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银介质纳米圆柱光栅的吸收特性.doc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19497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镀银介质纳米圆柱光栅的吸收特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镀银介质纳米圆柱光栅的吸收特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镀银介质纳米圆柱光栅的吸收特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镀银介质纳米圆柱光栅的吸收特性.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8 年第 31 卷第 2 期 Electronic Sci. Tech. /Feb. 15, 2018 doi: 10. 16180 / j. cnki. issn1007 7820. 2018. 02. 011 摘 要 镀 银 介 质 纳 米 圆 柱 光 栅 的 吸 收 特 性 陈黎辉,王纪俊,胡欣智,王正岭 ( 江苏大学 理学院 江苏 镇 江, 212013) 文中提出一种镀银介质纳米圆柱光栅并分析其近场和远场特性 。 利用有 限元方法研 究镀银介质 纳米圆柱 光栅的表面等离子激元特性及反射谱 、 透射谱与吸收谱之间的关系 。 研究发现,吸收峰 位置及对应 吸收值随着 结构参数 1

2、2 在同一结构参数下 吸收 峰位置也会随着外部介质折射率的改变 而变化, 。 研究结 果可以 设计一种 新型介 质折射 率检测 器,这为亚波长光栅器件研究的实 用化提供了参考 。 关键词 镀银介质; 纳米圆柱光栅 表面等离子激元; ; 吸收谱 中图分类号 TN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7820( 2018) 02 040 04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Nanometer Silver Cylinder Grating CHEN Lihui , WANG Jijun, HU Xinzhi , WANG Zhengling ( School of Sci

3、ence,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China) Abstract A silver cylinder grating has been proposed and the properties of the near or far field have been stud- ied The surface plasmon of the grating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FEM, and the reflection, transmission and absorp- tion spectrum have bee

4、n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wavelength of highest absorption varies with dif- ferent structure parameters The maximum absorption of 59 5% has been obtained when d1 = 230 nm, d2 = 226 nm, d = 500 nm Meanwhile, the wavelength of highest absorption varies with different media around t

5、he silver cylinder grating with the same structure parameters The result can be used to design a new detector of refractive index that has some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subwavelength grating Keywords silver cylinder; nano grating; surface plasmon; absorption spectrum 随着微纳制作加工技术的不断成熟,对于亚波长 光栅的研究吸引了大量

6、的关注。利用亚波长光栅的独 特特性,人们研制出各种亚波长光栅,如超宽带高反射 率的 反 射 镜、分 束 器、亚 波 长 聚 焦 镜、透 射 光 栅 等 等 。最早, Ebbesen 等人在实验中发现 当光入射 到亚波长正方形圆孔上时,其透射率大于一般透射公 式的结果约 40 倍 。同年, Ghaemi 等人认为异常透 射现 象的原因是 由于表面等离子激元 。后来, Liu 等人研究的结果表明,这是由于在金属方形孔阵列上, 金属表面产生的消逝波导致的 。目前,人们对于亚 波长光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纯介质和纯金属光栅,且 收稿日期: 2017-03-27 基金项目 江苏省自然科 学基金 : ( BK

7、20161342) ; 江苏 省高校 自 然科学研究重大基金 ( 15KJA140001) ; 江苏 省 “六大 人才 高峰 ” 高层次人才( GDZB 018) 作者简介: 陈黎 辉( 1983 ) ,男,硕 士研 究生 。 研 究方 向: 光 电 子和光 学超 材 料 。 王 纪俊 ( 1966 ) ,男,博士,教 授 。 研 究 方 向: 光电子理论和器件等 。 40 截面多为矩型,少有对截面为圆柱型,且具有金属镀层 介质光栅的研究。本文在亚波长光栅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镀银介质纳米圆柱光栅方案,并采用有限 元方法研究其透射谱、反射谱与吸收 谱,并讨论结构参 数与吸收峰位置的关系。

8、1 金 属圆柱光栅结构的光谱特性 镀银介质圆柱光栅的结构如图 1 所示。图中的同 心圆表示的是光栅单元。其中,深色的内圆柱部分表 示的是圆柱介质材料,其折射率为 n2 ,圆柱介质材料 的半径为 d2 。灰色的环状部分表示的 是圆柱外的金 属镀银层,金属镀银 层的厚度为 d = d1 d2 ,金属圆 柱沿 x 方向以两金属圆柱距离为 d 周期性排列之后得 到金属圆柱光栅。圆柱之外的部分表示外层介质,其 折射率用 n0 表示。 在有限元方法模拟中,银的材料参数 由 Lorentz 2 2 0 www. dianz ikej i. org 。 d = 230 nm, d = 226 nm, d =

9、500 nm , 59 5% 。 1 12 13 14 15 陈黎辉 等, : 镀银介质纳米圆柱光栅的吸收特性 1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波长的 TM 偏振光入射到金属圆柱表面时,在金属圆 柱光栅的表面形成局域表面等离子激元( LSP ) ,当相 邻的两个金属圆柱的 LSP 靠近时会发生耦合,从而在 两个银纳米圆柱之 间形成相应的 耦合模式。与此同 时,金属圆柱内的介质圆柱部分也形成了一种驻波模 式。图 3( c) 表明当入射波长为 640 nm 时,产生了最 图 镀银介质圆柱光栅的横截面示意图 大的共振吸收率59. 5% ,此时图中金属圆柱内的驻

10、波 入射。为了能够更好地研究 该结构的亚波长 光学性 质,入射波取为横电磁( TM ) 波,入射波长范围为 550 1 000 nm。在模拟中,将图 1 中的结构两边设置为 周期性边界。经过对结构参数 d, d1 , d2 的调试,其优 化的反射谱、透射谱与吸收谱如图 2 所示。图 2 中的 结构参数为 d = 500 nm, d1 = 230 nm, d2 = 226 nm,此时 金属圆柱光栅的吸收峰值最高。 图 2 银纳米圆柱光栅的入射谱 、 反射谱与吸收谱 由图 2 可知 该结构的反射率很低, ,在研究的波长 范围内其反射率低于 15% ,只有在 640 nm 处达到反 射率的最大值 1

11、7 2% 。与此同时,该结构的透射率整 体上随着入射 波长的 增加 而提高,但 在入 射波 长为 640 nm 处,其透射率突然下降到 27 3% 。而吸收率也 在入射波长为 640 nm 时达到峰值 59 5% 。 图 3 不同入射波长下银纳米管光栅磁场归 一化强度分布图 图 3 中为金属圆柱光栅的归一化磁场强度随不同 入射波长的近场分布图,其对应的结构参数为 d1 = 230 nm, d2 = 226 nm, d = 500 nm,材料参数为 n0 = 1, n2 = 1. 47。图 3 中圆圈表示圆柱的位置,由图可知,当特定 模式和两个金属圆柱间的耦合 吸收模式的强度 几乎 相等。 随着

12、入射波长的变化,金属圆柱间的局域表面等 离子激元耦合模式和金属圆柱内的驻波模式同时发生 了变化,从而使吸收率改变。如图 3( b) 所示,入射波 长减少至 636 nm,而此时的吸收率仅为 43. 1% 。当入 射波长继续变化,图 3( a) 中的入射波长为 622 nm,此 时对应吸收率为 20. 1% 。与此同时,图 3( d) 的入射波 长为 644 nm,而此时的吸收率为 46. 7% ,图 3( e) 中的 入射波长为 656 nm,此时对应的吸收率为 19. 7% 。从 图中可以发现,在入射波长为 622 nm 时,耦合模式远 强于驻波模式。但随着入射波长的增大,耦合模式强 度不断

13、降低,驻波模式强度不断增高,使得共振吸收的 值不断增高。在入射波长为 640 nm 时,驻波模式强度 和耦合模式的强度几乎一致,从而使吸收率达到最大 值 59. 5% 。之后 随着耦合模式的不断降低和驻波模, 式强度的不断升高,使得吸收率不断地降低,直至吸收 峰消失。 2 吸收峰与光栅结构参数的关系 在改变结构参数的情况下,可以对吸收峰的大小 和位置产生影响。为了考虑金属圆柱光栅的结构参数 1 2 讨论。图 4( a) 表明,在保持 d2 = 226 nm, d = 500 nm 不 1 1 1 振波长逐渐增加。到 d1 = 239 nm 处共振波长达到最 大值 647nm,之后逐渐降低。从图

14、 4 ( b) 中可以看出, 在保持 d2 = 226 nm, d = 500 nm 不变,入射为 TM 波时, 在不同 d1 的情况下,吸收率随 d1 的变化关系。吸收 1 1 渐增大,吸收率在 d1 = 239 nm 处达到最小值,此时的 1 1 250 nm 不变的情况下,共振波长及入射光吸收率随 d2 2 2 着 d2 的增加,共振波长逐渐降低。从图 4 ( d) 可 以看 2 2 41 www. dianz ikej i. org , d d , TM , d , d 。 , d , d = 230 nm 59. 5% , d 46. 8% , d 。 4( c) 4( d) , d

15、 = 230 nm,d = 。 4( c) , d , d = 224 nm 642 nm, , d = 226 nm 59. 3% , d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17 nm 时达到极小值 45. 4% 。 陈黎辉,等 : 镀银介质纳米圆柱光栅的吸收特性 图 5 吸收率及吸收峰位置随 n 0 的变化关系 42 图 4 吸收峰与结构参数关系的示意图 吸收峰随着外部介质折射率的变化也不断变化。 当结构参数为 d1 = 230 nm, d2 = 226 nm, d = 500 nm, n2 = 1. 47 时,图 5( a) 表明了吸收率随外部材料

16、折射率的 0 吸收峰处的吸收率不断降低。当 n0 = 1 时,吸收率达 到最大值 59. 5% ,之后随着 n0 的增加,吸收峰处的吸 收率不断降低。当 n0 = 1. 25 时,吸收率降至 14. 4% , 之后吸收峰消失,与此同时,吸收峰的位置随着 n0 的 0 0 部折射率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得金属圆柱间的表面等 离子激元耦合模式发生变化,使得耦合模式和金属圆 柱内的驻波模式强度不再保持平衡,导致吸收率降低。 以此为基础,可以利用银纳米圆柱光栅设计一种介质 折射率检测器。通过检测浸润在介质中的银纳米圆柱 光栅的吸收峰位置,就可以根据图 5( b) 得到该介质的 折射率。 3 结 束语 本文

17、利用有限元法研究了在 TM 波入射情况下的 亚波长镀银介质圆柱光栅的光学特性。研究发现,该 光栅在特定的入射波长处可以达到较高的共振吸收, 并且吸收峰位置及对应吸收值随着结构参数的改变而 发生变化。当镀银层外半径 d1 = 230 nm,内半径 d2 = 226 nm,周 期 d = 500 nm 时,取 得 吸 收 率 最 大 值 59. 5% 。这可以通过金属圆柱间的局域表面等离子激 元耦合模式和金属圆柱内的驻波模式两者强度的相对 关系来解释。与此同时,研究发现该结构的吸收率对 于银层的厚度变化非常敏感,吸收峰也会随着外部介 质折射率的变化而变化,以此为基础可以设计一种新 型介质折射率检测

18、器。 参考文献 1 唐元开,王正岭,刘清 雅 亚波长 光栅的 模态 特性与 衍射 效率及其应用 J 电子 科技, 2016, 29( 3) : 118 121 www. dianz ikej i. org 。 5( a) , n , , 5( b) 。 n = 1 640 nm n = 1. 25 682. 5 nm, 陈黎辉 等, : 镀银介质纳米圆柱光栅的吸收特性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 刘倩 董炀, 金属散射问题的积分方程区域分解法 J 电 tion in thin film organic through the excitation o

19、f plasmonic 子科技 , 2013, 26( 10) : 21 24 modes in metallic gratings J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3 4 5 6 7 8 9 Engheta N Circuits with light at nanoscales: optical nanocir- cuits inspired by metamaterials J Science, 2007, 317 ( 5845) : 1698 1702 Monteiro J P, Carneiro L B, ahman M M, et al Effect of pe

20、- riodicity on the performance of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ensors based on subwavelength nanohole arrays J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13( 178) : 366 370 Lindquist N C, Johnson T W, Jose J, et al Ultrasmooth metal- lic films with buried nanostructures for backside reflection mode plasmoni

21、c biosensing J Annalen der Physik, 2012, 524( 11) : 687 696 Atwater H A, Polman A Plasmonics for improved photovolta- ic devices J Nature Materials, 2010, 9( 3) : 205 213 Catchpole K , Polman A Plasmonic solar cells J Optics Express, 2008, 16( 26) : 21793 21800 Akimov Y A, Koh W S, Ostrikov K Enhanc

22、ement of optical absorption in thin film solar cells through the excitation of higher order nanoparticle plasmon modes J Optics Ex- press, 2009, 17( 12) : 10195 10205 Min C, Li J, Veronis G, et al Enhancement of optical absorp- 2010, 96( 13) : 133302 133309 10 Oulton F, Sorger V J, Genov D, et al Ah

23、ybrid plasmonic waveguide for subwavelength confinement and long range propagation J Nature Photonics, 2008, 2( 8) : 496 500 11 Kolier D, Hohenau A, Ditlbacher H, et al Organic plasmon emitting diode J Nature Photonics, 2008, 2 ( 11 ) : 684 687 12 Kawata S, Inouye Y, Verma P Plasmonics for near fiel

24、d nano imaging and superlensing J Nature Photonics, 2009, 3( 7) : 388 394 13 Ebbesen T W, Lezec H, Ghaemi H, et al Extraordinary optical transmission through subwavelength hole arrays J Nature, 1998, 391( 6668) : 667 669 14 Ghaemi H, Thio T, Grupp D E A, et al Surface plasmons en- hance optical tran

25、smission through subwavelength holes J Physical eview B, 1998, 58( 11) : 6779 6789 15 Liu H T, Lalanne P Microscopic theory of the extraordinary optical transmission J Nature, 2008, 452 ( 7188 ) : 728 731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 上接第 31 页) 5 Aguirre H, Tanaka K Adaptive an

26、king on many ob- approach, part II: handling constraints and extending to an jective problems J Evolutionary Intelligence, 2009, 2( 4) : adaptive approach J 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183 206 Computation, 2014, 18( 4) : 602 622 6 Zhang Q, Li H MOEA /D: A multiobjective evolutionary algo- 11 D

27、i Pierro F , Khu S T, Savic D A An investigation on prefer- rithm based on decomposition J IEEE Transaction on Evo- ence order ranking scheme for multiobjective evolutionary op- lutionary Computation, 2007, 11( 6) : 712 731 timization J 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 7 Li K, Deb K, Zhang

28、 Q, et al An evolutionary many objec- tion, 2007, 11( 1) : 17 45 tiv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dominance and decom- 12 Van Veldhuizen D A, Lamont G B Multiobjective evolution- position J 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 ary algorithm test suites C France: Proceedings of the 1999 tio

29、n, 2015, 19( 5) : 694 716 ACM Symposium on Applied Computing , 1999 8 Li K, Kwong S, Zhang Q, et al Interrelationship based se- 13 Yu Z, Wong H S, Wang D, et al Neighborhood knowledge lection for decomposition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J based evolu tionary algorithm for multiobjective optimiza- I

30、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2015, 45 ( 10 ) : tion problem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 2076 2088 tation, 2011, 15( 6) : 812 831 9 Deb K, Jain H An evolutionary many objective optimization 14 Deb K, Pratap A, Agarwal S, et al A fast and elitist multiob- algorithm using reference

31、point based nondomi nated jective genetical algorithm: NSGA II J IEEE Transac- sorting approach, part I: solving problems with box con- 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2002, 6( 2) : 182 197 straint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 15 Deb K, Thiele L, Laumanns M, et al Scalable multi

32、objec- tion, 2014, 18( 4) : 577 601 tive optimization test problems C Grace: Proceedings ofthe 10 Jain H, Deb K An evolutionary many objective optimization 2002 Congres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CEC 02, algorithm using reference pointbased nondominated sorting IEEE, 2002 www. dianz ikej i. org 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