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页岩气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doc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19330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2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页岩气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页岩气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页岩气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页岩气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31 卷 第 4 期 石 油 学 报 V o l. 31 N o. 4 2010 年 7 月 文章编号 : 0253 2697( 2010) 04 0689 06 A CT A PET R O LEI SIN ICA July 2010 综 述 中国页岩气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陈尚斌 1, 2 朱炎铭 1, 2 王红岩 3 刘洪林 3 魏 伟 3 罗 跃 1, 2 李 伍 1, 2 方俊华 1, 2 ( 1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徐州 221116; 2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江苏徐州 221008; 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河北廊坊 0

2、65007) 摘要 : 借助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 系统检 索了 中国页 岩气 的研究 论文 , 分 析了这 百余 篇论 文的分 布特 征 , 归纳了 研究 机 构 、 科研群体及基金资助等情况 , 综述了中国页岩气研究现状 , 探讨了未来 其研究 的走向 和发展 需求 。 研究 结果表 明 : 中国页 岩 气论文总数少 , 具有典型发展初期阶段分布 特征 , 说明基 础研究 与勘探 开发刚 驶入一 个全新的 起步 发展阶 段 , 在未 来一个 较长 时 期 , 页岩气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将是研究的主 要方向 , 地质基础 研究 工作必受重 视 , 勘 探试井 及与之 相关的 产能模 拟

3、 、 压 裂等增 产 开发措施研究也会逐步展开 ; 基于地质条件 、 成藏要素及油气产区特殊条件的综合分析 , 四川盆地南部地 区很可能 会成为中国 第 一个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先导性试验建设基地 ; ! 在政策 扶植和基金支持下 , 坚持科技攻关 , 开展多种合作 , 增进 学术交流 , 促进人 才 培养 , 中国页岩气研究将迅速发展 , 并会较早结束探索阶段而逐步向商业化方向发展 。 关键词 : 页岩气 ; 论文分布特征 ; 研究现状 ; 发展趋势 ; 综述 ; 维普中文科技期 刊全文数据库 ; 中国 中图分类号 : T E122 2 文献标识码 : A Research status and

4、 trends of shale gas in China CH EN Shangbin ZH U Y anm ing WA N G H ongyan L IU H onglin WEI Wei L U O Y ue L I Wu FA N G Junhua ( 1. K ey L abor ator y of Coalbed Methane Resour ces and Reser voir For mation Pr oces s of the M inistr y of Ed ucation , China Univers ity of M ining and T echnolo gy

5、, X uz hou 221116, China; 2. Schoo l of Resour ces and E ar th Science , China Univer sity of M ining and T echnology , X uz hou, 221008, China; 3. L angf ang Br anch, Petr oChina Ex p lor ation and D evelop ment Resear ch I nstitute , L ang f ang 065007, China) Abstract: W ith the aid of VI P Chine

6、se sci tech periodical full text dat abase, the present paper systematically searched for the research papers on shale gas in Chinese, analyzed the distributio n char acter istics of these ov er o ne hundred paper s,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units, research gr oups and fo undation sponso rships, etc.

7、 involved in shale g as researches, r eview ed the cur rent status of shale g as researches in China, and pr obed into the tr end and develo pment necessity of shale g as researches in the futur e. T he r esults sho wed that firstly, shale g as paper s in Chinese ar e character ized by a limited num

8、ber and a typical distributio n of the initial r esear ch, indica t ing an infancy for both the basic research and the explo ration and develo pment. W ithin a longer per iod of time in the fut ur e, the as sessment theor y and met ho ds on shale gas resour ces w ill be the focus of the research, ba

9、sic r esear ches on geo log ical analyses w ill be highlighted, and studies on the prospect ing well testing and t he related pro duction and development measures including capacity sim ulat ion and fr act ur ing w ill be gr adually put o n the agenda as well. Secondly , comprehensiv e analyses o f

10、geolog ical conditio ns, reser v oir elements and specific conditio ns o f oil gas pro vinces indicated that the so uthern r eg io n o f the Sichuan Basin is mor e likely t o be the first pioneering ex per imental area fo r shale g as explorat 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T hirdly , the shale gas r

11、 esear ch in China will develop rapidly , end the explor ing stag e soo n and trend to the co mmercial develo pment pr og ressively prov ided that the po licy fostering and fund suppor t ar e ava ilable, key problems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 ical researches are solved via persistent effo rts, var

12、 i eties o f co operation are ex panded, academic exchang es are enhanced and personnel tr aining is pr omoted. Key words: shale gas; paper distr ibut ion char acter istics; r esear ch status; developing trend; rev iew; VIP China sci tech per iodical full tex t database; China 随着油气资源的 日趋紧缺和对于能源安 全的考

13、 之一 , 而中国 的页岩 气研究 与勘探 开发尚 处于探 索 虑 , 页岩气这 一新能 源已成 为世界 能源研 究的 热点 起步阶段 。 一个领 域内 论文 的分 布蕴 含着丰 富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No. 40730422) 资助。 作者简介 : 陈尚斌 , 男 , 1983 年 3 月生 , 2009 年获中国矿业大学硕士学位 , 现为中国矿业大 学在读博士研 究生 , 主要从事煤 层气与页岩气 地质的学 习 和研究工作。 E mail: shangbin chen163. com 1, 2 1, 2 3 3 3 1, 2 1, 2 1, 2 1 2 690 石 油

14、 学 报 2010 年 第 31 卷 的发展历程信息 , 并 在一定 程度上 可预示 其发 展趋 势 , 因而分析中国页岩气论文 产出特点 , 追 踪研究 机构和研究团队 , 对回顾其页岩 气研究历程、分析研 究现状、预测发展趋势均有裨益。笔者长期关注页岩 气论文产出情况 , 所在科研团队也正在开展四川盆地 南部页岩气综合地质评价攻关。为此 , 在利用维普中 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对 1990 年以来中国页岩气论 文进行系统检索基础上 , 归纳了论文在发表时间等方 面的分布特征 , 总结了中国页岩气研究现状 , 并预测和 展望了其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及相关科学技术问题。 1 页岩气论文检索分析 利

15、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系统检索结果 显示 , 该数据库收录了 1990 年至今页岩气文献 108 篇 ( 表 1) 。 表 1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页 岩气文献检索统计 Table 1 Literature search result of shale gas papers with VIP Chinese sci tech periodical full text database 数量 / 篇 类别 / 篇 期刊 期刊 期刊 评述 勘探 简报 1990 2000 7 1 1 7 2001 1 1 0 1 2002 1 0 0 1 2003 5 4 3 4 1 2004 4 3

16、2 1 1 2 2005 0 0 0 2006 5 3 2 2 3 2007 9 8 4( 1) 5 1 2 1 2008 35 21 14( 2) 11 4 8 8 4 2009* 41 28 27( 9) 3 5 18 11 4 合计 108 69 53( 12) 35 12 33 20 8 注 : 2009 年数据截至 2009 年 10 月 15 日 ; 2007 2009 年核心期 刊 数据括弧中为资讯简报类短文数。 1 1 论文总体分布特征 ( 1) 中国页岩气论文近 20 年内总数极少 , 年均仅 约 6 篇 , 与同为非常规天然气的中国煤层气文献年均 122 篇 相差悬殊 ,

17、反映出中国页岩气研究程度很低。 ( 2) 在论文类别分布方面 , 翻译评述类所占比例 最大 , 为 32 4% , 综 述 类 占 11 1% , 地 质勘 探 类 占 30 6% , 资讯简 报类占 18 5% 。即近 一半论文 属于 翻译评述及综述 类 , 揭示出 中国页 岩气的 研究 尚处 于起步探索阶段。自 2007 年以来 , 论 文数量和质量 均有较大 提高 ; 从 2009 年起 , 地质勘 探类论文 数量 显著增长 , 体现出中国页岩气研究驶入了一个全新的 起步阶段。 1 2 论文分布揭示的中国页岩气发展特征 度在很大程度 上反映 一个 学科或 领域的 研究进 展。 1990

18、年以来中国页岩气文献的分布体现出其页岩气 研究具有典型初期阶段特征 , 且以 2004 年出现地质勘 探类文献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 图 1) 。 图 1 页岩气论文时序分布特征 Fig. 1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shale gas papers 第一阶段是 引入介绍国外页岩气基础理论及勘探 开发实践阶段。主要是国内部分学者和科研机构早期 敏锐地跟踪国外研究状况 , 并翻译评述 , 对中国页岩气 勘探开发起步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启发作用。翻译评述 的内容涵盖了基础理论、成功开采技术、增产措施和极 少量的 经济 社 会效 益 类文 献。 如 Curt is 的 经典 文

19、章 的翻译引入 , 使更多学者全面了解到裂缝性页岩 气系统及其在美国的生产、研究现状。 第二阶段是以寻找 # 证据 、框定资源、选择区域和 验证目标为主的探索阶段 , 这也是其他产业发展初期 的典型特征 。将美国 5 套页岩特征 与中国地质条 件进行对比分析 , 初步评估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和有 利区 。其研究内容覆盖了页岩气研究基础地质 理论及勘探开发技术相关要素 , 且着重体现在成藏机 理、地质条件及关键性要素的对比分析上 , 为选区评估 奠定了基础。此外 , 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设计实 施的中国首口页岩气取心浅井 长芯 1 井在四川省 宜宾市完成 , 标志着中国页岩气研究确实步入了勘探

20、开 发研究的起步阶段。该阶段在页岩气地质研究上表现 为寻证 , 在勘探上表现为找气 , 在开发试验上表现为 摸 索。总之 , 是试图通过引进和消化国外相关理论与技术 来解决中国的页岩气地质问题。因而 , 今后一个相当长 的时期 , 必然是一个积累页岩气地质基本信息 , 对全国 页岩气资源及其分布规律、页岩气储层特性等一些页岩 气地质核心问题展开大量工作和深入研究的阶段 , 并 逐步开展适合于中国页岩气地质特点开发技术的试验 与探索 , 以及从区域上开始对全国或区域页岩气产业 学术论文的数量、质量以及学术交流活动的活跃 发展战略展开思考。 3 年 份 综述 其他 3 第 4 期 1 3 论文的研

21、究机构与学术团队 陈尚斌等 : 中国页岩气研究现状与发展 趋势 表 2 2006 2009 年核心期刊论文基金 资助情况 691 对页岩气论文的研究机构和学术团队进行归纳 , 多家研究机构合作的情况较为普遍 , 27 8% 的论文有 Table 2 Statistical results of core journals papers fund in 2006 2009 基金资助 资助类型 / 篇 多个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联合署名 ,体现出起步阶段 页岩气研究工作具有合作的特点。为分析方便 , 有多 年 份 核心期刊 论文 / 篇 论文 / 篇 比例 / % 国家 企业 家研究机构和人员联合署名

22、发表的 论文 , 研究机构只 统计前 2 位 , 各计 1 篇 , 作者统计前 3 位 , 也各计 1 篇。 由图 2 分析可见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系统 ( 简称 # 中石油系统 ) 、高等院校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系 统 ( 简称 # 中石化系统 ) 是目前开展页岩气研究的主要 2006 2007 2008 2009* 合计 2 3 12 18 35 2 2 8 15 27 100 67 67 83 77 2 1 5 7 15 1 3 8 12 机构 , 且中石油系统具有绝对优势。具体来看 , 中石油 系统下属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和高等院校中的中 国地质大学优势显著。统计还表明 ,

23、 近年来以张金川 为学术带头人 , 聂海宽和徐波等为主要成员的中国地 质大学团队 , 以董大忠和程克明为学术带头人 , 李新景 和王社教等为主要成员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团 队 , 以王红岩和李景明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 究院廊坊分院团队 , 以及以潘仁芳为代表的长江 大学 团队等主要学术团队 , 走在了页岩气研究队伍的前列。 预计在未来研究中这些团队将会承担更多课题 , 发挥 更大作用 , 因而及时追踪这些学术团队的科研成果能 更好地把握页岩气在国内的研究进展。 图 2 论文研究机构和学术团队分析 Fig. 2 Analysis diagram of papers research i

24、nstitutions and academic teams 1 4 论文的基金资助情况 对 2006 2009 年核心期刊论文的基金资助情况 统计表明 ( 表 2) , 近 4 年发表 在核心期刊上的页岩气 论文有 77% 受到过国家或企业相关基金的资助 , 这充 分体现了基金资助对科研产出的重要意义。从资助类 型看 , 国家主要通过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 973) 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863) 项目、国家 # 十一 五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和博士后科学基金等诸多类型进行资助 ; 企 业资助主要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重大专项、 科技攻

25、关项目、对外合作非常规天然气技术攻关项目 注 : 多个基金资助时 , 同 类基金取 级别较高 者计 算 , 受两 类基金 资 助取国家基金计算 ; 2009 年数据截至 2009 年 10 月 15 日。 和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等类型。若国家和企 业的资助力度进一步增强 , 会对页岩气研究注入更强 劲的动力 , 产出更多重要成果 , 从 而促进页岩气研究的 良性发展。 2 中国页岩气研究与勘探开发现状 2 1 资源潜力评价 资源潜力评价首先面临的是评价方法的问题。同 一个评价单元 , 不同阶段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方法 , 由于 其参数选择及权重等的不同 , 导致评价结果出现较大 差异。董大忠

26、等 在介绍美国地质调查局提出的全 含油气系统评价单元概念的基础上 , 详细论述了主要 的页岩气藏资源评价方法。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 , 页 岩矿物组成和结构、有机碳含量、热成熟度、吸附气含 量、有效厚度、基质孔隙及裂缝都是影响页岩气资源评 价的关键因素。 目前 , 对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的系统评价还较少。 美国对中国页岩气地质储 量的评估是 100 % 10 m , 与美国的储量大体相当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在 2006 年初步评估威远和泸州两地区下寒武统筇竹 寺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为 ( 6 8 8 4) % 10 m , 李建忠等 初步估算四川盆地南部筇竹寺 组的页岩气资源量

27、达 ( 7 14 14 6) % 10 m ; 董大忠 等 对川西南筇 竹寺组页岩气资 源估算为 ( 4 13 8 48) % 10 m , 对威 远气田区筇竹寺组页岩气估算为 ( 0 868 4 3 169 2) % 10 m ; 王社教等 对四川盆地 及邻区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量估算为 ( 4 0 12 4) % 10 m 。据此看来 , 中国页岩气资源量十分巨大。 2 2 勘探区域和层位优选评价 目前中国页岩气勘探区域的优选评价 , 主要是通 过与美国 5 套开发成功的含气页岩 进行地质要素比 照分析完成的 。初步结论认为 , 中国页岩气 资源分布极为广泛。 692 石 油 学 报 201

28、0 年 第 31 卷 从平面盆地分布来看 , 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 渤海湾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具有较好的页岩气资源勘 探前景 , 特别是这些盆地的边缘斜坡部位成藏条件更 好。其中四川盆地可以作为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研究 的首选区 。 从垂向地层分布来看 , 南北两分特点明显 : 南方为 海相页岩 , 而北方为湖相泥页岩 ; 南方以古生界为主 , 而北方以中新生界为主。中国南方古生界发育上震旦 统陡山沱组页岩、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上奥陶统五 峰组页岩、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等多套海相黑色硅 质页岩建造 ; 中国北方中新生代湖相泥页岩发育 , 如松 辽盆地下白垩统青山口组黑色泥岩、渤海湾盆地古近

29、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泥页岩、鄂尔多斯盆地上 三叠统延 长组张家滩、李家畔页岩 , 准噶尔盆地二 叠系泥页岩 等 , 并且这些泥页岩已被勘探实践证实绝大部分为大 型盆地中的优质烃源岩。 对页岩气成藏机理及 成藏的物质基 础等分析表 明 ,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发育区具有优越的页岩气成藏 地质条件和丰富的页岩气资源 , 有望成为中国油气资 源的重要战略接替新领域 , 其中对四川盆地页岩气成 藏的物质基础、地质条件、勘探油气显示以及实验结果 等研究较为详细 , 因此四川盆地最值得首先关注。 2 3 近期勘探首选目标 尽管将四川盆地作为中国页岩气首要勘探盆地的 观点较为普 遍 , 但对盆地内具体区域和层位选择

30、的看 法尚不统一。张金川等 认为四川盆地 东部和南部 ( 包括川南与川西南 ) 下寒武统和下志留统页岩层位老 但埋深浅 , 是现今工业技术和经济背景条件下开展页 岩气勘探研究的重点目标。唐嘉贵等 提出南部威远 和泸州两地区的龙马溪组为首选目标。王世谦等 认为南部威远和自贡 泸州 永川两个区块的筇竹寺 组和龙马溪组可作为近期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有利 目标 , 并建议通过老井复查和加砂压裂测试取得勘探 突破。王社教等 认为川南泸州 宜宾 自贡地区 , 黔中麻江 瓮安 , 川东南秀山、松桃及湘西吉首一带是志 留系 , 尤其是下统的龙马溪组笔石页岩气藏形成的较 有利地区。董大忠等 认为川西南 , 特别

31、是威远气田 区筇竹寺组页岩气是未来值得重视的重要天然气勘探 开发新领域。王兰生等 在从成熟度、运聚条件和矿 物成分角度对寒武系和志留系页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 对比基础上 , 提出勘探开发的首选层系为川南下志留 统页岩。程克明等 认为川南、黔北可作为中国页岩 气藏近期突破的重要选区。而黄籍中 则认为上三 叠统须家河组煤系有利于页岩气成藏 , 川西南威远背 斜周缘 川 南北段区块和米仓山前缘区块是两个有利 区块 ; 龙马溪组和筇竹寺组成熟度过高及其埋深大 , 对 页岩气成藏不利 , 但可在老气田 # 立体勘探 时予以关 注 , 并可重点研究大巴山靠盆地一侧、江南古陆西北缘 地带 ( 因其有机质成熟度

32、有降低趋势 , 预计会成为页岩 气成藏的有利地带 ) 。 由此可见 , 不同的研究者对于关键要素的选择分 析不尽相同 , 因而在近期勘探首选目标区上出现了一 些分歧。综合地质条件、成藏要素和研究程度等因素 来看 , 将四川 盆地南部威远和泸州 ( 或泸州 自贡 永 川 , 或泸州 宜宾 自贡 ) 等地龙马溪组作为未来勘探 开发首选目标更为可行。 2 4 几个重要事件的启示 2007 年 10 月 , 中国石 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与 美国新田石油公司签署了中国第一个页岩气开发对外 合作协议 &威远地区页岩气联合研究 , 标志着中 国页岩气借鉴合作研究的开端。 2008 年 11 月 26 日 ,

33、 长芯 1 井在四川省宜宾市顺利完钻 , 意味着中国页岩 气研究步入了以 # 寻证找气 为特点的勘探开发阶段。 2009 年 5 月 11 日 , 中国页岩气技术国际研讨会在长 江大学召开 ; 之后 , &中国石油石化 刊登原中石油副总 裁胡文瑞的随笔 &迎接页岩气发展的春天 。这些重要 事件都反映出中国页岩气研究正在悄然兴起 , 并通过 开展技术合作、学术交流和政策引导 , 在四川盆地等优 选探区开展页岩气研究与勘探开采技术先导试验 , 快 速发展页岩气产业 , 以缓解因石油资源短缺而带来的 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能源问题。 3 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常规油气储量的瓶颈迫使中国天然气工业

34、重心向 非常规天然气转移只是个时间的问题 , 而 非常规油气 资源中的页岩气资源丰富 , 开发前景广阔 , 已经成为研 究者的共识 , 但在产业发展上仍面临着资源勘探 理论与实践程度低 , 勘探开发的部分关键技术尚未突 破 , 投入成本高、周期长而短期收益难等方面的巨大挑 战 。即中国页岩气研究与勘探开发将在极 富挑战性的背景下展开 , 总体上会有如下发展趋势。 ( 1) 页岩气地质理论及资源评价理论、方法是未 来一个时期的主要研究内容。中国页岩气研究尚处于 起步阶段 , 在未来较长时期内 , 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借 鉴和消化国外成功理论和经验 , 特别是美国 5 套页岩 成功实现商业开采所经历

35、的资源评价 与地质勘探历 程 ; 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收集和积累国内资料 , 结合国内 沉积地层和盆地构造特征等因素 , 对页岩气成藏机理、 地质条件、资源评价方法等进行科学分析 , 以形成一套 适合中国页岩气资源评价和勘探开发的理论体系。 8 9, 11 12, 14 18 9 8 15 11 12 14 17 18 第 4 期 ( 2) 陈尚斌等 : 中国页岩气研究现状与发展 趋势 页岩气地质基础研究工作必受重视。页岩气 金资助 , 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研究的前景光明。 693 与煤层气的成藏机理类似。煤层气研究与勘探开发历 3, 21 ( 6) 开展多种合作 , 增进 学术交流 , 促进 人才

36、培 史表明 , 地质基础研究极为重要 , 包括早期地质资 养 , 将有益于刚刚起步的页岩气研究。合作多赢已成 源评价 , 初期试井 、气体收集输送实验以及中期一些勘 探开发过程的各类实验。这些地质基础研究在煤层气 研究和成功开采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 , 要想在页岩气研究与勘探开发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和长 足发展 , 页岩气地质基础研究理应也必然会受到重视。 尽管国内页岩气地质基础研究 , 包括岩心样品和露头 样品测试成果目前报道较少 , 但随着长芯 1 井相关成 果的发表 , 地质基础研究工作将全面开展。 ( 3) 页岩气勘探试井及与之相关的产能模拟、压 裂等增产开发措施研究也会逐步展开

37、。在优选评价不 断 # 寻证 的基础上 , 需要有 针对性地在有利区域、有利 井段、有利时机展开页岩气勘探开发的试气和试井工 作 , 并逐步开展与之相关的产能模拟、压裂等增产开发 关键技术试验工作 , 将资源评价与有效试井相结合 , 将 详细寻证与尝试寻气相结合 , 寻找突破口 , 争取使页岩 气产业早日走上商业化发展道路。 ( 4) 四川盆地在物质基础、地质条件及勘探开发 实践条件上的优越性 , 使之很可能会成为中国第一个 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先导性试验建设基地。初步评价认 为 , 中国南方和北方分布的多套厚度大、分布稳定、有 机质含量高的海相或湖相黑色或暗色页岩 , 均具 有一 定的页岩气成藏

38、条件和较大的资源潜力。其中四川盆 地 , 特别是其南部地区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是目 前认为的最佳目标。并且四川盆地常规油气勘探开发 的大量基础研究和生产实践 , 都会为页岩气勘探开发 提供极其重要的参考资料 ; 加之常规油气开采的强大 技术和设备的借鉴、借用也极为方便。此外 , 中国对页 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景综合评价的第一个对外合作联 合研究已在四川盆地威远地区展开。因此 , 四川盆地 具有 # 天时地利人和 的条件 , 很可能成为第一个如 # 晋 城煤层气 的页岩气先导性试验基地 , 甚至成为首个成 功开发的范例。 ( 5) 争取政策扶 植和基金 资助 , 坚持科技 攻关。 煤层气产业在国

39、内获得较大发展是和政策扶植与基金 资助密切相关的。国家从强大的安全社会效益和环境 效益出发 , 对煤层气开采出台多项鼓励政策 , 不断促进 其商业开发利用 。但页岩气与之相比 , 目前所能得 到的政策引导与扶植较少 , 故而企业和研究人员应该 努力争取基金资助 , 坚持科技攻关。不管是政府还是 企业都不会忽视科技投入与科研产出所具有的良好正 比关系事实 , 相信政府和企业的资助会随着科研产出 的增多而进一步加强。所以 , 紧密依 靠政策扶植和基 为时代趋势。对于页岩气地质研究与勘探开发而言 , 借鉴美国成功的勘探开发实践经验 , 加强合作 , 可在短 期高效学习其先进技术 , 降低页岩气勘探开

40、发投入成 本 , 并会给国内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带来启发和现实效 益。未来 , 合作理念更为深入 , 合作方式更为多样 , 合 作机会更为增多。有合作就需交流 , 而一个产业的繁 荣 , 更会促进该领域学术交流 趋于频繁 , 而相应的国 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成 果又会补益于产业 的发展。 同时 , 合作交流必将促进人才培养 , 人才也为产业发展 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 从而共 同促进页岩气勘探开发研 究的大繁荣 , 并会较早结束探索阶段而向商业化方向 发展。 4 结 论 ( 1) 中国页岩气论文总数少 , 分布上具有典型初 期阶段特征 , 且具有两阶段特点 ; 中石油系统和高等院 校在所有参研机构中

41、优势明显 , 尤以中国石油勘探开 发研究院 # 董大忠、程克明 和中国地质大学 # 张金川 两个学术团队成果丰富 ; 国家或企业基金资助对科研 产出影响很大 , 核心期刊中页岩气论文 77% 都受到过 基金资助。 ( 2) 中国页岩气基础研究与勘探开发刚驶入一个 全新的起步发展阶段 , 在未来 一个较长时期内 , 资源评 价理论与方法是研究的主要方向 , 地质基础研究工作 必受重视 , 勘探试井及与之相关的产能模拟、压裂等增 产开发措施研究也会逐步展开。 ( 3) 基于地质条件、成藏要素和油气产区特殊条 件的综合分析 ,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很可能会首先取得 突破性进展 , 并成为中国第一个页岩气

42、勘探开发的先 导性试验建设基地。 ( 4) 在政策扶植和基金支持下 , 坚持科技攻关 , 开 展多种合作 , 增进学术交流 , 促进人才培养 , 页岩气研 究将迅速发展 , 并会较早结束探索阶段而逐步向商业 化方向发展。 尽管 页岩气形成大规模开发尚需时日 , 但从保障 国家能源安全和油气总体发展战略的角度 , 积极寻找 页岩气资源已是当务之急 , 中国页岩气基础研究和勘 探开发任重而道远。展望未来 , 页岩气资源丰富、开采 周期长、产量高 , 必将成为一个大有可为的新兴产业。 参 考 文 献 1 李建忠 , 董大忠 , 陈更 生 , 等 . 中国 页岩 气资源 前景 与战 略地 位 11 1

43、3 694 石 油 学 报 2010 年 第 31 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J . 天然气工业 , 2009, 29( 5) : 11 16. Li J ianz hong, Dong Dazhong, Ch en Gengs hen g, et al. Pros pects and strategic position of s hale gas res ou rces in China J . Natu ral Gas In dustry, 2009, 29( 5) : 11 16. 潘仁芳 , 黄 晓松 . 页岩 气及 国内勘 探前 景展 望 J . 中国

44、石油 勘 探 , 2009, 14( 3) : 1 5. Pan Renfang, H uan g Xiaosong. S hale gas and its exploration p rospects in China J . China Petroleum Ex ploration, 2009, 14( 3) : 1 5. 秦勇 . 从 CNKI 论 文看 中国 煤层气 产业 发展 J . 天 然 气工 业 , 2006, 26( 12) : 26 29. Qin Yong. H aving a view on Chinese coalbed methane indus try devel

45、opm ent fr om CNKI publications J . Natural Gas Indus try, 2006, 26( 12) : 26 29. Curtis J B. Fractured shale gas systems J . AAPG Bu lletin , 2002, 86( 11) : 1921 1938. Cu rtis J B, 李大荣 , 黎发文 . 裂 缝性页岩 含气系统 J . 国外油 气 地质信息 , 2002, 4: 18 27. Cu rtis J B, Li Daron g, Li Faw en. Fractured shale gas sy stems J . Oil & Gas Geology Information Ab road, 2002, 4: 18 27. 张金川 , 金之钧 , 袁明 生 . 页岩气 成藏机 理和分 布 J . 天然气 工 业 , 2004, 24( 7) : 15 18. Zha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