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唐诗教案.docx

上传人:春哥&#****71; 文档编号:19585015 上传时间:2022-06-0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唐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10.唐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唐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唐诗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0.唐诗教 案教 案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授课单元第五讲 课题唐诗课时4类型新授课内容分析本课选自中国传统文化(王艳玲主编 第二版)第五讲中国古典文学部分。根据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将教材内容和其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围绕了唐诗的历史进程及特点进行设计,解决高职学生对于唐诗理解单一和笼统的的问题。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职大一学生,认为文学就是语文,语文就是文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为艺术的特点和情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唐诗辉煌的成就;2了解唐诗辉煌的原因; 3 熟悉唐诗发展的历程;4 熟悉代表诗人的作品和风格。能力目标1增强语言表达能力;2能够运用诗歌

2、鉴赏方法鉴赏诗歌,提高自身审美能力;3能够有意识的传承诗教传统。素质目标1增强人生体验,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2增强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重点唐诗辉煌的成就和原因;代表诗人和作品。难点增强人身体验,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有意识的传承诗教传统。教学设计教法:提问、探讨。学法:朗诵、鉴赏。二、教学过程步骤用时课 前课前准备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信息化手段教师学生任务1在线问卷:唐诗调查问卷任务2资料准备 :唐诗相关资料。1制作课前任务单发布到平台。2.查看学生问卷结果统计分析,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1登录网络教学平台,领取任务单。2.完成相关任务。 3为思考题准备相关资料。网络

3、教学平台:教师提前在平台沟通交流讨论,提高了教学效率。 课 中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信息化手段教师学生5环节一:情境创设,发现问题1.教师导语: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诗歌在唐代进入了全盛时期。前人常说诗莫备于唐,诗莫盛于唐。唐诗正是以音律美、体裁备、风格流派多以及艺术表现手段丰富等,使中国古典诗歌进入了颠峰时期。唐代诗歌创作盛况空前,犹如百川归海,洋洋大观。唐诗代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2.问题:唐诗辉煌的表现在哪些方面?诗歌为什么会在唐朝达到顶峰? 教师导语问题

4、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听课并资料查询10环节二:讨论交流,思考问题教师巡查各组并适当提出建议;学生分组讨论20环节三:知识学习,解决问题1. 唐朝诗歌辉煌的表现。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以往各代。清康熙45年(1706年)成书的唐诗总集全唐诗(曹雪芹祖父曹寅主编)共900卷,收录了唐五代2200多位诗人近48900首诗作。经过近年辑轶,总数已过五万。这个数字超过了绵延千多年的先唐时期诗歌的总和,实际上唐人当时的作品远不止此数。唐代的诗人特别多,象满天的星斗一样,留有姓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唐诗内容的广泛也是前所未有的。它是唐代社会生活的画卷,生动地描写了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反

5、映了历史发展的过程。从中既可以看到当时尖锐的政治斗争和重大的社会变动,又可看到一般的风俗习尚;既可看到豪门贵族的骄奢淫逸和人民苦难,又可看到雄奇的边塞风光和秀丽的田园山水。真可谓多姿多彩,蔚为壮观。 唐诗在艺术上也达到了高度成熟的境地。不同的题材、诗体、诗人、流派往往风格各异,诸如悲慨、雄浑、冲淡、飘逸、沉郁、清丽、俊爽、险怪、诡谲、寒瘦等纷然杂呈。即使是同一流派的作家,诗风亦不尽相同。许多诗人都具有独创的风格,例如陈子昂的诗慷慨愤激;王维的田园诗恬静幽美;岑参的边塞诗雄奇瑰丽;李白的诗奔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白居易的诗通俗平易;李贺的诗奇诡险怪;李商隐的诗绮丽精工等等。众诗人都别具异采,

6、从而形成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7、2. 唐诗辉煌的原因(1)社会因素 唐代立国之初至安史之乱前政治稳定、 国势强大, 经济富裕, 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朝廷百官宴游, 多唱诗互和, 以为谈佐之乐。国家的统一,南北交通无阻, 文人有机会饱览祖国的大好山河, 激发诗情。(2)政治因素/ 科举制的推行唐朝的政治清明,在选拔人才方面完善了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唐代以诗取士, 於是诗歌一门, 成为文人得官干禄的捷径,大大刺激了文人的功名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一大批寒门士子进入仕途,进入文坛,促进了文学的新发展。另外对加强诗歌技巧的训练和诗歌的普及, 有重要的作用。君主提倡唐代几个有权力的皇帝, 不仅都爱好音乐, 并大加提倡。高宗

8、、武后, 好乐章, 常自制新词, 编为乐府。到了玄宗, 此风更盛。他自己是诗人、乐师兼优伶, 爱好文艺, 附庸风雅, 对於文艺的发展, 有一定的刺激作用。(3) 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唐代近三百年间,以儒学为主,对佛、道思想兼收并蓄。儒家思想给文学带来了进取的精神;佛教的影响丰富了唐诗的心境表现,涌现出了一批诗僧;道教的影响促进了诗人思想的解放,丰富了唐诗的想象。它们对于唐代文学特别是唐诗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佛教“讲经”对唐代变文的影响。(4)诗体的进化/ 文学本身的发展从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 建安、正始和两晋的诗歌创作, 以至南北朝声律说的提出和应用, 都为唐代

9、诗歌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七言古诗及律体、绝句的新诗体, 在六朝时代, 才开始形成, 格式音律初具规模。到了唐代, 社会生活日益复杂, 诗人的思想感情丰富, 在诗歌创作上, 新的内容, 要求新的形式, 唐代诗人正好运用新兴的形式来表情达意, 使这些新体诗在形式、声律、辞藻各方面都趋於成熟。 (5)诗歌应用价值的提高诗歌在唐代社会的应用价值得到空前的提高, 谒见达官名流、送人出使、离别、讽喻朝政也用诗。自帝王、贵族、文士、官僚, 以致道士、歌妓, 均有佳作, 此当与诗歌应用价值的提高有关。1教师汇总并点评学生答案;2教师讲解知识并解决问题。3老师听讲并点评 1.学生代表回答问题。2.学生听课。3

10、.学生代朗诵与回报。55环节三: 实践操练,学生汇报。初唐:从唐朝建立到唐玄宗即位。这是唐诗的准备阶段。在风格、意境、声律等诸多方面为盛唐诗歌高峰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代表诗人:初唐四杰、陈子昂、张若虚盛唐;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唐诗达到了巅峰。盛唐是流派纷呈,风格众多,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有以王昌龄、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慨。李白和杜甫各以自己的诗歌天才、广博而精湛的艺术修养从各方面表现了这个伟大而变动的时代,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向高峰,他们不仅是唐代双峰并峙的伟大诗人,也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中这两个流派的最杰

11、出的代表.田园诗派;边塞诗派:从隋代以来,边疆问题备受重视,不少诗人被派往边塞巡视防务。充满异域情调的边塞风光和艰辛紧张的军旅生活,使内地去的诗人们获得了新的人生体验,于是边塞诗不断增多。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是最为杰出的。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诗人李白。李白性格狂放,故诗中充溢着狂傲的独立人格、非凡的自负与自信,处处皆有“我”在。其乐府诗往往借古题抒写自己的情怀,用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观感受,完全打破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进乐府,使古题乐府获得新的生命,把乐府诗的创作推向高峰。其歌行体诗更是脍炙人口,情感的瞬息万变,句式的长短变化,音节的错落有致,使诗歌气势磅礴,充分体

12、现了盛唐诗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盛唐是唐诗的高峰,李杜又是高峰中的高峰。李白诗句中塑造自我形象时爱用一个“笑”字,如:“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山中问答)、“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江上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结客少年场行)杜甫杜甫经历了影响唐朝由盛及衰的重要历史事件:安史之乱。严酷的现实使他的诗歌创作由表现自我转向关注国运民生,表现战乱给国家命运与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灾难,把写实倾向推向艺术的高峰,因此,其诗素有“诗史”之誉。这一性质决定了其写作方法的变化,以叙事手法写时事,将强烈深沉的抒情融入叙事手法之中,寓

13、主观于客观。在风格上,表现出沉郁顿挫的特征。杜甫的艺术贡献最突出的就是使律诗的表现手法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七律是在他的手里才真正成熟。 尽管李杜生活在同一时代,但他们在唐诗发展史上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如果说李白是盛唐气象的终结者,那么,杜甫则可以视为中唐诗风的开启者。杜甫的诗中常常以“哭”字抒情: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哀江头)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北征)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天边行)深怀喻蜀意,恸哭望王宫。(王命)中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文人们建功立业的豪情、傲视王侯的狂兴、昂扬向上的精神与盛唐时相比都黯淡了,强劲之音减弱了,诗人在无奈的现实面前更多地表现为寂寥凄清

14、的心境、清幽淡远的格调。例如韦应物、刘长卿以及“大历十才子”的作品。韦应物曾任苏任刺史,人称“韦苏州”,他的滁州西涧是传诵千古的佳作: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全篇的诗眼是一个“幽”字,正是因为“幽”,涧草更纤弱、惹人怜爱,鸟声更能衬出丛林、急雨、春潮之交响,小舟更寂寞,人也更孤独。感伤是淡淡的,安慰也是淡淡的,在整体的大寂寥中营造出顾影自怜的小天地,风韵有余而气格不高。这首诗可代表韦应物诗歌的主要风格,他颇为人所称道的“心如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赠王侍御、“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细雨)、“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游开元精舍)等佳句都具有

15、这样的风格。刘长卿的五言诗写得比较好,曾自许为“五言长城”,最有名的莫过于那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用语简练而能而能表现出难以言说的冷寂落寞之气。 B、韩孟诗派:追求雄奇怪异之美。大历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与酝酿,唐诗在元和年间又形成了中兴的局面,名家辈出,异采纷呈,其中主要有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韩孟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贾岛、李贺、卢仝等。韩孟诗派的诗歌风格可概括为“不平则鸣”、“笔补造化”、崇尚险怪、以文为诗等。要说到想象力,韩孟诗派中还应首推天才诗人李贺。李贺是一个早熟的天才,然而这么一个早熟的天才却又命途多舛。他短命,只活了二

16、十七岁;他多病,一生为病魔所纠缠;他落寞,虽曾得韩愈赏识,时人却妒忌他、排挤他,甚至据说还有人将他的诗篇投入厕中;他失志,只做过从九品的奉礼郎,还因父亲名“晋肃”而要避讳,不得参加进士考试有不同寻常的辉煌也有非同一般的黯淡,有绝世的才华也有匡代的薄命,这多种矛盾对立的两极便是李贺的人生,而和李贺人生最密切相关的应该说就是诗了。明代王思任在昌谷诗解序中曾言李贺诗喜用“血”字,那不仅是李贺用字上的一个特点,而且更是他写诗方式的一个绝好象征:李贺不是轻描淡写地以写诗来自娱娱人,而是用自己的鲜血乃至用一个孱弱却又坚锐的生命来写诗。于是,他写出了自己的个性,写出了一个苦闷而破碎的灵魂,表现出相当独特的风

17、格。严羽评李贺诗只用了两个字“瑰诡”,却相当精辟到位地概括了李诗的风格。“瑰”者,艳也,丽也;“诡”者,怪也,幻也。仅以“诗鬼”、“鬼才”或“鬼仙”来评价李贺失之片面,因为那只概括出李贺诗歌风格的“诡”,却忽略了李贺诗歌风格的“瑰”,尤其是,忽略了“瑰”与“诡”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独特风格。李贺诗风之“瑰”与其设色有关。有时候,他设色浓丽,耀人眼目,加之以迫促的节奏,具有了光怪陆离、五色眩目的设色效果。表现最明显的是著名的雁门太守行:黑云,日色,甲光,金鳞,燕脂,夜紫,红旗,玉龙,每一个意象都给人以强烈的光色刺激,这些意象不是以舒缓的节奏缓缓道来,而是以迫促的节奏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难以逼视

18、。作者不是要人们在浅斟低唱中细细品味那些光色,而是在闪烁、跳宕中把那些光色组合起来给人以难以忘怀的印象,这印象也许不那么清晰,却是那么的强烈。可以看出,李贺此等诗的设色效果不是捕捉风神韵致而是追求触目惊心的冲击力,“瑰”得颇为独特。有时候,他在设色时注意表达出色彩的质感与情态,并把视觉与其他感觉揉碎了组合在一起,形成另一种设色效果。如写绿有“寒绿”、“颓绿” 、“丝绿” 、“凝绿” 、“静绿” 、“细绿”、“空绿”等;写红有“愁红”、“冷红”、“团红”等。 李贺的“瑰”还表现在他对屈原、李白瑰丽想象的承继与发扬。李贺曾言“楚辞系肘后”(赠陈商)、“咽咽学楚吟”(伤心行)、“斫取青光写楚辞”(

19、昌谷北园新笋四首之二);前人喜把李贺与李白并称为“二李”,看出李贺与李白之间也有着渊源关系“李白李贺遗机杼,散在人间不知处”(齐己还人卷)、“贺诗乃李白乐府中出”(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李贺日出行)当与太白日出日入行同类。此与苦昼短皆效太白体”关于李贺对屈原、李白的具体传承前人之述备矣,此处不再赘引。李贺的“瑰”还表现在他对美人的传神写照,对草木蜂蝶的捕形描影。有些作品中他己明确提出自己对齐梁宫体诗的仿效,如追和柳恽、花游曲序、还自会稽歌序等,朱自清先生也曾点破过这一点:“贺乐府歌诗盖上承梁代宫体,下为温庭筠、李商隐、李群玉开路”(李贺年谱)。李贺诗此种类型的“瑰”甚至还对后世有着不可忽视的

20、影响“李长吉以降,皆以刻削峭拔、飞动文采为第一流,有下笔不在洞房蛾眉,神仙诡怪之间,则掷之不顾。”(吴融禅月集卷首)。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因李贺有着不少此种类型的诗歌,有人曾说李贺诗不过着眼于草木蜂蝶,境界“不远大”(赵璘因话录),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李贺毕竟是年轻的,他有着青春沸腾的鲜血。作为一个年轻人,李贺爱美,欣赏美,甚至以一种病态的激情礼赞美,这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李贺恰恰是以“远大”来救正宫体诗的靡弱。“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送沈亚之歌)、“凄凄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长歌续短歌)、“佳人一壶酒,秋容满千里。”(追和何谢铜雀妓)、“道上千里风,野竹蛇涎痕。”(自昌谷到

21、洛后门)、“眼前便有千里愁,小玉开屏见山色。”(江楼曲)、“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秦娥盖湘水。”(湘妃)、“渠水红繁拥御墙,风娇小叶学娥妆。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 三月过行宫)、“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巫山高)、“ 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 (贝宫夫人)、“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 出城寄权璩、杨敬之)、“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昌谷北园新笋四首之二)在“千年”、“万里”这样的时空背景之下,虽然描写的对象仍然不过是美女佳人、草木蜂蝶,我们难道体会不出“远大”之境界吗?另外,尽管体弱多病,时运多蹇,李贺仍然充满着生命的激情与建功立业的热情。所

22、以,在更多的时候,我们能够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雁门太守行)、“酒酣喝月使倒行”(秦王饮酒)、“独携大胆出秦门”(吕将军歌)等诗句中读出一种气势,从“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梦天、“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天上谣)等诗句中读出一种远大,更能从“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致酒行)、“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马诗第十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第五)等诗句中读出李贺的雄心壮志,感受到李贺沸腾的鲜血。然而李贺沸腾的鲜血被现实、被命运泼上了倾盆的冷雨。他敏感,敏锐地感受到了现实的黑暗与污浊,因此他同情民生的

23、疾苦,指斥世道人心的丑恶(老夫采玉歌、黄家洞、秦宫诗、猛虎行、感讽第一首);他热情,热情得甚至到了病态的地步,例如鲁迅先生就曾善意地嘲讽道:李贺骨瘦如柴,却满腔热情地要去学做剑侠以除暴安良,那就未免有些太不自量力了;他又孱弱,充其量也就只能“寻章摘句老雕虫”,哀叹“文章何处哭秋风”(南园第六)了。敏感、热情、孱弱,这三者的磨合、纠缠与抗争使我们看到了一个苦闷而破碎的灵魂,看到一个光怪陆离的内心世界。陆游曾说李贺之诗“如百家锦衲,五色眩曜,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这固是点出李贺诗歌的形式之美,也指出了李贺诗歌的一个特点:不少作品不是一个浑然的整体,而是如“百家锦衲”,把许多美丽的碎片拼贴在一起

24、。我觉得倒不必苛求李贺诗歌的这个特点,去指责李贺“缺乏完整的构思”。如果李贺有了“完整的构思”,那反而不是李贺了。正是透过这“缺乏完整的构思”,我们才得以看到一个破碎的灵魂。这灵魂时而想飞至九霄之上以超越现实的苦难与寒凉(梦天、天上谣等),时而又想与九泉之下的香魂艳魄低语昵喃(苏小小墓、七夕、过华清宫、秋来等),从而获得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灵沟通与安慰。这灵魂有时又执著于现实人生,咀嚼现实人生的苦闷与寂寞。总之,李贺的灵魂本身就是不完整的,“言为心声”,他的诗歌具有以上的特点自然就不难理解了。也正是因为有着一个破碎的灵魂,当他以意马心猿飞升九霄或沉潜九泉之时,他的诗自然也

25、就具有了“诡”的风格。对贺诗之“诡”,前人时贤己从许多方面另以论述,我们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主要想通过对贺诗一名句的探幽发微指明一点:李贺诗歌之“瑰诡”不仅仅是“瑰”、“诡”这二者的相加,而且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李贺设色时爱用“红”、“绿”等字眼。“红”字本是暖色调,李贺笔下却写出了“冷红”“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南山田中行)。他的名句“桃花乱落如红雨”(将进酒)妙在何处?妙就妙在:一般诗人写桃花时多着眼于桃花的亮丽与明艳,而李贺却写出了桃花的冷艳。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李贺对“冷雨”深有感触。“石破天惊逗秋雨”、“西陵下,风吹雨”、“雨冷香魂吊书客”(秋来)、“鬼雨洒空草”(感

26、讽其三)、“雨沫飘寒沟”(崇义里滞雨)这些写雨的名句都着眼于“冷”字。这冷是那么的透人骨髓,仿佛只有幽冥鬼域才具有这样的寒冷。李贺固然热情,曾吟过“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名句;然而他又孱弱、敏感,在现实的打击下,在命运的捉弄下,他成为时代的一个寒热病患者。他的热血有时会沸腾,但那宛同发高烧;他的热血有时却又冷却了,在人间己感受不到多少温暖与光明。昔人曾云:以我观物,使万物皆着我之色彩。既然李贺的内心在某些时候以“冷”为色调,那么,即使亮丽、明艳如桃花,他还是有着如凄风苦雨般的体验。这内在的体验可谓“诡”矣,这“诡”使“瑰”不显得浮艳靡弱,沉潜着生命况味与世事沧桑;那外在意象又可谓“瑰”矣,那“瑰”

27、却为内在体验外化出一个苍凉而美丽的手势。C、元白诗派:重写实,尚通俗。 中唐贞元元和年间,士人精神再度振奋,他们在政治上的主体意识明显。因此,一些诗人开始注重诗歌“补察时政”的作用,白居易就曾明确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且,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诗歌又须真实、显俗。白居易早期创作的讽谕诗都属此类作品,广泛地反映民生疾苦,语言浅切平易。后期因仕途挫折,思想转变较大,而创作大量“闲适诗”以及一些感伤诗。以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为代表的元白诗派则发扬了杜甫诗作的写实精神,发起了著名的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的诗歌主张集中体现在白居易的新乐府序与与元九书中,内容方面强调诗歌的现实性“文章

28、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政治性“补察时政治”,很重视在诗歌中反映民生疾苦“唯歌生民病”;在形式方面主张诗歌应当“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畅”,强调诗歌应写得质直平实,通顺流畅。从创作实践上来看,白居易的讽谕诗新乐府与秦中吟、元稹的“新题乐府”与张籍、王建的一些乐府诗是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新乐府运动的理论主张。新乐府运动继承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与杜甫在诗中叙时事的写实精神,展现出较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发展了传统诗歌的“美刺”传统,富于批判性。重视下层民众,形式也借鉴了民歌手法,具有大众性与通俗性。不

29、过,新乐府运动也有弊端,如白居易学习毛诗序而为自己的新乐府定下了这样一个规则:“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为了做到这一点,不惜牺牲诗歌的艺术性而给每首诗都加上一个议论性的尾巴,有时就不免画蛇添足,显得机械重复;新乐府运动又过于强调诗歌干预现实的功能,使得某些诗歌成为政治观念的附庸;语言上亦有过于俚俗质白者,诗歌凝炼含蓄的韵味不足。白居易是中唐时的重要诗人,除了倡导新乐府运动之外,他写的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闲适诗以及与元稹等人所写的唱和诗对后世也有着很大影响。长恨歌以吟咏李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悲剧为主,虽说吟咏了真实的历史人物,却不求“直而切”、“核而实”而是展开丰富浪漫

30、的艺术想象,写得摇曳多姿、生动流转,是一篇充满感伤情调的“风情”诗。这是一首长诗,但人们常常把这首长诗与元稹的短诗行宫(“寂寞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并举,称为:“乐天长恨歌凡一百二十句,读者不厌其长;元微之行宫诗才四句, 读者不觉其短,文章之妙也。”琵琶行由历史题材转向了现实题材,写秋日伤别之时偶遇 一“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对她“暮去朝来颜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的不幸遭遇寄予“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样深切的同情,抒发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感慨。白居易的闲适诗是诗酒人生、佛道心境、审美情结、淡泊胸襟的艺

31、术表现,如: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夜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禁署寒气迟,孟冬菊初坼。新黄间繁绿,烂若金照碧。 仙郎小隐日,心似陶彭泽。秋怜潭上看,日惯篱边摘。 今来此地赏,野意潜自适。金马门内花,玉山峰下客。 寒芳引清句,吟玩烟景夕。赐酒色偏宜,握兰香不敌。 凄凄百卉死,岁晚冰霜积。唯有此花开,殷勤助君惜。和钱员外早冬玩禁中新菊 夜雪有佳趣,幽人出书帷。微寒生枕席,轻素对阶墀。 坐罢楚弦曲,起吟班扇诗。明宜灭烛后,净爱褰帘时。 窗引曙色早,庭销春气迟。山阴应有兴,不卧待徽之。(春夜喜雪,有怀王二十二)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山来。(大林寺桃花)

32、 叩齿晨兴秋院静,焚香冥坐晚窗深。七篇真诰论仙事,一卷檀经说佛心。此日尽知前境妄,多生曾被外尘侵。 自嫌习性犹残处,爱咏闲诗好听琴。(味道)E、刘禹锡、柳宗元 二人都有远谪遐荒的经历,但由于个性的差异,故创作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柳宗元过于执着,对那场导致自己终身沉沦的政治悲剧始终难以忘怀,最后抑郁而终,使其诗文创作充满压抑与苦闷,染上一层浓郁的幽清悲凉色彩。而刘禹锡则乐观、坚毅,能直面苦难,超越苦难。因此,其诗充满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尤其是其咏史怀古诗,那种对历史和人生深刻思索,睿智而又隽永。此外,其诗受民歌影响,以竹枝词吟咏风俗,获得巨大的成功。 四)晚唐: 晚唐政治危机进一步加剧,使诗风再

33、次转变。当时的士人无论对王朝还是对自身的前途都不抱太大的希望,怀有一种无法自制的抑郁悲凉的情怀。 晚唐的诗歌可以用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来形容,普遍表现出盛世华年已去的伤感情绪,出现了大量的怀古咏史之作,其中最著名的还是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题乌江亭咏项羽也写得很好: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也写有一些咏史怀古的佳作,如齐宫词(“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咏史(“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

34、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等。由于在功业仕途上缺少出路,礼教又比较松弛,晚唐士人便转向从男女性爱方面寻求心灵的慰藉。以温庭筠、李商隐为代表。温诗习惯用艳丽细腻的笔调描写女子的容颜和情态,语言华丽,色彩秾艳,给人以感官与印象刺激。李无题诗以爱情体验为中心,通过典故的大量运用和意象的独特组合,抒发自己惆怅、感伤、寂寞、向往、失望等情感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思,形成了雾里看花般的朦胧诗境,诗的旨意具有多义性。不过,李商隐的诗风主要以艳丽凄婉为主,这一点与温庭筠颇为类似,所以二人又并称为“温李”。需要指出的是,温诗的艳丽凄婉写得比较精致工巧,可用他的名句“远翠愁山入卧屏,两重云母空烘影”(春愁曲)来形容。李

35、诗的艳丽凄婉写得比较朦胧飘忽,可用他的名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日生烟”(锦瑟)来形容,李商隐是晚唐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他在咏史诗,无题诗、咏物诗三种诗歌类型的发展上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前面己经举了他的咏史诗,我们再看一看他的无题诗与咏物诗: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

36、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以上是三首五题诗) 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 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流莺)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 这些诗注重词藻与文采,意象优美,用典浑融,表达出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 晚唐的知名诗人还有贾岛、姚合、皮日休、陆龟蒙、郑谷、韦庄、罗隐等。皮日休、陆龟蒙并称“皮陆”,所作多表现出闲逸淡泊的隐士情怀。郑谷、韦庄写乱世之感,罗隐讽谕时事。贾、姚是苦吟诗人,刻意炼字炼句,诗作中颇多佳句,如贾岛的“独行潭

37、底影,数息树边身”(送无可上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题李凝幽居)、“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暮过山村)、姚合的“马随山鹿放,鸡杂野禽栖” (武功县中作其一)、“移花兼蝶至,买石得云饶”(武功县中作其四)等便颇为人称赏。这些诗句虽说刻意写成却又出之以平淡自然,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不过,苦吟诗人诗境较窄,有小家子习气,诗作往往是有句无篇。唐诗至此己无恢宏气象,开始走向萧条与没落。.教师点评并引导相关知识。学生汇报或听讲。10环节五:总结并布置任务 布置任务。以上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循序渐进,逐步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讲解学生记录课 后课后拓展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信息化手段教师学生1.登陆网络教学平台,拓展学习,进一步提升综合素养。2.师生在交流空间进行讨论,教师问题答疑。1.传送拓展资料。2与学生互动。1拓展学习。2与老师互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拓展课后资源和师生交流。后记(经验、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