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单元.ppt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9897748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4.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五单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第十五单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五单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五单元.ppt(8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五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考 试试 说说 明明 考查情况考查情况从从“战时共产主战时共产主义义”到到“斯大林斯大林模式模式”( (三年三年3 3考考) ) “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 ”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苏联工业化的特点;苏联工业化的特点;苏联工业化的影响苏联工业化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社会主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尔巴乔夫的改革 三年未考三年未考 一、从一、从“战时共产主

2、义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到新经济政策1.“1.“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政策(1)(1)背景:十月革命后,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背景:十月革命后,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_;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苏维苏维埃政权埃政权(2)(2)措施措施农业农业实行实行_,农民将粮食无偿交给国家,农民将粮食无偿交给国家工业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_商业商业_,实质否定货币、价值规律,实质否定货币、价值规律分配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分配制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分配制余粮收集制余粮收集制国有化

3、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取消自由贸易(3)(3)特点:兼有特点:兼有“战时战时”和和_两种特色。两种特色。(4)(4)评价:对于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保证苏维埃政权评价:对于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保证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损害了在军事上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损害了_,不,不利于生产的发展,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利于生产的发展,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农民的利益农民的利益2.2.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1)(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政策,引发严重

4、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2)内容内容农业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以粮食税代替_,交税后的余粮可以自,交税后的余粮可以自行支配行支配工业工业解除部分中小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解除部分中小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个别企业以业;个别企业以_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业商业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_分配分配废除废除_,实行按劳分配,实行按劳分配余粮收集制余粮收集制租让租让商品商品交换交换实物分配制实物分配制(3)(3)作用: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作用: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

5、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问题问题1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一次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一次严重的失误。对此你如何认识?重的失误。对此你如何认识?提示:提示:这种看法片面。它在当时情况下是正确的。但是国内战这种看法片面。它在当时情况下是正确的。但是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坚持这种不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措施,争结束后,继续坚持这种不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措施,导致了严重的社会政治、经济危机;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导致了严重的社会政治、经济危机;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6、,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问题问题2 2:有人认为新经济政策实际是放弃社会主义公有制,恢:有人认为新经济政策实际是放弃社会主义公有制,恢复发展资本主义。这种说法正确吗?复发展资本主义。这种说法正确吗?提示:提示:不正确。新经济政策一定限度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不正确。新经济政策一定限度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其目的是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最终战胜其目的是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资本主义,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二、二、“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1.1.背景背景(1)1922(1)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

7、盟正式成立。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2)1924(2)1924年,斯大林领导地位的逐步确立。年,斯大林领导地位的逐步确立。 (3)_(3)_被取消,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被取消,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2.2.经济举措经济举措 (1)(1)工业政策:工业政策:_,由农业和轻工业为其发展,由农业和轻工业为其发展提供资金。提供资金。(2)(2)经济体制:实行经济体制:实行_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3)农业政策: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组织集体农庄。农业政策: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组织集体农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单一的公有制

8、单一的公有制3.3.积极作用积极作用(1)(1)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_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在短期内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在短期内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2)(2)两个两个_的实施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到的实施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到19371937年,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位。年,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位。(3)(3)苏联工业实力的迅速增长,为苏联工业实力的迅速增长,为_的胜利奠定了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物质基础。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五年计划五年计划反法西斯战争反法西斯战争4.4.严重弊端严重弊端(1)(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

9、致农业和轻工业的滞后,人民生活水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滞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平提高缓慢。(2)(2)向农民索取太多,压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向农民索取太多,压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3)(3)长期的长期的_,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4)(4)高度集中的高度集中的_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重要原因。计划指令计划指令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问题问题1 1:有人认为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施是错误的。:有人认为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施是错误的。这种看法正确吗?这种看法正确吗?提示:提示:不正确。苏联在当

10、时情况下,实行农业集体化,是建立不正确。苏联在当时情况下,实行农业集体化,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必要措施;只是牺牲轻工业和农业,片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必要措施;只是牺牲轻工业和农业,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但不能完全否定苏联发展重工业,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但不能完全否定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问题问题2 2:有人认为斯大林模式的建立是错误的,它在历史上没:有人认为斯大林模式的建立是错误的,它在历史上没有发挥过良好的作用。对此你如何认识?有发挥过良好的作用。对此你如何认识?提示:提示:这种说法片面。该体制在当时使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这种说法片

11、面。该体制在当时使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到了后期,义工业化,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及时地调整生产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及时地调整生产关系,使该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关系,使该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三、第二次大世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三、第二次大世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1.1.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1)(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特别是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特别是_的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片面发展重工业,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消极影响日

12、益明显;片面发展重工业,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2)(2)措施措施 农业农业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扩大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扩大_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玉米 工业工业废除部门管理体制,下放部分中央企业的废除部门管理体制,下放部分中央企业的_;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利益集体农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和国营农场管理权管理权(3)(3)结果:其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结果:其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_;但无法从;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

13、式。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2.2.勃列日涅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 (1)(1)背景:纠正赫鲁晓夫改革造成的混乱局面。背景:纠正赫鲁晓夫改革造成的混乱局面。(2)(2)措施: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扩大措施: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扩大_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重点发展管理;重点发展_,特别是军事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3)(3)结果:其改革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实力,但是与美国大搞结果:其改革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实力,但是与美国大搞_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

14、1975年后,经济发展进入停年后,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滞时期。国营企业国营企业重工业重工业军军备竞赛备竞赛3.3.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1)(1)背景:背景: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下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下滑,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危机严重。滑,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危机严重。(2)(2)措施:经济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措施:经济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_,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调整苏联的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调整

15、苏联的_,个体,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发展迅速;企业实行劳动者和合作社发展迅速;企业实行_,开始出现,开始出现与国外合资的企业和家庭农场。与国外合资的企业和家庭农场。(3)(3)结果:其改革并未取得预期成果,之后改革重点开始转向结果:其改革并未取得预期成果,之后改革重点开始转向_,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行政命行政命令令所有制结构所有制结构租赁和承包租赁和承包政治领域政治领域问题: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三次经济改革都是问题: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三次经济改革都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彻底否定。这种看法正确吗?对斯大林模式的彻底否定。这种看法正确吗?提示:提示:不正确。前两

16、次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调整,并没不正确。前两次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调整,并没有彻底否定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有彻底否定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资本主对斯大林模式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义自由经济制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战时战时”的特点;同时它又是苏俄直的特点;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具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具有有“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特点。的特点。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

17、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的,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的,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工农联盟。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工农联盟。 斯大林模式一方面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但也具斯大林模式一方面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但也具有很多弊端,成为后来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源之一。有很多弊端,成为后来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源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赫鲁晓夫改革是一次突破斯大林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赫鲁晓夫改革是一次突破斯大林模式不成功的尝试;勃列日涅夫改革,导致苏联的

18、经济发展逐渐陷不成功的尝试;勃列日涅夫改革,导致苏联的经济发展逐渐陷入停滞;戈尔巴乔夫改革从经济改革后转向政治领域,放弃社入停滞;戈尔巴乔夫改革从经济改革后转向政治领域,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最终苏联解体。会主义制度,最终苏联解体。主题主题 1 1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材料一材料一 列宁说: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

19、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19211921年列宁年列宁论粮食税论粮食税探究探究1 1:材料表明新经济政策相比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何变:材料表明新经济政策相比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何变化?对此如何认识?化?对此如何认识?提示:提示:(1)(1)表明列宁等人及时调整政策,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表明列宁等人及时调整政策,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新新”在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在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变变”在农在农业、工业、商业政策调整上,放弃了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策业、工业、商业政策调整上,放弃了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策略。略。(2)(2)实施新经济政策不会改变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不

20、会改变苏俄( (联联) )的社会性质,这是因为的社会性质,这是因为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最终的目的还是过渡到社会主义。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最终的目的还是过渡到社会主义。材料二材料二 列宁说: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它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而现在,谢天谢地,它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了”。探究探究2 2:材料中列宁所说:材料中列宁所说“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的含义的含义

21、是什么?是什么?提示:提示:说明了新经济政策实行后产生的积极效果。列宁所说的说明了新经济政策实行后产生的积极效果。列宁所说的“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含义是新经济政策促使国民经济含义是新经济政策促使国民经济恢复,政权巩固。恢复,政权巩固。【互动探究【互动探究】有人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放弃了社会主义,恢复了资本有人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放弃了社会主义,恢复了资本主义。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如何理解?主义。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如何理解?提示:提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新经济政策是将资本主义作为小生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新经济政策是将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它是在

22、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它是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在部分企业发展国家资本产方式,是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在部分企业发展国家资本主义,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新经济政策不是在发展资本主义,主义,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新经济政策不是在发展资本主义,实质上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实质上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特点、历史作用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特点、历史作用 1.1.特点特点 (1)(1)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

23、社会主义建设。 (2)(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在。 (3)(3)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列宁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2. 2.历史作用历史作用 (1)(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产稳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2)(2)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探索了在小农

24、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化,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 (3)(3)从实践上说明采用什么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立什从实践上说明采用什么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模式,必须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适应,建立具么样的社会主义模式,必须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适应,建立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备选要点【备选要点】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

25、策的不同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项目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目的目的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取得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军事上的胜利 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和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政治危机 内容内容余粮收集制、大中小企业国余粮收集制、大中小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物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物分配制分配制 粮食税、解除部分中小粮食税、解除部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恢复货企业的国有化、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废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废除实物分配制除实物分配制 项目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实质实质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

26、制社会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的运转,排斥商品货币关系,进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进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 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一定程度内发展资系,一定程度内发展资本主义,进而建立社会本主义,进而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主义的经济基础经济经济效果效果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径 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并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济基础主题主题 2 2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特点及影响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特点及影响材料一材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

27、: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探究探究1 1:材料所说的苏联工业化与西方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材料所说的苏联工业化与西方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斯大林认为苏联斯大林认为苏联“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的观点正确吗?的观点正确吗?提示:提示:(1)(1)不同:

28、西方是从轻工业到重工业,苏联首先发展重不同:西方是从轻工业到重工业,苏联首先发展重工业。工业。(2)(2)斯大林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当时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势力斯大林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当时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势力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增强综合国力的道路是正确的。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增强综合国力的道路是正确的。材料二材料二 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和间接税,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

29、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千克付给农民区收购稞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则作价9393卢布。卢布。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和实践探究探究2 2:材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过程中什么特点?这种做法有:材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过程中什么特点?这种做法有何影响?何影响?提示:提示:(1)(1)苏联工业化过程中具有以掠夺农业来确保工业化资苏联工业化过程中具有以掠夺农业来确保工业化资金,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金,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2)(2)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挫伤了农民

30、生产的积极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最终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性,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最终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展。【互动探究【互动探究】历史学家评论斯大林的工业化说:历史学家评论斯大林的工业化说:“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了。”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提示:提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这种观点是正确的。(1)(1)斯大林理论上反对将农业作为工业发展的附属,但是在实斯大林理论上反对将农业作为工业发展的附属

31、,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却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践过程中,却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2)(2)斯大林牺牲农业的做法,为苏联发展重工业提供了资金和斯大林牺牲农业的做法,为苏联发展重工业提供了资金和廉价的农副产品,促进工业发展,加快苏联工业化进程。但是廉价的农副产品,促进工业发展,加快苏联工业化进程。但是以农业补工业的做法,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农业发以农业补工业的做法,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农业发展落后,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不协调,是不可取的。展落后,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不协调,是不可取的。 一、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特点一、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特点 1.1.原因原因 (1)(1)小生产占

32、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以及缺小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以及缺乏民主传统是其基本原因。乏民主传统是其基本原因。 (2)(2)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恢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集中人力、物力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集中人力、物力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客观要求,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观要求,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都是造成权力过于集中的重要客观因素。都是造成权力过于集中的重要客观因素。 (3)(3)封建专制、封建思想残余的存在则是个人迷信盛行及封建专制、封建

33、思想残余的存在则是个人迷信盛行及个人专断的社会文化基础。个人专断的社会文化基础。 2. 2.特点特点 (1)(1)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它否定价值规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它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济。 (2)(2)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 二、二、“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教训的主要表现、教训 1.1.表现

34、表现 (1)(1)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 (2)(2)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3)(3)调节手段: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调节手段: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4)(4)管理手段: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管理手段: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2. 2.教训教训 (1)(1)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2)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3)(3)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

35、,农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4)(4)长期僵化的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长期僵化的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备选要点【备选要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三次经济改革的共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三次经济改革的共同背景及侧重点的不同背景及侧重点的不同 1.1.背景背景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如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如农业全盘集体化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业全盘集体化严重,制约了

36、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2)战后面临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苏联的战后面临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苏联的经济却日益衰退和恶化,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却日益衰退和恶化,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2. 2.侧重点侧重点 (1)(1)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 (2)(2)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重点在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重点在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3)(3)戈尔巴乔夫则是先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后戈尔巴乔夫则是先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后来又过快地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导致

37、国内局势逐渐失控。来又过快地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导致国内局势逐渐失控。高频点高频点1 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1.(20121.(2012江苏单科江苏单科T17)T17)列宁指出:列宁指出:“19211921年开春以来,我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

38、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材料中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实际上是( )( )A.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解析【解析】选选D D。“19211921年开春以来年开春以来”“”“改良主义的办法改良主义的办法活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反映了新经

39、济政策的内容,合理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正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正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2.(20112.(2011海南单科海南单科T20)“T20)“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 (特别是要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 )( )A A二月革命时期二月革命时期 B B十月革命时

40、期十月革命时期C 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 D新经济政策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解析【解析】选选D D。抓住题干中。抓住题干中“利用资本主义利用资本主义”这一重要信息,这一重要信息,结合所学判断,这符合新经济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判断,这符合新经济政策的特点。3.(20103.(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新课标全国文综T32)T32)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

41、农村征粮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是( )( )A.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解析【解析】选选B B。材料的有效信息是。材料的有效信息是“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征粮”。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国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为。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国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为了保障战争的胜利,实行了余粮收集制,故了保障战争的胜利,实行了余粮

42、收集制,故B B正确。正确。考情分析考情分析 高频预测高频预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影响;新经济政策背景、影响;新经济政策实施背景、内容、特点、实施背景、内容、特点、实质等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实质等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有命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有命题题复习备考时,注重理解战时共复习备考时,注重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背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影响;景、内容、影响; 运用原始史运用原始史料,加深对二者异同的理解料,加深对二者异同的理解高频点高频点2 2 斯大林模式及战后经济改革斯大林模式及战后经济改革1.(20121.(2012广东文综

43、广东文综) )有学者说: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据此可知该学者( )( )A.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解析【解析】选选C C。

44、19221922年苏联成立,年苏联成立,A A、B B排除;从题干中的排除;从题干中的“早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可知,所述的是斯大林模式,因此排除可知,所述的是斯大林模式,因此排除D D;而;而“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反映了学者予以斯大林模式反映了学者予以斯大林模式一定的肯定,认为其有合理之处,一定的肯定,认为其有合理之处,C C正确。正确。2.(20112.(2011江苏单科江苏单科T16)T16)在苏联,在苏联,19281928年年1 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换3535米印花布、米印花布、7575公斤砂糖,到公斤砂糖,到19521952年只

45、能分别交换年只能分别交换1 15 5米印米印花布、花布、0 09 9公斤砂糖;公斤砂糖;1953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的10%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6%。这段材。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 )A.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解析【解析】选选D D。解答本题应结合材料数据所反

46、映的现象及苏联。解答本题应结合材料数据所反映的现象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分析备选项。材料数据反映了苏联农产品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分析备选项。材料数据反映了苏联农产品价格低,工业品价格高的现象,价格低,工业品价格高的现象,A A从材料不能反映出来,可以从材料不能反映出来,可以排除。苏联农轻重比例失调,农产品供给不足,故排除。苏联农轻重比例失调,农产品供给不足,故B B不符合题不符合题意。苏联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意。苏联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C C不符合题意。苏联不符合题意。苏联的农业发展是为工业化服务的,从而导致农产品价格低,损害的农业发展是为工业化服务的,从而导致农产品价格低,损

47、害农民的利益。故答案为农民的利益。故答案为D D。3.(20103.(2010江苏单科江苏单科T23)T23)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下面是苏联20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请回答:请回答:(1)(1)图图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和图和图所含信息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之间的联系。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2)(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

48、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而是用来“解读解读”。图。图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与其他图像史料相比,宣传海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与其他图像史料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报有什么特点?【解析【解析】本题从三幅苏联本题从三幅苏联2020世纪前期的海报切入,体现能力立世纪前期的海报切入,体现能力立意,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信息,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比较意,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信息,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1)题中第一问解题关

49、键是准确理解题中第一问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新经济政策对工业化的影响;第二问考查比较能力,可以从所新经济政策对工业化的影响;第二问考查比较能力,可以从所有制形式、内容、特点、效果等角度进行比较;第三问考查评有制形式、内容、特点、效果等角度进行比较;第三问考查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根据题意,从理论创新和实践效果两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根据题意,从理论创新和实践效果两个方面全面评价。第个方面全面评价。第(2)(2)题第一问图题第一问图的标题为纺织工业,属的标题为纺织工业,属于轻工业,实际上,斯大林模式下,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于轻工业,实际上,斯大林模式下,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所以图业的

50、政策,所以图所含信息不准确;第二问考查学生对史料所含信息不准确;第二问考查学生对史料的鉴别能力,学生要运用去伪存真的选用史料的基本方法,另的鉴别能力,学生要运用去伪存真的选用史料的基本方法,另外,学生要注意海报是一种宣传工具,是宣传者个人主观认识外,学生要注意海报是一种宣传工具,是宣传者个人主观认识的产物,具有较强的主观倾向性。的产物,具有较强的主观倾向性。答案:答案:(1)(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不同:新经济政策中改变部分企业的国有性质,实行租让制;不同:新经济政策中改变部分企业的国有性质,实行租让制;斯大林工业化政策中实行单一的公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