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扬州大学MBA教育中心(共31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9382532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扬州大学MBA教育中心(共31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扬州大学MBA教育中心(共31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扬州大学MBA教育中心(共3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扬州大学MBA教育中心(共31页).doc(3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 录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M 课程性质:核心课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学时:48学时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管理经济学是MBA培养的重要核心课程之一,它是一门把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学科。其教学目的,一是为企业的管理决策实践提供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的思维框架;二是使学员了解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使企业的决策能够更好地适应于市场体系,以提高学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决策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一是要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一是掌握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在实际决策中的运用。这两部分内容都是重要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掌握后者则

2、是学习前者的目的。所以,对这两部分内容都应当深刻理解和掌握。二、教学内容第一章 管理者、利润和市场第一节 管理经济学和经济学理论第二节 利润最大化第三节 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第四节 市场结构和管理决策第五节 如何利用图表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第一节 需求第二节 供给第三节 市场均衡第四节 市场均衡的变动第五节 限制价与支持价第三章 最优化的边际分析第一节 概念与术语第二节 无约束下的最优化第三节 有约束下的最优化第四章 基本预测技术第一节 需求估计直接法第二节 经验需求函数第三节 需求估计第四节 价格接受企业的需求估计第五节 价格制定企业的需求估计第五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 消费者偏好

3、与效用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第三节 消费者预算约束第四节 效用最大化第五节 单个消费者需求曲线第六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第七节 市场需求曲线第六章 弹性与需求第一节 需求弹性系数第二节 弹性和总收益第三节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第四节 需求弹性计算第五节 其他弹性第六节 边际收益、需求和弹性第七章 短期生产与成本理论第一节 基本概念第二节 短期生产第三节 短期生产总结第四节 经济成本的性质第五节 短期总成本第六节 短期成本与生产关系第八章 长期生产与成本理论第一节 等产量线第二节 等成本线第三节 投入的优化组合第四节 最优化与成本第五节 规模报酬第六节 长期成本第七节 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关系第八节 成

4、本利润分析第九章 生产与成本估计第一节 短期生产函数的规范第二节 短期三次生产函数估计第三节 短期成本估计第四节 短期成本函数估计第十章 竞争市场上的管理决策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第二节 完全竞争企业所面临的需求第三节 短期利润最大化第四节 企业和行业的短期供给第五节 长期内的利润最大化第六节 利润最大化的要素投入量第八节 利润最大化产出决策的应用第十一章 具有市场力企业的管理决策第一节 市场力度量第二节 市场力的决定因素第三节 垄断的利润最大化第四节 利润最大化时投入要素量第五节 垄断竞争第六节 利润最大化价格与产量决策步骤第十二章 寡头垄断市场的决策战略 第一节 同步决策战略 第二节

5、顺序决策战略 第三节 进入限制战略 第四节 重复决策寡头垄断市场的合作第十三章 利润最大化的高级技术第一节 多工厂第二节 成本加成定价第三节 多市场价格歧视第四节 多产品第五节 战略进入限制第十四章 不确定性和风险下的决策 第一节 风险与不确定性 第二节 风险决策 第三节 人们对待风险态度的分析 第四节 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时数分配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其中案例教学等实践性教学方式至少用12学时。四、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课程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过程考核包括课堂参与、个人作业、小组作业等形式。五、参考资料1、托马斯.莫瑞斯:管理经

6、济学(第八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詹姆斯R.麦圭根等:管理经济学:应用、战略与策略,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徐玖平:管理经济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李宝山等:管理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吴德庆:管理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6、陈章武:管理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7、彼得森.刘易斯:管理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M 课程性质:核心课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学时:48学时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会计作为一种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依据。对一个管理者而言,了解会计信息的

7、产生过程,必将为更好地使用分析会计资料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员正确理解、掌握和使用会计信息;能够借助会计学的知识,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本课程基本要求:MBA学员在理解会计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对会计循环的过程及特征有清晰的认识。同时,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各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理解和掌握各要素间的关系和特殊事项的会计表达方式,能够正确阅读与分析会计报表。二、教学内容第一章 会计的性质和目的第一节 谁需要会计第二节 什么是会计第三节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第四节 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第五节 会计基本等式和复式记账原理第六节 现金流量与会计利润孰优孰劣第二章 会计信息的生

8、产第一节 会计信息的表现形式第二节 会计信息生产的流程第三节 借贷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第四节 会计报表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第三章 收入与货币性资产第一节 收入的确认和计量第二节 货币性资产第三节 应收款项及其管理第四节 货币性资产的分析第四章 销货成本与存货第一节 存货的概念和范围第二节 存货的计量第三节 期末存货的计价第四节 存货的清查第五节 存货会计信息的分析第五章 长期非货币性资产第一节 长期非货币性资产的初始计量第二节 固定资产的折旧第三节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第四节 租入资产的改良支出第五节 固定资产的减值和处置第六节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第六章 负债第一节 负债的定义及性质第二节 流动负债第

9、三节 或有事项、或有负债及预计负债第四节 长期负债第五节 经营租赁与融资租赁第六节 借款费用资本化第七节 债务重组第七章 所有者权益第一节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区别第二节 所有者权益概述第三节 投入资本第四节 资本公积第五节 留存收益第八章 现金流量表第一节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第二节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础第三节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的分析第九章 企业合并与合并报表第一节 企业合并及其方式第二节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及其比较第三节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第四节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第五节 合并会计报表及其编制(了解)第十章 财务比率分析第一节 偿债能力分析第二节 资源运用效率分析第三节

10、 销售毛利变动分析第四节 盈利能力分析第五节 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第六节 市场价值比率第七节 杜邦分析第十一章 成本习性与本量利分析第一节 成本习性及其分类第二节 本量利分析第三节 本量利分析的拓展和运用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时数分配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其中案例教学等实践性教学方式至少用12学时。四、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课程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过程考核包括课堂参与、个人作业、小组作业等形式。五、参考资料1、罗伯特N安东尼等:会计学:教程与案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杨雄胜:会计学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3、Lawrence Revsi

11、ne(美)等:Financial Reporting and Analysis,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Krishna G. Palepu(美)等:Business Analysis and Valuation: Using FinancialStatements,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陆正飞:CEO财务报告与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6、周晓苏:会计学(第二版),大连出版社,2010。 数据、模型与决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M 课程性质:核心课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学时:48学时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数据、模型与决策是工商管理硕士(MBA)的一门核心学位课程,它是一门以定

12、量分析为主的学科,它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特别是经济计量模型、运筹学典型模型的建立和检验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模型和数量分析手段解决经济、管理领域中实际问题,为更好地认识社会经济现象,评价自身和环境,以做出科学的决策服务。将课程统计理论与应用(其中包括企业管理统计)、运筹学部分、经济计量分析技术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案例教学为主线,通过重点讲授原理、上机操作解题、个人研究与小组讨论相合的案例分析等环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面对实际背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员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的能力有显著提高,在高层次决策人员应具备的决策能力方面有明显的进

13、步。二、教学内容第一章 数据模型与决策简介第一节 管理科学简介第二节 定量分析第三节 成本、收入与利润模型第二章 线性规划第一节 线性规划模型第二节 线性规划求解第三节 整数线性规划第四节 线性规划应用第三章 运输、指派与转运问题第一节 运输问题第二节 指派问题第三节 转运问题第四节 生产与库存应用第四章 网络模型第一节 最短路问题第二节 最小支撑树问题第三节 网络最大流第四节 动态规划应用第五章 项目安排:PERT/CPM第一节 活动时间已知的项目安排第二节 活动时间不确定的项目安排第三节 时间与成本抉择第六章 决策分析第一节 构造问题第二节 未知概率决策第三节 风险型决策第四节 决策分析应

14、用第七章 多准则决策第一节 目标规划第二节 计分模型第三节 层次分析法第八章 预测第一节 判断预测法第二节 计量回归模型及预测第三节 时间序列模型及预测第四节 模型应用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时数分配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其中案例教学等实践性教学方式至少用12学时。四、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课程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过程考核包括课堂参与、个人作业、小组作业等形式。五、参考资料1、伯纳德 W泰勒:数据模型与决策(原书第9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韩大卫:管理运筹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3、刘汉良:统计学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5、。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M 课程性质:核心课课程学分:2学分 课程学时:32学时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战略高度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框架体系,形成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哲学观;了解并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把握和运用诸如工作分析、员工招募、薪资管理、绩效评价、培训与开发、职业管理等相关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能力。 考虑到MBA学生的特点,以及课程内容操作性、实践性特征,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模拟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体会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发展、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意义,以提高MBA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应

16、用能力。二、教学内容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第一节 管理与人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作用的发挥第二章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与规划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经营职能与战略职能第二节 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规划第三节 人力资源规划应用第三章 工作分析第一节 工作分析概述第二节 工作分析的方法与程序第三节 工作分析应用第四章 人员配置第一节 人员配置概述第二节 人员配置模型第三节 人员配置应用第五章 员工培训与开发第一节 员工培训与开发概述第二节 员工培训程序与方法第三节 职业管理第六章 员工绩效管理第一节 员工绩效管理概述第二节 员工绩效管理的程序与方法第三节 员工绩效管理的问题及对

17、策第七章 薪酬管理第一节 薪酬管理概述第二节 薪酬管理系统第三节 薪酬管理应用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时数分配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其中案例教学等实践性教学方式至少用8学时。四、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课程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过程考核包括课堂参与、个人作业、小组作业等形式。五、参考资料1、韦恩F卡肖:人力资源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雷蒙德诺伊等: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爱德华拉齐尔:人事管理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5、迈克尔比尔:管理人力资本,华夏出

18、版社,1998。6、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中信出版社,2009。7、丹尼尔奎因米尔斯(美):劳工关系,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M 课程性质:核心课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学时:48学时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市场营销是一门市场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的现代管理课程,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是MBA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旨在市场管理运作的较高层次上介绍营销学科知识及其在商业(市场)实践中的运用,在讲解现代营销管理基础知识的同时,结合中国社会及目前转型市场的特点,通过一定的案例,介绍中国营销的发展、分析中国转型市场的特点

19、及各类组织在营销运作实践方面的得与失。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认识现代营销学科的发展过程及未来走向,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分析市场及市场机会;解释并讨论战略性的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制定营销战略及产品、分销、促销、定价的策略;在认识中国市场特点的基础上,运用营销管理学科知识,分析各类组织在中国市场上营销管理实践活动;在中国转型经济条件下及全球化趋势下如何运用营销管理的知识在市场上获取竞争优势,制定营销计划。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理解21世纪的营销第一节 营销的范畴与重要性第二节 营销哲学第三节 营销学的核心概念第四节 营销管理的变迁案 例 可口可乐第二章审视营销管理的基础结构第一节 营销管理系统

20、第二节 营销战略第三节 营销信息系统第四节 营销情智系统第五节 营销调研系统案 例 百威第三章扫描营销环境和捕捉市场第一节 分析宏观环境第二节 预测和测量需求案 例 中国转型市场的特征案 例 中国的新兴中产阶层第三节 市场演变案 例 万科集团第四章创造顾客价值和顾客关系第一节 营销与顾客价值案 例 价值链第二节 培养顾客关系第三节 建立顾客资产案 例 赢回失去的顾客第四节 顾客数据库和数据库营销案 例 惠普挑战戴尔第五章分析消费者市场第一节 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案 例 中国的独生代第二节 关键的心理过程案 例 中国女性社会角色之转变案 例 中国人行为中的数字命理第三节 购买决策过程:五阶段模式

21、第四节 消费者决策的其他理论第五节 消费者采用过程案 例 汰渍在中国(宝洁)雕牌的挑战第六章分析企业市场第一节 组织购买是什么第二节 企业购买过程中的参与者第三节 企业购买过程的各阶段案 例 利乐在中国公司关系案 例 沃尔玛如何在中国采购第七章识别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第一节 市场细分的层次案 例 中国移动的目标市场和细分市场第二节 细分消费者市场和企业市场案 例 中国消费者世代细分第三节 市场目标化案 例 中国的区域消费差异案 例 非常可乐第八章设立定位和应对竞争第一节 制定和传播定位战略第二节 差异化战略案 例 王老吉的重新定位第三节 竞争力和竞争者第四节 竞争战略案 例 百度挑战谷歌第九章创

22、建品牌资产第一节 什么是品牌资产案 例 中国品牌建立的基本缺陷案 例 激活中国老字号第二节 创建品牌资产第三节 制定品牌战略案 例 华为的品牌再造从“土狼”向“大象”的转变第四节 管理和衡量品牌资产案 例 欧莱雅在中国第十章制定产品战略第一节 产品特征和分类第二节 产品关系第三节 包装、标志、担保和保证案 例 迪斯尼第四节 管理新产品案 例 索尼第五节 产品生命周期营销战略案 例 丰田第十一章设计与管理服务第一节 服务的性质第二节 服务公司的营销战略第三节 管理服务品牌第四节 管理服务质量案 例 万科的客户服务第五节 管理产品附加的服务案 例 汇丰银行第十二章制定价格战略和流程第一节 理解定价

23、第二节 制定价格案 例 如家酒店第三节 修订价格第四节 启动及应对价格变动案 例 格兰仕的低价竞争策略第十三章设计和管理整合营销渠道第一节 营销渠道与价值网络第二节 渠道设计决策第三节 渠道管理决策案 例 戴尔第四节 渠道整合与渠道系统案 例 亚马逊第十四章管理零售、批发和物流第一节 零售第二节 批发案 例 沃尔玛和家乐福在中国的“进化”第三节 市场物流案 例 国美电器第十五章设计和管理整合营销传播第一节 营销传播的作用第二节 开展有效的传播案 例 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整合营销传播第三节 全球化中的调整第四节 确定营销传播组合第五节 管理整合营销传播过程第十六章转型营销的管理第一节 改进绩效

24、营销的营销模式案 例 三星第二节 测量和改进营销管理效能第三节 测量和提升营销管理的效率案 例 联想转型第十七章新世界的营销管理第一节 全球营销的管理案 例 奇瑞汽车案 例 中国公司全球化的路径第二节 高科技营销的运用第三节 全方位营销组织的管理案 例 微软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时数分配本课程教学课堂讲授、案例教学与实践等教学方式,其中案例教学等实践性教学方式至少用12学时。四、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课程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过程考核包括课堂参与、个人作业、小组作业等形式。五、参考资料1、科特勒:营销管理(第十三版中国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霍金斯:消费者行为学(第十

25、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王方华:营销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4、卢泰宏:解读中国营销,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M 课程性质:核心课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学时:48学时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运营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如何将资源有效地转换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的学科,是研究如何运用经济及有效的管理方法,对制造或服务企业有限资源的高效集成,为用户提供满意产品和服务的增值过程的管理课程。该课程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有理论阐述、数据分析、图表说明等,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运营管理基本技能,学会如何

26、运用先进技术来改进制造流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基本理论;生产过程组织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原则;劳动组织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生产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对新型生产系统的了解。二、教学内容第一章 生产运营管理学概述第一节 组织的基本职能-生产运作管理第二节 生产运作分类第三节 能力与需求的匹配第四节 运作管理的历史及发展趋势第二章 企业战略和运作策略第一节 现代企业所处的环境第二节 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第三节 生产运作策略第三章 产品开发和技术选择第一节 产品设计与开发

27、阶段第二节 生产流程设计与选择第三节 并行工程第四章 设施的选址与布置第一节 设施选址第二节 设备/设施布置第三节 装配线平衡第四节 非制造业的设施布置第五章 工作设计与工作测量第一节 工作设计第二节 工作测量第六章 综合生产计划第一节 计划管理的一般概念第二节 综合计划的编制第三节 服务业的综合生产计划第七章 独立需求库存管理第一节 库存管理的基本问题第二节 单周期需求库存订货决策模型第三节 连续检查库存补给系统的订货决策模型第四节 周期检查库存补给系统的订货决策模型第八章 物料需求计划与企业资源计划第一节 MRP原理与MRP系统第二节 MRP系统设计决策及应用中的技术问题第三节 MRP与企

28、业资源计划ERP第九章 制造业作业计划与控制第一节 排序问题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流水作业排序问题第三节 单件作业排序问题第四节 生产作业控制第十章 项目管理第一节 项目管理与网络计划第二节 网络时间参数的计算第三节 网络计划的优化第十一章 准时制和精益生产第一节 JIT的实质第二节 看板控制系统第三节 组织准时生产的条件第四节 精益生产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时间分配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计算或作图联系等教学方式。其中案例教学等实践性教学方式至少用12学时。四、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课程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过程考核包括课堂参与、个人作业、小组作业等形式。五、参考资料1、陈秋

29、荣等: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威廉史蒂文森:运营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陈志祥: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4、查理德B蔡斯等:生产与运作管理制造与服务(第八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5、詹姆斯A菲茨西蒙斯等:服务管理运作、战略与信息技术(第五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6、马风才:运营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M 课程性质:核心课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学时:48学时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组织行为学是工商管理硕士(MBA)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MBA其他各门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该

30、课程学习的目标是通过系统讲授、案例分析、互动研讨、作业实践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系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理论观点,了解组织行为理论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分析、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学习识别组织成长阶段与构建核心能力模型;学习分析工作激励问题与设计持续激励机制;学习运用群体动力原理与优化组织沟通策略;学习掌握领导特征策略与提升管理决策能力;学习整合组织结构战略与开发组织文化优势;学习增强变革管理能力与运用组织发展技术。二、教学内容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组织系统观及其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

31、本问题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四节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科学规则第五节 实验研究与案例分析第二章 个性、学习与心智模式第一节 个性、气质的形成与个性成长理论第二节 个性测验与个体行为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第四节 心智模式及其改善第三章 能力、动机与工作满意度研究第一节 能力结构理论第二节 情绪管理与健康人格第三节 动机与个体行为第四节 工作满意度研究第四章 群体动力研究第一节 群体的组成要素与群体功能第二节 群体价值观研究第三节 群体态度的测定第四节 组织文化与群体推动第五章 群体决策第一节 群体理性决策与有限理性决策第二节 小团体意识的危害及其预防第三节 群体压力对群体决策质量的影响研

32、究第六章 激励研究第一节 激励理论第二节 激励对个体行为影响的研究第三节 激励对群体行为影响的研究第七章 组织沟通与人际关系测评第一节 组织沟通网络的形成第二节 有效沟通技术研究第三节 组织的公共关系策略第四节 基本人际关系倾向分析第五节 人际关系与竞争第八章 领导行为研究第一节 领导特质理论第二节 领导方法与授权艺术第三节 规划与政策第九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第一节 组织变革的模式与策略第二节 组织发展理论第三节 组织创新第四节 组织发展的干预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时数分配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其中案例教学等实践性教学方式至少用12学时。四、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过程

33、考核与课程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过程考核包括课堂参与、个人作业、小组作业等形式。五、参考资料1、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精要(原书第7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Steven L.McShane,Mary Ann Von Glinow:组织行为学(英文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3、费雷德卢森斯著,王垒等译:组织行为学第九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4、罗宾斯、贾奇著,李原、孙健敏译: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5、卢盛忠等:组织行为学: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6、张德、陈国权:组织行为学(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

34、大纲课程编号:M 课程性质:核心课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学时:48学时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财务管理是MBA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学科的具体内容、公司的CEO和CFO在企业组织中如何通过投资、融资决策以及营运资本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了解财务人员在公司经营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系统掌握公司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具有制定创造价值的公司筹资、投资和经营决策的能力;具有与公司其他部门和外部投资者进行财务信息沟通的能力;具有从战略层面统筹规划、制定公司财务政策的能力;掌握资本运作的基本知识。二、教学内容第一章

35、 总论第一节 财务管理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财务管理的对象与内容第三节 财务管理目标第四节 财务管理环境第五节 财务估价原理第六节 其他相关的几个问题第二章 资本的筹集与管理第一节 筹资管理概述 第二节 股权资本的筹集第三节 长期债务资本的筹集第四节 期权融资第五节 短期融资第六节 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第三章 投资管理第一节 投资项目概述第二节 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第三节 投资决策实例第四节 证券投资第四章 营运资本管理第一节 营运资本管理概述第二节 现金管理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第四节 存货管理第五章 股利政策第一节 利润分配的原则与内容第二节 利润分配政策第三节 股利的形式与支付程序第四节 股票股

36、利与股票分割第五节 股票回购与库藏股第六章 公司资本运营第一节 资本运营概述第二节 公司扩张第三节 公司收缩第四节 公司重整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时数分配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其中案例教学等实践性教学方式至少用12学时。四、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课程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过程考核包括课堂参与、个人作业、小组作业等形式。五、参考资料1、张先治:财务学概论(第一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2、赵德武:财务管理(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詹姆斯C范霍恩:财务管理与政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4、道格拉斯R爱默瑞:公司财务管理,中

37、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5、Stephen A. Ross等:公司理财,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 Richard A. Brealey等:Prin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M 课程性质:核心课课程学分:2学分 课程学时:32学时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是一门建立在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管理学和生产运作管理等学科基础之上,研究企业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的交叉性应用科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战略规划、组织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学习和掌握企业在全

38、球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信息系统理论;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与建设的基本方法与过程;了解商务技能、数据挖掘、电子商务、知识管理等信息管理技术;具备与IT人员对话,共同建立一个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掌握灵活运用各类信息系统,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掌握管理各类信息资源,提升组织和自身管理决策水平的能力。二、教学内容第一章 信息系统第一节 信息系统的概念、意义及作用第二节 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重要性第三节 信息系统的伦理和社会影响第四节 信息系统的分类第五节 信息系统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第二章 组织、管理和信息系统第一节

39、 组织的显著特征第二节 不同管理学派第三节 组织与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第四节 信息技术怎样改变管理过程第三章 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基础第一节 计算机系统及其技术的发展第二节 计算机软件系统第三节 通讯与网络第四节 数据库环境下的数据管理第四章 信息系统规划与开发第一节 信息系统建设概述第二节 信息系统规划第三节 系统开发与组织变化第五章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策略第一节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第二节 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第三节 系统开发的其他策略第六章 信息系统管理与控制第一节 信息系统管理第二节 信息系统的控制与安全第三节 信息系统审计与评价第七章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资源第二节 信息

40、资源管理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第四节 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对象第八章 信息资源管理中的智能技术及应用第一节 人工智能技术第二节 专家系统第三节 其它人工智能技术第四节 商务智能第五节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第六节 在线分析第九章 信息资源规划与管理第一节 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第二节 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第三节 信息资源规划的技术方法第四节 信息资源管理的织机构与形式第五节 首席信息经理与信息管理人员第十章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第一节 信息资源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第二节 我国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现状第三节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第四节 企业信息系统的类型与应用第十一章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第一节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第二节 网络信息资源门户第三节 网络信息资源的传播与交互第四节 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SEO第五节 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第十二章 信息市场、政策与法律第一节 信息市场第二节 信息政策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