行为为督督查查。一是一是加强安全工作督查。开学工作会议,必谈安全,强化“生命不保,何谈教育”的意识。每年定期开展防溺水、校车安全、食品安全等专

29、项督查。自 2010 年来,没有发生校园重大责任事故,校园平安稳定。二是二是建立完善规范办学行为的长效机制。制定河源市依法治校示范校认定标准和河源市直公办中小学校章程制定和核准工作实施细则,大力推进“一校一章程”建设,积极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三是三是全面实施督学责任区中小学挂牌督导制度。全市设立县级督学责任区 7 个,聘请市、县14教育局教研员任专职督学与聘请离退休知名校长教师任兼职督学共 351 名,对全市所有中小学、公办幼儿园办学行为与质量实施督学责任区挂牌督导,有效地促进了教育的内涵发展。四是四是加强专项督查。坚持做好开学工作检查,严肃查处省定六项禁止行为;不定期组织联合教育督导

30、、人社、财政、审计和纪检等部门,对各地各学校和幼儿园招生、教育收费等项目进行专项检查,将检查结果在全市通报,并与评优评先挂钩,促进学校和幼儿园规范办学。(六)(六)实实施施协调发协调发展展战战略,全力促略,全力促进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1.加快加快发发展学前展学前教育,全力推教育,全力推进进学前教育向学前教育向优质优质和普惠性和普惠性转转变变。制定实施河源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 年)河源市发展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 年等文件,提升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素质,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鼓励发展普惠性幼儿园。2013 年 11 月,市政府投入 3000 万

31、元迁址高标准新建市直属机关幼儿园,办学规模从原来的 300 人增加到 600人,较好的缓解了市区幼儿入园难的问题。目前,全市规范化幼儿园由 2010 年 7 月的 22 所增加至 263 所;100 个乡镇均已建有公办乡镇规范化幼儿园,实现公办幼儿园乡镇全覆盖,公办园比例达30%以上,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 92.31,初步建成了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导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2.积积极推极推进义务进义务教育学校教育学校标标准化建准化建设设, ,保障保障义务义务教育均衡教育均衡发发展。展。坚持以标准化促进均衡化,以均衡化带动标准化。教育经费投入向农村学校倾斜,新增教育经费和创建教育强县(区

32、)的经费主15要用于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目前,全市五县一区已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级评估认定;全市 483 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均已建成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实现 100%全覆盖,县域内城乡、校际教育发展更加均衡,教育更加公平。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扶贫助学保障体系,采取“奖、贷、助、补、减、免”等措施,从制度上保障每一个少年儿童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近三年来,我市义务教育入学率小学、初中均达 100%,辍学率不断减少,达到省定要求,其中 2015 年辍学率为0.2%。3.加快加快发发展,全面提升普通高中展,全面提升普通高中办办学水平。学水平。2010 年,

33、我市提前一年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近年来,始终坚持紧抓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不放松,推进办学水平加快提升。目前,全市有普通高中 39 所,其中国家示范高中 4 所,省一级 6 所,市一级 20 所,优质普通高中学校占比达 76.9%,省一级及以上优质普通高中学校占比达 25.6%。全市纳入省下达的改造提升薄弱的 9 所高中,通过改造或撤并方式,已经有 2 所完成改造提升,按计划完成了省定的 2015 年目标。同时,我市积极贯彻落实省级优质普通高中部分招生指标直接分配到辖区内初中学校的制度,公办学校招生指标直接分配比例逐年提高,其中 2013 年为 10%、2014 年为20%、2015 年为

34、40%,符合省定要求。积极推动普通高中往优质多样特色化方向发展,和平县阳明中学、东源县附城中学、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等一批面上普通高中特色办学成效显著。近三年,和平县16阳明中学、东源县附城中学艺体类考生考入重点本科院校 142 人,其中考入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 23 人;考入普通本科院校 486 人。4.提提质扩质扩容,全力推容,全力推进职业进职业教育跨越教育跨越发发展。展。坚持“小财政办大教育”,强势推进东江教育城建设,尤其是几所重点中职学校的建设。先后投入 11.3 亿元新建、扩建市技师学院、河源理工学校、市卫生学校。对比 2006 年,我市中职学校从 13 所增加到 15

35、所,校园占地面积从 33.9 万平方米增至 136 万平方米,校舍面积从 34.3万平方米增至 72.8 万平方米,中职在校生从 17418 人增至 36006人。全市现有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校 3 所, “国重”中职学校 4 所(含 3 所国示)、 “省重”中职学校 3 所,优质中职学位达到78.3%,中职教育发展水平在欠发达地区位列前茅,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达 95%以上,其中 2015 年为 96.5%。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达到 62%。5.关注公平,全力提升特殊教育关注公平,全力提升特殊教育办办学水平。学水平。创强前,我市没有建立市级特殊教育学校

36、,只有 3 所低标准县级特殊教育学校。为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动特殊教育发展,全力保障每一个残疾儿童少年享受优质的教育。一是一是积极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市政府自 2012 年以来,累计投入 4835万元,高标准建设市特殊教育学校(河源市博爱学校),并拟在2016 年将其建成集高中(面向全市招生)、义务教育和幼儿教育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全市五个县分别建有 1 所特殊教17育学校,实现了特殊教育学校 100%县区全覆盖。二是二是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制定实施了河源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5-2016 年)等政策文件,加快推进我市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不断满足残

37、疾人教育需求,提高残疾人受教育质量和水平。近三年来,全市适龄视力、听力、智力“三残”儿童少年小学和初中毛入学率均达 98 以上,其中 2015 年达 100%;全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入学率均达 97%以上。6.科学引科学引导导,大力促,大力促进进民民办办教育特色教育特色发发展。展。市、县两级均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逐步加大扶持民办教育力度。坚持“两个引导”:一是一是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举办民办教育,提供更多的优质学位,满足老百姓多样化教育的需求。尤其是在学前教育方面,做到公、民办共举,推动公办幼儿园建设的同时,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实现学前教育扩容提质。目前,全市现有民办中小学校 16所,其中

38、完中 1 所、初中 1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10 所、十二年一贯制 2 所、小学 2 所,民办幼儿园 398 所,形成了市、县民办优质教育资源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二是二是引导并扶持民办学校规范办学、提升办学水平。如市区民办公助的河源中学实验学校成为全市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龙川县龙川一中宏图学校与我市省内普通高中名校龙川一中联合办学,投资 1.5 亿元,办学规模为初中 75 个教学班,提供 3000 个优质学位,较好地满足了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7.重重视视公益,全力促公益,全力促进进青少年健康青少年健康发发展。展。建市来,我市特别重视青少年公益性事业发展。市和五县一区均建有青少

39、年宫,实现青18少年宫建设县区 100%全覆盖。2015 年,市政府为优化组合公益资源,决定启动迁址新建市青少年宫建设工程,预算资金达 600 多万元。市、县青少年宫每年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维持其运转、修缮和开展公益性活动的财政经费保障到位,无被挤占、挪用、租借等现象。自 2004 年开办至今运行 11 年的市青少年宫,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面向广大未成年人,优质高效开展英语、书法、书画、器乐、舞蹈和球类等特、专长培训活动,效果良好,深受家长、学生好评。据统计,2013 年 1 月至 2015 年上半年,市青少年宫开展寒假、春季特专长培训班 10 期,共有 3565 名学员参加培训;开展校外活

40、动 30 多期,受益青少年达 6 万人次。三、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河源市以“教育创强”为抓手,全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与教育先进地区相比,对照教育现代化标准,我市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仍然有一定差距、存在不少问题和面临不少困难。今后,我市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继续以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工作措施,大力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工作。(一)(一)进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设,推,推进进教育教育现现代化代化发发展。展。在现有全市教育“三通两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继续推进“校校通”、 “班班通”和“人人通”工程建设,不

41、断完善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两个公共服务平台,力争 2016 年全面完成国家和省提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任务,全面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水平。通19过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体系、教育装备、教育管理、教学模式的现代化,确保在 2018 年成功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市。(二)(二)进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创创新,推新,推进进教育健康教育健康发发展。展。继续深化教育评价机制改革,构建绿色综合评价体系,全面实施小学、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按照省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总要求,切实加快推进我市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优化现代职业教育结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

42、能型、创新型人才,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改革,积极推进学校去行政化改革,探索以校长职级代替校长行政级别、校长任期制和聘任制改革,深入推进教师“县聘校用”改革,实行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促进“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三)(三)进进一步一步实实施施强师强师工程,推工程,推进进教教师专业师专业化化发发展。展。继续实施“强师兴教”工程,落实师资培训经费,加强师资培训规划和管理,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实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立完善紧缺学科教师补充机制,利用现有中小学编制和自然减员出现的空编,招录紧缺学科教师,推进富余学科教师转岗,加强紧缺学科教师和富余学科转岗教师的培训工作,逐步解决我市农村中小学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四、自评结果对照广东省教育强市督导验收指标体系,我市经过认真自查,自评得分为 98.1,其中政府责任 64.8 分,教育管理与素质教20育 14.2 分,办学水平 19.1 分,且必达指标全部达标,已达到了广东省教育强市的标准。河源市人民政府2015 年 11 月 30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事务文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