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共21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9299771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共21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共21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共2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共21页).doc(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 业 论 文 题 目 _中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_系 部 商学院 年 级 2010级 专 业 国际贸易实务 学生姓名 戴蕾 学 号 指导老师 姚君 职称 讲师 二一 三 年 四 月目 录摘要(1)关键词(1)一、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现状(2)二、我国纺织业发展现状分析(2)(一)纺织业概述(2)(二)纺织业规模快速增长(3)(三)技术结构提升速度加快(3)(四)区域结构向沿海集中(3)(五)中国纺织业出口市场分布情况(3)(六)中国纺织业出口的主要国内基地(4)三、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分析(4)(一)国际市场占有率(4)(二)贸易竞争力指数(

2、5)(三)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8)(四)企业规模(8)(五)劳动生产率(9)(六)品种结构(10)(七)适应国际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10)四、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面对的挑战(11)(一)劳动力成本处于劣势(11)(二)纺织业原材料面临成本压力(11)(三)贸易壁垒阻碍纺织品的出口(11)(四)汇率变化影响纺织品竞争力(11)(五)纺织品产品结构不合理(11)(六)管理与技术水平低(12)五、提高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措施(12)(一)培训员工(12)(二)优化纺织业的产品结构 (12)(三)创立纺织品牌 (12)(四)增强纺织企业的创新能力 (13)(五)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战略 (1

3、3)(六)整合纺织业的外部环境 (13)(七)构建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 (13)结论(14)文献(14)专心-专注-专业中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摘要】纺织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全球范围内对纺织品出口国限制措施的不断增强和世界主要纺织品生产国的激烈竞争,我国纺织业现正面临着巨大压力。全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纺织业发展现状分析,运用三个定量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四个辅助性定性指标(企业规模、劳动生产率、品种结构、适应国际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对我国纺织业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衡量。在全面分析了我国纺织业所处的战略环

4、境后,最后得出了提升我国纺织业出口国际竞争力的一系列对策。【关键词】纺织业;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竞争优势【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extile industry in the whole national econom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But with Chinas rising labor costs, worldwide textile exporter restrictions has been increasing and the worlds leading textile producers to the fi

5、erce competition, our country textile industry now is facing the huge pressure. Full text is mainly analyzed our country textile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using three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 trade competitiveness index,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

6、ge index) and four auxiliary qualitative indicators (such as enterprise scale, Labour productivity, variety structure, to adapt to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rapid response mechanism) has carried on the comprehensive measure to our country textile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I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

7、s of the strategic environment of our country textile industry after, finally obtained the promotion our country textile industr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export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当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我国纺织业原有的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的优势在于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劳动力成本相对比较低;与纺织行业相关的产业构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纺织产业需要的原料供应充足;可以消费的纺织产

8、品数量巨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纺织产品的出口,并且我国纺织行业融入了世界纺织产业的分工。纺织行业产业集群效应可以应对市场风险,民营纺织企业具有灵活性,提高了纺织产业的竞争力。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遇到了挑战,因此研究如何提高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一、 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现状国内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近些年来取得较大进展,主要集中在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界定、经济分析范式研究和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研究。首先,国内理论界对于何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争论颇多,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产业的界定与

9、分类;二是对于产业层次上的国际竞争力含义的理解。其次,国内对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分析范式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理论: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理论;工业品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行业分析、市场类型(结构)和价值链三种方法相结合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分析框架。最后,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理论界对于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试图构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对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还有很多方面尚待完善。首先,国内现有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完善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体系,无论

10、是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对象还是研究方法都存在较大的分歧;其次,现有研究成果多是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缺乏本土化的研究,缺乏在现实意义上的理论创新。二、我国纺织业发展现状分析(一)我国纺织业发展总体概况近10年来,我国纺织业保持了高速发展的态势。2012年,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5126.5亿元,同比增长25.1%。纺织行业总量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明显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和新增项目增长缓慢,行业利润增长持续回落,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纺织产业的高成本时代已经到来,以廉价劳动力作为主要支撑的中国纺织服装业已逐渐丧失了成本优(二)纺织业规模快速增长2012

11、年,大规模以上中国纺织行业总产量值可能超过950.15亿元,同比增长增长24.1%,销售产值31006亿元,增长20.6%,产销率达93.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6个百分点。纱产量3698万吨,增长19.1%;化纤4112万吨,增长15.9%,布752亿米,增长16.1%;服装472亿件,增长16.1%。大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1031亿元,其中棉纺织461亿元,增长23.9%;化纤91亿元,增长36.6%;服装472亿元,增长24.1%(三) 技术结构提升速度加快以生产大宗产品的棉纺为例,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先进水平装备占有率我国与周边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但是,近年来我国纺织工业先进装备拥

12、有量已跃居世界前列。棉纺装备有1/3达90年代水平,各类无梭织机已达12万台,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位;化纤业基本上是成套引进国外同期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国际最先进的服装机械在我国企业中已经相当普遍,印染设备有1/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7年一2012年,我国共进口国外先进设备191亿美元,占全行业设备投资总额的51%,同期装备的国产成套设备基本达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水平;2011年,棉纺行业中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比重已达到51%,无梭化率达到26%无梭布比重达到45%左右,无结头纱比重为51%,均有了大幅度提高。(四)区域结构向沿海集中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布局,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主,在

13、东南沿海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带,生产规模占全国81%,比较优势明显。其中沿海37个县和42个镇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生产规模以占全行业1/3。(五)中国纺织业出口市场分布情况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欧、美、日,向日本、中国香港、美国、欧盟出口比重合计为62.21%。2012年,从出口市场来看,前五大市场依次为香港、日本、欧盟、美国和俄罗斯,对这五大市场共出口纺织品621亿美元,占中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64%。(六)中国纺织业出口的主要国内基地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仅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山东、福建东部沿海五省一市就集中了全国81%以上的规模以上纺织企业,74%

14、的从业人员,84%的销售产值,91%的出口交货值和超过92%的外商、港澳台资本广东为22.1%浙江为19.62%。三、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我国纺织业出口国际竞争力可以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品种结构、企业规模、劳动生产率、品牌、市场反映速度等八个因素来衡量。(一)国际市场占有率为了对中国纺织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作详细的分析􀂑将计算中国纺织品服装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以及在主要纺织品服装进口国的市场占有率,并比较中国和其他主要国家的纺织品服装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1. 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图1 1994年2012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在世界纺织

15、品服装市场占有率(%)2.中国在主要纺织品服装进口国的市场占有率在世界三大纺织品服装进口国市场上,中国占有显著位置2012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在欧盟、美国、日本进口纺织品服装的份额中均为第一位。表1 2012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在三大进口市场的份额 (单位:亿美元)总进口额自中国进口额中国占市场份额(%)欧盟15国801.225631.9美国105724222.8日本255169.366.33.中国纺织品服装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国际比较表2比较了中国与其他一些国家的纺织品服装国际市场占有率。在发达国家中,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的市场份额都呈下降趋势,只有美国的份额一直平稳。中国台湾的份额基本保持不变,中

16、国香港和韩国则呈下降趋势.2000年起,中国纺织品服装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由第三位提升到第一位,并持续12年保持第一的位置,成为全球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国。纺织服装业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在全球具有如此高的市场占有率的产业之一。表2 中国纺织品服装在世界占有率的国际比较 (单位:%)2000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中国内地6.514.113.211.112.913.112.814.916.115.9意大利119.19.210.48.98.77.97.5德国11.47.67.76.96.86.45.95.5美国3.94.64.75.15.65.75.35.54.

17、94.5韩国6.96.26.35.55.44.54.95.24.63.9中国台湾4.75.34.84.74.94.03.943.53.2法国54.14.54.03.743.53.2中国香港5.64.13.53.23.110.910.810.710.39.9英国3.33.13.13.43.43.12.92.5土耳其2.12.62.92.93.13.33.12.43.23.9(二)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是衡量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指标。竞争力指数公式为:(出口一进口)/(出口+进口)。竞争力指数大于零,表明该产业贸易顺差,具有一定的国际比较优势;竞争力指数小于零,表明该产业贸易为逆差,

18、国际竞争力较差。纺织品及服装整体贸易竞争力指数表3显示,中国纺织品服装的贸易竞争力指数的最低值一般均大于0.5(除2003年外),说明中园纺织品服装属于出口主导型,具有较强竞争力。表3 历年中国纺织品及服装的贸易竞争指数 (单位:%)年份服装出口服装进口贸易顺差贸易竞争力指数1997140.5533.59115.60.611998170.4640.75133.550.611999249.9473.12188.460.512000275.6874.55201.650.552001361.595.44269.460.582002381.65121.55263.560.522003375.4134.

19、2243.10.472004447.65131.47318.540.542005243.11126.8306.560.562006428.45121.45307.540.592007525.13141.54379.540.572008527.6141.1390.10.612009621.45139.64482.40.632010801.45150.47653.450.682011981.71171.64801.640.702012118318010100.73纺织品、服装各自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国际比较从表3表5的数据来看,虽然中国纺织品服装整体贸易竞争力指数在0.50.7之间,但实际内部是极不均

20、衡的。纺织品的竞争力较弱,服装的竞争力较强。纺织品的竞争力指数从1989年的0.43下降到2005年的0.06左右,最近几年又有所提高,而服装的竞争力指数一直保持在0.93以上。但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纺织产业内部主要亚行业之问发展极不均衡:纺织品的竞争力较弱,竞争力指数2005年仅为0.06,中国纺织品在成本上不如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的低,质量和品种比不上日本、韩国,目前主要在初级大路产品上靠量支撑,但数量上不及欧盟,相比之下,服装的竞争力相对较强,竞争力指数2012年高达0.96,中国服装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但后者服装出口的绝对数量少,尚难以对中国构成

21、强大威胁。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产业技术的不断提高,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会进一步得到提升。因此,中国纺织产业整体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评价结果为“很好”。表4 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纺织品贸易竞争力指数 (单位:%)年份中国中国香港日本韩国美国墨西哥19890.43-0.290.520.680.14-0.1219940.31-0.210.480.62-0.3519990.16-0.160.190.53-0.16-0.4120040.15-0.140.110.52-0.190.1920050.06-0.090.080.59-0.15-0.2120060.07-0.040.090.6-0.16-0.220

22、070.09-0.030.180.68-0.2-0.3220080.09-0.030.20.6-0.2-0.3220090.12-0.030.190.63-0.19-0.520100.1600.20.59-0.2-0.520110.230.65-0.16-0.350.710.9920120.360.71-0.15-0.330.860.99表5世界主要国家(地区)服装贸易竞争力指数 (单位:%)年份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美国墨西哥19880.910.750.97-0.53-0.6119930.910.610.98-0.47-0.9219980.950.410.6-0.89-0.850.0320

23、030.930.260.61-0.96-0.740.1920040.940.220.58-1.1-0.710.2320050.930.20.57-1.2-0.720.2520060.940.230.53-1.1-0.740.320070.940.190.54-1.1-0.680.3520080.930.210.5-1.2-0.770.3820090.940.220.53-1.1-0.830.3420100.950.840.750.9710.9920110.960.860.790.9910.9820120.960.850.810.9810.99纺织业各亚产业贸易竞争力指数由表3.7可知,中国棉纺

24、织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而棉布、印染、服装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十分明显。表6 纺织业各项产业贸易竞争力指数 (单位:%)2002200420062008201020112012棉纱0.440.13-0.26-0.32-0.44-0.45-0.26棉布0.390.410.260.260.260.390.46印染布0.260.320.190.230.220.380.41服装0.940.960.960.960.960.960.992006年2012年间,棉纱的贸易竞争力指数都小于零,说明中国棉纱业竞争力弱,棉布和印染布贸易竞争力指数有些年份虽然下降,但棉布整体竞争力比较稳定,印染布竞争力总体有所上升,服装

25、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上。(三)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是两个比重是商,分子是一个国家某产业产品出口与国家全部产品出口比重,分母是某产业世界总出口占世界所有产品总出口的比重。这一指数常被经济学家用来度量一个国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强度。如果一个国家某产业的RCA大于1,表示这一产业在国际上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用显性优势指数观察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可以看出,多年来中国纺织服装业在国际上一直保持相当强的比较优势。从2003年以来的数据可以看,这一指数一直是在远大于1的范围内,最高是2004年,达到10.91,最低是2009年,也保持在4.81的水平。由此可见,中国纺织服装

26、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不容置疑;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中国纺织服装业的竞争优势强度在逐年下降,这一情况表明了中国纺织服装业在世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存在实际竞争力不断降低的隐忧。表7 中国纺织服装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单位:%)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指数10.1110.916.215.545.465.234.814.994.984.84(四)企业规模由于纺织业进入门槛较低、退出成本较小、技术要求不高,在经历迅速扩张期之后,到2012底,中国已拥有纺织服装生产企业13.9万家。2010至2011年,亿元以上企业占纺织行业的企业

27、户数和销售收入均呈现上升趋势,企业户数所占比重增长了0.81个百分点,而销售收入所占比重提升了2.1个百分点,如下表8示:表8 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纺织企业占纺织行业企业的比重 (单位:%)指标名称201020112012企业户数8.18.18.91销售收入5556.157.1工业总产值51.1652.4356.412012年,全国纺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6400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纺织服装企业28045家,销售收入13226.61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50.1%而前十位企业总销售收入仅500亿元,尚不足纺织产业销售收入总额的5%。由此可以看出纺织产业整体而言市场集中度较低。根据德国纺

28、织经济杂志发布的世界纺织企业(不包括化纤和梭织服装企业)销售额排名,发达国家纺织服装企业的平均规模较大,其中,以美国、日本、瑞士和英国等国为最。中国虽然有众多企业入围,但平均规模偏小,在2012年度排名入围的18个国家中,中国大陆排在第16位,企业平均销售额仅为日本企业的1/4,美国企业的1/7。中国主要的竞争对手印度、巴基斯坦、巴西、韩国、泰国、台湾、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地区),共有64个企业入围,平均规模为213.14百万欧元,超出中国企业平均规模的27.4%,给中国企业造成很大的竞争压力。国际竞争的趋势表明,有强大的企业才会有强大的产业,所以,中国纺织业在做大做强方面还有

29、很长的路要走。(五)劳动生产率除技术水平外,劳动生产率是影响纺织业市场竞争力的又一直接因素。世界主要纺织生产国和地区在重视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也积极地提高本国纺织业的劳动生产率。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意大利、德国的劳动生产率已达到8万美元/人年;一些大公司甚至超过10万美元/人年;而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的纺织人均劳动生产率也在4万美元/人年左右。而中国纺织人均劳动生产率2012年才达到17.6万元人民币/人年,约为2,76万美元(表9)。中国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已部分被低劳动生产率所抵消了。表9 全国纺织业劳动生产率 (单位:元/人年)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20

30、1020112012劳动生产率664267945296161(六)品种结构从最终用途看,纺织品的产品可以简单分为三个大类:服装、装饰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这三大类产品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反映一国纺织业的科技发展程度。从三大类产品的进出口情况看,20092012年间,服装出口的比重占80%以上,装饰用纺织品占15%左右,而产业用纺织品仅占5%左右。同期的进口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服装进口占25%左右,装饰用纺织品进口占40%以上,产业用纺织品进口占30%以上(见表10)。这说明中国纺织产品技术含量低的状况仍未得以改善,产品优势比较明显集中在服装方面􀃬而装饰、产业用纺织品的国际市场

31、竞争力较弱。表10 三大类最终纺织品进出口比重对比 (单位:%)项目出口进口年份20092010201120122009201020112012进出口/ %100100100100100100100100服装/ %82.182.184.384.125.124.125.924.3家用/%15.914.914.715.144.641.341.942.3产业用/%3.94.33.94.732.635.734.434.6在当今社会,品牌作为实现高附加值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争夺国际市场、获得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中国缺少名牌、出口档次低、创汇能力差,国产名牌无论数量还是档次上均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

32、由表11可知,在美国进口服装市场上,我国的出口单价仅为先进国家的1/4左右。英国、意大利、法国每平方米服装的创汇水平分别为15、18.34、21.6,分别是中国同期每平方米服装创汇水平4.83的3.1、3.8、4.47倍。表11 美国进口服装价格比较表(2012年) (单位:美元/平方米)国别世界墨西哥中国韩国印尼菲律宾英国意大利法国服装3.813.324.834.213.943.711518.3421.6(七)适应国际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零售商、服装和纺织厂家之间建立起快速反应体系,比如某服装厂需要一定批量的牛仔布,当纺织工厂接到定单后,12小时后就能提供所需要的面料&

33、#1049005;而我国企业一般需要12天左右。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纺织服装企业广泛采用“哑铃型”的企业组织模式,即特别重视产品开发与设计和市场营销这“两头”,在“两头”工作的职工人数甚至超过生产制造部门的人数。我国目前大部分纺织企业还没有建立起适应“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高品质”的快速反应机制􀆭同时缺乏创新型复合人才,信息系统也不完善,缺乏全面的市场竞争意识。四、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面对的挑战(一)劳动力成本处于劣势 我国长期以来在纺织业具有的相对劳动力成本优势已经不再明显。我国劳动力供应数量相对减少,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力边际成本处于增长的态势,这些劳动密集型的纺

34、织企业集中在经济发展的东部地区,而内地纺织企业相对较少,纺织企业的人力资源分布不平衡,这样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降低劳动力成本。 (二)纺织业原材料面临成本压力 我国的纺织原料供给量大,但是人均纺织原料供给量小。总体上,纺织资源的供给量不足,因此,纺织原料如棉花、化纤等需要依赖国际市场的进口。然而,随着国际市场纺织原料价格不断上涨,我国纺织业原材料面临着成本的压力。 (三)贸易壁垒阻碍纺织品的出口 由于国际石油价格过高,当前各国面临能源危机,各国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各国进口我国纺织品数量下降。同时,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用反倾销、反补贴、技术性贸易壁垒阻碍我国纺织品贸易出口。我国纺

35、织品过于集中欧美市场,市场风险过大。 (四)汇率变化影响纺织品竞争力 我国纺织品出口受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很大,人民币升值给我国的纺织品出口造成了成本压力,国际汇率市场的变化增加了纺织品出口风险。汇率变化的风险包括结汇周期、结算货币的风险。 (五)纺织品产品结构不合理 我国纺织品出口产品档次比较低、品种比较少、工艺落后。我国纺织品产品主要做三来一补贸易,这样在国际市场上没有自己的品牌。生产技术缺乏创新能力和企业研发能力不足,导致纺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阻碍。因此,我国纺织品产业主要是加工贸易,而销售网络没有建立起来,也难以造就知名品牌。 (六)管理与技术水平低 我国的纺织企业仍然处于向现代企业

36、转变的阶段,要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科学管理方式,改变以往的不合理制度和官僚主义管理方式。我国纺织企业大部分生产设备还很落后,尽管引进先进设备,但是在生产中的使用还存在着障碍,独立研发的生产设备很少,多数是仿制,生产自动化低、能耗高,导致纺织品成本缺乏竞争力。 五、提高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一)培训员工 纺织企业为提高竞争力应加强培训员工,提高劳动力素质。只有高素质员工才能生产出高质量产品,这样出口才有竞争力。培训员工的职业素质包括员工的知识结构、团队协作能力、技术水平等,这样才能使企业与国际先进的管理与技术水平接轨,增加企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纺织企业拥有了高素质员工可以实现企业的自

37、动化、信息化,以及建立标准化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 (二)优化纺织业的产品结构 我国以往的纺织品出口主要是中低档产品、技术附加值小。纺织产品出口要占领国际市场就必须优化产品结构,注重产品研发,生产高附加值的高档产品。同时,应用先进技术改造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结构,也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获取管理效益和技术效益。 (三)创立纺织品牌 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缺少知名品牌。我国纺织品要保持出口优势就必须创立自己的纺织品牌,营造品牌效应,将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创立品牌可以从产品技术、产品质量、服务等方面入手,打造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纺织品牌。纺织品的品牌建设重点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与文化内涵。技术附加值提

38、高应加强企业管理、改进产品设计、采用节能高效的生产设备。纺织品的技术附加值是产品品牌的支撑,要加大技术的研发力度,从原材料、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等方面不断提高产品档次。例如原材料可以选用天然彩棉、生产新型化学纤维。纺织品的文化内涵是企业文化的沉淀,具有无形价值和竞争力。当前,全球倡导的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促使纺织企业的生产过程更加环保。我国纺织企业应抓住这个契机,生产绿色纺织品。这不但可以冲破贸易壁垒,也可以增加企业品牌的文化价值。 (四)增强纺织企业的创新能力 我国纺织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加的途径有两个。一个创新途径是与国外企业合作,借鉴其组织管理、销售渠道建设、品牌运营、生产工艺以及科研研发经验

39、。我国企业以联合办厂、收购品牌和企业等方式,提升我国纺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个创新途径就是自主研发。我国纺织产品由于国际分工的原因处于产业低端,要改变这种分工格局就必须将高科技注入产品中,提升产品的档次和文化品位。纺织企业的创新能力体现在国际市场开发能力、管理制度创新、营销模式创新、产品设计创新等方面。 (五)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战略 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过于依赖欧美国家,相对集中的市场导致了出口风险加大。为保证出口安全,以及纺织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纺织品的出口市场应采取多元化策略,创建出口市场的新格局。 (六)整合纺织业的外部环境 我国纺织行业应积极利用多种渠道引进资金与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增加纺

40、织品附加值,提升纺织品国际竞争力。纺织企业应及时了解国际市场行情,防范反倾销的贸易风险。国内企业可以在国外建厂或参股,这可以利用国外投资地区的比较优势,减少贸易摩擦,并有利于摆脱低价恶性竞争的困境。 (七)构建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 我国纺织业的物流配送系统还不完善,纺织企业与物流企业还没有形成协作效应,这样导致了产业增值受到限制。为加快纺织业的物流服务效率,应积极更新物流管理、物流服务以及物流技术,构建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其具体措施包括多渠道采购、流通加工、货运代理、信息服务、社会化储存、商业配送、多式联送、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高效、优质增值服务体系,以此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纺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结束语中国加入WTO以后,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就是纺织行业,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空前的。而在国内,对于纺织行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的研究还相对比较缺乏,研究的方向也主要是从现实情况推导出一些相关政策建议,缺乏系统的理论与实证分析,难以适应我国纺织品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政府决策也起到了制约作用。因此,研究纺织业国际贸易竞争力是一项迫切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