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9318812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基本情况的全面分析,利用SWOT分析法列出所具有的优势因素、劣势因素、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形成SWOT分析矩阵,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研究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综合分析,从中得出提升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关键词:大中型工业企业 自主创新 SWOT分析 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即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技术突破,摆脱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依靠

2、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其本质就是牢牢把握创新核心环节的主动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技术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当前企业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商品数量和价格的竞争,而主要是商品技术含量、品牌、质量安全性和成本的竞争。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只有掌握产业技术的制高点,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提高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有效的组织和机制,要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特别是必须理顺各种关系,营造激发管理者和科技人员发挥创造精神的良好环境。近年来,河南省

3、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上取得了新的进展。本课题在通过对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2006年基础数据的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阐述其面临的形式和现状,提出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一、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基本情况自主创新主要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究与试验发展是通用的反映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本课题为了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际水平,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涉及到的各影响因素,从创新人员投入能力、创新经费投入能力、创新活动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四方面建立了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

4、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0个具体指标。表1 河南省大中型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2006年)目标层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全国位次中部位次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人员投入企业R&D科学家工程师51企业R&D科学家工程师/R&D科学家工程师31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165科学家与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244创新经费投入81/R&D经费内部支出123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205科技活动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206创新活动能力企业数61有科技机构的企业数51有科技机构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175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数61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数占全部企业的比重195创新产出能力新产品产值占工业

5、总产值比重205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205科技项目数91新产品开发项目数112专利申请71发明专利数101拥有发明专利数1331、创新人员投入2006年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R&D科工/R&D科工为60.19%,位居全国第3位,中部六省之首。山西省以53.72%位居全国第6位,湖南省以47.87%位居全国第12位,江西省以47.72%位居全国第13位,安徽省以45.16%位居全国第16位,湖北省以43.44%位居全国第18位。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4.8%,位居全国第16位,中部六省第5位,湖南省以7.5%居全国第一,湖北省和江西省分列全国第6、7位,安徽省居

6、14位。河南省科学家与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56.9%,位居全国第24位,中部六省第4位,湖南省以68.9%位居全国第7,湖北和安徽分列13位和15位。表2 中部六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人员投入情况(2006年)单位:人年,%企业R&D科工企业R&D科工/R&D科工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科学家与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全国平均值1749044.314.462.1东部地区44.313.963.4中部地区48.345.460.6西部地区7724938.845.660.0河南省2805160.194.856.9山西省1440653.724.751.7安徽省1072845.164.962.5江西省

7、957047.725.952.4湖北省2366243.446.364.7湖南省1612647.877.568.92、创新经费投入河南省大中型工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为66.77%,位居全国第12位,中部六省第3位。江西省以72.31%位居全国第7位,山西省以69.51%位居全国第10位,安徽省以55.86%位居全国第18位,湖南省以46.52%位居全国第23位,湖北省以42.86%位居全国第24位。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0.6%,位居全国第20位,中部六省第5位,江西省位居全国第一,湖南、湖北和安徽均以0.8%列第9、10、11位;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占主

8、营业务收入比重1.4%,位居全国第20位,中部六省之末,安徽省以2.6%居全国第一,山西、湖南、江西和湖北分列第4、7、8和11位。表3 中部六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经费投入情况(2006年)单位:万元,%/R&D经费内部支出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科技活动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全国平均值54.290.81.5东部地区55.590.81.5中部地区54.930.71.7西部地区45.510.61.4河南省66.770.61.4山西省69.510.52安徽省55.860.82.6江西省72.311.11.7湖北省42.860.81.6湖南省46.520.81.93、创新活动能力2006年,河南

9、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共有1490家,有科技机构的企业数为321家,占全部企业的比重为21.5%,位居全国第17位,在中部六省中居第5位。低于全国平均值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数达477家,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比重为32%,位居全国第19位,在中部六省中居第5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4 中部六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活动能力基本情况(2006年)单位:个,%企业数有科技机构的企业数有科技机构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数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数占全部企业的比重全国平均值105324423.238936.9东部地区22702512022.6827436.5中部地区5975142423

10、.8212435.6西部地区3970103526.1167042.1河南省149032121.547732.0山西省92712413.420221.8安徽省68825436.936252.6江西省47611724.618037.8湖北省85721925.632437.8湖南省67920229.831045.74、创新产出能力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0.6%,位居全国第20位,中部六省第5位,湖南、江西、安徽和湖北分列全国第11、12、18和19位。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9.8%,位居全国第20位,中部六省第5位,湖南、江西、安徽和湖北分

11、列全国第11、12、18和19位。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项目数达6701项,位居全国第9位,中部六省之首。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达3347项,位居全国第11位,中部六省第2位,安徽省3665项居全国第10位,中部六省之首。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达2010项,位居全国第7位,中部六省之首;其中发明专利数达487项,位居全国第10位,中部六省之首;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达695项,位居全国第13位,中部六省第3位,湖北省以971项位居全国第7位,湖南省以870项位居全国第8位。表5 中部六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产出能力基本情况(2006年)单位:项,%新产品产值占

12、工业总产值比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科技项目数新产品开发项目数专利申请发明专利数拥有发明专利数全国平均值15.714.8561532502226829941东部地区16.816.365686532552151322073中部地区12.911.73411317851742822244188西部地区13.511.13140917223836219482915河南省10.69.8670133472010487695山西省8.68.535561350361124264安徽省11.812.2561636651250298341江西省15.915.429291595448127151湖北省111

13、0.2467227811072445971湖南省16.516.4435719291184411870二、SWOT分析SWOT分析法是竞争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分析某一企业、行业或地区目前的内部、外部条件和制约因素,列出所具有的优势因素(Strengths)、劣势因素(Weaknesses)、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形成SWOT分析矩阵,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研究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综合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对策)的一种研究方法。为更加全面地分析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制约因素,本文列出了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

14、新能力的SWOT分析表,从中可以找出优势和机会,规避劣势和威胁,寻找出提升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优势(Strengths)1、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较大2、自主创新投入结构良好3、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正逐步确立和不断巩固劣势(Weaknesses)1、原始创新能力较弱2、自主创新实际产出水平偏低机会(Opportunities)1、企业创新环境趋于宽松,中部崛起带来机遇2、企业创新基地建设步伐加快3、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得到重视威胁(Threats)1、企业内部科技机构严重不足 核心竞争力弱化2、产出效益低于发达省市1、优势(Strengths)优势一: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居全国前

15、列。2006年,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81.16亿元,居全国第8位。优势二:自主创新投入结构良好。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程师折合全时当量为28051人年,大中型工业企业R&D科工/R&D科工为60.19%,位居全国第3位,中部六省之首;企业R&D经费万元,居全国第8位,中部六省之首,/R&D经费内部支出为66.77%,位居全国第12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29%。这说明河南省具有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实力。优势三: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正逐步确立和不断巩固。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项目数达6701项,位居全国第9位,中部六省之首;新产品开发项目数较大,位居全国第11位,中部第2位。

16、 2006年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为万元,其中企业资金万元,占90.9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34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0位,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主体地位正逐步确立。2、劣势(Weaknesses)劣势一:原始创新能力较弱。经费投入强度(即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密集度的可比指标,该指标也可用来反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06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0.6%,位居全国第20位,中部六省第5位。低水平的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导致我省多数工业企业无力进行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战略研究,技术创新活动普遍维

17、持在对一些中低端技术的研发上,显示原始创新能力较弱。劣势二:自主创新实际产出水平偏低。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9.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0位。3、机会(Opportunities)机会一:企业创新环境趋于宽松,中部崛起带来机遇。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已明确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列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之中,国家已全面实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给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带来机遇。同时,河南省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决定及河南省扶持企业自主创新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措施。企业创新环境趋于宽松。机会二:企业创新

18、基地建设步伐加快。河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关于加快技术创新面向百户重点工业企业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意见等多项鼓励政策,为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及其他研究开发机构提供了政策保障。机会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得到重视。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达2010项,位居全国第7位,中部六省之首;其中发明专利数达487项,位居全国第10位,中部六省之首。4、威胁(Threats)威胁一:企业内部科技机构严重不足,核心竞争力弱化。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共有321家建立了科技机构,居全国第五位,占全部企业的比重为21.5%,位居全国第17位,在中部

19、六省中居第5位,底于全国平均值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威胁二:产出效益低于发达省市。河南省的工业企业面临着与中西部各省相同的困境,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低,对传统产业的影响有限。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居全国第11位,而新产品产值却仅位居全国第20位。发明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第10位,中部六省之首,但拥有发明专利数达695项,位居全国第13位,中部六省第3位。大量的发明专利集中在东部地区,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之和。三、提升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1、大力推进科技基础建设,搭建企业技术创新基础条件平台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资金、人才和科研条件等多种因素的有效组合才能实现。企业研发机构是企

20、业从事科研和技术开发的专门机构,是企业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科技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加大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对于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科技队伍,开展长期的攻关和积累,形成核心和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采取多项措施,支持和推动依托企业研发中心建设行业性的创新基础平台,为同类企业创新活动和项目实施提供基础支撑;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基础条件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和企业研发中心,搭建大型科研仪器、科研实验基地、科技文献资源、科学数据、自然种质资源、科技成果转化等开放共享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和产学研结合提供服务。2、建立有效的科技人

21、才激励机制建立配套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是稳定科技队伍、吸引优秀科技人才的关键。鼓励企业设立自主创新奖项,对为企业做出贡献的技术创新人才进行表彰和奖励。改革和完善企业分配机制,支持企业探索更加灵活的薪酬管理模式,鼓励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施股权和期权等激励政策,实行股权奖励、股权出售、技术折股等措施,使为企业技术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才获得与其贡献相适应的报酬。凝聚一批取得重大科学成就的国内外知名学者;造就一批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高级专家;培养一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先进适用人才队伍。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提高科技人才质量,优化科技人才结构。3、加大科技投

22、入,优化投入结构,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政府科技投入,明确政策导向,通过资金、政策等引导机制,激励大中型工业企业加大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研发投入,建立企业研发投入体系,确立企业成为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经费投入的主体。积极培育风险(创业)投资主体,壮大规模,大力扶持技术产权交易机构,促进资本市场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有力支撑。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体制。在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的来源构成中,企业自有资金是其主要来源,其他渠道来源的资金所占比例非常有限,除加大政府资金的扶持力度外,应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能过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市场、股票上市和发行债券等途径,激励多种投融资体制改革。4、建

23、立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首先要大力提升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原始创新能力,保持产业的竞争力和技术领先优势;其次是逐步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重大战略产品和项目,实现在关键领域的集成创新和突破;第三是重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总之,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应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并加强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工作,推动原始性创新,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优势领域加强集成创新。以激发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为重点,推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参考文献 1、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7)2、河北省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实证分析 田英法等3、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4、河南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5、2007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