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116-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pdf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9721615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PDF 页数:152 大小:1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B50116-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GB50116-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B50116-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50116-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pdf(15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automatic fire alarm system GB 50116 - 2013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4 年5 月1 日中国计越出版社2013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女rj1因(1如IB版社出版归Lt才:www.jhprss.corn 地力1: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lt里币11)罔宏大厦CF卒3M邮政编码100038电话(010)63906433 (发行部)新华书J;ti:lt京发斗j

2、所发行北京i甘、知1白务有限公司印刷850mmX 1168mm 1/32 l. 75印张119干宁2014年3fJ;fl版201GB5011698同时废止。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c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9月6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J77号)的要求,由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会间有关单位对原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进行全面修订的基础上编制而成。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

3、了火灾事故教训和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工程的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吸取了先进的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设计、监理、施工、产品制造、消防监督等各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12章和7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消防联动控制设计、火灾探测器的选择、系统设备的设置、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系统供电、布线、典型场所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本次规范修订是一次全面修订。在维持原规范基本框架、保留合理内容的基础上作了必要的补充和修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补充了有关线型火灾探测器、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区域显

4、示器、消防应急广播、气体灭火控制器、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消防专用电话、火灾警报装置,以及模块等设备或部件的工程设计要求,使规范内容更加全面,更加符合实际需要。2.增加了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住宅建筑火灾报警系统、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的工程设计要求。. -A . 3.增加了道路隧道、油罐区、电缆隧道等典型场所使用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程设计要求O4.细化了消防联动控制的工程设计要求,使规范更具有可操作性。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出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怀.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由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本规范执

5、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文大路218-20号甲,邮政编码:110034),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参编单位: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安盛赛尔电子集团有限公司首安工业消防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松江飞繁电子有限公司北京利达集团海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施酣德万高(

6、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主要起草人:T宏军张颖琼刘凯沈纹严洪才二金元张文才I11 3 江李h文孙成群了杰灵车温f白银李宁罗崇肖王爱中刘敏胡少英蔡钧傅俊豪主要审查人:陈南郭树林李国华杨瑞新倪照鹏五炯蒋自告李炳华,杨德才陈汉民王东林陈建钢李忠张明邵民杰目次1总则2术语23 基本规定( 3 ) 3.1 一般规定( 3 ) 3. 2 系统形式的选择和设计要求( 1 ) 3. 3 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5 3.1 消防控制室4 消防联动控制设计( 8 1.1般规定( 8 ) 4. 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8 ) 4. 3 消火栓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10) 4

7、.1 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10)4. 5 防烟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1 3 ) 4. 6 防火门及防火卷帘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 . . (1 ,1 ) 4. 7 电梯的联动控制设计(15) 4.8 火灾警报和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05) 4.9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06) 4. 10 相关联动控制设计门门5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门们5. 1般规定门们5.2 点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门们5. 3 线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什门5.4 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选择(22) 6 系统设备的设置( 23 ) 6. 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llJj联动控制器的设置

8、., .,. . (23) 6. 2 火灾探测器的设置恤.(23) 日.3子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U 们6. 4 区域显示器的设置.(29) 6. 5 火灾警报器的设置门们6. 6 消防成急广播的设置门们6. 7 消防专用电话的设置6. 8 模块的设置门川6. 9 消防控帘j室图形显示装置的设置e.(31) 6.10 火灾报警传输设备或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的设置(3 1 ) 6.11 防火门监控器的设置(3 2 ) 7 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川们7. 1 般规定门U7.2 系统设计门川7.3 火灾探测器的设置(34 ) 7.4 家用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设置U 川7.5 火灾向警报器的设置. . . .

9、 . . . . . . .门川7.6 应急广播的设置.川川8 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门们8.1般规定门们8. 2 可燃气体探测器的设置U们8.3 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的设置( 3 7 ) 9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3们9.1 般规定,. . . . . 门们9. 2 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设置门们9. 3 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设置U 们9. I 独立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设雪z.(3们9. 5 电气火灾监控器的设置(1 0 ) 10 系统供电U川 2 10.1 -般规定10. 2 系统接地. .佬. . . . . . 门口布线11. 1 般规定(43 ) 11. 2 室内布线12

10、 典型场所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M川12. 1 道路隧道12.2 油罐区u12.3 电缆隧道12. 4 高度大于12m的空间场所7)附录A火灾报警、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表问川附录B消防安全管理信息表. 附录(丁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分类附录D火灾探测器的具体设置部位刊的附录E探测器安装间距的极限曲线(58) 附录F不同高度的房间梁对探测器设置的影响(5 9 ) 附录G按梁间区域面积确定一只探测器保护的梁问区域的个数. . . . (60) 本规范用词说明(6 1 ) 引用标准名录附:条文说明川川 3 Co日tentsGCI己alprovisons( J ) 2 Terrns( 2 ) 3 Basi

11、c requirement. ( 3 ) 二.1 General r叫ulrement(3 ) 3. 2 (、hoiceand dsign of the system( 4 ) 三3Divde of the alarm zone and detection zone5 3.1 Fire control center ( 6 ) Jid气utomaticcontrol design ( 8 ) 4. (;eneral requrement( 8 ) 1. 2 Automatic control desgn of the automatc sprinkler system ( 8 ) 4.3人11

12、lOmaticcontrol design of the fire hydrant system( 1 0 ) L it入utomaticcontrol design of the gases( bubbleHire extinguishing system . (1 0 ) . 5 Automatic control design of the smoke cxhaust system . (1 3 ) 4. 6 Automatic control design of the fire doors and fire roller shutter system( 1 4 ) 仁7Automat

13、ic control design of the elevator(15) iL 8 Auomatic control design of thefire alarm and signalling device(15 ) 4. 9气utomatccontrol desgn of the fire emergency lghting svstm . (16) 1. 10 Automatic control design of the related equipmentscl 7) 5 Fire detector choice . (1 8 ) . 1 General requirement. .

14、 . . . . . . . . . (1 8 ) 4 5.2 Choice of the point type fire detector (18/ 5. 3 Choice of the line type fire detector ( 2 1 ) 5.4 Choice of the aspirating smoke detector (22) 6 Setting of the eqllipment (23) 6. 1 Setting of the fire alarm control unit and automatic control equipment ( 23) 6. 2 Sett

15、ing of the fire detector (23) 6. 3 Setting of the manual call point (29) 6. 4 Setting of the fire display panel. (29) 6. 5 Setting of the fire alarm signalling device ( 29) 6.6 Setting of the sounder equipment for fire emergency purposes( 30) 6. 7 Setting of the fire telephone (30) 6. 8 Setting of t

16、he module. (31) 6. 9 Setting of the graph indicator in fire control center (31 ) 6. 10 Setting of the routing equipment ( 31) 6. 11 Setting of the indicator and control unit for fire doors ( 32) 7 Fire alarm and safety system installed in dwelling bllilding (33) 7. 1 General requirement (33) 7. 2 Sy

17、stem design. (33) 7. .3 Setting of the fire detector . (34) 7. 4 Setting of the fire alarm control unit for household(35) 7. 5 Setting of the fire alarm signalling device(35) 7. 6 Setting of the emergency broadcast device (35) 8 Combllstible gas detection and alarm system. (36) 8. 1 General requirem

18、ent( 36) 8. 2 Setting of the combustible gas detector .(36) 8. 3 Setting of the combustible gas control unit(37) 9 Alarm and monitering system for electric fire protection (38) 5 9.1 General requirement . . . . ., . . . . ., . (38) 9. 2 Setting of the leakagcurrent detector for伫l时tricfire preventlOn

19、2. (38) 9. 3 Setting of the heat detector for eiectric fire prevention( 39 ) 9. 4 Setti日gof the indepenedent detector for eiectric fire prevent!on. . . . . . . . . (39) 9. 5 Setting of the alarm and control unit for electric fire protectlOn( 40) 10 Power supply( 41) 10. 1 General requirement(41) 10.

20、2 Ground connection. . . . . . . . . . (4 1 ) 11认Tiring. . (1 3 ) 11. 1 General requirement. (43) 11. 2 Interior wiring( 43 ) 12 Automatic fire alarm system for typical place( 4 ;) ) 12. 1 The trafic tu口ni(45 ) J 2. 2 The oiltank area ( 46) 12.3 丁hecable tu日口el. . . . . . . . . . . . (1 6 ) 12.4 The

21、 large space places where hghr lhan 12m(47) Appendix A Operating status nformation table for fire alarm & the fire equipment in the building (e出25506的有关规定。 7 4 消防联动控制设计4.1一般规定4.1. 1 消防联动控制器应能按设定的控制逻辑向各相关的受控设备发出联动控制信号,并接受相关设备的联动反馈信号。4.1. 2 消防联动控制器的电压控制输出应采用直流24V,其电源容量应满足受控消防设备同时启动且维持工作的控制容量要求。4.1. 3

22、备受控设备接口的特性参数应与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的联动控制信号相匹配。4.1. 4 消防水泵、防烟和排烟凤机的控制设备,除应采用联动控制方式外,还应在消防控制室设置孚动直接控制装置。4.1. 5 启动电流较大的消防设备宜分时启动。4.1. 6 需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的消防设备,其联动触发信号应采用两个姐立的报警触发装置报警信号的与逻辑组合。4.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4.2.1 湿式系统和干式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联动控制方式,应由温式报警阀压力开关的动作信号作为触发信号,直接控制启动喷淋消防泵,联动控制不应受消防联动控制器处于自动或手动状态影响。2 手动控制方

23、式,应将喷淋消防泵控制箱(柜)的启动、停止按钮用专用线路直接连接至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联动控制器的手动控制盘,直接手动控制喷淋消防泵的启动、停止。3 水流指示器、信号阀、压力开关、喷淋消防泵的启动和停止的动作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4.2.2 预作用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z 8 1 联动控制方式,应由同一报警区域内两只及以上拙立的感烟火灾探甜器或一只感烟火灾探测器与-只子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作为f作用阀组开启的联动触发信号。由消防联动控制器控制预作用阀组的开启.使系统转变为湿式系统;当系统设有快速排气装置时,应联动控制排气阀前的电动阀的开启。湿式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应符

24、合本规范第4.2.1条的规定。2 于动控制方式,应将喷淋消防泵控制箱(柜)的启动和停止按钮、预作用阀组和快速排气阀入口前的电动阀的启动和停止按钮,用专用线路直接连接至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联动j控制器的手动控制盘,直接于动控制喷淋消防泵的启动、停止及预作用阀组和电动阀的开启。3 水流指示器、信号阀、压力开关、喷淋消防泵的启动和停止的动作信号,有压气体管道气压状态信号和快速排气阀入口前电动阀的动作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4.2.3 雨淋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联动控制方式,应由同才民警区域内两只及以上独立的感温火灾探测器或一只感温火灾探测器与4只手功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

25、作为雨淋阀组开启的联动触发信号。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控制雨淋阀组的开启。2 于动控制方式,应将JrD淋前防泵控制箱(柜)的启动和停止接管1、雨淋阀组的启动和停止按钮,用专用线路直接连接至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联动控制器的子动控制盘,直接手动控制雨淋消防泵的启动、停止及雨淋阀组的开启。3 ;j(流指示器,压力开关,雨淋阀组、雨淋消防泵的启动手u仔止的动作信号应反馈至泊防联动控制器。4.2.4 白功控制的水幕系统的联动控制改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联动控制方式.当自动控制的水幕系统用于防火卷帘的保护时.应Efl防火卷帘F落到楼板面的动作信号与本报警区域内任一火灾探测器或子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作

26、为水幕阀组启动9 的联动触发信号,并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水幕系统相关控制阀组的启动;仅用水幕系统作为防火分隔时,应由该报警区域内两只1虫立的感温火灾探测器的火灾报警信号作为水幕阀组启动的联动触发信号,并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水幕系统相关控制阀组的启动。2 于动控制方式,应将水幕系统相关控制阀组和消防泵控制箱(柜)的启动、停止按钮用专用线路直接连接至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联动控制器的于动控制盘,并应直接于动控制消防泵的启动、停止及水幕系统相关控制阀组的开启。3 压力开关、水幕系统相关控制阀组和消防泵的启动、停止的动作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4.3 消火栓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4.3

27、.1 联动控制方式,应由消火栓系统出水干二管上设置的低压压力开关、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上设置的流量开关或报警阀压力开关等信号作为触发信号,直接控制启动消火栓泵,联动控制不应受消防联动控制器处于自动或子动状态影响。当设置消火栓按钮时,泊火枪按钮的动作信号应作为报警信号及启动消火栓泵的联动触发信号,出消防联功控制器联动控制消火栓泵的启动O4.3.2 手动控制方式,应将消火栓泵控制箱(柜)的启动、停止按钮用专用线路直接连接至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联动控制器的手动控制盘.并应直接手动控制消火栓泵的启动、停止。4.3.3肖火栓泵的动作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4.4 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的联动控

28、制设计4.4.1 气体灭火系统、也沫灭火系统应分别出专用的气体灭火控制器、泡谏灭火控制器控制。4.4.2 气体灭火控制器、泡沫灭火控制器白接连接火灾探测器时,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的自动控制方式应符合下列10 规定:1 应由同一防护区域内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一只火灾探测器与一只于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或防护区外的紧急启动信号,作为系统的联动触发信号,探测器的组合宜采用感烟火灾探测器和感温火灾探测器,各类探测器应按本规范第6.2节的规定分别计算保护面积。2 气体灭火控制器、泡沫灭火控制器在接收到满足联动逻辑关系的首个联动触发信号后,应启动设置在该防护区内的火灾声光警报器,且联动

29、触发信号应为任防护区域内设置的感烟火灾探测器、其他类型火灾探测器或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首次报警信号;在接收到第二个联动触发信号后,应发出联动控制信号,且联动触发信号应为同一防护区域内与首次报警的火灾探测器或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相邻的感温火灾探测器、火焰探测器或于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3 联动控制信号应包括下列内容:1)关闭防护区域的送咱们风机及送咱们风阀门:2)停止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及关闭设置在该防护区域的电动防火阀;3)联动控制防护区域开口封闭装置的启动,包括关闭防护区域的门、窗;4)启动气体灭火装置、泡沫灭火装置,气体灭火控制器、泡沫灭火控制器,可设定不大于30s的延迟嗤射时间。4平时无人工

30、作的防护区,可设置为无延迟的喷射,应在接收到满足联动逻辑关系的首个联动触发信号后按本条第3支规定执行除启动气体灭火装置、泡沫灭火装置外的联动控制;在接收到第二个联动触发信号后,应启动气体灭火装置、泡沫灭火装置。5 气体灭火防护区出口外土方应设置表示气体喷洒的火灾声光警报器,指示气体释放的声信号应与该保护对象中设置的火11 灾声警报器的声信号有明显K别c启动j气体灭火装置、泡沫灭火装置的同时,应启动设置在防护区入n处表加气体喷洒的火灾声光警报器;组合分自己系统hZ首先开启相应防护区域的选择阀,然后启动气体灭火装置、泡沫灭火装置O4.4.3 气体灭火控制器、泡沫灭火控制器不直接连接火灾探测器时.气

31、体灭火系统、也床灭火系统的自动控制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的联动触发信号应由火灾报警控制器或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2 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的联动触发信号和联动控制均应符合本规范第4.4.2条的规定。4.4.4 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的手动控制方式应符合F罗IJ规定:1 在防护区疏散出口的门外应设置气体灭火装置、泡沫灭火装置的手动启动和停止按钮,于动启动按钮按下时气体灭火控制器、泡沫灭火控制器Jtz执行符合本规范第4.4. 2条第3款和!第5款规定的联动操作;于动停止按钮按下时,气体灭火控制器、泡沫灭火控制器应停止正在执行的联动操作。2 气体灭火控制器、白沫灭火

32、控制器上应设置对应于不间防护区的于动启动和停止按钮,于qJ启动按钮按下时,气体灭火控制器、泡沫灭火控制器应执行符合本规范第4.1. 2条第3款和第5款规定的联动操作;于动停止按钮按下时,气体灭火控制器、泡沫灭火控制器JW.停止正在执行的联动操作。4.4.5 气体灭火装置、白沫灭火装置启动及喷放各阶段的联动控制及系统的反馈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U系统的联动反馈信号应包括下列内容:1 气体灭火控制器、泡沫灭火控制器直接连接的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2 选择阀的功作信号。3 压力开关的动作信号。4.4.6 在防护区域内设有子功与自动控制转换装置的系统,其子动或自动控制方式的工作状态应在防护区内、

33、外的于动和自动控制状态显孟装置.J二显示,该状态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4.5 防烟排熠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4.5.1 I览烟系统的联动控制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由加压送风口所在防火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或一只火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作为送风门开启和加压送风机启动的联动触发信号,并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相关层前室等需要加压送风场所的加压送风口开启和加压送风机启动O2 应由同一防烟分区内且位于电动挡烟草二壁附近的两只独立的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作为电功挡烟垂壁降落的联动触发信号,并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电动措烟垂堕的降落。4.5.2 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

34、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由同防烟分区内的两只独主的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作为排烟、排烟窗或排烟阀开启的联动触发信号,并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排;烟rJ、排烟窗或排烟阀的开启,同时停止该防烟分区的空气调节系统。2 )但由排烟口、排烟窗或排烟阀开启的动作信号,作为排烟风机启动的联动触发信号,并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排烟风机的启动。4.5.3 防烟系统、排烟系统的手动控制方式,应能在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联动拉制器t手动控制送风J、电动扫炯垂壁、悻烟1、排烟窗、排烟阀的开启或关闭及防烟风机、排烟风机等设备的启动或停止,防烟、jliJfiQ rl机的启动、停止按钮应采用专用线路直接连接至设置在消

35、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联动控制器的子动控制盘,并应直接于动控制防烟、排:It风机的启动、停止。 11 4.5.4 送风口、排烟口、排烟窗或排烟阀开启和关阔的动作信号,防烟、排锢风机启动和停止及电动前火阀关闭的动作信号,均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4.5.5 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总管j二设置的280C排烟防火阀在关闭后应直接联动控制风机停止,排烟防火阀及风机的动作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o4.6 防火门及防火卷帘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4.6.1 防火门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由常开防火门所在防火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或一只火灾探测器与一只于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作为常开防火门关闭的

36、联动触发信号,联动触发信号应由火灾报警控制器或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并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或防火门监控器联动控制防火门关闭。2 疏散通道t各防火门的开启、关闭及故障状态信号应反馈至防火门监控器。4.6.2 防火卷帘的升降应由防火卷帘控制器控制。4.6.3 疏散通道J:设置的防火卷帘的联动控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联功控制方式,防火分区内任两只独立的感烟火灾探测器或任一只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应联动控制防火卷帘下降至距楼板面1.8m处:任一只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应联动控制防火卷帘下降到楼板闹;在卷帘的任-侧距卷帘纵深O.5m5m内应设置不少于2只

37、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温火灾探测器。2 于动控制方式,应由防火卷帘两侧设置的手动控制按钮控制防火卷帘的升降。4.6.4 非疏散通道上设置的防火卷帘的联动控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4 1 联动控制方式,应由防火卷帘所在防火分区内任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作为防火卷帘下降的联动触发信号,并应联动控制防火卷帘自:接下降到楼板面。2 子动控制方式,应由防火卷帘两侧设置的于动控制按钮控制防火卷帘的升降,并应能在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联动控制器上子功控制防火卷帘的降落。4.6.5 防火卷帘下降至距楼板面108m处、下降到楼板面的动作信号和防火卷帘控制器直接连接的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报警言号,应

38、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4.7 电梯的联动控制设计4.7.1 r肖防联动控制器应具有发出联功控制信号强制所有电梯停于首层或电梯转换层的功能。4.7.2 电梯运行状态信息和停于首层或转换层的反馈信号,应传送给消防控制室显后,轿厢内应设置能直接与消防控制室通话的专用电话。4.8 火灾警报和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4.8.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置火灾声光警报器,并应在确认火灾后启动建筑内的所有火灾声光警报器。4.8.2 未设置消防联动控制器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声光警报器院由火灾报警控制器控制;设置消防联动控制器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卢光警报器应由火灾报警控制器或消防联动控制器控制。4.8

39、.3 公共场所宜设置具有同一种火灾变调声的火灾声警报器;具有多个报警区域的保护对象,宜选用带有语音提示的火灾声警报器;学校、工厂等各类日常使用电铃的场所,不应使用警铃作为火灾声警报器。4.8.4 火灾声警报器设置带有语音提示功能时,应同时设置语音:) . 同步器。4.8.5 同一建筑内设置多个火灾声警报器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同时启动和停止所有火灾声警报器工作。4.8.6 火灾声警报器单次发出火灾警报时间宜为8s20s,同时设有消防应急广播时,火灾声警报应与消防应急广播交替循环播放c4.8.7 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应设置消防应急广播。4.8.8 i肖防应急广播系统的联动控制信号应由

40、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当确认火灾后,应同时向全楼进行广播。4.8.9 消防应急广播的单次语音播放时间宜为10s30s,应与火灾声警报器分时交替工作,可采取1次火灾声警报器播放、1次或2次消防应急广播播放的交替工作方式循环播放。4.8.10 在消防控制室应能于动或按预设控制逻辑联动控制选择广播分区、启动或停止应急广播系统,并应能监听消防应急广播O在通过传声器进行应急广播时,应自动对广播内容进行录音。4.8.11 消防控制室内应能显示消防应急、广播的广播分区的工作状态。4.8.12 消防应急广播与普通广播或背景音乐广播台用时,应具有强制切入消防应急广播的功能。4.9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联动

41、控制设计4.9.1 j肖萌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玩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A系统,应由火灾报警控制器或泊防联动控制器启动应急照明控制器实现。2 集中电源非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照明和1疏散指坑系统,应由消防联动控制黯联动Jtz急照明集中电源和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实现D3 自带电iIIj(集巾控制型消防JJY.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应16 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消防应急照明配电箱实现。4.9.2 当确认火灾后,由发生火灾的报警区域开始,顺序启动全楼疏散通道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系统全部投入应急状态的启动时间不应大于5s。4.10 相关联动控制设计4.10.

42、1 消防联动控制器应具有切断火灾区域及相关区域的非消防电源的功能,当需要切断正常照明时,宜在自动喷淋系统、消火栓系统动作前切断。4.10.2 消防联动控制器应具有自动打开涉及疏散的电动栅杆等的功能,宜开启相关区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摄像机监视火灾现场。4.10.3 消防联动控制器应具有打开疏散通道上由门禁系统控制的门和庭院电动大门的功能,并应具有打开停车场出人口挡杆的功能。 17 5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5.1一般规定5.1.1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很少或没有火焰辐射的场所,应选择感烟火灾探测器。2 对火灾发展迅速,可产生大量热、烟和火焰

43、辐射的场所,可选择感温火灾探测器、感烟火灾探测器、火焰探测器或其组合。3 对火灾发展迅速,有强烈的火焰辐射和少量烟、热的场所,应选择火焰探测器。4 对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且需要早期探测的场所,宜增设一氧化碳火灾探测器。5 对使用、生产可燃气体或可燃蒸气的场所,应选择可燃气体探测器。6 应根据保护场所可能发生火灾的部位和燃烧材料的分析,以及火灾探测器的类型、灵敏度和响应时间等选择相应的火灾探测器,对火灾形成特征不可预料的场所,可根据模拟试验的结果选择火灾探测器。7 间一探测区域内设置多个火灾探测器时,可选择具有复合判断火灾功能的火灾探测器和火灾报警控制器。5.2 点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5.2.1

44、对不同高度的房间,可按表5.2.1选择点型火灾探测器。 18 表5.2.1对不同高度的房间点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C、D、E、F、G不适合续表5.2.1房间尚J.fh 点到目感似1厂i工才R适合7点,!l1感温火灾探测揭火焰(m) 火灾探测器i B I (丁、口1、F、G探测器8h运12垂fT不适合不适合适合6hG8 I丢、二L/E飞I 活ft|不适合不不远适合合i1 i的M 卡一一一一-一4h三=6 适合2、11仁/门L ; 适合i h乞:;:4j之EifZ3 、-ill合适合; A抢手L/EA 3 适合一;是lA1 ,A2、B、LD、E,F、为点!感温探测器的不|可类别.Jt具体参数应符合本规

45、范附录C的规态。5.2.2 下列场所宜选择点H惑烟火灾探测器:1 饭店、藏馆、教学楼、办公楼的厅堂、卧室、办公室、商场、列车载客车厢等。2 计算机房、通信机房、电影或电视放映室等o3 楼梯、走j豆、电梯机房、车库等c4 书库、档案库等。5.2.3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不宜选择点型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1 相对j程度经常大于95%。2 气流速度大于5rn/5,3 有大量粉尘、水雾捕留c4 可能产生腐蚀性气体。5 在正常情况下有烟带留。6 产生醇类、醒类飞黯j类等有机物质。5.2.4 符合下列条件之的场所,不宜选择点型光电感烟火灾探!IJ : 1 有大量粉尘、水雾滞留。2 可能产生蒸气和油雾。3

46、 高海拔地区。4 在正常情况下有烟暗留。5.2.5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宜选择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19 且应根据使用场所的典型应用温度和最高应用温度选择适当类别的感温火灾探测器:1 相对湿度经常大于95%。2 可能发生无烟火灾。3 有大量粉尘。4 吸烟室等在正常情况下有烟或蒸气滞留的场所。5 厨房、锅炉房、发电机房、烘干车间等不宜安装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场所。6 需要联动熄灭安全出口标志灯的安全出口内侧。7 其他无人滞留且不适合安装感烟火灾探测器,但发生火灾时需要及时报警的场所。5.2.6 可能产生阴燃火或发生火灾不及时报警将造成重大损失的场所,不宜选择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温度在ooC以下的场

47、所,不宜选择定温探测器;温度变化较大的场所,不宜选择具有差温特性的探测器。5.2.7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宜选择点型火焰探测器或图像型火焰探测器:1 火灾时有强烈的火焰辐射。2 可能发生液体燃烧等无阴燃阶段的火灾。3 需要对火焰做出快速反应。5.2.8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不宜选择点型火焰探测器和图像型火焰探测器:1 在火焰出现前有浓烟扩散。2 探测器的镜头易被污染。3 探测器的视线易被油雾、烟雾,J1(雾和冰雪遮挡。4 探测区域内的可燃物是金属和无机物。5 探测器易受阳光、白炽灯等光源直接或间接照射。5.2.9 探测区域内正常情况下有高温物体的场所,不宜选择单波段红外火焰探测器。 2

48、0 5鸡2.10正常情况F有明火ff一:业,探恻器易受X剖坟、1Jll光和闪电等影响的场所.不宜选择紫外火焰探测器c5.2.11T列场所立选择吁燃气体探测器:1 使用司燃气体的场所c2 攒气:位和燃气表房以及存储破化石油气罐的场所33 其他散发rlJ燃气体和可燃蒸气的场所。5.2.12 在火灾初期产生一氧化碌的下列场所可选择点fF,氧化嵌火灾探测器:I 烟不容易对流或顶棚F方有热屏障的场所。2 在棚TJft.无法安装其他点型火灾探视j器的场所。3 需要多信号复合报警的场所。5.2.13 污物较多且必须安装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场所,应选择!可断吸气的点型采样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或具有过滤网和管路白洁

49、洗功能的管路采样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5.3 线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5.3.1 二:JL遮挡的大空间或有特殊要求的房间,宜选择线型尤束感烟火灾探测器。5.3.2 符合F列条件之的场所.不宜选择线塑光束感烟火灾探视tlc6: 1 有大量将尘、水雾滞留。2 可能产生蒸气和il雾。3 在正常情泪下有烟滞留。4 固定探测器的建筑结lj掏由于振动等原因会产生较大位苍的场所。5.3.3 F列场所或部位,H:边择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I 电缆隧道、电缆竖井、电缆夹层、电缆褂架。2 不易安装点型探测器的夹层、问顷3 各种皮带输送装置。 21 4 其他环境恶劣不适合点型探割器安装的场所G5.3.4 下歹i)场所

50、或部位,宜选择线在光纤!i品火灾探测器:1 r涂液化石油气外的石油储罐。Z 需要设置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易燃易爆场所G3 苟安监测环境温度的地F空间等场所宜设置具有实时温度监测功能的线型光纤感温火灾探则器。4 公路隧道、敷设动力电缆的铁路隧道和城I有地铁隧道等c5.3.5 线Vi晶火灾探测器的选择.;l保证其不动作温度符合设置场所的最高环境温度的要求。5.4 吸气式感熠火灾探测器的选择5.4.1 T列场所宜选择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1 具有高速气流的场所。2 点型J毒娟、感温火灾探测器不适宜的大空间、舞台l二方、建筑高度超过l2III或有特殊要求的场所。3 低温场所。4 需要进行隐蔽探测的场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