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赤壁赋》教案21.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9784089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赤壁赋》教案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赤壁赋》教案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赤壁赋》教案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赤壁赋》教案2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语文赤壁赋教案21 天津市第六十六中学 岳春光 【课前梳理】 赤壁赋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以前是放在高二的课本中的,相对来说高二的学生已经接触到了哲学课程对这篇文章中的内容理解得更简单一些。现在在高一其次模块中出现,唯恐高一的学生接受起来会很吃力。所以应当把主要训练内容放在诵读课文,以及分析文章结构上,对苏轼的思想可以做简洁介绍,不宜深究。做到就文赏文就可以了: 、诵读和苏轼对后世文化以及今日生活的影响。 (这一部分有以前做的课件可以支撑) 、课文结构感知。 (可以从学生了解的游记的写法入手,分析第一段的内容。) 、沿用前面的查找关键表现情感改变的关键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简洁分析情感改变的缘

2、由) 、进行比较行阅读: 兰亭集序同是记叙的方式,相像的起承转合的结构特征,运用表示情感的词语导引文章;异是兰中是一个人的感慨,赤中式主客问答的对话,兰中王羲之无解决之道,赤中苏东坡有解决之法,从这一点上苏子高于王氏。 游褒禅山记同为游记,游重在巡游过程与感受过程的叙述最终得出结论,运用的是“依事说理”的方法,符合“知、思、悟、行”的认知过程。赤则是淡化过程重在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向我们展示异样精彩绝伦的关于人生看法的辩论会,不突出思索的过程。另外,两位辩手都是从眼前环境中取材,客是取地点而生情,苏子则是水月达理,同出一景,却又各富理趣,的确是佳妙之作。 、对苏轼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的理解: 这

3、篇文字因作者而变得困难了,因为苏轼是一个集“儒、释、道”三家于一身的人物(而事实上他之所学更为庞杂),因此很难详细确定这个人物身上的旷达之情的源头。有人说“逝者如斯”居陋而歌为孔子风范。还有人从“凳仙”到“盈虚”说苏轼是老庄一脉,而我认为在这篇文章中苏轼运用的是佛家的看法,更详细地说是禅宗的思想。不错,单就“旷达”二字来说,文中既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主动之貌,又有“齐彭殇,一死生”的逍遥之态,但是这两种说法只是我们作为旁观者的分析而已,我们忘了这里面最关键的人物苏轼的表态,即苏轼的做法。苏轼是怎么做的呢?一个字“适”,从苏轼对客人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不执著于名利,不执著于感伤,不希望

4、多得,只注意眼前的精神享受,也就是说这时的苏轼是处在不刻意变更外界的事物,而强调随境适心的状态里面,而这个“适”字不是儒家的,也不是道家的,而是禅宗的,因为儒讲“立世”,道讲“弃世”、只有禅宗讲“适世”。一家之见而已,不期望学生能够理解与认同。即便是退一步说,赤壁赋可以说是苏轼于“贯穿三家”之后的杰作,三家精粹在苏轼的笔下已经完全融合难以区分了。 (补:以往偏重于庄子思想的解说,唯恐是和佛教传入后运用“格义”的方法以庄解佛有关。待考) 【教学目标】 、运用课件了解苏轼的文化影响,通过诵读感知赋的特点。 、学习本文的记游特征。 、初步感受苏轼的旷达情怀。 【教学设想】 安排用时三课时。 【教学过

5、程】 一、课件导入 、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会议学过的苏轼的诗、词,出苏文赤壁赋。 二、示范诵读 三、学生诵读后跟读 四、由游记的写作要素分析文章的第一段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五、持续“以词达意”的方法找出文中情感改变的过程 六、分析客悲,苏乐的缘由 七、比较兰亭集序和本文的异同 八、作业课外阅读游褒禅山记,思索与本文的异同 (强调运用上一步骤的思路进行分析) 【课堂简述】 第一课时 (运用课件,效果基本满足大部分学生反映有收获) (说明:不要求学生做预习的前提下,导入课文。否则可能丢失神奇感,学生的新奇心和爱好也就激发不起来了。) (前奏:欢迎进入奇妙的古典文学天地) 一、

6、文字中描绘的是哪位古代的文学家 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挚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宏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试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善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闲逛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林语堂 二、学生回答依据文字的揣测 老师不正面回答:这个人究竟是谁呢?让我们来听听提示,播放音乐提示“水调歌头”。 (第一版选的是王菲演唱的,目前的选的是男声民族唱法的) 正面提出:苏东坡。 三、苏东坡书画观赏 (播放演示书画作品和东坡画像) 提问学生,知道的关

7、于苏东坡在文化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所知道的和他有关的文化现象。可能涉及核舟记、苏堤春晓、东坡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题西林壁、相声中的苏东坡和苏小妹、学校旁边的苏堤路,唐宋八大家、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四、(播放)念奴娇赤壁怀古 (学生齐读,从苏诗、苏词,引出苏文“赤壁赋”) 五、课文显示与同步诵读示范 六、全文展示 (学生自读、齐读,指导诵读) 其次课时 学生总结了六个部分:时间、地点、人物、景物、活动、感受。分别在第一段中能够找到相应内容,老师强调“我们的全偏之相当于苏轼的一段”引出关于“游记怎样写才能更有价值”的思索。 抓表感情词语导出苏乐客悲的表现。 讲解了“舞幽壑之潜蛟,

8、泣孤舟之嫠妇。”中“舞”和“泣”的使动用法。 (学生的表现要比我预想的还糟,以后还要具体讲解。) 第三课时 分析客悲的缘由,过程较为顺当。 分析了“侣鱼虾而友糜鹿”中“侣”和“友”的意动用法。 分析苏轼的回答,举了物理中“参照系”来解说“变与不变”的相对关系;举释迦牟尼灵山说法“拈花微笑”的例子说明“瞬间就是永恒”的道理来解说“物与我皆无尽”的说法。 【课后反思】 没有完成设计中七和八的内容,须要在后面补上,其缘由有两点: 、学生不适应在文言文中取分析文章的情感和结构的方式,许多学生在等这记录“标准翻译”。 (这个问题以后肯定要不断订正) 、学生其次天要去参与“学军”活动,可能有些浮躁。 【授

9、课随笔】 苏子瞻谙熟水性说 贤哉苏子,平生蹉跎,荣枯更迭,苦乐并尝。然节衣缩食不以为苦,躬耕东坡不改其志,游冶山水何尝忘其民,颠沛流离未曾变其情,其如一也,鲜有其匹。从政为民,上不钻营妥协;下不藏私饰虚。虽王侯笑之于失,虽布衣待之以诚。其为人也,钦留侯,责贾生,慕五柳,评谪仙,仰希文,品韩柳,祭永叔,辩是非,矢勤矢勇,矢志不渝。其治学也,研易经,精孔孟,习汉书,阅金经,诵南华,探音律,究画理,遣衷情,八面受敌,八面威严。总览其行,既具上善若水之德操,又备滴水穿石之韧性,兼有随境赋形之志行,更拥百川吐纳之宗风。时人评文曰:“文若其人”,况苏子尝以水喻其文,举“谙熟水性”称之,固当矣。遑论他说,愚坚不移。 高一语文赤壁赋教案21 高一语文赤壁赋教案8 高一语文赤壁赋教案15 高一语文赤壁赋教案22 高一语文赤壁赋教案19 高一语文赤壁赋教案 新人教版(举荐) 高一赤壁赋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赤壁赋3(苏教版必修一) 高一语文必修2赤壁赋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教学案例赤壁赋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