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诗歌简介.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9670185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X 页数:111 大小:10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当代诗歌简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现当代诗歌简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当代诗歌简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当代诗歌简介.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现当代诗歌简介 现当代诗歌简介 中国现代诗歌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白话诗八首起至今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期间产生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诗人,这些诗人或由于所处时代不同、诗学主见不同、美学趣味不同,或由于生活与地理的某种特别机缘,相互吸引风云集会,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形成了为数众多的诗歌群落,统称中国现代主义诗群。主要有: 尝试派 编辑本段 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它是新诗最初的尝试之作。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俞平伯、康白情等人也发表了白话新诗。胡适在1920年3月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尝试

2、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受到读者的欢迎,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的现代诗歌个人专集。此后,更多的诗人起先尝试白话诗的创作,形成了中国的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流派“尝试派”。该诗歌流派的成熟标记是胡适尝试集的出版,被诗歌界称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尝试派”。 代表诗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大白。 为人生派编辑本段 文学探讨会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代表诗人主要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文学看法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主见“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叶圣陶)、刘延陵、俞平伯等之后在上海成立

3、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先后加入文学探讨会的还有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刘延陵、俞平伯、许地山、王统照、耿济之、郭绍虞、周作人、孙伏园、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黄庐隐、老舍、胡愈之、刘半农、刘大白、朱湘、徐志摩、彭家煌等加入,会员人数曾一度多达170多名。文学探讨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 代表诗人: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王统照、刘延陵、朱湘、刘半农、刘大白、徐志摩。 【创建社、早期浪漫主义】 创建社是1921年6月至7月间在中国上海成立的现代文学社团,由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郭沫

4、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共同创建。创建社在成立后编辑出版创建社丛书,编有郭沫若的诗歌女神等。其次年起先发行创建季刊,1923年编辑出版创建周报以及中华新报的文学副刊创建日。前期的创建社主见自我表现和特性解放,具有浓重的唯美抒情倾向,对中国的新文学运动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以创建社为核心所形成的诗歌流派也称为早期浪漫主义。后期创建社有冯乃超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与,其中,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来加入了现代派阵营。 代表诗人:郭沫若、宗白华、王独清、冯乃超、穆木天。 湖畔诗派编辑本段 1922年3月,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湖畔诗社后,效仿英国十九世纪英国

5、浪漫主义作家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的风格,以中国的湖畔派诗人自居,并于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歌合集,书名为湖畔和春的歌集。湖畔派(Lake Poets)原指19世纪英国的华兹华斯(Wordsworth)、柯勒律治(Coleridge)和骚塞(Southey)三位浪漫主义诗人所形成的诗歌流派。中国的湖畔派诗人的诗歌与英国的浪漫主义湖畔派诗人的作品在风格上有相像之处,其最有特色的是歌颂爱情的诗歌。湖畔派后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编辑出版刊物支那二月。 代表诗人: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 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编辑本段 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

6、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起先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共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创办了诗镌、剧刊,1927年新月书店在上海成立,1928年3月由徐志摩、罗隆基、胡适、梁实秋等创立了新月月刊,团结了一大批后期新月派的新诗人。新月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长并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成就的诗派。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见诗歌的色调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显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新月派也称为新格律诗派,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1931年11月19日

7、,徐志摩飞机失事遇难,不久新月杂志停刊,新月社解散。 代表诗人: 徐志摩、孙大雨、饶孟侃、林徽因、于赓虞、刘梦苇、梁实秋、闻一多、朱湘、邵洵美、卞之琳、方令孺、方玮德、陈梦家。 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编辑本段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诗派出现于20世纪20年头中期,他的作品主要出现在1925到1928这四年间。中国的象征诗派创作理论和实践受法国象征主义(Symbolism)诗歌的影响,注意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摒弃客观性,偏爱主观性,追求观念联络的奇妙,通过多义的、但却是强有力的象征来示意思想。象征主义始于法国的19世纪下半叶的诗歌运动,象征主义最早的作品是波德莱尔(Baudelaire)的恶之花诗集

8、。之后魏尔伦、马拉美、韩波等诗人发表了更多的象征主义诗歌,1886年象征主义宣言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从今象征主义作为流派走向成熟。象征主义的创作理论和实践在20世纪20年头起先对已经进入白话诗歌的中国现代诗歌运动产生影响,1925年李金发出版了中国最早的象征主义作品微雨,在此之后的四年中,他发表了更多的象征主义诗歌作品。此外,新月派诗人于赓虞、邵洵美、蓬子和创建社的穆木天、冯乃超、王独清也接连发表了象征主义的诗歌作品。中国早期的象征主义,通过象征的写作手法来强调诗的意向示意性功能和神奇性,在非理性的心灵世界中相识自我。这种象征主义的创作原则对后来的中国早期现代主义诗歌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代

9、表诗人: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于赓虞、邵洵美。 中国现代派诗群、中国现代主义 中国现代派由新月派和象征派演化而来,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等。中国现代派的崛起的一个重要缘由是1932年现代杂志在上海的创刊,作为现代诗歌的刊载平台,该刊物成为现代派诗人发表作品的重要阵地。最早提出“现代派”概念的是当时的指责家孙作云,他于1935年发表了论“现代派”诗一文。这篇文章的发表,标记着中国现代派诗群的诞生。现代派一方面追求“纯诗”的艺术观,坚持表现自我,以个体生命和个人情感为中心,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往往表现出悲观的虚无思想。在表现形式上,不追求严格的格律,诗的韵律靠诗情的抑扬顿挫来表达,多用象征

10、、示意构成诗的意境。 代表诗人: 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金克木、冯文炳、施蛰存、林庚、李白凤、苏金伞、冯至、纪弦、辛笛、徐迟、南星。 【汉园三诗人】 汉园三诗人是指中国现代派诗群中三位杰出的现代主义代表诗人。1936年卞之琳、何其芳和李广田出版了合集汉园集,收有卞之琳的数行集、李广田的行云集,以及何其芳的燕泥集,因此有“汉园三诗人”之称。从诗歌流派整体分类上看,汉园三诗人属于中国现代派诗群。 代表诗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 七月诗派编辑本段 七月派由七月杂志得名,指在七月、希望等杂志以及七月丛书的动身表作品的诗人群。七月杂志于1937年9月在上海创刊,由胡风担当主编。诗人阵容强大

11、、思想倾向显明,有已经成名的诗人如艾青、牛汉、田间等,而更多的则是刚刚走上诗坛的青年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政治抒情诗和描写社会现实的作品占有较大比重,多着重对重压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的思索。 代表诗人:艾青、胡风、田间、彭燕郊、牛汉、鲁藜、绿原、阿垅、曾卓、杜谷、邹荻帆。 【中国新诗】 中国新诗是指在20世纪40年头中后期在上海出版的诗创建和中国新诗等刊物上发表作品而渐渐形成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穆旦、杜运燮、辛笛、王佐良、唐祈、陈敬容、郑敏、杭约赫、袁可嘉、金克木、马逢华、李白凤、李瑛等。在中国新诗派诗人中,辛笛、穆旦、唐祈等30年头就起先写诗,而其他诗人如杜运燮、陈敬容、郑

12、敏、杭约赫、袁可嘉等基本上都是在40年头中期才起先他们的诗歌创作生涯。在中国新诗派的作品注意诗歌作品的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他们在新诗写作中追求现实与艺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美。 代表诗人:穆旦、杜运燮、辛笛、陈敬容、郑敏、王佐良、唐祈、唐湜、袁可嘉、金克木、徐迟、马逢华、李白凤、李瑛。 【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又称九叶诗人,是指20世纪中国的一个现代诗流派,由中国新诗派诗人中九位杰出的诗人组成,其作品发表于40年头末创办中国新诗等刊物上。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代表

13、诗人:杭约赫、辛笛、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袁可嘉。 【中国现实主义】 中国现实主义泛指20世纪50年头至70年头全国报刊杂志上出版的诗歌,代表诗人有李瑛、郭小川、公刘、张志民、闻捷等。这一类作品普遍注意对生活的视察和体验,运用典型化的方法描写生活的真实化本质。 代表诗人:李瑛、郭小川、公刘、张志民、闻捷。 【新现代主义、现代派诗群】 新现代主义诗群,也称为现代派诗群,源自于纪弦所创办的现代诗诗歌季刊。1953年纪弦成立了现代诗诗社出版诗歌季刊,二月创刊号问世。参与现代诗季刊的还有杨唤、林泠、方思、羊令野、郑愁予等。1956年纪弦号召诗坛同仁,组成现代派,提倡新现代主义,掀起新

14、诗的再革命运动,即所谓的现代派的“自由诗运动”及“现代诗运动”。现代派诗人也可能说是20世纪30年头现代派的持续,所以也称为新现代主义。现代诗季刊的创办也被认为是台湾现代诗歌的起端。 代表诗人:纪弦、杨唤、林泠、方思、羊令野、郑愁予。 【蓝星诗社、蓝星诗群】 蓝星诗社于1954年由余光中等成立,并先后创办了蓝星诗刊杂志、蓝星诗页、蓝星年刊等,对台湾的现代诗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蓝星诗社是具有沙龙精神的现代派诗社,最具特色的是自由创作路途,提倡充分发挥个人才华、特性,形成独有的以乡土情结作为诗歌精神的创作风格。1957年诗人覃子豪发表重要诗论新诗向何处去,主见诗歌应当通过反映现实和人生来观照读者

15、,也就是传统的严谨和浪漫的抒情相结合的风格。蓝星诗社的成立对台湾的诗歌文学运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代表诗人:余光中、覃子豪、钟鼎文、罗门、蓉子、周梦蝶、向明、白萩、夏菁。 【创世纪诗群、创世纪诗社】 创世纪诗社成立于1954年10月,由当时的洛夫、张默和稍后介入的痖弦发起,出版创世纪诗刊。作为创世纪诗群的代表诗人,洛夫自1958年写作我的兽便起先进入现代诗的创作时期,用了将近5年的时间完成了总共有64节、600多行的长诗石室之死亡,成为台湾诗坛最具争议的作品。痖弦1968年出版了诗集深渊,使他在台湾诗坛赢得了长久不衰的盛誉。张默诗歌创作的最佳时期,是在对超现实主义进行省思和扬弃之后。创世纪诗社

16、曾经是台湾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诗歌文学社团,在20世纪60年头成为超现实主义的聚集地。 代表诗人:洛夫、张默、痖弦、杨牧、辛郁、管管、商禽、叶维廉。 【朦胧派、今日派、新诗潮】 20世纪70年头中国诗坛出现了大批的优秀青年诗人。他们对当代诗歌传统规范进行挑战,先后大量发表了当时无法让“正规”诗坛接受的充溢新风格的诗,他们通过创作诗歌来反思人的本质问题,以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他们由地下隐私写作、沟通转入公开写作和集会活动,形成了一个新诗潮诗歌运动。以朦胧诗为主的新诗潮诗歌运动在70年头末思想解冻后渐渐进入高潮,其标记便是1979年3月号

17、诗刊上北岛短诗回答的发表,随着回答一诗的发表,朦胧诗起先由地下状态进入公开状态,新诗潮诗人不仅很快就占据了各种文学报刊的主要版面,还创办了自己的民间诗歌刊物今日,推出了一批优秀诗人的作品,如北岛、杨炼、顾城、江河、舒婷、芒克、江河、严力等,并且引发了诗歌界乃至整个文学界的一次大张旗鼓、历时数年的关于“朦胧诗”的论争。这类诗歌在创作手法上大量运用象征的艺术表达方式,使得诗歌的文学意义充溢多样性和不明确性,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朦胧诗。朦胧诗人们在反思和对自我价值的探寻之后,最终找到了自己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的位置,其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就是为后人供应历史的见证,“供应历史的见证”成为朦胧诗的最终主题。

18、1985年11月出版的朦胧诗选收集了这些诗人的作品,这也是朦胧诗派一词的来源之一,又因为相当一部分朦胧诗人都在今日上发表过作品,朦胧派也往往被称为今日派。20世纪80年头起先,朦胧派被接连出现的新诗潮流派取代,从1984年起先,中国新诗潮诗歌运动进入后朦胧诗发展阶段。 代表诗人:食指、北岛、杨炼、多多、根子、舒婷、芒克、顾城、黄翔、江河、梁小斌、严力、王小妮、林莽、方含、田晓青、哑默、傅天琳。 【白洋淀诗群】 白洋淀诗群出现于1970年头末,比较重要的诗人有多多、根子、芒克、林莽、方含、宋海泉等。白洋淀是当年多数的知青下放点之一,地处河北,离北京较近。因此白洋淀知青点中有相当数量的家庭背景优越

19、能够接触西方文学作品的高干子弟知青。他们自发地组织民间诗歌文学活动,渐渐形成了白洋淀诗群。白洋淀诗群的代表诗人芒克与北岛等创办了民刊今日,白洋淀诗在整体上群属于朦胧派诗群。 代表诗人:多多、芒克、根子、林莽、方含。 中国新诗走向何方?面对21世纪的中国诗坛,我不得不发出这样的诘问和质疑。 中国新诗在中国大地上已走了不长不短的80多年历程,新诗所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特殊是20世纪 三、四十年头的很多诗人的很多优秀诗作,至今依旧闪烁着思想和艺术的光辉,无不是当今很多写诗的人必读的诗歌文本。然而,继20世纪80年头初的“朦胧诗”潮后,近十多年来的中国新诗的发展,不免使人忧心忡忡,中国新诗原委向何处去

20、?中国新诗原委还能走多久?这些问题无不使关切中国当代新诗的人产生怀疑 。可以这样说,中国新诗的路子不是越走越宽,而是越走越窄了。很多诗歌品种如哲理诗、叙事诗、朗诵诗等等几乎已在中国诗坛绝迹。不妨翻开近年中国两大具有重大影响和对新诗具有导向作用的诗刊和星星,无不使人对中国新诗的前途和命运感到担忧!不知这两大新诗刊物要将中国新诗“导向何方”?最近几年,中国第一大新诗刊物诗刊上发表的作品,可读性增加了,但与前几年相比,几乎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前些年发表的作品几乎是清一色的传统诗,而近些年发表的作品(特殊是重点推出的每月诗星栏目),又几乎是清一色的“现代诗”;而翻开近十年来星星上发表的诗作,也

21、几乎是从一个固定模具中倒出来的风格大致差不多的“现代”诗;就连两家刊物上发表的一些理论文章也不例外,几乎是清一色的现代诗评。不是说这两大刊物没有发表过优秀或好的诗作和诗评,从总体上而言,大多是一些风格相近的作品(在此,还随意提及一下,本人前不久注册了丑石网,并发表了一组与其网站风格迥异唐刚的诗,大版主石湾先生回复说“情趣少,理性偏多”,这是值得“商榷”的。我发觉,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丑石网几乎主要发表“现代诗”,这,也就“不足为怪”了。但是,作为一个网站,全部发表“清一色”风格的诗,且“点击率”又是如此之低,这就得要“思索思索”你这个“网站的办网的指导思想”了。不要以“己”之见,度“别人”之腹

22、。正所谓俗语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才是办“网”或者办“刊”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因此可以说,假如长此下去,中国诗坛都只推崇清一色的现代诗作品,推崇清一色的现代诗人,推崇清一色的现代诗评论,我想,哪怕你推出了成千上万的优秀现代诗人,现代诗评论家,那么,也可以说,你依旧只推出了一个诗人,一个诗评家因为你只推崇了一种新诗风格,一个新诗品种。文学,特殊是文学中的文学的新诗,同样是须要讲求多样化的,风格、体裁、题材等等都须要多样化。中国诗坛和读者不仅只须要现代主义诗人,中国诗坛和读者也须要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等等风格多样化的诗和诗人;既须要在新诗语言上独树一帜的诗和诗人,也须要在新诗艺术和思想

23、上有所创新的诗和诗人;须要玩弄文字嬉戏的诗和诗人,也须要关注社会生活、反映现实人生、触及当代人的灵魂的诗和诗人;须要让读者或专家费尽心机研读他或她的诗的诗人,也须要读者或专家一读他或她的作品就能读懂的诗人假如一个刊物能在每一期上都发一些不同风格诗人的不同品种的优秀诗作,即各种不同风格、不同形式、不同题材的在每期发个 三、五首,我想,还愁中国新诗越来越没有读者吗?不要小看了中国新诗读者,须知,中国新诗读者的审美观也是多样化的。这里,不妨讲一则故事:我的一位诗友在全国都小出名气,在诗刊和星星上发表了不少诗作,有一次,这位诗友与他的一位挚友摆龙门阵时“开玩笑”说,他很想在女读者中觅一位知音,既崇拜他

24、,又能观赏他的诗。他的那位挚友听者有“心”,便给他介绍了一位颇有新诗素养的年轻女读者兼新诗爱好者。那位女读者却在背地里对他的那位挚友说,他的那些高深的现代诗读都读不懂,怎么去崇拜他?怎么去观赏他的诗?之后,我的那位诗友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起先写一些明白如话的诗给那位女读者看。那位女读者又在背地里对他的那位挚友讲,他现在写的诗连诗都不是了,又要我去如何崇拜他?去观赏他的诗?我在这里讲这则故事,是想说明,中国新诗读者确定不是百分之百都喜爱“现代诗”的,他们须要多种风格、形式、体裁的新诗。不是说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诗不好,没有读者,而是说“现代诗”只代表了新诗的一种风格。何况,当今中国的一些所

25、谓的“现代”诗人,他们把玩文字嬉戏,故弄玄虚,故作高深,急功近利,自“造声势”,拉山头、搞“宗派”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上述“伎俩”行不通,就去“卧铁轨”自杀 ,以想造起“轰动”效应,就去“自恋”,就去“诅咒”传统的诗“太理性”,认为只有他们的诗才是诗”,其他风格的诗一概“否定”。究其缘由,其实就是这些“所谓的现代诗人”,根本上从不去读一读、探讨探讨中国数千年“浩如烟海”的各种各样风格的古体诗词、近百年的中国现代新诗,而是在那里“闭门”造一些所谓的“现代诗”,惟我独尊,惟我独是,就是他们那些所谓的“现代诗”,早已败坏了中国“现代”诗读者的胃口。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诗”,正是被那些所谓的现代诗人糟蹋了

26、!受宠的中国“现代诗”呵,这些年不知赶跑了多少新诗读者?因此,可以说,真正意义的现代诗人除外,就是那些“自称为现代诗人”的所谓现代诗人,都是一些“急功近利”之人何其悲哉!何谓“诗人”?正如我在五步斋诗话的第0节和117节中所说的:“诗,是人类精神最终一片净土。诗,是人类灵魂最终的栖息地。诗,无论“现代”到何种程度,总是要让人读懂的文字。言志,抒情,诗美,恒久是诗创作要达到的三种境界。“回来传统”是诗的大趋势。这个传统当是广义上的传统,即在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诗歌传统基础之上不断发展、创新。创新,只能是在传统与现代的融汇中创新。在生活里觅诗,走自己的路。认为:只有诗才能够挽救灵魂。所谓诗人, 他必

27、需首先是一个思想者。对现实的、将来的、生命的思索,凝注于他的笔端,他才能称得上一个真正的诗人。所谓诗人,他的诗应是人类灵魂最本质的体现,应是人类生活最本质的观照,应是人类精神最本质的描写。所谓诗人,他的诗笔是一把锐利的宝剑,能解剖生活中的一切虚伪,丑恶、肮脏;他的情感浓烈,对人生充溢了最真挚的爱,那爱中闪烁着人类真情,和善、美妙的光泽;同时,他又是一个最忠实的信徒,为时代唱一支新奇独特、耐人寻味的圣歌诗是精神的折光,也必定是思想的产物。”因此还可以说,中国大多数新诗读者须要的是“现代”与“传统”二者水*融、完备地结合所产生的“宁馨儿”,这诗既是诗的,有诗的语言,有诗的意境,有诗的韵味,又是能让

28、人读懂,给人以美的享受,回味无穷的新诗。我们的新诗刊物,特殊是在一个国家具有导向作用的刊物,为什么不行以这样做?我们为什么不行以让部分诗人在“朦胧诗”的基础上发展写自己的新诗?为什么不行以让部分诗人在“民歌体”的基础上发展写自己的新诗?为什么不行以让一些叙事诗人探究自己的叙事诗?让一些哲理诗人探究自己的哲理诗?让一些朗诵诗人探究自己的朗诵诗?我们为什么不行以让部分新诗押韵?为什么不行以让一些诗人写押韵的诗?让一些诗人写不押韵的诗?等等。为什么非要把诗人和读者往一个方向“导”?然而,纵观20世纪八十年头以来的新诗发展轨迹,中国新诗往往是在一种风格的诗(如朦胧诗)还远远未达到成熟状态时,我们的一些

29、新诗刊物就将新诗的方向“导”向了另一个方向。这已不是骇人听闻,在我所接触的很多年轻诗作者中,他们大多数走进了现代诗的死胡同不能回头。因为,他们认为只有所谓的现代诗才是诗,他们只认现代诗的祖宗,他们早把中国传统诗的老祖宗忘得一尘不染了!这是中国诗的不幸,也是中国诗人的不幸!在此,我要大声呼吁:中国诗坛那些具有“导向”中国新诗发展方向的编辑家们,现在已是仔细考虑中国新诗前途和命运的时候了,也是必需、应当考虑的时候了! 发了一通谬论,好了,还是谈谈自己的诗。在20世纪九十年头初,我曾经提出我的诗歌观点:即走“在传统与现代的融汇中创新”的路子。回过头来看,我觉得,我提出的这个新诗观点没有错,也没有过时

30、。今后,我依旧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我想:不趋赶潮流的诗虽然得不到“现代”诗人的赏识!但不管怎么说,至少我的诗代表了一种新诗风格。我始终固执地认为,假如诗不能反映社会生活,反映现实人生,都去一味地追逐“现代诗”潮流,钻文字的牛角尖,到语言为止,诗,就没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可言了! 中国新诗即将走近她的九十年历程,诗歌界也多了些对中国新诗的回顾与思索。近年来,诗界对中国新诗源流及现状莫衷一是,诗歌自身也纷争不断,如何对新诗现状、将来走势有个相对客观冷静的把握,可能是大家关切的一个话题。 中国新诗自胡适尝试集、冰心“文学探讨会”发轫,迄今已经八十多年,接近九十年了,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一条脉络:汉语

31、言诗歌传统;三个时代: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到*前,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十数个诗歌流派(或群体)。 茫茫九派流中国。现在我们来梳理一下跨越了近九十年的中国新诗流派发展脉络。 1.湖畔派因该流派诗人多聚集在西子湖畔而得名,是中国新诗最早的一个流派。爱情,是湖畔派吟唱的主要内容。 代表诗人是冯雪峰、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等。代表作品:冯雪峰伊在卖花少女,汪静之惠的风我是死寂的海水,应修人含苞,潘漠华离家等。 2.新月派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写作。 代表诗人是徐志摩、方令儒、朱湘、陈梦家、闻一多、林微音等。代表作品:徐志摩沙扬娜拉再别康桥,闻一多死水静夜,朱湘采莲曲等。 3.象征派早期现代诗歌的一

32、个分支,更具有独立的象征主义特征。 代表诗人是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胡也频、蓬子等。代表作品:王独清但丁墓旁,李金发弃妇我背负了里昂的车中,胡也频旷野,穆木天落花烟雨中等。 4.现代派这一流派的诗歌成就较大,对后世的影响也比较深远。他们的创作,在艺术形式方面以西方现代主义诗歌为源头,移植的倾向比较明显。 代表诗人有卞之琳、戴望舒、何其芳、废名、徐迟、林庚、金克木、玲君、施蛰存、路易士等。代表作品:卞之琳断章,戴望舒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何其芳预言花环,废名十二月十九夜等。 5.七月派这一流派的诗人大多经验过人生的重大起落沉浮,深陷政治冤狱几十年,新时期得以“鲜花重放”,是跨越了三个时代

33、的诗歌流派。 代表诗人有牛汉、艾青、罗洛、曾卓、绿原、鲁藜、彭燕郊、邹荻帆、胡风等。代表作品:牛汉我的家半棵树华南虎,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礁石,邹荻帆花与果实走向北方,曾卓栏杆与火悬崖边的树,胡风为祖国而歌,绿原惊蛰,鲁藜泥土,彭燕郊冬日等。 6.九叶派顾名思义由九位诗人组成。 代表诗人有辛笛、陈敬容、郑敏、杜运燮、唐祈、穆旦、袁可嘉等。代表作品:陈敬容珠和觅珠人,穆旦赞美森林之魅等。 此外,民主革命时期诗歌流派或诗群还有早期写实派(冯至、冰心、刘半农、胡适等)、早期浪漫派(郭沫若、田汉等)、中国诗歌会(芦荻、王亚平、蒲风等)、晋察冀诗派(田间、陈辉等)等,这些流派影响不是很大

34、,或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诗学主见。 7.现实浪漫派这个命名有些牵强,或许源出于毛老人“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写作原则吧。从建国后到七十年头末期,遵循的是一条专制文学道路,即所谓的遵命文学或革命文学,文学主体地位退位给了政治或集团利益。在近三十年的历史跨度里,诗歌的调式惊人的统一。 代表诗人有郭小川、闻捷、贺敬之、张志民、田间、李瑛、李季、严辰等。代表作品:郭小川甘蔗林,青纱帐,贺敬之桂林山水歌,李瑛酒肆鲁迅,闻捷苹果树下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等。 8.朦胧诗派新时期第一个也是最大、影响力最深远的诗歌流派,伴随着“三个崛起”理论,快速登陆中国诗坛。它的崛起,终结了专制写作时代,开启了中

35、国新诗的新纪元。包括后朦胧诗潮在内,朦胧诗派被称作其次个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诗歌的新生。 主要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顾城、杨炼、江河、梁小斌、王小妮、芒克、李钢、食指、多多、王家新、黑大春、傅天琳、车前子等。代表作品:北岛回答一切宣告十年之间黄昏,丁家滩,舒婷神女峰致橡树墙,顾城一代人远和近感觉弧线小巷,梁小斌洁白的墙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杨炼诺日朗大雁塔,江河纪念碑,食指信任将来,王小妮印象,王家新潮汐,车前子我的雕像,李钢蓝水兵等。 9.第三代诗群继朦胧诗后出现的一个诗歌群体,以颠覆朦胧诗、解构传统、解构崇高为理论基础,主见“诗到语言为止”。 代表诗人是于坚、韩东、杨克、周伦佑、杨黎、李亚

36、伟、海男、欧阳江河等。代表作品:于坚尚义街6号芸芸众生4罗家生,韩东有关大雁塔,杨克在地面与天空之间,李亚伟中文系,欧阳江河蝴蝶等。 10.中间代诗群这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命名,收罗了部分六十后诞生的诗人,没有相对成熟的流派主见,但部分诗人的创作成就是可圈点的。 代表诗人有沈苇、汗漫、叶匡政、老刀、杨子、路也、李轻松、马永波、余怒、树才、格式、安琪、赵丽华等。代表作品:沈苇新柔巴依黑的雪,汗漫水之书:守望黄河,叶匡政城市书,老刀关于父亲万伟明,路也江心洲牌坊街文史楼,李轻松母兽马鸦王,马永波电影院等。 11.七十后诗群不用说,也是个年头概念。 代表诗人是刘春、孙磊、刘川、胡续冬、聂迪、魏克、李郁葱

37、、梦亦非、黄金明、胡军军、远人等。代表作品(略)。 12.口语诗派也称民间写作。口语写作消解了传统的阅历行写作,给诗坛带来了一股清爽鲜活的诗风,有些近乎原生状态。但无节制的口语泛滥,使一些诗写沦为口水或梦呓,破坏了良性的诗歌生态,诗坛对此毁誉不一。 代表诗人是伊沙、徐江、侯马、阿翔、秦巴子、鲁西西、马非、谢湘南、岩鹰、贾薇等。代表作品:伊莎饿死诗人车过黄河结结巴巴,徐江猪泪,侯马金别针精神病院的花园等。 13.学问分子写作也称新学院诗派,与民间写作相对立,是世纪之交“盘峰论剑”的产物。主见诗歌的人文结构、贵族化。 代表诗人是西川、臧棣、翟永明、肖开愚、欧阳江河、孙文波、张曙光、西渡、桑克、蒋浩

38、等。代表作品:西川在哈尔盖仰视星空夕光中的蝙蝠,翟永明独白,欧阳江河玻璃工厂等。 14.八十后写作同样是一个年头概念。是当下诗坛最活跃、最前卫的诗歌群落。代表诗人有春树、三米深、郑小琼、吾桐树、唐不遇、水晶珠链、兰逸尘、远观、雪马、八零、莫小邪、苏瓷瓷、嘎代才让等。代表作品(略)。 15.第三条道路这是一个无派之派,收拢了一批诗歌的散兵游勇,扯起旗号,旗下也有不少实力诗人。代表诗人有莫非、娜夜、卢卫平、十品、凸凹、谷禾、李南、谯达摩、林童等。代表作品(略)。 在中国接近九十年的诗歌长河中,新诗潮流的浪花五色斑斓,此伏彼起。除了上述影响较大的诗潮与流派以外,更多的或许无缘进入中国诗歌史,被历史的

39、烟尘遮没了。当然有一些产生过肯定影响的流派或诗群,是不会从中国诗歌的记忆中抹去的。我们还可以如数家珍地把它们请到前台: 以王任叔、冯至、沈尹默等为代表的“早期写实派”;以田汉等为代表的“早期浪漫派”;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建社”;以冰心、鲁迅、朱自清为代表的“文学探讨会”;以王亚平、林林、蒲风等为代表的“中国诗歌会”;以穆旦、唐湜等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以纪弦等为代表的台湾“现代派”;以余光中、罗门、向明、周梦蝶为代表的“蓝星诗社”;以田间、陈辉等为代表的“晋察冀派”;以洛夫等为代表的“创世纪”;以叶延宾、韩作荣、李瑛、梅绍静、张新泉、雷舒雁等为代表的“新现实诗群”;以昌耀、周涛、杨牧、章德益

40、、马丽华等为代表的“西部诗派”(或称新边塞诗派);以陈惠芳、江堤、彭国梁、饶庆年等为代表的“新乡土诗派”;以沈浩波、尹丽川、巫昂、朵渔等为代表的“下半身写作”;以海子、李青松为代表的“神性写作”。此外,还有他们诗群、非非诗群、莽汉主义、撒娇派、荒诞诗派等。这些流派或群体,都为中国新诗注入了诗性的亮色。 我们也不会遗忘对中国诗歌产生过影响的诗歌事务和诗歌现象,诸如上世纪五十年头的新民歌运动,六十年头台湾现代主义诗歌运动,八十年头关于“朦胧诗”及“三个崛起”的大论争,轰动了一个时代、最终确立了现代诗歌地位的“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展”,曾经喧闹一时的“汪国真现象”等等。 俱往矣。祝福流淌了九十年的中国

41、诗歌的长河,在将来的流向中更加汹涌澎湃,恣肆汪洋 当下诗歌创作的十大流弊 文/寒山石 基于较长时期的视察和思索,笔者以为,当下诗歌创作、特殊是网络诗歌创作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废话泛滥,形式冗长。 毫无疑问,诗歌是语言的炼金术,但并不是任何语言都可以入诗的。诗歌不能象日常生活那样运用语言,必需对语言进行诗的处理,使其区分于日常的表达方式。所以,诗人只有对好用语言加以“破坏”、“改造”,如艾略特所说那样“扭断语法的颈项”,才能使之成为诗的语言。一个优秀的诗人,必需始终保持对诗歌语言的敬畏之心、纯净之心,追求诗歌语言的完备和精致,以语言的自觉来抵挡漫无目的语言狂欢,以语言的诗意自足来保持诗

42、歌的名贵质地。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诗人终其一生,只是在找寻属于自己的句子。在奔腾不息的诗歌长河中,一个诗人若是能够留下几行精致的诗句如晶莹的浪花飞扬,也当属不易。这一点也说明白为什么不是全部写分行文字的人都可以成为诗人的原因。但纵观当下的诗歌,其语言的两极化倾向已让读者无所适从,要么是极其深邃、难懂,要么是极其浅显、做作,特殊是普遍存在的结构松散、语言冗长而直白的弊病,更让读者对诗歌不屑一顾。女诗人赵丽华就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几年前的旧作突然在网上“走红”,一时引发连锁效应,各大网站纷纷介入,几十家报纸推波助澜。更有好事者,特地建立“梨花教”网站,以“梨花体”写作嘲弄诗人。对此,笔者以为

43、,这绝非一些人所讲的 “别有专心的恶搞”,而是以赵丽华“废话写作”为导火线引爆的一场审判,一场针对当下诗坛口水流淌、废话写作的集体审判(参见拙文对当下诗坛的集体审判从赵丽华现象说开去)。以流传最广的一个人来到田纳西为例,全诗就像一段话断成四行:“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一位网友质疑说:“她的诗歌究竟传递了怎样的信息?可以说这只是自欺欺人的大废话。”这种“大废话”在网上遭到大量的戏仿。有网友做茅塞顿开状,写道:“我明白诗歌就分段而已从今我欢呼诗歌没死丽华用华丽的诗教化了我原来我也能写诗”。还有网友讽刺道:“你啊是迄今为止最有影响力的女诗人因为你让我也成了一回诗人!” 二、表达低俗,

44、肮脏堕落。 以下半身和垃圾派为浪头的所谓弄潮儿们,正以各种粗俗、肮脏、下流、嚣张、粗俗的骂语,狂荡放纵、寡廉鲜耻、极端不负责任地投入到各个网络论坛,用粗鄙、横蛮、肮脏、下作的言语进行戏仿、调侃、亵渎、羞辱、戏弄等等话语破坏,以致在网络诗歌文本里,口水漫天飞,色语遍地走,政治玩笑、社会消遣、历史调侃、文化非礼以及逼、操、干、搞、弄、鸟、洞、鸡之类种种令人难以启齿、不堪入目的语词与乌烟瘴气的色调充溢了网络诗歌的字里行间,极尽叽嘲、调侃、辱骂、詈咒之能事。这种脏、鄙、流、俗、粗的语言,成为网络时代糟蹋母语、作践诗人、污染大众、危害青年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黄毒”。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他们的所做所为大

45、致是:以诗歌的名义强奸诗歌,以中国人的名义轮奸汉语,以艺术的名义蹂躏艺术,以复兴诗歌的名义使更多国人鱼目混珠,使他们混淆真伪,更远离诗歌、更痛恨诗人,更怀疑当代中国文化。”但缺憾的是,有论者尽然为这样的所谓“低诗歌”、为这种“阳具勃起的、性器骚动的、追求快感的粗俗语气的快感,粗流语调的快感、粗糙语法的快感、粗鄙语词的快感”等等不遗余力地大肆鼓吹,认为这种“前所未有的胆大妄为”“是为中国诗歌重新注入强悍基因健壮力气的写作,是中国诗人将打散的骨架重新支起的写作,是为骨质软化的中国诗人重新加进钙质的写作。”笔者(信任我们一大批读者亦是)实在无法想象,象亮出你的鸡巴来这种迷人堕落的低俗文字,这种一看标

46、题便犹如一张色情表演的门票,究竟呈现着怎样的诗意,究竟担当着怎样的责任?俄罗斯一句谚语说得好:“鹰有时飞得比鸡还低,鸡恒久飞不到鹰那么高。”我们的诗人应当明白:诗歌的天空,翱翔的将恒久是精致的语言之鹰。 三、写作投机,急功近利。 “诗不只是此在的一种附带的装饰,不只是一种短时的热忱甚或一种激情和消遣。诗乃是对存在和万物之本质的创建性命名绝不是随意的道说。”(引自海德格尔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 诗歌作为一门语言的艺术,同时也是一种心灵的杰作,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写照。诗歌不仅是诗人对日常烦俗的生活作一种诗意的逃离,更是为守护一种高洁的精神而忘我的投入。所以说,诗人是以诗歌代生命发言的。因此,诗歌创作来不得半点的投机,不能有丝毫的急功近利甚至争名夺利。但当下的诗坛,种种宣言横空出世,各类组织天马行空,各种平台充溢私下的诋毁,各种争斗竞相而出,功利性行为业已成为影响诗歌创作的一大毒瘤。一些诗人总是想方设法地找寻着出名的捷径,他们不是希望努力把作品写好来赢得人们的认可与敬重,而是利用相互吹捧、哄抬、媒体炒作,或者相互漫骂、揭底甚至作人身攻击,从而吸引人们的眼球,获得某些廉价的名声。越是喧嚣、越是浮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