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认识动能和势能》教案2.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9539637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4 认识动能和势能》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1.4 认识动能和势能》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4 认识动能和势能》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4 认识动能和势能》教案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4 认识动能和势能教案2 11.4相识动能和势能课件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并能说明自然界中机械能相互转化的现象。 (二)过程方法 1、通过描述所视察各种能量现象的主要特征,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和分析概括实力。 2、通过探究动能和势能分别跟哪些因素有关,学习运用限制变量探讨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加强科学方法教化。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试验和合作学习,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看法、敢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及沟通合作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

2、难点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比较形象直观,易于学生理解,但它是学生理解一般能量概念的基础;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是说明生产、生活中一些能量转化现象的基础,所以建立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能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让学生形成能的初步概念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三、教具打算: 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沙,小木桩、铁架台等。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本节课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爱好,引入新课,以下事例可供选用: (1)2006年11月14日,兰州军区某部飞行员李剑英驾驶某型歼击机,在训练结束下降途中飞机

3、撞鸟。在生死攸关的16秒里,李剑英看到飞机下方密集的村庄和人群,确定改跳伞为迫降,先后三次放弃跳伞机会而不幸殉职。据了解,小鸟始终是飞行员的“心头大患”, 历史上曾有多次因飞鸟撞击而造成飞机损坏,甚至机毁人亡的恶性事务。在高空中,一只飞鸟与正在快速飞行的飞机相撞会粉身碎骨,而由高级合金制造的飞机机体也会严峻受损。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事故呢? (2)小子弹和大石头:抗日斗争期间,一天,日军进攻我军,火力很猛,我军的子弹快要打光了。“打算大石头,节约子弹!”我军连长发出了吩咐。战士们马上利用战斗间隙,把一块块石头搬到战壕前沿。“敌人进攻了,滚石头!”连长又发出了吩咐。战士们用力向下一推,几百块巨大的

4、石头从山头滚下,如同发生了山崩,砸得日军死的死,伤的伤,龟缩到山脚下面去了。滚下的石头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 (3)一铁路职工“中弹”昏倒:一乘客从奔驰的火车里扔下一个小小的馒头,正好砸在一位在铁路边值班的工人的头上,这位工人当即昏倒。为什么小小的馒头能把人砸伤?学完这节课大家自然会明白。 (二)新课讲解: 什么是能 由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亲密的联系,所以本节教学要始终留意紧扣“物体具有做功的本事,就说物体具有能”这一关键,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详细实例,由功和能的关系建立能量的概念。 可以让学生细致视察教材上的图13-19,探讨分析: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这些物体是否

5、能够做功?你推断的依据是什么? (3)从功的角度来看,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给出“能量”的定义。 也可让学生通过视察试验引出“能量”的概念。比如:钢球从斜面上滚下,在水平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在碰撞过程中钢球做功的状况;或者用上发条的小汽车拖走小木块,电动水泵抽水等试验。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播放一些生活和自然界中物体做功事例的视频资料,为学生供应丰富的感性相识素材,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相识、感悟“能量”。 在得出能量的定义后,可以让学生列举具有能的实例,并从能否做功的角度分析,加深对“能量”的理解。 紧接着上面的探讨,可通过举例顺势引导学生思索能量

6、的大小和如何去推断能的大小。比如用风来举例: 四、五级风能够推动帆船“逆水行舟”, 八、九级大风可以使大树“前仰 后合”,而飓风能把大树连根拔起。让学生回答:哪种风具有的能量最大?(答:飓风。)你怎样推断能的大小?(答:比较它们能够做的功的多少。)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亲密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事。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材图的目的是:启发学生通过分析,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总结得出动能的初步概念。 为了给学生供应丰富的感性素材,详细教学中还可以多补充几个生活中动能的实例。例如:流水推

7、动水磨,风推动帆船,子弹击穿木块,汽车撞击木块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支配几个演示试验:运动的钢球打在木块上,把木块推走,水流冲动水轮机模型,玩具手枪射出的子弹推动泡沫塑料等。这些试验说明运动的钢球、水流、运动的子弹等都能够做功。 然后引导学生针对上述实例,分析思索下列问题,得出动能的初步概念。 (1)以上这些物体是否具有能量?为什么?(答:具有能量,因为它们都能做功。) (2)它们为什么能够做功?(答:因为它们都是运动的。) (3)这种形式的能应当怎样命名?能否试着给这种能下一个定义?(答: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为了加深学生对动能的理解,在得出定义后,可激励学生联系实际,

8、列举具有动能的实例。 活动1 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活动1”的目的是:通过探究试验,引导学生得出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并渗透限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科学探讨方法。 进行试验之前,先请学生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并说明猜想的依据。 学生经过思索会猜想:(1)动能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理由是:用玩具手枪射出去的塑料子弹威力大,而用手扔出去威力小;(2)动能的大小还可能跟物体的质量有关,理由是:在车祸中,电动自行车撞倒行人的后果不太严峻,而以相同速度行驶的大卡车撞人的后果严峻。 探究试验中的一些环节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考虑到实际状况,教材给出了比较具体的试验方案,详细教

9、学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根据教材上的方法进行试验。 完成试验后,可组织学生探讨以下几个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试验的理解: (1)两次试验中,分别限制哪些因素不变?哪些因素变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试验?(答:第一次试验中,小球的质量没变,在斜面上的高度变了;其次次试验中,在斜面上的 高度没变,小球的质量变了;因为有两个因素(速度和质量)会影响动能的大小,所以当探讨动能和其中一个的关系时,须要限制另一个因素不变。) (2)两次试验中,分别让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或相同高度滚下,目的是什么?(答:使小球滚到水平面上时,具有相同或不同的速度。) (3)为什么让小球推动纸盒?纸盒被推动距离的远近说明白什么?(答:通

10、过小球对纸盒做功的多少比较它所具有动能的大小;纸盒被推得越远,小球能做的功越多,它所具有的动能越大。) 然后让学生汇报试验现象,总结结论: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大。 对于程度比较好的学生,也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进行教学,即通过一系列问题,层层深化,引导学生自己设计试验方案: (1)怎样让小球自己运动起来,获得动能?(答:让它从斜面自由滚下。) (2)动能的大小可能跟两个因素有关,用什么方法进行试验?(答:用限制变量法,即:探讨动能大小跟速度的关系时,要限制小球的质量相同,而变更小球运动的速度;探讨动能大

11、小跟质量的关系时,要限制小球运动的速度相同,而变更小球的质量。) (3)怎样变更小球运动的速度?又怎样限制小球运动的速度相同?(答:让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到平面上时,就具有了不同的运动速度;小球在斜面上所处的位置越高,获得的速度越大;让小球从斜面的相同高度滚下,到平面上时,就具有了相同的运动速度。) (4)怎样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答:可以通过小球做功的多少来比较动能的大小,比如,让它推动纸盒,纸盒被推得越远,说明它能做的功越多,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总之,在探究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中,老师要留意引导,渗透两种科学探讨方法:限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小球动能的大小转换为纸盒被推动的距

12、离),使学生相识到科学探讨方法的重要性。 “想一想”的目的是:让学生用确定动能大小的因素来分析和说明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深化对动能的相识,培育运用物理学问分析时间问题的实力。答案是:列车和小汽车虽然速度相同,但列车的质量大,所以它具有的动能大,能够做更多的功,故在交通事故中,列车的破坏性更大。 还可补充以下练习,供学生推断、分析: (1)一辆汽车突然加速行使,它的动能_。为什么? (2)洒水车在公路上匀速前进并不停地洒水,它的动能_。为什么? (3)交通部门为什么要对车辆进行限速?为什么同一路段不同车辆限速不同? 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可以这样引入本部分的教学:当我们从建筑工地旁边走过时,

13、会看到工地上会有一些平安警示牌,同时你也会特殊地当心。你知道平安警示牌的内容吗?(答:“当心落物”、“禁止在起重机动臂下停留”等。)落物和起重机的动臂具有能量吗?为什么?接下来我们学习有关这种能的学问。 教材通过图13-25引导学生建立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视察图片并回答: (1)被举高的重锤具有能量吗?为什么?(答:重锤具有能量。因为重锤被举高后,能够在下落时把木桩打入地里,对木桩做功。) (2)变形的撑杆具有能量吗?为什么?(答:变形的撑杆具有能量。因为撑杆发生弹性形变后,能够把运动员弹出一段距离,对运动员做功。)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因势利导给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

14、能的初步定义,然后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实例,让学生加深对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理解。 活动2 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活动2”的目的是:通过探究试验,引导学生得出重力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通过动能的探究,学生已知道限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因此活动2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经过试验,学生会发觉: (1)同一个重物从不同的高度落下,重物被举得越高,木桩被打入沙中越深,表明重物做的功越多,重物的重力势能越大。 (2)质量大小不同的重物从同一高度落下,重物质量越大,木桩被打入沙中越深,表明重物做的功越多,重物的重力势能越大。 最终,学生可以自己总牢固验结论:物体被举得越

15、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对于程度比较好的学生,也可以先给出试验所须要的器材,然后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引导他们自己设计试验方案: (1)如何利用所给器材,比较重物重力势能的大小? (2)如何在试验中限制有关的变量? 对于弹性势能,可以射箭为例,让学生自己得出:弹性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弹性强弱、形变的大小有关。物体的弹性越强,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机械能的转化 关于机械能,要让学生明确以下两点: (1)动能和势能都属于机械能,或者说,动能和势能是机械能的两种表现形式。 (2)一个物体可以既有动能,又有势能,也可以只具有动能或者只具有势能。 可以通过练习,帮助学生体会上述两

16、点。如让学生说明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 1)在海上行驶的轮船。(答:动能。) 2)吊在天花板上的吊灯。(答:重力势能。) 3)被拉长的橡皮条。(答:弹性势能。) 4)在空中飞行的子弹。(答:动能和重力势能。) 活动3 动能与势能的转化 “活动3”的目的是:通过试验、视察和分析,相识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活动A中设置的这个试验,取材简单,肯定让学生亲自去做,进行仔细的视察,这是学生学习本部分内容的基础,也能为后面学习“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做好铺垫。 学生通过探讨可以发觉:小球在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即重力势能最大,而动能最小(为零);在最低点时的速度最大,即重力势能最小,

17、而动能最大。此时可启发学生思索:从最高点到最低点,小球重力势能减小,这部分能量到何处去了?动能增大,这部分能量又是从何而来?通过启发,学生自然就会想到:从最高点到最低点,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从最低点到最高点,小球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活动B通过教材图13-28列举了三个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实例,供学生分析。 图a中:男演员下落过程中,他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男演员挤压跳板,使它发生弹性形变时,男演员的动能转化为跳板的弹性势能;跳板渐渐复原原状,把女演员上弹,跳板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女演员的动能;女演员上升时,她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图b中:小孩下落时

18、,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小孩挤压蹦蹦床,使它发生弹性形变,小孩的动能转化为蹦蹦床的弹性势能;蹦蹦床渐渐复原原状,把小孩上弹时,蹦蹦床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孩的动能;小孩反弹起来后上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图c中:过山车从高处到低处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从低处到高处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活动C中解决“摆球上升的高度为什么会变低”这个问题时,可这样引导学生:你在荡秋千时,你感到有风吗?你对风做功吗?通过启发,学生简单得出: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摆球要克服空气摩擦阻力做功,机械能会不断削减。至于机械能削减转化为内能的问题,在这里不要探讨。 对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学生由于学问水平有限,不简单举出事例,老师可给出几个例子,拓展学生视野。 11.4 相识动能和势能教案2 动能和势能教案 动能和势能_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动能和势能 动能和势能 动能和势能 动能和势能教案示例1 动能与势能教案 初二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4页 共14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