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保护措施.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9513150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洱海保护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洱海保护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洱海保护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洱海保护措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洱海保护措施 洱海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大理市境内,是白族人民的“母亲湖”,白族先民称之为“金月亮”,是一个风光秀丽的高原淡水湖泊,在古代文献中曾被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显著的综合功能,厚重的历史文化,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大理政治、经济、文化的摇篮,也是自治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洱海水位1966米时(85高程)南北长42.0千米,东西宽最大8.8千米,最小3.05千米,最大水深21.5米,平均水深10.8米,湖面面积252.91平方千米,蓄水量27.94亿立方米,湖中岛屿面积0.748平方千米,湖岸线129.14千米,洱海具有供水、农灌、

2、发电、调整气候、渔业、航运、旅游七大主要功能,洱海西面有点苍山横列如屏,东面有玉案山环绕衬托,空间环境极为美丽。洱海形成于冰河时代末期,其成因主要是沉降侵蚀,属构造断陷湖。 洱海气候属低纬高原北亚热带气候,径流面积内平均降雨量979.7毫米,年太阳总辐射量139.4卡/平方厘米,年总日照时数2281.5小时,年平均气温15.0,湖内平均水温16.4,年湖蒸发量1211.3毫米,年平均风速4.1米/秒,大范围空气相对湿度全年平均66%。 洱海属澜沧江水系,北有茈碧湖、东湖、西湖,分别经弥苴河、罗时江、永安江流入洱海,是洱海的主要水源;西有苍山十八溪汇合苍山东坡集水区;南有波罗江、金星河;东岸有凤

3、尾箐、玉龙河等数十条大小集水沟渠,总径流面积2565平方公里,入湖河道沟渠117条,入湖水量年均值8.17亿立方米,西洱河是洱海唯一的自然出水河道,长22公里,洱海水从西洱河流出,流合漾濞江,汇入澜沧江,注入太平洋。 洱海水位对洱海湖内生物群落和洱海自然生态起确定性作用,对洱海水位的记录从1951年便已起先,经50余年的反复实践,科学论证,于1966年、1982年、1989年、1998年、2004年五次制定洱海水位限制高程,2004年3月26日,云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批准颁布实施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框定了洱海水位运行为:最低运行水位1964.30米,最高运行水位1966

4、.00米。 洱海气候温柔潮湿,风光绮丽景色宜人,古人将其概括为“三岛、四洲、五湖、九曲”,三岛为金梭岛、玉几岛、赤文岛;四洲为青莎鼻洲、大鹳鹏洲、鸳鸯洲、马濂洲;五湖为太湖、莲花湖、星湖、神湖、渚湖;九曲为莲花曲、大鹳曲、潘矶曲、凤翼曲、罗莳曲、牛角曲、波曲、高莒曲、鹤翥曲。空间环境极为美丽。洱海水生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是出名的“鱼米之乡”。有鱼类34种 (土著种17个,引进种17个);有虾类2种;有海菜花、苦草、红线草等水生维管束植物原有61种(1986年钱德仁),现存50种;有以硅藻门、蓝藻门、绿藻门为主的浮游植物192种;有螺蛳、方形环楞螺等腹足类13种;有河蚌、兰蚬等瓣鳃类9种;有浮游动

5、物108种、底栖动物9种。洱海现有各类船只4000艘,从业人员15000人,2004年水产品产量7130吨,其中经济鱼类产量4717吨,银鱼产量1213吨,虾类产量1200吨。 洱海水禽种群较多,以益鸟、经济鸟和欣赏鸟为主。据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黄菊清19821986年的视察,洱海水禽有8目11科,共59种。其中:候鸟46种,占78.0%;雁形目鸭科水禽有19种。大型水禽有苍鹭。年生物量为25000只/年。洱海是大理风景区的主要风景资源。1981年,省人民政府批准将苍山洱海划为省级自然爱护区,1994年4月5日又被国家列为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爱护区。堪称“高原明珠”的洱海同时也是白族祖先最主要的

6、发祥地,迄今为止,在洱海及其四周的山坡台地上所发觉的新石器遗址达30多处,海东金梭岛就是一个闻名的新石器遗址,双廊玉几岛也是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出土了大量生活用石器、陶器、捕鱼用网坠和青铜兵器,先民们用他们勤劳和才智,创建了绚丽的洱海文化。 洱海环湖2004年前有大理、洱源两县市的11个乡镇、47个村民委员会、118个自然村,2004年后环湖乡镇村均属大理市。洱海径流区人口83.02万人,耕地面积80.05万亩,洱海内有各类船舶4000余艘,从事捕捞、运输、旅游。洱海生物资源丰富,环境美丽,具有较高的科学探讨价值,湖周有近百处文物古迹和景点,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特点

7、,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自然爱护区的核心,具有供水、发电、农灌、渔业、航运、旅游和调整气候等多项功能。 历史沿革 古往今来,生长在洱海环湖的人民,在向洱海索取的同时,为了生存和发展,一代接一代地进行洱海治理活动,但过去仅限于对水患、入湖河道沟渠的治理和对西洱河出水口的疏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政府将洱海爱护管理提上了议事日程,高度重视,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爱护治理的高潮。 1950年,以军事形式接管了民国时期的洱海船舶管理所,设立了洱海分会和洱海派出所,对洱海实施治安和运输捕捞生产爱护。 1956年,将洱海管理纳入了合

8、作化领导体制,组织集体化生产。 1960年,为了加强洱海管理,发展渔业生产,规范运输秩序,成立了中共洱海区委会、洱海区人民政府。 1965年成立大理州水产管理站。 1982年成立大理州洱海管理处。 1984年9月,成立大理州洱海管理局。 2002年,将原为副处级的洱海管理局升格为正处级,使洱海管理机构不断完善和加强,使洱海的管理从单纯的渔业管理向综合行使水政、渔政、自然环境爱护、航务、公安五项执法权过渡,制定和颁布了洱海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制度,使洱海爱护管理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对洱海的利用,也从原来的开发索取转变为爱护第一,统一管理,科学规划,永续利用。随着洱海爱护管理机构的不断壮大,管理重

9、心的科学转移,管理机构内的职能也随着形势的改变细化分解为渔政管理站以洱海渔业管理和环境爱护为主,水产技术站以洱海科研和渔业、水生动植物发展、爱护为主,而下关水闸管理所则进行洱海水资源调度运行,“引洱入宾”水闸管理所专司老青山隧洞和对宾川县的水量调控,洱海公安分局专管洱海治安。 2003年,大理州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洱海滩地协管员队伍和在环湖乡镇设立洱海管理专职干部,使洱海管理队伍更臻完善,形成了法律保障、统一管理、综合执法、群众参加、科学决策的管理体系。 2004年,大理州人民政府将洱海管理局整体下划给大理市,是市人民政府管理洱海的特地机构,为行使行政职能的正科级事业局,由局机关(内设有办公室、财

10、务科、水政科、渔政科、环保科、法制宣扬科)和下属事业单位(渔政站、水技站、下关水资源管理所、引洱入宾水闸管理所)组成。 依据洱海管理条例规定,洱海管理局的主要职责是: 1、宣扬、贯彻、执行洱海管理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2、拟定洱海爱护管理的中长期规划,报经州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3、统一管理洱海出水口节制闸及引洱入宾节制闸,制定水量调度运行和水量安排安排,报州人民政府批准后,按安排调控水位。 4、参加有关部门监督、检查、落实洱海生态环境爱护和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5、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协调对洱海的科学探讨及科研成果的推广运用。 6、在洱海管理区域内综合行使水政、渔政、自然环境爱护和林政等行政惩

11、罚权。 7、依法征收利用洱海资源的单位或个人应缴纳的规费。 大理市公安局洱海派出所负责洱海管理区域内的社会治安工作。 多年来,各级政府在爱护治理工作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数亿元资金对入湖河道进行治理,限制了水土流失和入湖河湾的沼泽化;建立了数十座缓冲、拦污闸坝;每年进行封湖禁渔,设立幼鱼爱护区,维护正常的渔业生产秩序;向洱海投放鱼苗鱼种,移植优等水生植物,爱护水生植被;清理打捞水葫芦、水花生和死亡水草,扼制外来物种的侵袭;营造洱海绿化林带,建设洱海湖滨带;进行生态农业园区建设,防止和削减农业残留氮磷进入洱海;在洱海汇水区域内禁止含磷洗涤用品,减轻洱海水质氮磷负荷;建设环湖排污干管和垃圾处理厂

12、、污水处理厂,减慢水质突变速度。近年来,我局工作主要体现在: 1洱海生态工程 实施洱海“双取消”工作,取消洱海网箱养鱼11187个,机动渔船2579艘,机动捕捞设施1308套。实施了环洱海“三退三还”工程,共退出耕地12247.72亩,其中退塘还湖4324.84亩,退耕还林7274.52亩,退房还湿地648.36亩;完成环洱海生态湖滨带58公里,复原湿地面积1040万平方米,种植植物170多万株;实施洱海全湖半年休渔和渔船入港集中管理制度,入港率达99.1%以上;实施洱海鱼种投放,改善洱海鱼类区系结构;实施洱海南部湖心平台1平方公里的沉水植物复原试验工程;在洱海北部建立18平方公里水生野生动物

13、自然爱护区;全面实施洱海生态湿地和沉水植物复原建设工程;东区70公里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启动。 2污水处理和截污工程 完成共计49.74公里的大理至下关截污干管工程、凤仪片区综合管网(一期)工程、环洱海截污干渠(一期)工程、洱河南路排污干管工程、银桥至大理截污干管工程,完成153.9公里污水收集管网、东城区综合管网、大理旅游度假区排污管网建设;日处理5万吨的大鱼田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5千吨的庆中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运用;建成日处理5吨、占地面积为7.31亩的大理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场;目前正抓紧建设北五里桥至上关综合管网、环洱海截污干渠和喜洲、上关、双廊、海东、周城五个污水处理系统。 3面源污染治

14、理工程 实施农业科技培训1200多场,培训干部群众13.4万人; 向农户发放大理市粮食作物优化平衡施肥技术和大理市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等科技宣扬资料28.3万份;实行科学施肥,制作22.5万张大春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发放到农户手中;推广测土配方、控氮减磷、优化平衡施肥73.1万亩,降低氮、磷化肥亩用量1520%以上;整顿农药市场,清理假冒伪劣农药和高毒高残留农药,查处高毒农药11853件;实施全面“禁白”工作,收缴塑料制品1700万个,削减环境污染;开展禽畜粪便再生利用的科学探讨,建设禽畜粪便集中处理中温沼气站;实施农村绿色能源建设,建成沼气池1.9万口,减轻洱海流域面源污染。 4.入湖河道

15、和村镇垃圾、污水治理工程 实施完成白塔河、弥苴河、永安江拦污闸工程建设和白鹤溪综合治理工程;启动实施灵泉溪、阳南河、莫残溪、黑龙溪、中和溪和菠罗江综合治理;为沿湖各镇和开发区配备垃圾车39辆;建成垃圾收集池1450口、乡镇垃圾中转站10座、农村公厕115座、尿粪分集式生态卫生旱厕1600个;在环湖各村聘请966名滩地协管员、河道管理员和垃圾收集员,对洱海滩地、入湖河道和村庄进行常年管护和保洁;建成上关镇大营中温沼气站,对禽畜粪便进行再利用处理;建成39个村落污水处理系统。 5.洱海流域面山绿化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实施完成15.2平方公里的向阳箐和9.5平方公里的天镜阁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完成公

16、益林建设3.5万亩;配备管护人员609名,对97.1万亩森林进行管护;在洱海东面山播种云南松籽种11吨,完成造林面积11000多亩;完成退耕还林建设5.2万亩;在2700亩的洱海滩地上种植和补植补造柳树70万株;开展流域禁羊工作,共取缔养殖户525户,处置山羊17.6万只,有效改善了洱海流域的生态环境。 6.洱海环境管理工程 建立洱海地理信息系统,实行高水位运行,科学调度洱海水资源;严格执行洱海管理条例;制定大理州洱海滩地管理实施方法等6个规范性文件,依法治海、管海;主动探究洱海环境管理机制体制,建立环保、渔政、水政、林政、公安联合巡逻综合执法机制,加大洱海监管力度;全面取缔洱海湖内挖沙船9艘

17、、机动运输船127艘和渡口船17艘;全面取缔洱海面山采砂、取石640户;实施流域“禁磷”;启动实施了由179家州、市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共同参加的“洱海爱护月”活动,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公众参加机制;坚持不懈的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制作专题片、幻灯片、展板、宣扬单以及聘请白族艺人以唱大本曲的方式,宣扬洱海爱护治理工作,提高环湖群众的环保意识、法制意识和参加意识。 7.实施洱海北部生态经济示范镇建设 大理市委、市人民政府为进一步解放思想,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大理经济发展难题,突破经济增长方式的瓶颈,走生产发展、生活富有、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针对洱海北部“一

18、河两江”(罗时江、弥苴河、永安江)入湖水量占洱海入湖水量的70%,污染负荷占65%的现状,确定建设洱海北部喜洲、上关、双廊、挖色四个生态经济示范镇。 为进一步实施科学治海之路,针对罗时江、弥苴河、永安江入湖水量占洱海入水量的70%,污染负荷占65%的现状,确定建设“一河两江”3400亩湿地工程。其中罗时江湿地工程1300亩,包括750亩的湿地区和550亩的园林绿化区,包含湿地生态保育区、湿地生态观光带、湿地休闲消遣区、湿地生态科教区和乔灌木隔离带。弥苴河湿地工程1000亩,永安江湿地工程1100亩。 这一系列的洱海爱护治理措施和工作,极大地减轻了洱海的污染负荷,有效减轻了洱海的污染负荷,洱海富

19、养分化进程放缓,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流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洱海治理爱护取得阶段性成效。2008年1-9月洱海水质有8个月达到类,被国家环保总局推广为“洱海爱护模式”,洱海仍旧是全国城市近郊爱护得最好的湖泊之一。 洱海爱护措施 平安爱护措施 管线爱护措施 管线爱护措施 成品爱护措施 成品爱护措施 成品爱护措施 成品爱护措施 环境爱护措施 法官爱护措施(材料)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