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比热容.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20432128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79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气的比热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空气的比热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气的比热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的比热容.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气体在不同的状态过程中,温度变化相同,所吸收(放出)的热量是不同的。在等压过程中,一摩尔气体温度升高(降低)1k 时,所吸收(放出)的热量称为定压摩尔热容量,以Cp 表示;在等容过程中,一摩尔气体温度升高(降低) 1k时所吸收(放出)的热量称为定容摩尔热容量以 Cv 表示。因此可以定义 ,我们称之为比热容比,当将空气视为理想气体时 1.40湿比热容以单位千克绝干气体为基准,将(1+H)kg 湿空气温度升高或降低 1oC 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称为湿空气的比热容, 简称湿比热容, 用 cH表示, 单位为 kJ/(kg干空气.K)cH=ca+cvH (12-9)式中,ca干空气的比热容,kJ/

2、(kg.K);cv 水汽的比热容,kJ/(kg.K).在常用的温度范围内,ca 1.01kJ(kgK),cv 1.88kJ(kgK),将这些数据代入式(129) ,得CH=1.01+1.88H(1210)上式表明,湿比热容只是温度的函数空气的密度大小与气温等因素有关,我们一般采用的空气密度是指在标准状态下,密度为 1.29 千克每立方米,空气的压力大小与大气压与受力面有关, 我估计楼主问的是空气的压强吧?在标准状态下,大气压强 76CM 汞柱高!你也可以换算成其它单位。空气的浓度这个概念一般很少采用,严格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每立方米空气的质量,这与空气密度是一个概念。在气象上,空气有湿度一说,那是

3、指空气中的含水量,湿度越大,说明空气中的水份越高。自下而上来看,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自地球表面向上,随高度的增加空气愈来愈稀薄。大气的上界可延伸到 20003000 公里的高度。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的物理性质有明显的差异。根据气温的垂直分布、大气扰动程度、电离现象等特征,一般将大气分为五层。对流层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它的高度因纬度和季节而异。就纬度而言,低纬度平均为 1718 公里;中纬度平均为 1012 公里;高纬度仅 89 公里。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向上 55 公里高度,为平流层。中间层 从平流层顶到 85 公里高度为中间层。暖层 从中间层顶到 800 公里高度为暖层。暖

4、层又称为电离层散逸层 暖层顶以上,称散逸层。它是大气的最外一层,也是大气层和星际空间的过渡层,但无明显的边界线。 后三者也被称为高层大气海拔高度与大气密度和温度间的换算关系海拔高度与大气密度和温度间的换算关系! !时间:2009-6-3 8:30:56作者:不详来源:不详页面功能 【 我来说两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此文 】 【 关闭 】1、根据大气压力和空气密度计算公式,以及空气湿度经验公式,可得出大气压、空气密度、湿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海拔高度(m)相对大气压力相对空气密度绝对湿度(g/m3)011111 0000.8810.9037.642 0000.7740.8135.302

5、 5000.7240.7704.423 0000.6770.7303.684 0000.5910.6532.545 0000.5140.5831.77注:标准状态下大气压力为 1,相对空气密度为 1,绝对湿度为 11 g/m3。从表中可以看出,海拔高度每升高 1 000 m,相对大气压力大约降低 12%,空气密度降低约 10%,绝对湿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2、空气温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在无热源、无遮护的情况下,空气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一般研究所采集的温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海拔高度(m)最高气温()平均气温()1 00040201 50037.517.52 00035152 50032

6、.512.53 00030103 50027.57.54 000255从表中可以看出:空气温度在一般情况下,海拔高度每升高 1 000 m,最高温度会降低 5 ,平均温度也会降低 5 4-9 大氣層大氣層密與高之關係(圖4-14)大氣層空氣組成(圖4-15)水蒸氣最高含有4%(在濕熱環境下)4-9-1 大氣壓力空氣所產生的壓力隨高度而減低引力分子運動數水平面之大氣壓:10 N/cm2一半 5.6公里高1/4 12 公里高一大氣壓= 760 mmHg = 1033.6 g/cm3= 1.0132 bar(百帕)4-9-2 大氣的分層可依溫度變化之不同,分為五層可依溫度變化之不同,分為五層( (圖

7、圖) )1)1) 對流層對流層( (約約1010公里公里) )每上升每上升1 1公里,溫度下降約公里,溫度下降約6.56.5至至1111公里處,溫度下降至公里處,溫度下降至- -6060對流現象成因對流現象成因2)2) 平流層平流層( (約約4040公里厚公里厚) )溫度隨高度增加而上升溫度隨高度增加而上升高能紫外線與臭氧作用所致高能紫外線與臭氧作用所致( (本層本層又稱臭氧層又稱臭氧層) )至至4848公里處,溫度上升至公里處,溫度上升至1010不會有對流現象不會有對流現象3)3)中氣層中氣層( (約約3030公里厚公里厚) )4)4)等溫層等溫層( (約約2020公里厚公里厚) )與中氣層均由自由電子和帶電離與中氣層均由自由電子和帶電離子組成子組成( (本層又稱游離層本層又稱游離層) )5)5)外氣層外氣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