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规划.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932712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陵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铜陵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铜陵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陵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规划.doc(5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铜铜陵陵市市承承接接产产业业转转移移示示范范市市建建设设规规划划(20102015)铜陵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铜陵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南南 京京 财财 经经 大大 学学2010 年年 12 月月0目目 录录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规划文本规划文本第一章第一章 规划背景与基础规划背景与基础.7一、规划背景.7二、规划基础.81、资源禀赋.82、交通条件.83、产业发展.84、政策环境.95、科技进步.9第二章第二章 总体要求与目标总体要求与目标.10一、指导思想.10二、示范内容.111、地区协作示范.112、开发区整合示范.113、循环经济示范.124、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12三、战略定位.121、皖江城

2、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132、皖中南中心城市.133、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134、世界级铜加工制造业基地.14四、发展目标.141、总体目标.142、阶段目标.15第三章第三章 承接承接载载体建设体建设.181一、空间结构.181、一轴.192、两核.193、三区.19二、安徽铜陵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江南片区.201、结构布局.202、建设目标与步骤.213、承接产业.23三、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231、结构布局.232、建设目标与步骤.243、承接产业.25四、县区经济开发区.251、结构布局.262、建设目标与步骤.263、承接产业.28第四章第四章 产业承接发展重点产业承接发展重点

3、.29一、先进制造业.291、铜产业.292、装备制造业.313、电子材料业.314、光伏电子业.325、生物医药业.326、精细化工业.327、纺织服装业.33二、现代服务业.341、现代物流业.342、科技服务业.353、金融服务业.3524、商贸流通业.355、服务外包业.356、文化创意产业.367、旅游业.36三、现代农业.361、发展高效农业.362、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37第五章第五章 支撑体系建设支撑体系建设.37一、交通设施建设.371、公路交通.382、水路航运.373、铁路交通.38二、能源保障体系建设.381、电力设施.392、天然气管网.39三、水利保障体系建设.40

4、1、水利设施.402、供排水系统.40四、信息平台建设.411、网络基础设施.412、电子商务平台.413、电子政务平台.41五、市场体系建设.421、产品市场.422、产权市场.423、人力资源市场.43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431、科技研发.432、教育培训.4433、创新服务.45第六章第六章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46一、建立组织机构.46二、完善工作制度.47三、创新招商模式.47四、优化投资环境.48五、改善融资条件.48六、加大扶持力度.49七、实施人才战略.49八、加强生态保护.504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规划图则规划图则1、区位分析图、区位分析图.502、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江南片起

5、步区位置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江南片起步区位置图. .513、产业园区分布图、产业园区分布图.524、核心区产业布局图、核心区产业布局图 .535、县区产业布局图、县区产业布局图. 545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规划文本规划文本6第一章第一章 规划背景与基础规划背景与基础一、规划背景一、规划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国际产业转移速度明显加快,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跨国转移占国际产业转移的比重持续上升。这为发展中国家承接来自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培育“竞争优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近年来,我国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受土地、能源、劳动力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以及国际竞

6、争加剧的压力,迫切需要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一些产业亟待转移出去。伴随着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颁布实施,安徽拥有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要素低成本优势更加明显,成为吸引我国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安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巨大的消费潜力,投资软硬环境的整体优化,也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铜陵市作为皖中南地区重要城市、皖江城市带重要节点,肩负着承接我国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的双重任务。充分承接发达地区制造业、服务业转移,打造皖中南地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地,是充分发挥铜陵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

7、争力的必然选择。7二、规划基础二、规划基础1、资源禀赋、资源禀赋铜陵境内探明的铜、金、银、硫、铁、石灰石及与之伴生的各类稀有金属矿种 30 多种。其中,铜的储量占全省70%以上,硫铁矿储量位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二,石灰石、黄金和白银的储量均居全省之首。水资源丰富,长江铜陵段干流水质良好。2、交通条件、交通条件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南岸,是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门户,向东连接芜湖、马鞍山、南京,融入南京都市圈。随着宁安城际、京福高铁、庐铜铁路暨长江公铁大桥的建设,加上现有的铜九铁路、沪铜铁路,使铜陵市在华东铁路网中的枢纽地位日益凸显。铜陵港作为顺江而下第一个可停靠万吨轮的港口

8、和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加之已开通运行的京台高速、沿江高速以及即将建设的铜宣高速、铜无巢高速和九华山机场,将进一步提升铜陵市在全国交通网中的枢纽地位,实现与长三角无缝对接,大大缩小与珠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等经济区的距离。优越的区位与便捷的交通,确立了铜陵在皖江城市带的重要地位。83、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铜陵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铜陵产业发展特色显著,已形成以铜加工、化工、电子、建材、纺织和装备制造为主的多元产业发展格局。拥有 6 家上市公司和一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有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较好基础。铜陵不仅是中国最大的电解铜生产基地之一,还是国家重要的硫磷

9、化工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电子材料产业基地。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的发展与壮大,为铜陵承接产业转移奠定了良好基础。4、政策环境、政策环境除了国家和安徽省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所提供的优惠政策,铜陵还是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市、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安徽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安徽首个入驻商务部产业转移促进中心(上海基地)的城市。这些必将为铜陵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省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政策优势。5、科技进步、科技进步铜陵在全国已率先成立铜产业、循环经济两个产学研合作联盟,与中科大、上海交大等签订市校全面合作协议,建成了中科大铜陵科技创业园,

10、与清华大学、合工大等9合作建立博士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建成国家级铜铅锌及制品质检中心,已设立 18 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7 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 3 家博士后工作站。铜陵电子材料产业园入列首批国家级产业园。2009 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 39.5%。然而,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城市体量小,经济腹地狭窄;资源型产业长期形成的资本、技术、人才结构,难以适应承接产业转移的要求;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产业发展与环境容量的矛盾加剧,节能减排压力加大。专栏专栏 1 1:铜陵开发开放基本情况:铜陵开发开

11、放基本情况1990 年,伴随安徽省委、省政府抓住机遇、开放皖江重大决策的出台,铜陵市开发开放工作随之展开。1992 年开展了以“醒来,铜陵”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1993 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外向带动”发展战略,成立了铜陵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委员会,并在沿海设立了外经贸“窗口”公司,初步形成了外贸公司、生产企业、三资企业相结合的外经贸经营管理体系。1993 年,铜陵港成为国家一类口岸,1995 年成立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1999 年外商投资局与外经贸委合署办公,外资由港、台地区扩展到欧洲、北美、亚洲等国家和地区,投资领域涉及铜加工、纺织、电子、化工等行业。进入新世纪以来,铜陵开发开放明显提

12、速提质,经济发展明显加快,质量明显提高。2008 年,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铜陵仍实现进出口总额 34.72 亿美元,居全省第二。其中,进口总额 32.8 亿美元,居全省第一。铜陵经济外向度已达 70%以上,位居全省第一。10第二章第二章 总体要求与目标总体要求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皖江城市带“外向带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支柱”的总体战略要求,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举,承接产业转移与发挥自身产业优势并重,主导产业与配套产业协同,发挥比较优势,利用后发优势,培育竞争优势,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3、,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争先进位,跨越赶超,率先在全省建成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二、示范内容二、示范内容1、地区协作示范、地区协作示范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创新合作共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的政府、开发园区、战略投资者以及中央直属企业的合作,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探索托管、股份合作、产业招商等多种模式,建立完善多方合作、利益共享机制,共建专业化特色产业园和异地产业园,促进组团式产业承接,在皖江城市带地区协作中率先示范。112、开发区整合示范、开发区整合示范把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县区省级开发区整合优化结合起来, “统一规划、共建平台、分工协作、利益共享” ,整合优化县区省级开发区,集聚生产要素,

14、优化产业布局,错位承接发展,实现规模扩张,打造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协作发展的新局面,在皖江城市带开发区整合中率先示范。3、循环经济示范、循环经济示范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结合起来,从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角度出发,强化补链项目承接,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实现各产业间梯度循环利用,推动循环经济由企业、园区层面向社会层面延伸。以资源利用效能最大化、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综合运用技术、经济手段及行政措施,推进资源要素的循环利用,在皖江城市带发展循环经济中率先示范。4、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结合起来,利用资源优势,

15、采取纵向延伸、横向拓展等方式,大力发展上下游产业及相关产业,拉长、做宽产业链条,调优资源性产业结构。实施资源整合战略,拓展资源集约优势,采取多元化发展的战略,跳出产业衰退的循环,大力发展接12续替代产业,构建起多元化的产业格局,加速资源型城市转型,在皖江城市带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率先示范。三、战略定位三、战略定位立足铜陵实际,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大突破,五年新跨越”的战略部署,着力打造产业承接平台,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努力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在示范区建设中争先进位,率先突破,率先发展,把铜陵建设成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世界级铜加工制造业基地,为构

16、筑世界铜都、提升皖中南中心城市地位、建设幸福铜陵打下坚实基础。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通过转变思路、创新机制、改善环境、扩展承接载体、完善配套服务等措施,积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使铜陵成为安徽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者、承接产业转移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先者、综合环境改善的示范者,打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2、皖中南中心城市、皖中南中心城市依托铜陵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创新发展思路,推进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环境转优,统筹协调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利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错位发展,集约发展,13跨越发展,力争在皖

17、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争先进位,率先突破,打造成皖中南中心城市。3、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依托铜陵循环经济的发展基础,总结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市的建设经验,重点承接发展能够提升现有资源循环利用效果、促进能源梯级利用的补链项目,通过产业的延伸和耦合,构筑产品与废弃物间的加工链,使不同企业之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构建企业小循环、开发园区中循环、社会大循环的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城市,建设出成熟的、富有特色的循环发展模式,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市。4、世界级铜加工制造业基地、世界级铜加工制造业基地依托铜产业基础和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先进铜产业转移,拓展

18、铜材深加工领域,加大铜冶炼、加工、回收等环节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实现高新技术与铜产业有效嫁接,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培育产品品牌,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实现铜产业的集聚增长、集约发展,打造世界级铜加工制造业基地。四、发展目标四、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总体目标打造打造“千亿铜陵千亿铜陵”。 到到 20152015 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地区生产总值14达到达到 10001000 亿元,财政收入达到亿元,财政收入达到 200200 亿元,对全省经济发展亿元,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的贡献率显著提高。构筑构筑“世界铜都世界铜都”。 到 2015 年,形成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19、的铜产业链,力争在全省率先建成千亿铜产业和企业,基本形成建成以铜冶炼、铜加工为基础,铜贸易和研发有较强实力的铜产业体系,成为世界级铜加工制造业基地。同时,化工、电子、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等产业有较快发展,初步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基本确立。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000 亿元,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城市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提升皖中南中心城市地位。提升皖中南中心城市地位。区域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城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城市转型取得重大进展,铜都精神进一步彰显,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铜池一体化和跨江联动发展加快推

20、进,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建设建设“幸福铜陵幸福铜陵”。“六大幸福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四大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事业明显加强,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乡,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幸福指数全面提升。到 2015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38000 元和 15000 元。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和15社会文明显著进步,城乡居民幸福指数全面提升。再经过 5 年左右的努力,到 2020 年,铜陵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社会文明显著进步,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再经过五

21、年左右的努力,到 2020 年,铜陵整体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成为世界级铜产业中心、皖中南中心城市,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2、阶段目标、阶段目标一年打基础(一年打基础(2010年)年)启动安徽铜陵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江南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并有实质性进展;各类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0亿元;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扩容升级,争取成为国家级园区。编制完成重点承接产业项目目录,明确承接方向和重点,项目库项目总数达到400个以上,总投资达3000亿元以上。引进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60个,开工建设40个以上,其中园区引进资金达到200亿元;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超过42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超过80亿元。承接产业转移政策支撑体系基本建立,建立较为完善的承接产业转移的规划体系与工作机制。三年大突破(三年大突破(2013年)年)启动区特色产业园实现重大突破。安徽铜陵承接16产业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事务文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