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041全球性人才危机与我国的对策.doc

上传人:Wo****Z 文档编号:19587571 上传时间:2022-06-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105041全球性人才危机与我国的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0105041全球性人才危机与我国的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105041全球性人才危机与我国的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05041全球性人才危机与我国的对策.doc(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0105041全球性人才危机与我国的对策全球性人才危机与我国的对策_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聘教授基金(1009-190840)资助。 刘思峰 刘思峰男46岁。博士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灰色系统理论、数量经济学。Email:sfliunuaa.edu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10016) 摘要 知识经济就是人才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性人才争夺战是一场回避不了的残酷竞争。本文讨论了全球性的人才短缺危机和西方国家的人才掠夺政策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知识经济 人才掠夺 对策 1引言 经济繁荣

2、靠科技科技发展靠人才。人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单位得才而兴失才而衰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 2 全球性的人才短缺危机 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知识载体的高素质、高智力的优秀人才尤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实质上知识经济就是人才经济。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面对人才短缺的严重危机。 美国信息技术协会的资料表明目前全世界软件技术人才的缺口已达40多万其中美国缺少19万人。据美国劳动部估计199820_年美国每年需要9.5 万名电脑专家、系统分析师和程序编制员。这些职位的空缺已经给美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据欧洲信息技术观察组织预测今后五年内欧洲需

3、要增加50万到200万名IT人才。 由于发展中国家自身在人才培养上的“造血”功能不强同时又不得不承受人才流失的巨大压力。因此发展中国家人才短缺的危机更为严重。 在我国不少重点高校由于缺乏新一代优秀学术带头人许多传统优势学科正在失去昔日的风采。一些有抱负、有责任心的领导者由于学科梯队后继乏人而忧心忡忡。作为人才摇篮的高等学校尚且如此企业界的人才荒更不待言。 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资金投入自然要向西部倾斜。有资源、有资金西部大开发能否成功关键还在人才。当那些习惯于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囿于传统思维方式的人热衷于跑资金、跑项目时另一些反应灵敏的领导者却已开始筹划如何延揽人才可谓计高一筹

4、。 知识经济既然是人才经济人才短缺就必然成为与知识经济共生的永恒话题。在知识经济时代谁能够解决人才危机这一难题谁就能牢牢控制制高点从而稳操胜券。 3 西方的人才掠夺愈演愈烈 3.1 “托福 一桩不耕耘、只收获的买卖 美国对全世界尖子人才的掠夺由来已久。美国人在经济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善于抢夺人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最得意的“战利品”是它抢来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这笔十分宝贵的“财富”很快在美国本土上开花结果转化为现实财富。 对全世界的非英语国家美国人设置了一个被人称为“教育成果收割器”的“托福”考试。只要你能考出连美国青年也望尘莫及的成绩美国人就给你提供一笔“奖学金”让

5、你到美国去留学。 一个尖子人才的成长十分不易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需要20年的漫长岁月。在这期间各国政府投入了巨额的教育经费。家长们更是省吃俭用不惜血本。只要孩子能成才把几十年的家庭积累全花掉也在所不惜。美国人无需考虑你“前期培养”的艰辛只是巧妙地设置一个“托福”考试(而且须考生自己付学费自己交考试费)再加上一笔助学金就把全世界的尖子人才连同凝结在他身上的巨大教育投入一起收购走了。 据美国外国留学生协会统计1998年在美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有40多万人这些最具创造力的青年有相当一部分会在美国落地生根成为美国的财富。难怪有人说“托福”是美国人经营的一桩最合算的买卖2。 3.2 政府人才争夺战的

6、急先锋 飞速发展的信息革命加剧了全球性的人才短缺危机全球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西方各国政府扮演了急先锋的角色。 美国首先在移民政策上做文章。1998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将特殊人才移民(H1-B)名额从原来的6.5万人提高到11.5万人。1999年6月初当年的11.5万H1-B指标已被用完。美国许多高科技公司纷纷要求政府增加H1-B名额。鉴于此来自德克萨斯州的联邦参议员格拉姆计划向美国国会提出“经济增长新劳工法案”提议将H1-B名额从11.5万人增加到20万人。如果格拉姆的法案通过就意味着美国每年将从世界各地掠夺20万高科技人才3。而有资格申请H1-B的人员一般须具有硕士以

7、上学位。1998年中国毕业研究生为4.7万人即使其中有2万人从事高科技研究和开发也仅为美国每年所能引进人才的十分之一且不说其中不少人行将被“二次收割”。 日本也不甘落后迅即在世界各地展开“抢人”作业部署。日本科技厅的报告称为了提升高科技竞争实力在21世纪初日本的外籍研究员将达到30。 新加坡提出要采取“最大限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政策。对于企业引进的国外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政府财政将给予补贴4。 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许多国家近年来都大大放宽了技术人才移民的政策5。 3.3 跨国公司把“抢人”的触角伸向每一个角落 寡头企业的抢人作业正象它的生产经营活动一样一刻也没有停止过。随着全球性人

8、才短缺危机的加剧寡头企业对人才的争夺也日趋白热化。为了吸引、激励和留住人才许多企业“感情”、“事业”、“工资”、“福利”、“股权”多管齐下可谓用心良苦6。 跨国公司深感仅靠人力资源部门聘用人才力度已远远不够对于顶尖人才的引进多由企业巨头亲自操作。如对于微软看中的大学毕业生通常由比尔盖茨亲自打电话商谈。 一些跨国公司还别出心裁地设立了人才挽留办公室专门从事稳定人才的工作。有些公司甚至在其雇员跳槽半年之后仍会打电话询问他们“离开公司的真正原因”或对“新工作的感觉”竭力争取跳槽的人再回来工作。 跨国公司通过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分公司中推行“本土化战略”而把“抢人”的触角伸向每一个角落。如朗讯公司、微软公

9、司和英特尔公司等通过其在中国的分公司或研究机构公开地大规模地汲取中国的科技精英7。199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的45名硕士研究生几乎全部被外企挖走。 4 我国由于人才流失蒙受的巨大损失 对于中国尖子学生的流向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 一流的学生去美国; 二流的学生去外企; 三流的学生下岗学外语。 1997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出国人数为457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5.3;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出国人数为357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4.5。1998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出国人数为302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3.6;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出国人数为379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5.4。我国许

10、多著名高校每年都有大批本科生和研究生出国8。近年来高校理工科青年教师自费出国留学的也有增无已。还有一些中青年科技人员所在单位工作环境、条件不理想联系到较为理想的单位却被原单位卡住不放办不了调动手续最后只好通过技术移民的方式一走了之。 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有30多万人出国留学目前回到中国来的尚不足10万人有20多万尖子人才由于种种原因滞留未归。而通过各种渠道移民出去的人数可能会更多且技术移民能够回国的更是微乎其微。 王选院士赴美考察归来后说:“美国硅谷集中了一大批中国工程师人们说硅谷的公司中没有美国人并不稀奇而没有中国人的高科技公司则是罕见的。”据统计华人约占美国硅谷科技人员总数的四分

11、之一而且多为技术部门的骨干。在新成立的硅谷高科技公司中华人所占的比例则高达三分之二。 硅谷的技术骨干不少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北大和清华校办企业里工作的青年感受最深他们与去到硅谷的同学昨日是校友今日却成了竞争对手分别代表着中国和美国的国家利益。 大批拔尖人才流向国外和外企的直接后果是国内中青年拔尖人才极度匮乏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科技队伍的整体质量。我们自身的培养能力十分有限造就的拔尖人才本就不足根本无法承受被掠夺、大量流失的重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沈士团院士指出:这一问题“如果不能引起整个国家的高度重视我们的现代化将受到极大影响。今天是我们的人才预警系统向全中国发出严重的紧急警报的时候

12、了!” 5 积极应对国际竞争 5.1 努力为尖子人才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全球人才争夺战的战鼓隆隆我们回避不了这场残酷的竞争。随着加入WTO 日期的日益迫近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在经济全面开放的情况下处于一个开放型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中国不可能靠构筑国际人才流动壁垒、限制人才外流来遏制我们的人才流失。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国际竞争努力为尖子人才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让那些在国内或国有企业工作的尖子人才也能得到与在国外或外企工作一样的优厚待遇。这才是吸引和保护人才的根本途径9。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的民族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让那些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才先富起来。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

13、计划”和中科院“百人计划”等的实施为我国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开了先河突破了传统的人才价值观。近一段时间报纸及互联网上的“特聘广告大战”此起彼伏热闹非凡“重金求贤”已成时尚。许多高校借“长江计划”的东风推出自己的特聘岗位和吸引人才的各种措施一批外籍学者应聘上岗不少华人学者也开始纷纷回流改善了我国的高层人才结构。 应当指出的是我国推出的这些吸引人才的计划大都是数以百计、千计与美国数以万计、数十万计的计划不可比拟。而且过于强调“择优录用宁缺勿滥”令许多饱学之士自叹不如望而却步。 5.2 唤起企业抢夺人才的热情 在我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基本上是政府行为企业界的积极性并没有真正调动起来。面临着愈演愈烈的

14、全球人才争夺战政府当然应率先冲锋陷阵任最后刺刀见红在战场上撕杀还要靠企业。 美国的人才引进主要靠企业参与。而且引进的高科技人才中80以上在企业工作。政府可以给你发绿卡但不能指令企业雇用你更不能强迫企业给你高待遇。高薪揽才那是企业家的事。如1999年1月微软在北京设立“中国研究院”一次挖走我国几十位拔尖人才完全是企业行为。 我们最迫切需要的是能够领导我们的民族工业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并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正如清华大学余寿文副校长所说我们需要一大批能够拿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人才同时更需要一大批能够成功运用现有科技成果促进传统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创业型人才。世界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是我

15、国籍以抵御西方国家新的“炮舰政策”支撑起我们的民族工业的脊梁。 令人振奋的是不少企业已经开始行动有的企业在媒体上打出广告以十几万、几十万元的年薪招聘硕士、博士等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要办世界一流的大学就要给名教授世界一流水平的薪水;要办成能够跻身世界前列的跨国公司就要让名企业家和顶尖工程技术人才拿世界一流的工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国际接轨。 5.3 撤除樊篱让人才自由流动 据调查,我们的科技人员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仅占50左右有些单位甚至不足30。许多人被一个档案袋长期套牢陷于“欲干不成欲罢不忍欲走不能”的无奈境地。在一些人心思走的单位里有些领导者面对人才外流的压力考虑的不是如何理顺人心如何为科

16、技人员创造干事创业的环境和条件而是想方设法制订“管、卡、压”的措施或办法。其实时至今日“管、卡、压”所能起到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了。且不说私企和外企用人根本不要档案不少国有企事业单位对于急需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若原单位不放档案也开始采取“重新建档工龄连续计算”的变通办法。 在一个全球化的人力资本市场正在逐步形成的新形势下我国彻底改革现行的人事制度已成燃眉之急。撤除人才“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的樊篱让人才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增值自主选择其安身立命的岗位心情舒畅地施展聪明才智是避免人才向国外流失的有效举措10。 6 结束语 知识经济使人才成为最为宝贵的稀缺资源。未来财富一书的作者迈耶断言杰出人才很快会

17、像股票一样公开上市一批匡世奇才被“包装”后会炒出天价。 一切负责的领导者都应当百倍珍惜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人才资源靠“事业”、“情感”、“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努力做到人得其所才尽其用这才是打赢人才争夺战的最佳对策。 参考文献 1 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98/99)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2 刘微新世纪:中华民族靠什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教育报1999.6.25 3 徐德清美国扩大引进人才中国应有相应举措科学时报1999.7.20 4 李健信息产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3): 3537 5 李捷、莫昕玮、陈劲中国高技术人才素质能力实证研究科 学

18、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3):4648 6 冯之浚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3):4950 7 张酉水科研人才培养、使用与队伍建设探讨研究与发展管理1999(11): 2937 8 赵彦云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经济研究1997(2):611 9 刘思峰等.发挥科技人员在“科技兴豫”中的骨干作用科技日报1989.9.28 10 刘思峰杨 岭.区域经济评估、预警、调控.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Global Crisis for Talen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 LIU Si-fe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

19、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 nautics, Nanjing 210016) Abstract The knowledge economy is talents economy. In the era of knowledge-driven economy, the global fight for talents is a cruel petition hard to avoid. The global talents shortage crisis and the policy of western countries for robbing talents have been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Some countermeasures which could adopted by our country have put forward. Keywords The knowledge economy robbing talents countermeasures 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