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苏轼词两首.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9650861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苏轼词两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案:苏轼词两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苏轼词两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苏轼词两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苏轼词两首 5、苏轼词两首 教案 一、整体把握 念奴娇 念奴娇是一首怀古词,主要是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时期。黄州旁边有个“赤鼻矶”,相传即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作者在词中写的就是巡游这个“赤壁”的所见、所想,借咏史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境况,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这首词写古迹、记古人、古事只是一种艺术手段,以古比今,言志抒情才是核心目的。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报负,但是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来黄州之

2、前,因写诗讽刺新法曾经下狱,险遭杀身之祸。但是他终归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念。这首词就是他困难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心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明显不同。 这首词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旷达视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很多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于是词人起先找寻英雄的踪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周郎是词人心中景仰的英雄,但是这里并不绽开写,而是转而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

3、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情感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学科王 词中的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词的上片将周郎和赤壁并提,已经确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确定作用,到下片再着力写周瑜的才能和功勋,英雄形象就特别显明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指挥赤壁之战时正是青春年少、春风得意之时,“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战对于吴军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斗争,而作为吴军统率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娴雅,镇静应战,谈笑间,巧用火攻烧掉了敌人的战船。这种指挥若

4、定的风度令词人满怀崇敬。 江山照旧,人事全非,多情自扰,徒增白发。于是引发了“人生如梦”的感叹,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寄予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中国古代学问分子普遍存在的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精神冲突,而苏轼是其中最达观潇洒的一个。所以在他的词中虽然也常有消极苍凉的思绪,但是终究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的精神。 定* 定*也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期的作品,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表述了作者洒学科王 脱、放达的人生看法,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遇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 野外出游,突然遇雨,一般人都会惊慌避雨,而词人却用安静的口气劝导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在风雨中闲逛徐行,吟诗

5、长啸,的确是一种不为环境所左右的自得境界。手持竹杖,脚踏草鞋,远比官服车骑来得轻捷、自由,已是“竹杖芒鞋”的装束,谁还会胆怯失去什么?“一蓑烟雨任平生”,此时在词人眼中呈现的,已经不是自然界的这场短暂变故,而是人生旅途中的大风雨。这一句,充溢艺术的张力,一下拓宽了全词的境界。苏轼一生坎坷,屡经政治风雨洗礼,但是这也磨练了他的坚韧意志,面对风雨,不惊恐,不躲避,不哀伤,泰然处之,潇洒从容,这才是苏轼最具魅力的人格光辉。 词的下片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刚才还是风雨大作,转瞬间,“山头斜照却相迎”,人生的晴雨一如自然界的改变,反复无常,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呢?词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回首一直萧瑟处,

6、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他回首走过的风雨历程时,竟达到了一种宠辱偕忘、超乎物外的旷达人生境界。 二、问题探究 1.念奴娇的上片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为什么特殊提出“人道是”三个字? 赤壁之战的战场究竟在什么地方,始终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据考证,有人认为在现在湖北武昌的赤矶山,或湖北赤壁。而苏轼写这首词时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他所游的地方在湖北黄冈的赤鼻矶。用“人道是”这三个字,表示作者对于黄州“赤鼻矶”就是三国周瑜破曹处的说法是有怀疑的,是说人们传闻是如此,而自己并不坚信。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几句的主语是谁? 对这几句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有些人认为主语是周瑜

7、,因为它是承接上文的,是词人想象周瑜心恋故地,神游古战场,与词人相遇,笑话他功业未成而华发早生。大多数人认为主语是苏轼。是苏轼自己神游故国,自己笑自己自作多情,使得华发早生。细究词意,我们还是认为其次种理解更为准确。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绽开探讨。 3.对定*中“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应如何理解? 这两句是说,虽然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而自己却像平常披着蓑衣在雨中行走一样坦然,一样毫无畏惧。在作者眼中,风雨交加也好,晴天丽日也好,都是没有什么差别的。结合作者当时的政治境况来看,他明显是用来比方自己的生活遭受和人生看法。 关于练习 学科王 一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有景物描写,又有人物

8、刻画和情感抒发,作者把这些内容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壮阔的意境。试分析这首词是怎样表现这种意境的?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这首词情感抒发、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相互交融的艺术特色,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感受作品豪放壮阔的意境。 参考答案: 作者描写了大江向东奔流,浪涛汹涌,拍打着堤岸卷起层层白浪,山石嶙峋高峻等景色,描绘出一幅宏伟、壮美的画图。作者笔下的英雄人物周瑜,青壮年时期就英姿勃发,才华过人,能从容指挥三军,轻而易举地大破曹兵,建立了赫赫功勋。作者原来胸怀报国大志,在政治上却屡遭打击、迫害,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如今年岁渐老,事业无成,他深感人生恰似一场幻梦!词中所写的壮美

9、的山川、古代的英雄、自己壮志难酬的胸怀,以及洒酒江月的豪举,共同和谐地营造出一种壮阔、雄浑的意境。 学科王 二 在定*中,苏轼通过途中遇雨这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看法?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设题意图:让学生着重理解词人由生活小事阐发的人生哲理,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对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在定*中作者写了在一次出游途中遇到阵雨的经过。在突如其来的风雨中,作者没有雨具,却照旧手拄拐杖,脚穿芒鞋,吟咏长啸着从从容容地缓步行走。他把风雨看得很平常,觉得风雨交加的天气和晴朗天气并没有什么差别。作者事实上是以自然风雨来隐喻人生风雨,表明自己对于各种政治打击和迫害已遇变不惊,见

10、怪不怪了!作者正是通过这一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那种旷达、潇洒的人生看法。 三 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词,品尝下面句子中粗体词语的韵味。 学科王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一蓑烟雨任平生。 4.回首一直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设题意图:帮助学生学会从诗句、字词着眼,体会古人炼词炼句的功力。这是文学鉴赏的重要内容。 参考答案: 1.用三个动词描摹出了赤壁山势之险要高峻,水势之汹涌澎湃。 2.“谈笑间”,极言周瑜指挥若定、镇定自若的大将风度。“灰飞烟灭”,极言强大的敌人在周瑜面前的不堪一击。 3.“蓑”本指蓑衣,这里是说以一件蓑衣抵抗自然界和人

11、生旅途的凄风苦雨。强调不借助外力的爱护,依靠自己走过艰难旅程。“任”有任凭、无所畏惧、顺其自然的意思。 4.“萧瑟处”指刚才遇雨的地方,也指人生危难处。“无风雨”和“无晴”表面上看说的是对天气的改变毫不在意,事实上是指人生的沉浮变化、喜乐哀愁全不放在心上。可谓一语双关。 四 这两首词和以前学过的赤壁赋都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试将这三篇作品相互比较,看看它们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有什么异同。 设题意图: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文学作品,要懂得把他的作品放在特定的创作时期里,结合他的生活经验理解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参考答案: 此前学习的苏轼的散文赤壁赋,连同本课学习的两首词都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时期的作品。它们都抒发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内心苦闷,也都阐发了他的人生感悟。 教案:苏轼词两首 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 教案 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 苏轼词两首 2.5、苏轼词两首教案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