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大气环流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9779872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大气环流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地理:大气环流教学设计 中学地理大气环流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驾驭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特性。 3.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成因与规律。 4.理解大气环流的作用。 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 教学难点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教学方法多媒体交互式演示讲解。 - 大气环流是产生风云变化的天气现象的干脆缘由,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其次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是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驾驭并敏捷应用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内容。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让

2、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充分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并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立体的、动态的图像呢?这是始终以来的一个难题。曾有人尝试过多种教学方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纬度,形体活动演示教学、边讲解边和学生一起画图的方式教学等等。收效不同,但都不志向,突出的问题就是将近地面与高空混为一谈,没有特别清楚的思路,因此不会敏捷自觉地应用大气环流的学问解决问题。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也曾考虑利用学校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动态演示课件,但是时间、精力、实力有限,未能胜利。 在网上教学资源库中有这部分内容,且设计精致贴近教学时,便马上进行了教学尝试,结果是喜人的。学生乐于通

3、过视察电脑动态演示,经过细致思索,仔细探讨后自己总结得出答案。由于结论是学生主动动脑思索反复探讨得出的,并且头脑中有立体直观的动态图像,因此学生自我感觉思路清楚而严谨,应用起来就得心应手。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让我们用绘制简图的方式来回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引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相识了大气运动最简洁的形式热力环流,它是由于局部地区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全球凹凸纬度之间是否存在热量差异呢?那么是否存在热力因素引起的空气环流呢?思索。 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地球不运动。思索假设的含义:无海陆凹凸之分;大气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A组导学内容 1.赤道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

4、向上是上升还是下沉?极地垂直方向上空气的运动状况又如何呢? 2.赤道与极地之间的近地面,空气在水平方向是由赤道向极地运动,还是由极地向赤道运动? 3.极地和赤道近地面气压差异形成的根本缘由是什么?请同学们细致视察投影演示,相互间合作学习完成A组导学内容。 过渡:地球事实上是在不停地运动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那么大气该如何运动呢? 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地球不公转。思索假设的含义:无海陆凹凸之分;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思索地球自转会对大气运动产生什么影响? B组导学内容 1.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最终的运动方向是什么?为什么?学生细致视察,合作学习。 讲解并描述:赤道高空北流的空气在地转偏

5、向力的影响下,于北纬30旁边高空偏转为西风,之后,大气运动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呢?请同学们合作学习,完成B组导学内容中的23题。 2.赤道高空的北流空气不断地流到北纬30旁边高空积累起来,导致北纬30旁边高空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会如何运动?使得近地面气压上升还是降低? 3.北纬30旁边的近地面空气分流、偏转后的风向?学生细致视察,合作学习。 讲解并描述:北纬30旁边被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旁边北纬30旁边的近地面 东北风风向常年不变,就似乎一个人很守信用,因此,这个纬度带被命名为东北信风带。至此形成了低纬环流。而北纬30旁边北纬60旁边近地面被命名为中纬西风带。 讲解并描述:北纬60(极地)旁边

6、近地面被命名为极地东风带。 4.自北纬30旁边北流的空气与自极地南流的空气相比较,热力性质是否一样?有何差异?相遇后两种空气的运动状况有何不同?由此造成北纬60旁边近地面气压较四周低还是高?思索、探讨。 讲解并描述:北纬60旁边近地面被命名为副极地低压带。 5.北半球形成了几圈环流?南半球是否会形成同样的环流? C组导学内容 1.全球近地面共分为几个气压带、几个风带? 2.全球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是否有规律可循?思索、探讨,从而找出分布规律:南北对称、相间分布。 过渡: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纬度位置是否是固定不变的呢?让我们把假设情境进一步接近实际状况来设定。 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思索假

7、设的含义:考虑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来线间移动。 D组导学内容 总结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的规律。 板书: 二、形成凹凸纬度间冷热不均-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前提是地球表面性质均一,但是地表是不匀称的,所以事实上的大气环流要困难的多,下节课我们再接着探讨。 板书设计 2.4全球性大气环流 一、定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二、形成 凹凸纬度间冷热不均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附:对中学地理观摩课大气环流的-的分析: 大气环流是其次单元大气环境的重点合难点,它是气候类型的缘由与

8、分布、洋流的成因与分布等地理现象的主要缘由。 对大气环流的学习和驾驭关键是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动态、立体的空气运动图像,既能分清地面空气运动和高空空气运动,又能很好地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更精确地记忆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更好地加以运用。 学生主体参加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实力培育,是目前教改的方向之一。周老师的这节课有两个突破点: 1.运用素材库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 周老师运用素材库中的大气环流课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课件运用动画的形式把教学中单纯用语言不简单表达清晰的内容,很简单、形象地表现了出来,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清楚、立体直观的动态图像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培育

9、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实力。 2.学生主体参加,突出了师生交互式的学习方式。 周老师依据教材,挖掘内涵,提出了导学内容,再结合课件演示内容,让学生视察、动脑、思索、探讨、探讨,由学生总结、表达得出结论,再由师生共同总结,这种师生交互式的学习方法,效果优于其他形式的教学,它既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培育。符合当前素养教化的特点,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值得提倡的。 周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优点: 1.语言流畅、教态自然、思路清楚、条理清晰、由简入繁、层层深化,符合学生的思维步骤。 2.课前的复习提问设计奇妙。 让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用绘制热力环流的方式来回顾前面学过的学问内

10、容,在绘制的过程中,学生的下笔依次反映了他对热力环流的相识是否了然于胸,下面的学生是否能马上指出错误同样反映了他们对学问驾驭的程度如何。通过大气环流最简洁的形式-热力环流来引入大气环流,由简入繁,过渡自然,不留痕迹。 3.不干脆将大气环流的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在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理解清晰之后再由学生总结大气环流的概念。这种方式使学生接受新学问更自然、更主动。 中学地理:大气环流教学设计 中学地理热力环流教案 中学地理热力环流说课稿 中学地理大气教案 中学地理大气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中学地理必修一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四川中学地理热力环流教案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