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基础知识(共11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9340250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基础知识(共11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基础知识(共11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基础知识(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基础知识(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8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基础知识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中药学一、药性理论(一)四气1.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12.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1(二)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1(三)升降浮沉1.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12.升浮沉降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1(四)归经1.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12.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1(五)毒性1.毒性的含义12.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13.引起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1二、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一)中药的配伍1.配伍的意义12.配伍的内容1(二)中药的用药禁忌1.配伍禁忌12.妊娠用药禁忌13.服药时的饮食禁忌1三、中药的剂量与用法(一)剂

2、量确定剂量的因素1(二)用法1.特殊煎法12.服药法1四、解表药(一)概述1.解表药的性能特点12.解表药的功效13.解表药的适应范围14.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5.各类解表药的性能特点16.各类解表药的功效17.各类解表药的适应范围1(二)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四、解表药(三)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五、清热药(一)概述1.清热药的性能特点12.清热药的功效13.清热药的适应范围14.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5.各类清热药的性能特点16.各类清热药的功效17.各类清热药的适应范围1(二

3、)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栀子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三)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四)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重楼、土茯苓、鱼腥草、败酱草、射干、山豆根、马勃、白头翁、马齿苋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五)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水牛角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六)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六、泻下药(一)概述1.泻下药的性能特点12.泻下药的功效13.泻下药的适应范围14.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5.各类泻下药的性能特点16.各类泻下药的功效17.各

4、类泻下药的适应范围1(二)攻下药大黄、芒硝、芦荟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三)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四)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七、祛风湿药(一)概述1.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12.祛风温药的功效13.祛风湿药的适应范围14.祛风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5.各类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16.各类祛风湿药的功效17.各类祛风湿药的适应范围1(二)祛风寒湿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乌梢蛇、木瓜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三)祛风湿热药秦艽、防己、豨莶草、雷公藤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四)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

5、1八、化湿药(一)概述1.化湿药的性能特点12.化湿药的功效13.化湿药的适应范围14.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二)具体药物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十一、理气药(一)概述1.理气药的性能特点12.理气药的功效13.理气药的适应范围14.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二)具体药物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川楝子、乌药、香附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十二、消食药(一)概述1.消食药的性能特点12.消食药的功效13.消食药的适应范围14.消食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二)具体药物山楂、神曲、麦芽、谷芽、莱菔子、鸡内金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十三、驱虫药(一)概述1.驱虫药的性能特点

6、12.驱虫药的功效13.驱虫药的适应范围1中药学4.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二)具体药物使君子、槟榔、南瓜子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十四、止血药(一)概述1.止血药的性能特点12.止血药的功效13.止血药的适应范围14.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5.各类止血药的性能特点16.各类止血药的功效17.各类止血药的适应范围1(二)凉血止血药小蓟、地榆、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三)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四)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五)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十五、活血化瘀药(一)概述1.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1

7、2.活血化瘀药的功效13.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14.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5.各类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16.各类活血化瘀药的功效17.各类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1(二)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三)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四)活血疗伤药土鳖虫、马钱子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五)破血消癥药莪术、三棱、水蛭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十六、化痰止咳平喘药(一)概述1.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12.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13.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14.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5.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

8、的性能特点16.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17.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1(二)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前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三)清化热痰药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桔梗、前胡、胖大海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四)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紫苏子、百部、桑自皮、葶苈子、白果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十七、安神药(一)概述1.安神药的性能特点12.安神药的功效13.安神药的适应范围14.安神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5.各类安神药的性能特点16.各类安神药的功效17.各类安神药的适应范围1(二)重镇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琥珀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三)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远志的功效

9、、应用、用法用量1十八、平肝息风药(一)概述1.平肝息风药的性能特点12.平肝息风药的功效13.平肝息风药的适应范围14.平肝息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5.各类平肝息风药的性能特点16.各类平肝息风药的功效17.各类平肝息风药的适应范围1(二)平抑肝阳药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罗布麻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三)息风止痉药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全蝎、蜈蚣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十九、开窍药(一)概述1.开窍药的性能特点12.开窍药的功效13.开窍药的适应范围14.开窍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二)具体药物麝香、冰片、苏合香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二十、补虚药(一)概述1.补虚药的性能特点12

10、.补虚药的功效13.补虚药的适应范围14.补虚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5.各类补虚药的性能特点16.各类补虚药的功效17.各类补虚药的适应范围1(二)补气药人参、西洋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三)补阳药鹿茸、紫河车、淫羊藿、杜仲、续断、肉苁蓉、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蛤蚧、冬虫夏草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四)补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龙眼肉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五)补阴药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枸杞子、黑芝麻、龟甲、鳖甲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二十一、收涩药(一)概述1.收涩药的性能特点12.收涩药的功效13.收涩药的适应范围14.收涩药的使用

11、注意事项15.各类收涩药的性能特点16.各类收涩药的功效17.各类收涩药的适应范围1(二)固表止汗药麻黄根、浮小麦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三)敛肺涩肠药五味子、乌梅、五倍子、罂粟壳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四)固精缩尿止带药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海螵蛸、莲子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续表(方剂学)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方剂学一、概述(一)方剂与治法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12.常用治法1(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1.方剂配伍的目的12.方剂的组方原则13.方剂的变化形式1(三)常用剂型汤、丸、散、膏、酒、丹、栓、注射剂的特点11二、解表剂(一)概述1.解表剂的适用范围12.解表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2、1(二)辛温解表1.桂枝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麻黄汤的鉴别应用12.九昧羌活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3.小青龙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三)辛凉解表1.银翘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桑菊饮的鉴别应用1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四)扶正解表败毒散的组方原理1三、泻下剂(一)概述1.泻下剂的适用范围12.泻下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二)寒下1.大承气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的鉴别应用12.大黄牡丹汤的组方原理1(三)温下温脾汤的组方原理1(四)润下1.麻子仁丸的组方原理12.济川煎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麻子仁丸的鉴别应用1(五)逐水十枣汤的组方原理及应用注意事项1(

13、六)攻补兼施黄龙汤的组方原理1四、和解剂(一)概述1.和解剂的适用范围12.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二)和解少阳1.小柴胡汤的组方原理12.大柴胡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小柴胡汤的鉴别应用1(三)调和肝脾1.逍遥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四逆散的鉴别应用12.痛泻要方的组方原理1(四)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五、清热剂(一)概述1.清热剂的适用范围1方剂学2.清热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二)清气分热白虎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竹叶石膏汤的鉴别应用1(三)清营凉血清营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犀角地黄汤的鉴别应用1(四)清热解毒1.黄连解毒汤的组方原理12.普济消毒饮的组方原理13.仙方活命

14、饮的组方原理。1(五)清脏腑热1.龙胆泻肝汤的组方原理,12,清胃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玉女煎的鉴别应用13.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组方原理14.芍药汤的组方原理1(六)清虚热青蒿鳖甲汤的组方原理1六、祛暑剂(一)概述1.祛暑剂的适用范围12.祛暑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二)祛暑利湿六一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七、温里剂(一)概述1.温里剂的适用范围12.温里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二)温中祛寒1.理中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2.小建中汤的组方原理1(三)回阳救逆四逆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四)温经散寒1.当归四逆汤的组方原理12.阳和汤的组方原理1八、补益剂(一)概述1.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及配伍规律

15、12.补益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二)补气1.四君子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2.参苓白术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四君子汤的鉴别应用13.补中益气汤的组方原理14.生脉散的组方原理15.玉屏风散的组方原理1方剂学(三)补血1.四物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2.当归补血汤的组方原理13.归脾汤的组方原理1(四)气血双补1.炙甘草汤的组方原理12.八珍汤与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的鉴别应用1(五)补阴1.六昧地黄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2.一贯煎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逍遥散的鉴别应用1(六)补阳肾气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七)阴阳双补地黄饮子的组方原理1九、固涩剂(一)概述1.固涩剂的适用范围12.固涩剂的应用注意事

16、项1(二)涩肠固脱真人养脏汤的组方原理1(三)涩精止遗金锁固精丸的组方原理1(四)国崩止带固冲汤的组方原理1十、安神剂(一)概述1.安神剂的适用范围12.安神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十、安神剂(三)滋养安神1.酸枣仁汤的组方原理12.天王补心丹的组方原理1十一、开窍剂(一)概述1.开窍剂的适用范围12.开窍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二)凉开1.安宫牛黄丸与牛黄清心丸的鉴别应用12.至宝丹与安宫牛黄丸、紫雪的鉴别应用1(三)温开苏合香丸的组方原理1十二、理气剂(一)概述1.理气剂的适用范围12.理气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二)行气1.越鞠丸的组方原理12.枳实薤白桂枝汤的组方原理13.半夏厚朴汤的组方原理14.

17、天台乌药散的组方原理1(三)降气1.苏子降气汤的组方原理12.定喘汤的组方原理1方剂学3.旋覆代赭汤的组方原理1十三、理血剂(一)概述1.理血剂的适用范围及配伍规律12.理血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二)活血祛瘀1.桃核承气汤的组方原理12.血府逐瘀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3.补阳还五汤的组方原理14.复元活血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血府逐瘀汤的鉴别应用15.生化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温经汤的鉴别应用16.桂枝茯苓丸的组方原理1(三)止血1.十灰散的组方原理12.小蓟饮子的组方原理13.黄土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归脾汤的鉴别应用1十四、治风剂(一)概述1.治风剂的适用范围12.治风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二)疏散外风

18、1.川芎茶调散的组方原理12.小活络丹的组方原理13.消风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防风通圣散的鉴别应用1(三)平息内风1.羚角钩藤汤的组方原理12.镇肝熄风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天麻钩藤饮的鉴别应用1十五、治燥剂(一)概述1.治燥剂的适用范围12.治燥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二)轻宣外燥1.杏苏散的组方原理12.清燥救肺汤的组方原理1(三)滋阴润燥1.增液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2.麦门冬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炙甘草汤、清燥救肺汤的鉴别应用13.百合固金汤的组方原理1十六、祛湿剂(一)概述1.祛湿剂的适用范围12.祛湿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二)燥湿和胃1.平胃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方剂学2.藿香正气散的组方原理

19、1(三)清热祛湿1.茵陈蒿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2.八正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小蓟饮子的鉴别应用13.三仁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甘露消毒丹的鉴别应用1(四)利水渗湿1.五苓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猪苓汤的鉴别应用12.防己黄芪汤的组方原理1(五)温化寒湿1.苓桂术甘汤的组方原理12.真武汤的组方原理13.实脾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真武汤的鉴别应用1(六)祛风胜湿独活寄生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十七、祛痰剂(一)概述1.祛痰剂的适用范围及配伍规律12.祛痰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二)燥湿化痰1.二陈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2.温胆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蒿芩清胆汤的鉴别应用1(三)清热化痰1.清气化痰

20、丸的组方原理12.小陷胸汤的组方原理1(四)润燥化痰贝母瓜蒌散的组方原理1(五)温化寒痰三子养亲汤的组方原理1(六)治风化痰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方原理1十八、消食剂(一)概述1.消食剂的适用范围12.消食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二)消食化滞保和丸的组方原理1(三)健脾消食1.健脾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参苓白术散的鉴别应用12.枳实消痞丸的组方原理1十九、驱虫剂乌梅丸的组方原理1注:1.组方原理指据证审机、立法遣药、合理配伍的逻辑联系。2.加减化裁主要指方剂学教材中涉及的常用加减、附方。3.鉴别应用指两首或两首以上方剂在主治、组成、配伍、功用等方面的对比分析。4.凡大纲中涉及的方剂,考生均应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主治。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