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的详解资料ppt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9280373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的详解资料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的详解资料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的详解资料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的详解资料ppt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任务”Outline l任务的内涵l任务及任务型教学法的本质l任务与练习的区别l语言教学三分法l任务的构成要素l基本的任务类型l任务设计的原则l任务型教学法要抓好三个环节的任务设计l适时承担任务不同阶段的角色任务的内涵任务的内涵l“任务”(task)一词进人应用语言学文献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它不仅仅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引起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的兴趣,同时,它也和大纲设计、教材发展有着紧密联系。l对于“任务”的不同解读a)Breen认为,有助于达到语言学习整体目标的所有课堂活动都可看成是任务,包括简单短暂的语法练习以及复杂耗时的集体课堂活动。b)Kra

2、hnke则将任务限定为为语言学习而进行的具有非教学目的的活动,也就是说,Krhanke将课堂任务看成类似课堂之外(即真实生活中)的社会交际实践,具有交际目的而非教学目的的活动才能称之为任务。c)Candlin将任务定义为“一组涉及学习者的认知和交际过程,以集体的形式对己知和新信息进行探究,在社会语境中完成某一预期或临时目标的可区别的、相互关联的问题指向型活动”。d)外语课堂上任务这一概念可概括为:学习者应用目的语所进行的促进语言学习的,涉及信息理解、加工,或解决问题、决策问题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具有目标指向的课堂交际或互动活动。任务及任务型教学法的本质任务及任务型教学法的本质l任务与传统的“练习

3、”(exercise)或通常意义上的“活动”(activity)究竟有什么样的本质差别呢?l首先,任务具有目的性。这里的“目的”具有两重性,一是任务本身所包含的非教学目的,二是任务设计者所期望任务参与者达到的教学目的,而练习通常只具有教学目的。l其二,任务通常会产生非语言性结果,而练习总是产生语言性结果。比如,根据所听天气预报的信息,决定怎样安排野炊;或根据火车和汽车时刻表,选择哪几趟车能方便准时地赶到某地开会,任务完成后所得到的结果是非语言性的,而课堂练习,如用短语造句、用介词填空等,其结果总是语言性的l第三,任务具有开放性,也就是说,任务的履行并非有一套预定的模式或途径,或者会达到统一的结

4、果,完成任务的途径,包括应用的语言是可选择的、不固定的、非限制性的。l第四,任务具有交际性或互动性。任务通常是集体性和合作性活动,任务的履行通常以交际或互动的方式进行,这种互动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输人材料之间的双边或多边互动。l对任务和任务型教学法本质的认识还可从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的应用语言学Kumaravadivalu对语言教学方法的三分法中得到启发。他认为,绝大多数语言教学方法都可根据其关注焦点分为三大类:l一是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法(language-centered approaches);l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法(如听说法)着眼于语言结构练习,其课堂操作程序表现为

5、向学习者提供以形式为主的、预先选择并分级分序的语言结构练习,学习者通过使用具体的语法和词汇项目,以模仿、重复、操练的方法进行语言学习,在此过程中,学习者注重语言的外在形式,其语法和词汇项目预先规定在大纲中,教学沿着预定的途径,期望达到预定的目标。l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learner-centered approaches);l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如交际教学法)则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习者需要,努力为学习者提供课堂交际机会,通过交际活动对预先选择并排序的意念和功能项目进行实践,认为学习者可以通过应用这些功能来完成课堂外的,即真实生活中的社会交际需要。其在课堂操作上可表现为一系列的交际活动

6、,让学生关注语言的功能特征,学习者利用预先选择和排序的目的语形式、意念和功能特点,参与这些交际活动,通过既定的教学途径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目的。l三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es)l而任务型教学法则属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此类教学法主要关注二语教学的认知过程和心理语言学过程,力图为学习者提供机会,通过课堂上以意义为焦点的活动,参与开放型的交际任务。其课堂操作程序表现为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在任务履行过程中,学习者注重语言交际的意义,充分利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目的语资源,通过交流获取所需信息,完成任务,其学习过程是沿着开放的途径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7、lKumaravadivalu认为,这三类教学方法所表现的课堂操作程序具有内在的层级关系,即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交际活动涵盖了部分以语言为中心的结构练习,而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任务则涵盖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交际活动。因此,从教和学的角度看,教学任务比交际活动更具综合性和包容性。克氏的这一观点为任务型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具有非常积极的实践意义,从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任务及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和特点。l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任务的本质:任务本身只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一种形式,它本身不是内容,不是目的,但通过它,可以促进学生的互动,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促进学生思考、决策,为他们提供在

8、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交际和用目的语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使语言学习摆脱单纯的语言项目练习,而成为有语境的、有意义的、有交际目的的语言实践。任务的构成要素任务的构成要素l作为任务型教学法中的课堂教学任务,至少应包含以下六个基本构成要素l(一)目标。如同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任务一样,教学任务首先具有目的性,也就是说,它应该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指向。如前所述,这种目标指向具有两重性,一是任务本身要达到的非教学目的,二是利用任务所要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目的。如在“案件侦破”任务中,其非教学目的便是根据不断增加的线索进行讨论推理,直到最后找出罪犯。但设计任务所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则可能是通过完成任务过程中所

9、产生的语言交流感受语言,增强语言意识,提高交际能力,并在交际过程中应用诸如表示假设、因果关系,或“肯定”“可能”“也许”等目的语表达形式。作为促进学习的教学任务,教师更多地关注它的教学目的。l(二)内容。任务的这一要素可简单地表达为“做什么”。任何一个任务都需赋予它实质性的内容,任务的内容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需要履行的具体的行为和活动。l(三)程序。指学习者在履行某一任务过程中所涉及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怎样做”。它包括任务序列中某一任务所处的位置、先后次序、时间分配等l(四)输入材料。所谓输入材料是指履行任务过程中所使用或依据的辅助资料。如前面提到的“案件侦破”任务,就需要打印

10、在若干张纸条上的一系列线索,任务就从第一条线索的推理和讨论开始,在不能得到肯定的结论时,依次增加线索,直到真相大白。输人材料可以是语言的,如新闻报道、旅游指南、产品使用说明、天气预报等;也可以是非语言的,如一叠照片、图表、漫画、交通地图、列车时刻表等。尽管有些课堂任务并不一定都要使用或依据这样的输入材料,但在任务设计中,通常提倡准备和提供这样的材料,使任务的履行更具操作性,更好地与教学结合。l(五)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任务并非都要明确教师和学生在任务履行中的角色,但任务都会暗含或反映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特点。教师既可以是任务的参与者,也可以是任务的监控者和指导者。在任务设计中,设计者也可考虑为教师

11、和学生进行明确的角色定位,促进任务更顺利有效地进行。l(六)情景。任务的情景要素指任务所产生和执行的环境或背景条件,包括语言交际的语境,同时也涉及课堂任务的组织形式。在任务设计中,应尽量使情景接近于真实,以提高学生对语言和语境之间关系的意识。l任务的这六个基本要素从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任务的本质。任务本身只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一种形式,它本身不是内容,不是目的,但通过它,可以促进学生的互动,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促进学生思维、决策,为他们提供在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交际和用目的语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使语言学习摆脱单纯的语言项目练习,而成为有语境的、有意义的、有交际目的的语言实践基本的任务类

12、型基本的任务类型l任务教学法的提出者勃雷泊(Prabhu)识别了三种类型的任务并广泛用于其教学实践。l信息差任务(information-gap tasks)。如填写工作日程表任务,学习者必须通过相互交流信息,弥补信息空白才能完成任务;l观点差任务(opinion-gap tasks)。采访同学们对学校的看法这个任务中包含了一个观点差任务,因为学生们并不知道他人对相关问题的看法,要想了解,就必须沟通;l推理差任务(reasoning-gap tasks)。所谓推理差任务指从给定信息推导出新信息,如,从提供的地图(给定信息)上找出到某一指定地点的最佳路线(通过推导)。l信息差、观点差、推理差是P

13、rabhu应用最多的学习任务。三种类型任务的重要价值在:借助它们能够创造出课堂上真正有意义的交流互动。因为在真实的交际中,正是由于交谈各方彼此间在信息观点上有空白,从他人处获得信息、填补空白的需要和愿望触发了相互间的交际行为表达自我、传递信息、倾听理解他人。更值得关注的是,任务为交际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依托。任务设计的原则任务设计的原则l(1)真实性原则。此原则是指在任务设计中,任务所使用的输入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同时,履行任务的情景以及具体活动应尽量贴近真实生活。l(2)形式功能原则。传统语言练习的最大不足之处便是语言脱离语境,脱离功能,学生可能知道不同的语言形式,但不能以这些形式得体地表达意

14、义和功能。形式功能原则就是在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将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明确化,让学习者在任务履行中充分感受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增强学习者对语言得体性的理解l(3)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涉及任务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以及任务在课堂上的实施步骤和程序,即怎样使设计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教学上和逻辑上的连贯与流畅。Nunan曾提出过“任务依属原则”(task dependency principle),即课堂上的任务应呈“任务链”或“任务系列”的形式,每一任务都以前面的任务为基础或出发点,后面的任务依属于前面的任务。这样,每一课或每一教学单元的任务系列构成一列教学阶梯,使学习者能一

15、步一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任务的顺序可多种多样,如从接受性技能到产出性技能,或从预备性任务向目标性任务过渡等。l(4)可操作性原则。在任务设计中,应考虑到它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问题,应尽量避免那些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课堂任务。必要时,要为学生提供任务履行或操作的模式。l(5)实用性原则。任务的设计不能仅注重形式,而不考虑它的效果。课堂任务总是服务于教学的。因此,在任务设计中要避免为任务而设计任务。任务设计者要尽可能为学生的个体活动创造条件,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互动和交流的机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l(6)趣味性原则。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之一便是通过有趣的课堂交际活动有

16、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在任务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考虑任务的趣味性。机械的、反复重复的任务类型会使学生失去参与任务的兴趣,因而任务的形式应多样化。需要注意的是,任务的趣味性除了来自任务本身之外,还可来自多个方面,如多人的参与、多向的交流和互动,任务履行中的人际交往、情感交流,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后的兴奋感、成就感等。任务型教学法要抓好三个环节的任务型教学法要抓好三个环节的任务设计任务设计l(一)导入/热身部分的任务设计l任务的设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式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形成一种循环。并由数个微任务(min-tas

17、k)构成一串“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遵循先输入后输出原则,使教学阶梯式层层推进。这一部分任务的设计仅在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为后面的教与学奠定基础。因此,这个环节中的任务应该设计为简单、趣味化强的活动或游戏。l(二)学习材料主体部分的任务设计l这一部分任务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话题中出现的英美文化,并学以致用。这个环节至少应该包含三个阶段的任务,分别是读前(pre-reading)的任务,细读(while-reading)的任务和读后(post-reading)的任务。这些任务的设计要注意趣味性与实用性,使学生能参与到教师所

18、设计好的、贴近现实生活的自由交谈、问题解决等任务中,达到语言实际交际的目的,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l“读前”任务通常可用设疑、背景介绍等的方法设计。l“细读”部分要求学生详细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中出现的语言点,并通过自主的学习把知识内化。到此时,学生已进入较难的学习任务阶段,学习的内容显得较为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应做的是:努力设计一些有趣的任务,使学生寓学于乐,提高学习的效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采取分组进行游戏比赛、作图表等方式设计任务。如,学习那些内容较易懂且词组较多的课文时,可以要求学生在听完每一段的课文录音后找出该段里出现的词组,对该词组进行解释,并举例说明。能找出最多的词组和做出最多

19、例句的小组为优胜者。比赛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其效果比教师重复好几次的讲解还要好。在活动中,学生兴致极高,既锻炼了他们在别人面前说的胆量,还加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l“读后”部分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之前所学的知识。教师应该善用教材中相关的语言材料,创造真实而贴近生活的情景和语境,把凝固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声情并茂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师通常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或辩论、角色扮演、模拟情景等方式设计任务。l(三)课后作业部分的任务设计l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深化和补充。我们应把课外作业改为与课堂学习任务有关,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做项

20、目”形式,从而与任务型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形成任务型教学的多维度和立体化。l所设计的项目可以有:制作名卡和地址薄,给好朋友或老师打一个英文电话,学唱一首英文歌曲,讲一则英文幽默故事,自制圣诞和新年贺卡,编英文报,写配图短文,设计英文晚会的活动(如圣诞Party),收集自己所崇拜的名人的个人信息档案。这些项目可以是根据相关的课文内容设计,并和某一话题挂钩的。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始终充当参与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景相结合,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课外作业摆脱了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不仅可以布置一些学生在一天内完成的任务,还可以是几天内完成的,有些课外作业的任务的任

21、务甚至可以跨越整个学期。适时承担任务不同阶段的角色适时承担任务不同阶段的角色l开展任务型教学,并不是说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后就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实施。除了前期英语教学任务的设计外,教师在布置任务、任务进行中、任务完成后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适时转换自己的角色。l第一,教师在布置任务时的角色。每项英语教学任务都有一定的要求、实施步骤、目的,作为任务的设计者,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必须向学生介绍清楚这些要点。同时,合作性的学习任务,教师要计划好如何分组、如何开展活动、如何安排座位等事项。比如,座位的安排应该便于学生的交流,便于他们分享可用学习资源和专心讨论而又不占太多空间;学生的分组

22、也要有利于任务的完成l第二,教师在任务中的角色。在学生开展任务活动中,教师要充当监控者的角色,让学生独立去完成任务。但“独立”不等于“放手不管” ,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活动中有哪些方面不太熟悉、哪些做得不合要求,并加以引导。例如,某个小组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不知怎么去做,教师可适当提供帮助,然后让学生独立去解决其他问题。l第三,教师在任务后的角色。任务完成后,任务成果的展示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充当主持人的角色,安排学生汇报成果。例如,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派个代表来作简要汇报,相互之间作出比较;也可以让一两个小组对其任务完成过程作完整汇报,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价,补充观点。另外,任务完成后的评价是不可缺少的,这时教师就要承担评价者的角色。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及时、恰当地对学生的任务成果作出评价,这种评价既可以针对整个活动小组展开,也可以针对某一位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来进行。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