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延安精神.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9841133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扬延安精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发扬延安精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扬延安精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扬延安精神.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发扬延安精神 发扬延安精神,科学谋划,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各位领导: 我们谭桥村位于峡口镇政府南端,由3个村民小组,村民402户1733人,其中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6%以上。耕地面积1703亩,2006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1亿,农夫人均纯收入达到4380元。 近些年,谭桥村在省、市、镇各级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怀下,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发扬延安精神,科学谋划,实行有效措施,增加农夫收入,大力发展公共事业,农夫渐渐富有起来,宽敞平坦的柏油路横贯全村,村庄主要巷道已全部硬化成水泥路。尤其是2006年,我村被列为全市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以来,村容村貌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0.5公里

2、的商业走廊已在村中崛起。新建了农夫休闲文体广场,安装了套健身器材,篮球常、排球场、乒乓球台一应举全。一池三改项目建设沼气池50个,改建厕所50个,100%的农户都收看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节目,接通了电话,喝上了清洁的自来水,目前,宽带互联网已引入全村,为农夫致富奔小康,了解外面的世界,获得致富信息,架起了金色的桥梁。一到夏天,我们谭桥村就呈现出绿树环绕,鲜花盛开的漂亮景象。 回顾过去,早在80年头,我们谭桥村与周边的其他村相比也没有什么两样,是个很不起眼的小村,当时村里有农户户,人口人,90%的村民固守着仅有的1703亩耕地,靠土里刨食维持着生活,农业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实行一家一户耕作,由于农田

3、设施比完善,基本上还靠天吃饭,种植方式沿用传统的漫撒技术,机械化程度低,粗放经营,基础条件差加上技术落后,致使粮食产量特殊低,亩产只有公斤,那时,村民还没有认 识到畜牧业的重要性,对发展养殖业根本没有爱好,家家户户除了养几只供自己家吃肉、吃蛋的鸡、鸭、鹅以外,几乎没有养大牲畜的,全村的养殖业收入几乎为零,村民不富有,村庄居住环境也很差,就连村委会也只有五间低矮的小平房做为办公室,村民的房屋就更不用说了,全村人均收入只有685元,特殊是谭桥二队,人均收入只有86元。 90年头,村委会一斑人面对我村的实际状况,痛定思痛,穷则思变,认为要想甩掉贫困的帽子,只有更新观念,采纳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科技为先

4、导,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才能引导群众勤劳致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发挥党员的优势和特长,激励党员带头走勤劳致富路,村支部带领党员走出去现场观摩,座谈沟通,观看科教片,同时支部班子常常深化村队农户、田间地头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征求群众的看法,考察了解市场行情,依据中心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政策,村支部经过反复论证,确定了全村育树贩苗强村富民工程,实践证明,该项工程对谭桥村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要向有限的土地资源要收入,在村支部的引导下,群众纷纷购买优质树种育苗,是育苗快速成为谭桥村的支柱产业,远近著名,全村有380户育苗户,育苗基地面积为1381亩,占全村总面积的85%,成立了育苗销售协会,苗木曾一

5、度原销河北、甘肃、青海、内蒙、新疆等地,每年产值380多万元,人均苗木 1500元,树立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念。然而进入21世纪,随着苗木市场的疲软,我村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育苗、贩运苗木陷入低谷,大量的苗木无人问津,很多育苗户只能忍痛割爱,砍掉了育林地,给群众经济造成了肯定的损失。单一的经济格局给我们带来了沉痛的教训。 目前,我村的经济格局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逐步形成了以皮毛加工、造 纸业、清真牛羊肉、餐饮服务业、牛羊养殖、苗木、林果等为主的 二、三多元产业和特色农业,推动了我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和农夫收入的稳步增长。依托雄鹰皮草、佳美纸业、丽华纸业、穆源清真肉联等一批企业,为本村解决剩余劳动力

6、达500多人,每年增加本村农夫收入达350多万元,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35%以上。村部也有原来的小平房变成了有活动室功能室齐全的1300平方米的办公楼。 回想谭桥村的巨大改变令人感叹,上级部门也给了我们许多的荣誉, 谭桥村能发生这么巨大的改变,取得这么多的荣誉,除了应当感谢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以外,主要是我们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点扶持下,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转变观念,科学谋划发展思路,落实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一、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村党组织处于农村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最前沿,是党亲密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带领农夫群众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

7、社会的历史使命,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加强村党组织的建设,新成坚毅的领导核心,才能真正肩负起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夫收入,带领群众逐步实现共同富有的任务。我们谭桥村在镇党委和镇政府的帮助下,在生产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途, 发扬了求真务实、勇于开拓、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较好地发挥了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假如没有村党组织班子带领群众主动探究发展的思路和途径,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各项工作,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规民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普及科学文化学问,提高农夫素养,充分调动农夫群众参加经济建设和文明村创建活动,要想取得这样

8、可喜的成果,是根本不行能的。 二、结合本村实际,科学谋划,落实措施,努力增加农夫收入。 1、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细心制定试点工作方案。 规划是龙头,只有抓好规划,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绽开,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村因地制宜,确定了以贫困落后的谭桥村二队为试点,制定新规划,建设新村容,聘请市城建等部门修编了谭桥中心村建设发展规划,投资720万元分两期建设了占地50亩,面积16500多平方米的农夫新居,安置本村农户133户,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村支部重点对村部设施,户外宣扬牌、客运站、教学楼、文体活动广场、有线广播、宽带网、中心村道路、路灯、巷道、供排水、绿化、一池三改等进行了改造和建设,自来水

9、、电话、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入户率达到100%,建成了计生服务室、农技服务室、图书阅览室、棋牌活动室、康复熬炼室、电脑信息室等服务场所,并全部向村民开放,是我村村民足不出户,就了解了市场信息,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为农夫致富增收插上了翅膀。 2、科学种田,向有限的土地要更高的效益。 谭桥村人均耕地只有1亩,多年来,由于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种植方式落后,粗放经营等缘由,经济效益始终都不大,为了向这有限的资源要更 高的效益,我们着实费了一反心思,投资25万元新修了1.8公里的斗渠,解决了三十多年来淌水难的问题,聘请农业技术员、农业专家到村里来给农夫讲课,到田间地头指导农夫科学种田,合理配置,使粮食亩产单

10、产量由原来的公斤,达到现在的公斤。 3、转变思路,激励农夫发展养殖业。 面对我村的实际,在优化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中,我村以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的雄鹰皮草集团为依托,重点培育牛羊养殖业和畜产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对养殖户在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赐予了重点扶持,几年的时间,谭桥村的养殖业已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户均2头牛,人均5只羊的奋斗目标,并建立起了自己的养殖小区。现在,全村已有养黄牛头, 奶牛头 , 养羊头,全村畜牧业收入达到元,占全村经济收入的%。 4、发挥民族优势,转移富余劳动力。 谭桥村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有限,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改进,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尽快帮助富余劳动力重

11、新就业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村支部做出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劳务输出的决策。谭桥村回族人口占80%以上,具有很强的民族优势,加上回族传统就有外出经商的习惯,为了激励村民外出劳务,我村主动和有关部门联系,激励村民外出务工,为劳务输出人员家属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解除劳务输出人员的后顾之忧。我村青年李翔,外出务工多年,积累了肯定的阅历,在广州创立了宁翔物流公司,带出了一大批青年投身商海;青年金到沙特王国务工三年,回乡后用自己的阅历和技术,目前带领一部分青年在广州创业成 立了服装厂,从事服装外贸生产;优秀青年韩国栋从开手抓饭馆起家,发展到创办投资百万余元的清真肉联公司。在全村的经济建设

12、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到目前为止,谭桥村劳务输出人数达到人,占全村人口总数的%。 三、主动争取外界的支持和帮助,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谭桥村的巨大改变和取得的突出成果,是全村百姓辛勤劳动的成果,也是上级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共同努力创建的成果。2005年安装了自来水入户管道,2006年谭桥社区,新建了文体休闲广场。广场战地面积平方米,广场内建有篮球场,排球场,安装了健身器材,在小广场及社区建设中,多家单位在竭尽所能资助,在人力、物力等方面赐予最大的帮助。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无私帮助对谭桥村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中心提出了要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

13、文明、村容整齐、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谭桥村制定了下一步的发展规划:一是逐步改善居住环境,农夫住宅砖瓦结构达95%以上,一池三改沼气池建设普及绿率达85%以上,二是建设谭桥村民俗风情园,三是第三期塞上农夫新居工程扩建,四是力争到2022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1681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6510元 发扬延安精神 发扬延安精神 发扬光大延安精神 发扬延安精神,涤荡青春灵魂 弘扬革命传统 发扬延安精神 我们如何传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发扬延安精神,筑就红色幻想 感受延安精神 弘扬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