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起源综述.ppt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9886233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起源综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育起源综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起源综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起源综述.ppt(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赵志毅1.生物起源说2.前身起源说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 5.需要起源说 6.社会化影响说7.交往起源说8.宗教起源说9.军事起源说 10.生活起源说11.家庭起源说12.超生物经验的传递与交流起源说|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法)、沛西 能(英)|主要观点:1、生物起源说由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首倡,他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教育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已在动物界存在,大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便是教育行为。昆虫界也有教师与学生。生存竞争的存在是产生教育的基础。动物为保存自己的物种,本能地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技巧”传授给幼小的动物。

2、2、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在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织大会上的报告中曾提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有教育,甚至在高等动物中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 |质疑:对生物起源说提出异议的学者认为教育只能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在动物这是不可能有教育的,人与动物不同,人的活动不能由本能来指导。生物起源说否认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教育的社会性,不能解释教育起源的全部原因|代表人物:孔智华、陈晓菲|主要观点:孔智华在其论文人类教育并非起源于教育一文中指出,人类教育在它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一个和它密切联

3、系的事物-人类教育的前身,这“前身”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质变,就变成了人类教育。而由于人类教育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因此,人类教育只能是起源于人类社会形成之前的古猿社会的古猿的教育。|质疑:前身教育说是生物起源说的重复,是以承认动物界也存在“教育”为立论前提的。而且,这种说法在逻辑上也是混淆的、前后矛盾的。如果说“人类教育只能是从古猿的教育发展变化而来的”,即是说,教育起源于教育,这些毫无助于说明教育的起源问题,因而也是不科学的。|代表人物:孟禄(美)|主要观点:1、亦称“心理学的教育起源论”。生物起源论者忽视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他根据原始社会尚无传授各项知识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方法

4、。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他在教育史(1952)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式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原始社会只有最简单形式的教育,然而,在早期阶段中,教育过程却具备了教育最高发展阶段的所有基本特点”。即承认模仿既是最初的教育形式的手段,也是教育的本质。2、我国有的学者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考察教育的起源也认同教育起源于模仿的看法,认为人类祖先在最初必然要向动物学习,模仿动物完美无缺的生活技能,应付日益恶劣的生活环境。人类祖先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先是不断模仿动物的行为,继而在群体间互模仿这些行为。没有劳动就没有人,也就没有人的教育,而反过来,没有猿人的教育,就没有劳动的产生

5、。|存在缺陷:心理起源说过分夸大了模仿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对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认识不足,否定了教育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如果把模仿看作最初的重要的教育手段是成立的,但把它看作教育的起源就未免把复杂的教育产生问题简单化了,其结论有待进一步商榷。|代表人物:米丁斯基(苏联)、刁培萼|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这一命题,最早见于苏联米丁斯基著的世界教育史。在该书中,他提出:只有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个著名的原则出发,才能了解教育的起源。“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1、人类在创造工具、使用工具及生产劳动中,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积累一定的经验,为了维持人类的生

6、存和发展,必须把年长一代所掌握的技能、技巧和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此种传递生产劳动经验的活动即为教育产生的基础。2、人类的劳动是社会的共同劳动。社会成员要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如服从纪律、尊敬长者。这些道德规范、风俗习惯以宗教禁忌等方面的经验也需要传递给下一代。此种传递活动也促进了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劳动起源说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起源观。它自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传到我国,至80年代一直不容置疑 |不同意见:1、劳动活动之前,已经有人的产生;2、远古社会中,教育除传授劳动经验外还有战争、宗教、行为、语言、艺术等方面经验的传授;3、儿童的教育不是开始于劳动,而是开始于儿童学习语言或更早一些。 质疑:1

7、、劳动虽然是教育起源的最主要的决定性的条件,但只是教育起源的外因;2、劳动起源说是在错误理解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论断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恩格斯这句话为前提进行逻辑推理的结果,它撇开了恩格斯“以至于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等字句,孤立的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句话推演出“人类教育起源与劳动”的结论,而恩格斯的原意是指劳动作为整个人类生活的首要基本条件;3、它在逻辑上混淆了教育与劳动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和范畴,以至于教育被当作是从属于劳动,而劳动生产物,教育生产人,所以,两者在逻辑上不存在从属关系。|代表人物:沙毓英、厉以贤、毛礼锐、孙培青、胡德海|主要观点:需要起源说是劳动起源说的逻辑延

8、伸,它包括三种略有区别的主张:生产劳动的需要说,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说,社会生活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说。1、生产劳动的需要生产劳动的需要说说的代表人物沙毓英在教育是特殊范畴一文中讲:“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由于生产劳动的需要而产生的;由于生产劳动的需要产生的教育,从一开始便既与生产力、又与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2、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说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说的代表人物有厉以贤、毛礼锐等,“教育起源不仅和劳动有关,而且还与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有关,也就是说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产生了教育”。3、社会生活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说社会生活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说的代表人物有孙培青、胡德海等,“研究教育的起

9、源问题,不仅要从宏观的角度看到人类教育随人类社会而出现,实出于人类营谋社会生活的需要;同时,还要从微观方面看到,教育实出于发展个体的需要。|质询:针对“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传递生产知识经验和社会生活知识经验的需要”的看法,有论者说,这一认识,倒像是在回答产生教育的社会动因,而不是回答教育的起源问题。|代表人物:马兆掌|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产生了语言后的原始人类对年幼一代所施加的社会化影响.这种社会化影响活动就其内容内容说,不仅有生产知识经验的传递,而且有业已形成的原始的风俗习惯等的传递;就其活动空间活动空间看,一般不在劳动现场,而是在劳动以外的原始人聚居的洞穴内;就传授的顺序传授的顺序来看,社会

10、生活经验的传授往往早于生产知识经验的传授.|社会化影响说从社会动因,时间,空间的三者综合上揭示教育的产生.|质询:在个体“语言”转化为群体语言的过程中,教育就已经存在,因此,社会化影响说所说的教育起源于语言之后的看法,很难让人信服.|代表人物:叶澜|主要观点: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 年出版的叶澜主编的新编教育学教程提出了“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的观点。她认为教育作为一种活动,只能从另一种活动中演化出来。这种活动虽然与生产劳动相关,但不是生产劳动本身。因为劳动是人与物的相互作用,而教育是人与人的相互作用,生产劳动的目标是生产物质产品,而教育是在人与人的相互影响下,在人身上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

11、而符合上述条件的就是人类的非物质性的交往活动。在交往的内容、过程、结果诸方面都包含有教育的要素,而一旦交往的作用被人类意识到,并将此转化为以影响新生一代生长为直接目的的特殊活动时,教育活动就演化而生了。|代表人物:杨贤江|主要观点:杨贤江认为:“自有人生,便有教育”,“教育的发生就植根于当时当地的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它是帮助人营谋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1、教育与劳动同属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实践活动,二者不是主从关系。原始的劳动解决的只是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教育解决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劳动生产物,教育生产人(社会化的人),不能把生产人的教育看做是起源于生产物的劳动。2、教育不仅传递劳动经验

12、,还传递人类生活所需的其他经验,如人类集体活动的规范、风俗习惯、避灾御害的知识等。3、人类个体和社会需要可以分为三类:人类生存、安全,种的繁衍等方面的需要;劳动交往、社会活动的需要;美的享受和自我实现等精神生活需要。正是在适应和满足人类社会的整体需要过程中才产生了教育活动。 |代表人物:王卫东|主要观点:一、源于卜筮,传递知识技能,提高人类生存能力的“教”。 教的古字为 ,教的本义是卜筮, 为占卜, 为交也。卜筮作为一种预测吉凶祸福的方法,是当时的一种重要的生存手段。巫术文化包含了当时人类的全部文化知识。二、源于图腾文化,使个体社会化,赋予人社会历史规定性的“育” 。 |代表人物:罗世烈|主要

13、观点:人类历史是一部战斗史,教育导源于军事训练.|代表人物:凯姆佩尔(法)|主要观点:凯姆佩尔在其名著教育学史一书中谈到:“无疑,从人类家庭开始出现那天起,从父亲和母亲开始热爱孩子那天开始,教育就存在了”,他认为有了家庭就有了人类教育,教育出现于家庭产生之时。 问题是:问题是:原始社会不存在“家庭”这种形式,这已经得到证明。如果教育起源于家庭,也就是说,如果家庭教育存在的话,那么在原始社会早期就不存在教育,但家庭起源论者却无从证明这一点|代表人物:桑新民|主要观点: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生活方式,其内容在于传递超生物经验;其目的在于促进个体人的形成,促进整个人类的发展与完善;其特征在于有指导地自觉

14、传授人类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规范;其方式在于借助于抽象思维和语言;其作用在于不仅促进了人类生理、心理和超生物肢体的形成、发展。而且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有论者认为这是对劳动起源说的进一步阐释和丰富,也有论者认为这种观点存在着逻辑上立论不清的倾向,方法论上偏颇于内因的作用,因此无法从根本上找到开启教育起源大门的钥匙。|主要观点:要想科学地探讨教育的起源问题, 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1、明确“起源”一词的基本含义-开始发生及事物发生的根源。 2、确定教育起源的时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3、分析教育起源的条件-劳动、生存的经验和技能以 及人类自身和进化的需要。 4、确定教育的源头-生存经验和技能的模仿与交流。 概括为:教育起源于正在形成中的人类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所进行的生存经验和技能的模仿与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