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共27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9343824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共2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共2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共2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共27页).doc(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七、八年制学生使用第一章 绪论【目的要求】1. 掌握临床药理学、临床药效动力学、临床药代动力学、市场药物再评价的概念。2熟悉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临床药理学的职能。3. 了解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概况,新药临床试验的分期、药物临床试验的伦理学要求。【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1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交叉学科。临床药理学以基础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药物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规律等,包括临床药效学

2、、临床药动学、新药的临床试验、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内容。2临床药效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 研究药物对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和临床效应及作用机制。3临床药代动力学(药动学, pharmacokinetics) :研究药物在正常人与患者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性。 4. 市场药物再评价(revaluation of marketing drugs):对已批准上市的药品从临床药理、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等方面,对其在社会人群中的不良反应、疗效、用药方案、稳定性及费用是否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做出科学评价和估计。二、 国内外临床药理学发展概

3、况三、 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1药效学研究2药动学研究3毒理学研究4临床试验5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四、 临床药理学的职能1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2市场药物的再评价3药物不良反应监测4临床药理学教学与培训5临床药理服务五、新药的临床药理学评价1新药研发的主要流程2新药临床试验的分期:、期3新药临床试验方法学:对照、随机、盲法六、新药临床试验的伦理学要求第二章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目的要求】1掌握药物在人体的体内过程随时间而改变的量变规律。2熟悉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诸多因素。【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 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1吸收 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1)消化道内吸收:口

4、服或舌下、直肠给药(2)影响药物从消化道吸收的主要因素:药剂学因素、生物学因素、首关效应 (3)消化道外吸收:从注射部位、皮肤粘膜、鼻粘膜、支气管或肺泡吸收2分布 分布是指吸收入血的药物随血流转运至组织器官的过程。影响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细胞膜屏障器官血流量与膜的通透性、体液pH和药物解离度、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药物转运体。3. 代谢 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改变,也称生物转化(1)生物转化的方式与步骤(2)生物转化的部位及其催化酶(3)生物转化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生理因素与营养状态、病理因素。4. 排泄 排泄是指体内药物或其代谢物排出到体外的过程。(1)肾

5、排泄药物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肾小管重吸收。(2)胆汁排泄及其影响因素(3)肠道排泄及其它途径排泄 二、药代动力学基本原理 1药代动力学的基本原理(1) 动力学模型:开放性一室模型、开放性二室模型。(2)消除速率过程:一级动力学过程、零级动力学过程 2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临床意义(1)半衰期(2)表观分布容积(3)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4)生物利用度(5)总体清除率(6)稳态血药浓度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第三章 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个体化【目的要求】1掌握治疗药物监测的定义及临床意义。2掌握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药物种类。3熟悉治疗药物监测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时数】2学

6、时【教学内容】一、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1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1)个体化给药(2)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3)判断病人用药的依从性(依从性指病人是否遵医嘱用药)2血药浓度与药效的关系3需要监测的药物(1)治疗指数低的药物(2)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3)治疗作用与毒性反应难以区分(4)肝肾心功能不全(5)合并用药 4治疗药物监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影响血药浓度与药效关系的因素(2)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和验证(3)采血时间与方法 5血药浓度测定的方法二、给药个体化1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1)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明确有效血浓度范围、掌

7、握患者的个体化资料。(2)给药个体化的步骤2根据血药浓度制定与调整给药方案第四章 临床药物效应动力学【目的要求】1掌握药物效应的量效关系、时效关系与时效曲线。2掌握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3熟悉药物的效应和作用、受体学说及其临床意义。【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 一、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物的作用是增强或减弱机体原有的功能。增强者称为兴奋(excitation),减弱者称为抑制(inhibition)。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二、 药物作用“量”的规律1量反应的量效曲线(graded doseresponse curve)呈对称的S型曲线。2质反应的量效曲线(quantal

8、dose-respone curve)。 3时效关系与时效曲线三、 药物特异性作用机制1作用于受体的药物:激动药、拮抗药、部分激动药、反向激动药2受体反应性的变化:受体脱敏、受体调节:下调(down regulation),上调(up regulation)3受体理论与临床用药四、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一)药物方面:1给药方案: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和间隔时间2药物剂型3制药工艺4药物相互作用(二)机体方面:年龄、性别、营养状态、精神因素、疾病因素、遗传因素、生物节律。(三)其他因素:生活习惯、环境污染。 第五章 药物的临床研究【目的要求】1掌握新药临床试验分期及各期的目的。2了解中国GC

9、P的要点【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一、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中国GCP要点二、药物临床试验分期及各期的研究内容、目的和设计原则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期,某些类别的新药可以仅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期临床试验: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确定适应症,推荐临床给药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每日给药次数等,评价其不良反应并提供防治方法。期临床试验: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是治疗作用确证阶段。目的是进一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注册申请新药获得批准提供充

10、分的依据。期临床试验:又称新药上市后监察。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注意罕见不良反应)。 第六章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目的要求】1掌握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2掌握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一、药物对妊娠妇女的影响(一)妊娠期药动学特点(二)妊娠期用药注意妊娠期合理用药原则:1给育龄妇女用药,应考虑妊娠可能性;2对已孕妇女,在妊娠头3个月内应尽量不接触药物尤其是已确定或怀疑有致畸作用的药物;3若紧急情况必须用药时,应注意(1)单药有效避免联用(2)有疗效肯定的老药避免使用尚难确定是否对胎儿有影响的新药(3)小剂量有效避免大剂量使用(4)早孕期

11、间避免使用C类、D类药物(5)若病情急需,要应用肯定对胎儿有害的药物,应先终止妊娠,再用药。(三)分娩期合理用药镇痛药、麻醉药、子宫收缩和抑制药的临床应用。 二、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一)胎盘对药物的代谢和转运(二)胎儿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三)药物对胎儿的损伤1致胎儿生长发育迟缓2 药物的致畸作用:美国FDA根据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经验得到的药物对胎儿致畸危险性,把药物分为A、B、C、D、X 5类有致畸作用的药物:苯妥英钠、巴比妥类、碳酸锂、已烯雌酚、避孕药、链霉素、四环素类、维生素A类、抗凝药、抗恶性肿瘤药、糖皮质激素、抗甲状腺素、酒精、吸烟 等。三、哺乳期妇女用药1药物的乳汁转运2哺乳期妇女用药

12、注意1)药物对泌乳的影响2)乳汁中药物对乳儿的影响相当多的药物可通过乳汁转运,被乳儿吸收后,可能对其产生影响。哺乳期妇女应禁用抗肿瘤药、抗甲状腺药、苯二氮卓类、抗抑郁药、抗癫痫药、喹诺酮类药物3)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选择适当的用药时间;必须要用可能对新生儿有影响的药物时,应暂停哺乳。第七章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目的要求】1掌握新生儿及儿童用药注意事项。2熟悉新生儿及儿童不同发育阶段的用药特点。【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一、 新生儿及儿童不同发育阶段的用药特点(一)新生儿对药物反应的特点脏器功能发育不全,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药物代谢及排泄慢。随出生时体重、胎龄及生后日龄

13、的改变,药物代谢和排泄速度变化很大。病儿之间个体差异大。病理状态下,患儿各项功能均减弱。(二)药物对新生儿的影响1可引起新生儿溶血、黄疸或核黄疸2可引起新生儿高铁血红蛋白血症3某些抗生素对新生儿可产生不良影响4阿司匹林可致新生儿出血倾向5新生儿皮肤较薄,应用易吸收的外用药可产生全身毒性。(三)婴幼儿期用药特点(四)儿童期用药特点二、新生儿及儿童用药注意事项1及早明确诊断有助合理用药2防止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的不合理使用3选择适宜的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4严格掌握用药剂量5注意给药时间和间隔6重视用药的依从性第八章老年人的临床用药【目的要求】1掌握老年人安全合理用药原则。2熟悉老年人药动学、药效学特

14、点。【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老年人生理、生化功能的变化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功能、免疫系统、泌尿系统功能的改变。二、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1药物吸收:胃酸缺乏、胃排空速度减慢、胃肠及肝血流量减少、胃肠道内液体量减少,药物吸收减少。2药物分布:老年人细胞内液减少,总体液量减少,而脂肪增加;血浆蛋白减少;药物游离浓度增高。3药物代谢 老年人肝重量减轻,肝血流减少,肝微粒体酶活性降低,对药物代谢减慢, t1/2延长4药物排泄 老年人肾组织进行性萎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肾血流减少,肌酐清除率降低,对药物的排泄能力减低,易蓄积中毒。三、老年人药效学特点1神经系统改

15、变对药效学的影响2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变对药效学的影响3内分泌系统改变对药效学的影响4免疫系统改变对药效学的影响四、老年人安全合理用药(一)用药原则合理:明确诊断、权衡利弊、正确选药。简明:简化治疗方案,用药种类少、用法简单。适量:起始量一般用成人量的1/31/2,,经肾排泄的按肌酐清除率估算。 安全:警惕药物相互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二)注意事项1慎重、合理选药,用药方案简明。2提高老年人对医嘱的依从性 3. 控制疗程,及时停药 4注意烟、酒、茶和饮食对药物的影响第九章 遗传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目的要求】1掌握遗传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熟悉遗传药理学在临床药物治疗和新药开发中的意义。【教学

16、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定义:遗传药理学是研究机体遗传因素(DNA的多态性)对药效学和药动学影响的学科,主要集中研究引起药物反应个体和群体差异的变异基因。二、遗传药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阐明遗传因素在药物代谢和反应差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2阐明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遗传变异。3查找药物新基因。4阐明基因组中与药物相关的蛋白及其功能及编码基因。5对人群进行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并阐明与药物反应变异相关的候选基因。6阐明药物反应蛋白和相关基因在疾病发生等方面的作用。三、药物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一)药物氧化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细胞色素P450酶系基因多态性:细胞色素P450酶系(cyt

17、ochrome p450, CYP450)由一群基因超家族编码的酶蛋白组成。它参与临床上90%以上的药物代谢。因此,P450基因多态性是造成不同个体药物代谢差异的基础。 1CYP2C92CYP2C193CYP2D64 CYP3A(二)药物代谢转移酶基因多态性1HMNT基因多态性2TPMT基因多态性三、药物转运体基因多态性1ABCB1转运体2有机阴离子转运体3有机阳离子转运体四、药物受体的基因多态性1受体的基因多态性2AT1受体的基因多态性3组胺受体的基因多态性45-HT受体的基因多态性五、遗传药理学和临床合理用药(一)遗传药理学在临床药物个体化治疗中的意义1针对病人基因型选择合适的药物2针对病

18、人的基因型选择个体化剂量3早期发现疾病的遗传性易感因子,及早预防发病和进行有效治疗。(二)遗传药理学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意义1开发针对性强、对特定疾病和特定人群更安全有效的药物。2发现药物新作用靶点,开辟新药设计新途径。3改善新药开发和新药临床试验过程,减少参试人数量。4提高新药研制成功率。5降低新药开发成本和医疗费用。第十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药物警戒【目的要求】1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及常用分类。2掌握药源性疾病的概念、诊断和处理原则。3. 掌握药物警戒的概念及主要工作内容4熟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5熟悉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1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19、一、 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1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定义WHO:为了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人在正常用法用量下服用药物所出现的非期望的有害反应。2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 ADE) WHO: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良医学事件,不一定与用药有因果关系。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 (一)按照药物不良反应的性质分类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传统分类 (三)药物不良反应的新分类法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一)药物方面 1药理作用 2药物的制剂工艺、杂质 3药物的剂量、剂型和给药途径 4药物相互作用 (二)机体方面1种族和民

20、族差异2性别、年龄3个体差异4患者的病理状态 (三)其他因素第2节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一)我国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程序(三)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范围(四)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五)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意义第3节 药源性疾病一、药源性疾病的分类 1量效关系密切型 2量效关系不密切型 3长期用药致病型 4药后效应型二、诱发药源性疾病的因素1患者因素2药物因素三、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依据病史、用药史、临床表现,询问过敏史、家族史,排除药物以外的因素,经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治疗原则:找出致病药物,停用并促其排出;症状严重时,要进行对症治疗;对已确认的致病药可选用特异

21、性拮抗剂。第4节 药物警戒(pharmacovigilance,PV) 一、定义 与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药物不良事件或其他任何与药物相关问题有关的科学研究与活动。 二、药物警戒的主要工作内容 1早期发现未知药品的不良反应及其相互作用。 2发现已知药品的不良反应增长趋势。 3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风险因素和可能机制。 4对风险效益评价进行定量分析,发布相关信息,促进药品监管和指导临床用药。 三、药物警戒的目的 1评估药物的效益、危害、有效及风险,以促进安全、合理、有效的用药。 2防范与用药相关的安全问题,提高患者在用药、治疗及辅助医疗方面的安全性。 3教育、告知病人药物相关的安全问题,增进涉及用药

22、的公众健康与安全。第十一章 药物相互作用 目的要求1掌握药物相互作用的概念及对临床治疗的影响。2熟悉药物在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3熟悉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4掌握预防不良药物相互作用的方法。 教学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概念及对临床治疗的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s):指病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所产生的复合效应,使药物的疗效发生变化或产生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对临床治疗的影响:药物的作用加强或减弱:加强指疗效提高或毒性增加;减弱指毒性减小或疗效降低。疗效提高和毒性减小称为临床期望得到的药物相互作用。毒

23、性增加和疗效降低称为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二、 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一)影响药物的吸收 1pH的影响2离子的作用3胃肠运动的影响 4肠吸收功能的影响5间接作用(二)影响药物的分布 1竞争血浆蛋白结合位点 2改变药物的组织分布量 (三)影响药物的代谢 1酶诱导(enzyme induction) 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水合氯醛、格鲁米特、甲丙氨酯、苯妥英、扑米酮、卡马西平、保泰松、尼可刹米、利福平、螺内酯 等可加速某些药物的代谢,减弱其疗效。 2酶抑制(enzyme inhibition) 药酶抑制剂:氯霉素、异烟肼、环丙沙星、红霉素、甲硝唑、咪康唑、酮康唑、西咪替丁、奥美拉唑、三环类抗

24、抑郁药、吩噻嗪类、保泰松、胺碘酮、维拉帕米、哌醋甲酯、丙戊酸钠 等可抑制某些药物的代谢,增强其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四)影响药物的排泄 1干扰药物从肾小管分泌2影响药物从肾小管重吸收 三、药效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1协同作用 2拮抗作用 四、药物体外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药物与容器的相互作用、赋形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五、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1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2呼吸系统不良反应3.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4.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5. 肾脏的不良反应六、不良药物相互作用的预防1. 详细了解病史2. 减少联合用药的种类和数量3尽量避免联合应用易导致严重不良相互作用的药物4充分考虑遗传因素、疾病或病

25、理情况对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5不宜频繁更换药物6应用容易引起相互作用的药物时,应特别注意,必要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第十二章 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性目的要求1掌握药物滥用、药物依赖性的概念。2掌握具有依赖性药物的分类。3掌握药物依赖性的治疗措施。4熟悉药物滥用的管制与防治。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 一、概念1药物滥用(drug abuse):非医疗目的反复使用具有依赖性潜能的精神活性物质的行为。2药物依赖性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是指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 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 表现出一种强迫性地定期用该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 为的是要体验它的精神效应, 有时也是为

26、了避免断药引起的不舒适。同一个人可以对一种以上的药物产生依赖性。药物依赖性分为精神依赖性和生理依赖性两类:1精神依赖性 (psychic dependence) 药物对CNS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欣快、愉悦、满足)。滥用者表现为对药物强烈的心理渴求(craying)。 这种不能自制的强烈欲望驱使用药者产生觅药行为(drug seeking behavior)和用药行为(drug taking behavior) 。 2生理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 具有依赖性特征的药物经过反复使用所造成的一种病理性适应状态,必须有足量的依赖性药物维持,机体才能保 持正常状况。若

27、突然停药,生理功能紊乱,产生戒断综合征(abstinence syndrome)。 3交叉依赖性(cross-dependence)人体对一种药物产生依赖性时,使用该药所引发的戒断症状可被另一性质相似的药物所抑制,并维持原已形成的依赖状态。 二、具有依赖性特性药物的分类1麻醉药品(narcotic drugs):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2精神药物(psychotropic substances)::镇静催眠药、中枢兴奋药、致幻剂。3其它:烟草、酒精、挥发性有机溶剂。三、致依赖性药物的依赖性特征四、药物滥用的危害五、药物滥用的管制与防治1国际管制战略2我国的药物滥用管制办法六、药物依赖性的治疗

28、 治疗目标: 从依赖状态变成无毒状态,并维持无毒状态。完整的阿片脱瘾包括:脱毒或控制戒断症状;身体康复和心理康复; 预防复吸。第十三章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 目的要求1掌握不同类型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2掌握各类癫痫的合理选药。3熟悉抗帕金森病药、抗老年痴呆药的临床应用。 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第1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药物治疗(一)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选药原则1首选抗血小板药2频繁发作的颈内动脉系统、无房颤的患者可选巴曲酶降解纤维蛋白。3. 经抗血小板治疗后仍频繁发作者可考虑加抗凝治疗。4. 伴房颤者选华法林长期口服以预防发作。5. 对于有危险因素者,

29、尤其有出现脑梗死者,应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治疗。6. 可加用钙通道阻滞药或改善脑供氧的药。二、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药物治疗(一)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选药原则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以分型、分期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三、 脑栓塞的药物治疗1. 降颅压、脱水及利尿药2. 溶栓药3. 抗凝药第2节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药物治疗(一)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选药原则二、脑出血的药物治疗(一)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选药原则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减轻血肿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治并发症。第3节 治疗癫痫的药物一、癫痫发作的主

30、要类型。二、抗癫痫药的基本作用机制。三、癫痫治疗的总则 1. 按照发作类型选药2. 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尽量单一用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最好监测血药浓度;换药时应先加用替换药,再渐停老药;不可突然停药。3. 密切注意不良反应4. 孕妇用药应特别慎重四、常用抗癫痫药 第4节 抗帕金森病药 第五节 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 一、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二、常用抗帕金森病药1. 拟多巴胺类药2. 中枢抗胆碱药第5节 抗老年痴呆药 一、概述 二、 常用抗老年痴呆药1. 脑循环改善剂2. 亲智能药3. 与神经递质有关的药物第十四章 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目的要求】1掌握利尿药、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转化

31、酶抑制药、AT1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2. 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的临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3. 掌握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受体阻断药、利尿药在心衰治疗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4. 掌握常用调血脂药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第1节 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一、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临床分型。二、常用抗高血压药的分类三、常用抗高血压药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2.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药3. 肾素抑制药4. 钙通道阻滞药5. 受体阻断药6. 利尿药四、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1. 小剂量用药,减少不良反应2. 平稳降压3. 联

32、合用药4. 个体化治疗五、特殊人群的降压治疗1. 高血压合并心衰:ACEI、ARB、受体阻断药、利尿药2.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药、ACEI、ARB3.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ACEI联用钙通道阻滞药或小剂量利尿药4. 高血压合并肾脏损害:ACEI、ARB、钙通道阻滞药5. 老年高血压:钙通道阻滞药、ACEI、ARB、利尿药第2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临床应用一、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1.冲动形成障碍:自律性增高;后除极和触发活动。2. 冲动传导障碍:单纯性传导障碍;折返形成。二、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I类:Na+通道阻滞剂,又分为Ia、Ib、Ic三个亚类。II类:受体阻断剂III类

33、:延长APD药IV类:钙通道阻滞剂三、临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1 I类抗心律失常药(1)Ia类奎尼丁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普鲁卡因胺的作用和临床应用特点。(2)Ib类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美西律的作用特点。(3)Ic类普罗帕酮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特点。2II类- 受体阻断药受体阻断剂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主要适应症。普萘洛尔,美托洛尔、艾司洛尔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特点。3III类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抗心律失常作用、药动学、不良反应。索他洛尔的抗心律失常特性。4IV类 钙通道阻滞药维拉帕米在抗心律失常中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四、抗心律失常药应用

34、原则第3节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的临床应用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药、醛固酮受体拮抗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与评价。二、利尿药利尿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与应用。三、受体阻断药对心力衰竭从禁忌到适应症,抗心衰的机制及临床评价、用法与注意事项。四、强心苷类强心苷类抗心衰的作用与机制、临床应用与评价、用法与注意事项。五、 心衰的药物治疗原则第4节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临床应用一、调血脂药1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洛伐他汀(lo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等此类药物的降脂特点、作

35、用机制、临床应用及评价。2. 苯氧酸类(贝特类)的降脂特点、临床应用及评价。3烟酸类的降脂特点、临床应用及评价。二、抗氧化剂 普罗布考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评价。三、 多烯脂肪酸类 包括n-6和n-3两种类型,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评价。四、保护动脉内皮药肝素、硫酸软骨素等。第十五章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药物【目的要求】1、 掌握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的作用与作用机制、适应症、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2. 熟悉胰岛素增敏剂、-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药理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3. 掌握硫脲类药物治疗甲亢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1节 糖尿病的临床用药一、糖尿病的类型二、胰岛素1.

36、胰岛素各种制剂的特点2. 胰岛素的药理作用与机制3. 临床应用与评价4.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三、口服降血糖药1. 磺酰脲类:第一、二、三代磺酰脲类药物的名称、作用与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2. 格列奈类:瑞格列奈、那格列奈作用与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3. 双胍类:二甲双胍作用与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4. 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药理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5.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药理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6.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37、艾塞那肽药理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7. 二肽基肽酶-抑制剂: 西格列汀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第2节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用药一、硫脲类包括 硫氧嘧啶类:丙硫氧嘧啶、甲硫氧嘧啶;咪唑类:甲巯咪唑、卡比马唑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与防治。二、碘和碘化物碘化钾和复方碘溶液的药理作用与机制、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与防治。三、放射性碘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与防治。四、受体阻断药常用普萘洛尔、美托洛尔辅助治疗甲亢及甲状腺危象。第十六章抗菌药的合理应用【目的要求】1. 掌握抗菌药依据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分类。2. 掌握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抗菌特点、临床评价

38、和主要不良反应3. 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4. 熟悉需要进行TDM的抗菌药物。【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 一、抗菌药的临床药动学(一)抗菌药的体内过程 临床常用抗菌药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方面的特点。(二)抗菌药的体内过程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1. 依据抗菌药在不同组织或体液中的分布情况,选择在感染部位易达有效浓度且细菌敏感的药物,以提高疗效。2. 轻中度感染选择口服吸收好的抗菌药,严重感染注射给药。3. 氨基苷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易透过胎盘屏障损伤胎儿,孕妇禁用。4. 多数抗菌药在尿中浓度高,治疗单纯性尿路感染可口服用药。(三)抗菌药依据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分类1. 浓度依赖性

39、抗菌药:氨基苷类、氟喹诺酮类、甲硝唑等。2.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大环内酯类等。二、抗菌药的治疗药物监测需要进行TDM的药物:氨基苷类、万古霉素、氯霉素、SMZ-TMP、肾功能减退者应用大剂量青霉素。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1. 确诊为细菌感染才用。2. 据药敏结果选药。3. 依据药物的作用特点选药。4. 依据患者病情状况制定抗菌治疗方案。5. 避免局部用药;联合用药应有明确的指征。6. 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和疗程。7. 综合治疗四、抗菌药的临床应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硝基咪唑类的抗菌特点、临

40、床应用及评价、主要不良反应与防治。第十七章 抗恶性肿瘤药的临床应用【目的要求】1. 掌握常用抗恶性肿瘤药的基本作用机制及特点。2. 熟悉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了解其发展方向。3. 熟悉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一、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分类根据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将其分为五类1. 干扰核酸代谢的药物2. 直接影响和破坏DNA结构及功能的药物3. 影响转录过程的药物4. 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药物5. 生物治疗药二、常用抗恶性肿瘤药的作用与特点(一)干扰核酸代谢的药物1.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药甲氨蝶呤(MTX)的抗肿瘤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2. 嘌呤核苷酸互变抑制剂巯基嘌呤(

41、6-MP)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3.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氟尿嘧啶(5-FU)的抗肿瘤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卡培他滨的特点及应用。4.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羟基脲(HU)、吉西他滨的作用特点。5. DNA多聚酶抑制剂阿糖胞苷(Ara-C)、安西他滨的临床应用二、直接影响和破坏DNA结构及功能的药物(一)烷化剂1. 氮芥(HN2)用于恶性淋巴瘤,尤其适于有纵膈压迫症状者。毒性大。2. 环磷酰胺(CTX)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对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卵巢癌、乳腺癌等有效。致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肝功损害。3. 噻替派(TSPA):用于乳癌、卵巢癌、肝癌、恶性黑色素瘤。致骨髓抑制。4.

42、白消安(马利兰):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可抑制骨髓。5.卡莫司汀:其脂溶性高,能透过血脑屏障,主要用于脑瘤,对恶性淋巴瘤、骨髓瘤也有效。致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肺纤维化.(二) 破坏DNA的铂类化合物顺氯氨铂:肿瘤联合化疗常用药物之一,与其他抗肿瘤药无交叉耐药性。可损伤消化道、抑制骨髓、引起耳毒性和肾毒性。同类药物卡铂抗瘤作用强,毒性较低。(三)破坏DNA的抗生素类丝裂霉素 (MMC):用于消化道肿瘤、恶性淋巴瘤等。博莱霉素(BLM):主要于鳞状上皮癌,也用于淋巴瘤的联合治疗。(四)拓朴异构酶抑制剂喜树碱(CPT):用于胃癌、绒毛膜上皮癌、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对膀胱癌、结肠癌、肝癌等。喜树

43、碱毒性大,可致GI反应、泌尿道刺激症状、骨髓抑制等。羟基喜树碱的毒性较低。三、干扰转录过程的药物1. 多柔比星(阿霉素,adriamycin ):抗癌谱广,疗效高,用于耐其它药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或粒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肉瘤、乳癌、卵巢癌、小细胞肺癌、胃癌、肝癌、膀胱癌等。可致心脏毒性、骨髓抑制等。2. 柔红霉素 作用机制同阿霉素,用于耐其它药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或粒细胞性白血病。也可致心脏毒性、骨髓抑制等四、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药物(一)干扰氨基酸供应的药物 L-门冬酰胺酶 :可水解 L-门冬酰胺使瘤细胞蛋白质合成受抑制,而正常细胞不受影响。用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有骨髓抑制、过敏反应。(二)干扰蛋白质功能的药物三尖杉酯碱:它们抑制蛋白合成起始阶段,并使核蛋白体分解,释出新生肽链。对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疗效好,也用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可致骨髓抑制、脱发、胃肠道反应等。(三)影响微管蛋白装配和纺锤丝形成的药物1. 长春碱类 有长春碱(VLB)、长春新碱(VCR)、长春地辛(VDS)长春瑞宾(NVB)。主要作用于M期。VLB主要治疗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绒毛膜上皮癌。VCR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