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案(优秀).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9779706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教案(优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教案(优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教案(优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教案(优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历史教案(优秀) 中学历史教案 【文章导读】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说明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务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学历史活动教案,供您参考和借鉴。 一、学问目辬: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耕作方式的三个时期、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及瓦解的经过、封建土地全部制的形成及发展、特点、屯田制、均田制、封建社会时期的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的形式、土地兼并、水利工程修建及翻车、筒车的独创;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对社会的影响、精耕细作技术的表现。 二、实力目辬: 理解生产力的发展

2、是农业耕作方式形成及土地制度演化的根本缘由;运用历史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化的缘由和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三、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学生归纳总结、设问探究、演示农业发展过程;明确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明的经济保障;劳动人民勤劳和才智,是历史的创建者,但是在阶级社会,农夫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缘由,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辬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思索: 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化的? 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缘由是什么?

3、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中国原始农业 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一种特别落后而久远的耕作方式 刀耕:用石斧、石锛除草 火种:焚烧杂草,形成木灰肥,再进行播种 人们发觉被火烧过的地方,庄稼长势好,于是砍去树木,铲除杂草,晒干后放火焚烧,灰烬成了自然的肥料,即可播种 人们生活:为了找寻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常常迁徙。耕种一两年后,随着肥料耗尽,地力明显下降,只能把它撂荒,另寻新的耕地,人们不得不常常迁徙,生活非常艰苦;这种方式也严峻

4、破坏环境 2、商周时期的农业 农业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那时候的农具,都比较笨拙简洁。 最早的松土和挖土的耕作农具: 耒:是削尖的木棒,后发展为双尖的木叉。 耜:形态像现在的铲和锹。有木耜、骨耜和石耜 耕作技术提高: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这样,土地可以连续耕种,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农作物种类: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人们生活: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从频繁迁徙起先走向定居。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

5、础。 农业生产的根本缘由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根本缘由是生产力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施肥、浇灌技术的驾驭和提高等。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缘由,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辬准。 1.耕作工具的进步:铁犁牛耕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起先运用铁农具与牛耕并渐渐推广 西汉时:耦犁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术的进步: 春秋时期:垄作法 西汉时:代田法 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头换所以称作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

6、也采纳耕耙技术. 耕作制度的发展: 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水利工程与浇灌工具的应用 水利工程: 战国的都江堰 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 浇灌工具: 曹魏时的翻车 唐朝时的筒车 宋朝出现的高转筒车 明清时的风力水车 试从农具进步的角度来说明生产力的进步。 1、从材质方面看,从最初的 石、骨、木、蚌器等到后来的青铜、铁等金属农具; 2、从制造工艺方面看,从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 3、从牵引动力方面看,从人力操作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牵引。 4、犁耕、播种、浇灌技术的进步 生产工具的进步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提高,反映了我

7、国人民适应改造自然的志气和才智。 设问:我国农业耕作方式经验了怎样的改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 1.耕作方式的发展进步 商周时期:大规模简洁协作 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 2.形成的条件: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封建土地全部制的确立 3.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 注意精耕细作,相对简洁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简单满意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4.发展的条件: 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

8、的发展。 小农经济之下,农夫不同程度地拥有肯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肯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主动性。 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夫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 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实行重农政策。 5.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实力,抗御天灾人祸的实力非常薄弱。 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洁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荒疾疫,多数

9、农夫家庭就会陷于破产,大规模的农夫斗争酝酿、爆发。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夫手中,封建王朝吸取教训,调整政策,小农经济又起先了一个新的轮回。 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坚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持续的重要缘由。 5.小农经济的弊端有哪些? 自耕农经济脆弱,抵挡天灾人祸的实力特别有限;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很难扩大。 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冲突日益突出。 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A、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2.主要组织方式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3

10、.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 4.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封建土地私有制。 B、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改变的?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时代-铁器、牛耕的运用和推广 C、对小农经济的评价: 主动性: 小农经济调动了农夫生产的主动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旺盛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局限性: 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坚固存在,是中 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持续的重要缘由。 农夫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冲突尖锐,导致农夫起义爆发。 中学历史教案(优秀) 中学历史教案 中学历史教案 “九一八”事变中学历史教案 中学历史教案第4课 中学历史教案第5课 中学历史教案第6课 戊戌变法中学历史教案 中学历史优秀教案 人民版中学历史教案21.历史转折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