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明治维新教案.pdf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9249500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明治维新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历史明治维新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明治维新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明治维新教案.pdf(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 1 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阐述了明治维新前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状况,即德川幕府的统治, 黑船事件和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说明由于封建领主经济的衰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阶级矛盾的尖锐和激化,从根本上动摇了日本幕府封建统治的基础,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和侵略的加剧,日本被迫从开国,各种危机进一步加剧,为维新变革准备了最基本的条件。 建议在教学中适当补充相关资料,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以问题研讨的方式进一步理解幕府统治的实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实行社会改革,才能实现富国强兵。一、德川幕府的

2、统治:1、建立:(1)时间: 17 世纪初德川幕府或称江户幕府幕府一词原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后来日本武士的首领将军控制中央政权,又把以将军为首的政权称为幕府。镰仓幕府( 11921333 年)室町幕府( 13381573 年)德川幕府( 16031867 年) 。(2)政治特点: 天皇是名义上最高统治者,而幕府首脑将军掌握实权;形成幕藩体制。【备课资料】武士道精神武士道是日本神道教的主要内容。它原是日本封建武士的道德规范。日本武士是一个特殊的阶层, 在日本历史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最早的武士是在大化改新之后,作为封建贵族庄园的护从而出现的。后来武士不断壮大,开始介入政治。它本身分化出将军、大名

3、、家臣、足轻、乡士等20 多个等级,成为日本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势力。封建时代的武士,以“忠孝”和“武勇”为最高信条,随时准备去为他们的主人赴汤蹈火,为了表示他们的忠诚,维护他们的荣誉,他们会切腹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日本的文化主体是输入中国文化和经中国输入的,带有中国文化的印度文化。但是, 日本有选择地将其“日本化”。中国文化以“仁”为核心, 日本文化以“忠”为核心。日本取了“义礼智信,忠诚孝悌”,唯独忽略中国人奉之为首的“仁”。在古代,中日两国社会顺序都是“士农工商”,但是中国是“文士”,日本却是“武士”。武士道作为一种思想已达到了宗教的高度,它起源于中世纪对领主、藩主的绝对忠诚。对上级无

4、限的忠诚,绝对服从。注重信、义、勇三条准则,崇尚武力和冒险,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集体观念高度深化。武士道从其发端之初起,统治了日本1000 多年,其代表作是 地陶闻书,它的主题十分明确: 荣誉,慷慨赴死, 对藩主的忠诚和修身。赴死的思想贯串全书。在危险的境遇中它不会去想怎样保全自己的性命,而会勇往直前, 投入敌人阵中, 迎接死亡。因此,武士道也被称为“战士之道”。2、政策:(1)幕藩等级制度:注意:教材中的士、农、工、商四个等级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森严的等级,重农抑商思想。(2)闭关锁国政策:目的:巩固统治,防止外部势力对日本的侵入。内容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禁止

5、日本与海外交往,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只许同中国、朝鲜、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对外商业活动受到严格控制;日本人不得出国,也不许在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的船只。评价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西方殖民势力渗透,维护日本的独立。消极:阻碍了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趋势。【比较】日本幕府锁国政策与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清朝:主要是封建统治者的盲目自大日本:主要是防止外部侵略但都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都是为维护其封建统治。(3)限制工商业政策:闭关锁国本身就严格限制了商业活动,同时对工商业者采取歧视态度,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实行商

6、品专卖,设立关卡、对工商业者财产恣意没收。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3、危机:德川幕府统治开始出现危机,封建统治基础开始动摇。(1)表现: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严格的等级制度虽然维护了封建统治,但也激化了社会矛盾。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近代日本的落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2)影响: 1837 年大盐平八郎起义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合作探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7 “学思之窗”,回答:这种变化对日本封建秩序有什么影响?提示: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武士地位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下级武士尤其是下级武士,生活

7、的贫困。迫于生计,他们采用各种方式并逐渐滋生了反抗思想,因此冲击幕府统治和等级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说明了幕府统治开始危机。二、黑船事件:1、背景: (西方列强侵略日本的背景)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欧美列强窥视日本,把侵略矛头指向了日本。2、经过:(1)1853 年,佩里率舰队叩关,史称“黑船事件”;黑船事件的实质:日本人把美国军舰称之为“黑船”,反映了日本的落后,因此它是实力的挑战,是东西方发展差距的结果。(2)1854 年, 日美亲善条约签订:内容: 日本向美国开放下田和箱馆两个港口;允许美国在下田派驻领事;凡今后日本给予外国的一切权益,美国也同样享受;等。影响:它是“黑船事件”的直接后果

8、;是日本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条约;对日本产生深远的影响。3、影响:主权遭破坏,民族危机加深,迫使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日本被迫开埠通商,列强同时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设立租界等各种特权, 最终使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从而引起整个日本社会危机的进一步加剧。三、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三个“进一步” )1、西方殖民侵略的进一步加强:日本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表现: 开国后, 西殖民势力不断向日本渗透,日本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欧美国家和廉价工业品大量涌进日本,如棉织品、毛织品、船只、武器等;日本的原料又源源不断运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9、,如:生丝、棉花、油、茶、海味等,致使日本对外贸易迅速增长,1867 年输出为1200 多万美元,输入2160 多万美元。另外,由于日本国内金银比价与国际市场比价差距悬殊,列强利用日本黄金价格大大低于国际牌价,大量套购,攫取暴利、致使日本大量黄金大量外流,钱价下跌。影响:激化了日本的社会矛盾。2、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1)人民起义不断:外国工业品倾销,传统的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手工工场纷纷破产,工人失业,同时由于黄金大量外流,钱价下跌,物价暴涨,洋货大量输入、民族经济遭到打击,人民生活更加困苦,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纷纷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农民起义次数剧增, 1865 1867 年平均每年

10、发生55.3 起;城市贫民起义次数也显著增加,1865年 1867 年平均每年发16.6 起。(2)幕府统治基础的动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新兴地主和高利货商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对自己政治上无权的处境越来越不满;长期受幕府排挤长州、萨摩等西南诸藩,大名也不满现状;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下士,因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对现实更加不满,这一切反映了幕府统治基础的进一步动摇。3、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无尽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也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原料的大量出口刺激了生产的发展, 1860 1867 年输入总值增加了

11、 5 倍多;资本主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也传到日本,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长期与外国人打交道中,一些有识之士, 目睹了工业文明的优势,开始从国外购进机器,建立工厂,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2)影响: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力量小结: 导致日本社会危机加剧的根源主要有:内因:幕府腐朽黑暗的统治、经济发展对统治基础的冲击。外因: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危机加剧的表现:西方殖民势力的进一步渗透、日本封建经济的进一步解体、社会矛盾的空前激化、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阶级结构的进一步分化等。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学小结:本节课主要介

12、绍了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背景,即在幕府的统治下,日本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主要表现在:(1)政治上:天皇名义上是最高统治者,但实权操纵在幕府的首脑将军手中;而幕府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虽然维护了幕府封建统治,但激化了社会矛盾, 威胁幕府统治;并且严重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2)对外关系上,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近代日本落后。19 世纪中叶,美国打开了日本的门户,列强接踵而至, 签定不平等条约,使日本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加剧了日本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3)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冲击了封建经济, 冲击幕府统治。同时,西方殖民国家的入侵,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3、4)思想上, 西方先进思想传入, 使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 反对幕府统治, 要求改革的呼声更加强烈。(5)统治集团内部,幕府统治和苛刻的剥削,使广大人民包括中下级武士生活日益贫困,日本社会各界不满幕府统治,滋生出反抗幕府统治,开始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第 2 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节教材主要介绍黑船事件以后,面对西方势力入侵,国家主权逐步丧失,社会经济危机日益严重, 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日本社会各阶层不满幕府的对外软弱妥协,对内的恐怖镇压,掀起“尊王攘夷”运动。但此时尊攘派重心是在“攘夷”,还寄希望于幕府实行改革,实现富国强兵,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1863 年幕府

14、发动政变后,尊攘派被清除出京都,支持倒幕派的长州藩在内外压力下被迫屈服,“尊王攘夷”运动终结。指望幕府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已不可能;而且尊攘派也认识到盲目“攘夷”并不可取,尊攘派转变为倒幕派,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在倒幕派的压力下,幕府“大政奉还”。幕府表面上结束统治, 实际上仍控制国家政权。为真正取得国家的领导权,倒幕派发动戊辰战争,持续一年半的戊辰战争, 使幕府名实俱亡。日本进入明治时期,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在日本实行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改革准备了条件。教学过程及要点:一、 “尊王攘夷” :1、兴起的原因:暗杀井伊直弼的“樱田门事件”(1860 年) 。1858 年 6 月,井伊

15、直弼出任在幕府中掌握实权的大老一职。井伊直弼主张对内加强幕府的专制权力,对外妥协。当时,幕府将军德川家定病重不能理政,井伊直弼掌权后,幕府的统治更加反动。对外, 井伊直弼上台后不久就同美国签订了友好通商条约及其附件,出卖日本的利益取得西方国家的支持;对内, 先是罢免了幕府中主张改革的官员,还以将军的名义打击主张改革的大名;不久, 井伊直弼大肆迫害反对派,很多改革派领袖遭到处罚,或被免职、幽禁、流放,有的甚至被处死。前后共有一百多人入狱,死者达四分之一。因为当时天皇的年号是“安政”,故这次迫害事件在日本历史上称为“安政大狱”。为了反抗井伊直弼的高压政策, 1860 年 3 月 24 日上午 8

16、时,来自水户和萨摩藩的18名武士利用井伊直弼登城的机会,在江户城的樱田门外,对井伊直弼发动了袭击,尽管有60 名警卫保护,井伊直弼还是被砍下了头。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樱田门事件”。发动“樱田门事件”的武士们宣布,他们的目的并不是反对幕府,只是为了清君侧。从此,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有地主、富农、商人和手工工场主参加的“尊王攘夷”运动开始了。2、兴起:尊攘派与“尊王攘夷”概念: “尊王攘夷”就是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尊王攘夷运动的参加者被称为尊攘派。1860 年,井伊直弼被暗杀后,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有地主、富农、商人和手工工场主发动了“尊王攘夷”运动。尊王攘夷思想本源于中国朱熹“攘夷狄以

17、尊周室”的学说,19世纪开始流行于日本有识之士的著述中,目的是加强幕府统治。到“安政条约”签订后,尊王攘夷思想成为下级武士反对幕府的指导思想,他们与手工工场主、 商人、新兴地主相结合,形成了势力强大的尊王攘夷派。尊攘派志士制造了多起反对外国人的事件,并用恐怖手段袭击幕藩首脑人物,试图通过这些行动给幕府施加政治压力。实质:尊攘派是为“攘夷”而尊王,“攘夷”是中心口号,中心活动3、参与阶层:领导者: 中下级武士支持者: 不满幕府统治的大名响应者: 富农、手工场主和商人等。【合作探究1】领导明治维新的为什么不是资产阶级而是中下级武士?1868 年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天皇政府实行明治维新。改革使日本

18、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并很快走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但这场改革不是由资产阶级而是由中下级武士领导,其主要原因有:(1)是由日本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改革前夕,日本资本主义关系远远没有成熟,资产阶级刚刚诞生,人数少, 经济力量薄弱, 因而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外国资本主义突然入侵,造成日本的民族危机。这就使得国内能量最大的一个集团中下级武士仓促之间担任了革命领导者的角色,先领导倒幕力量推翻了幕府统治,然后又推动明治政府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中下级武士大多数资产阶级化了,他们最关心日本的资本

19、主义前途和国家的命运。随着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武士等级内部的分化日益加剧,随着武士等级的贫困和衰落,封建的等级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大批中下级武士的实际阶级地位发生了变化,部分中下级武士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世界观逐渐向资产阶级方面转化,成为尚未成熟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代言人,他们关心国家的命运,更关心日本的资本主义前途。(3)日本武士从来就是一个垄断文化的阶层,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 腐朽的幕府统治,迫在眉睫的民族危机,特别是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后遭受的悲惨命运, 使日本的一些先进人士担忧祖国的前途,考虑国家的出路。他们认识到:为了挽救日本的民族危机, 必须推翻腐朽的幕府统治,必须

20、仿效西方国家,实行开国进取政策,以实现富国强兵。(4)中下级武士大多有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和政治才干。他们早在各藩的改革中崭露头角,其中有一大批有勇气、谋略和胆识的活动家和组织者。4、主要活动:(1)刺杀与西方势力勾结的幕府当权者;(2)制造多起抗击外国侵略者的事件: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国家商人和外交官;进攻停泊在日本港口的西方列强船只;组织“骑兵队”直接抗击外国侵略者。【资料回放】高杉晋作中国之行的感受1862 年,他(高杉晋作编者)乘千岁丸号船到达上海,亲眼看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惨状, 认为“中国人没有控制上海的统治权,欧美人是事实上的统治者。”他指出中国衰弱的原因: “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

21、海之道”。证据为, 彼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敌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等亦均绝版,徒然提倡固陋之说。因循苟且,空度岁月, 故由此而至于衰微也”。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独立斗争的决心。他于 1862年 8 月归国,立即成长为长州攘夷派的急先锋。明治维新史 ,伊文成、马家骏主编,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 年版,第 286 页5、终结:(1)原因: 高杉晋作组织“奇兵队”抗击外国侵略者,幕府对尊攘派进行严厉的镇压。(2)标志: 1863 年“京都政变”,次年尊王攘夷运动失败。在失败和挫折面前,许多知识分子认识到,

22、盲目“攘夷”是行不通的。要改变日本落后的现状,必须打倒幕府。于是尊攘派转变为倒幕派,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合作探究2】日本明治维新前的“尊王攘夷”与中国春秋时期的“尊王攘夷”有何不同?答案提示: (1) 背景不同:齐桓公是在周天子势力衰弱,诸侯国强大,纷纷起来争霸时提出的; 而日本的中下级武士是在西方列强势力侵人日本,日本民族危机加剧,而当时幕府统治者却实行对外妥协退让,对内恐怖镇压的政策时提出的。 (2) 含义不同: 齐桓公提出的“尊王攘夷“的含义是拥护周王室,排斥异族; 日本中下级武士提出的“尊王攘夷”是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 (3) 结果不同: 齐桓公利用此口号,成为春秋时期

23、第一个霸主;日本的尊王攘夷运动失败,后演变为倒幕运动。二、倒幕运动的兴起:1、尊攘派变成倒幕派: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单纯“攘夷”是不行的,不根本推翻腐朽的幕藩体制,摆脱封建束缚,决不能克服民族危机,建立富强国家;只有倒幕才是挽救日本的先决条件。 以后,尊攘派以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因积弱而被列强宰割作为教训,决定奋起自强。自强首先要振兴工商业,实行开国,扩大对外贸易,以集中政治军事资金。在此以前,尊攘派为“攘夷”而尊王。 “攘夷”是中心口号。到了此时,根本战略应由攘夷转为倒幕,并为倒幕而要求“开国” ,于是放弃了攘夷论。就这样,尊攘派变成了倒幕派,这是幕末政治斗争形势的重要转变。2

24、、领导者:高杉晋作、维新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根据地:西南四强藩(长州、萨摩、土佐、肥前)【合作探究3】分析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的原因? (1) 政治上:大名们不满幕府的统治,要求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幕府的镇压政策、西方列强的加紧侵略;倒幕派掌握了藩政。 (2) 经济上: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3) 军事上:建立起了新式军队,购买了先进的武器。 (4) 领导方面: 倒幕派掌握了藩的政权,木户孝允、 大久保利通、 西乡隆盛等领导正确。 (5) 群众基础:农民、市民等积极支持参与倒幕运动。4、“大政奉还”:(1)起因:农民和市民暴动,极大地支

25、持、推动了倒幕运动的发展。倒幕派加紧倒幕运动的准备;京都朝廷的支持(2)经过: 1867 年 10 月第 15 代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还给了天皇,标志着持续260 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结束。第二次征长战争之后, 幕府已失去统治日本的能力。土佐藩的维新志士坂本龙马极力提倡“大政奉还论”,大政奉还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幕府把政权交还给朝廷”,“设立上下两个议会”, “订立宪法”等。 土佐藩的前藩主山内丰信认为新立法机关的首长应仍然由将军担任, 于是他便写了一封“大政奉还论建白书”呈给幕府。当德川庆喜收到这封大政奉还论建白书 后,便一口答应大政奉还的要求,因为幕府可以籍著大政奉还重新掌握统治日本的权力。 1

26、0 月 24 日德川庆喜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明治天皇,企图在形式上让天皇执政,而自己在天皇之下掌握实权,史称“大政奉还”。三、戊辰战争:1、起因:(1)根本原因: “大政奉还” 后, 幕府实际上仍控制着国家大权,倒幕派为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2)直接原因: 1868 年,京都政变(王政复古)后,倒幕派强迫幕府“辞官纳地”,德川幕府准备武力反击(3)目的:彻底打败幕府,真正掌握国家政权2、经过:1868 年(农历戊辰年)1 月 1 日,德川幕府发出讨萨表,以清君侧为名向倒幕派宣战,次日幕府军和佐幕各藩的军队便开始由大阪出发进军京都。戊辰战争爆发。(1)伏见、鸟羽战役(1868 年 1月)

27、关键性战役(2)讨幕军进攻江户,幕府不战而降。(3)结果:彻底打败幕府,日本进入明治时期,1869 年迁都东京。【合作探究4】分析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答案提示:国内:幕府统治不得人心,遭到广泛痛恨;更多大名与幕府决裂,参与倒幕战争;三井等大商人开始向新政府提供更多财政支持;人民群众痛恨幕府,支持政府军作战;新政府废幕府苛政,减租减税获得人民支持;政府军作战目标明确,士气旺盛。国际:西方列强宣布中立;英国商人把大批武器卖给倒幕派。第 3 课明治维新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是本单元的重点,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在政治上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对封建国家

28、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经济上动用政府力量大力推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上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并同时进行教育改革;军事上新建一支符合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新式军队。本课内容丰富, 建议学习时注意前后教材的联系,以及同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加深理解。【过渡】幕府被推翻以后,明治政府为实现富国强兵,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废除了旧的封建体制,建立起新的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上称之为“明治维新”。一、废除旧体制: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明治政府推翻幕府统治之后,各地藩国依然存在,并且拥有很大势力,威胁着中央集权,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1871

29、 年明治政府宣布废藩置县,废除藩国,设立3 府 72 县,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这样日本封建割据局面彻底结束,真正形成了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明治政府各项措施顺利施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当然在废藩过程中, 对各藩大名, 明治政府采取了优抚政策(如大名得到优厚补偿,迁到东京居住) ,其目的是为了减少了改革的阻力。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宣布“四民平等”,建立新的社会体制明治政府成立不久就着手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而代之的是皇族、华族、 士族和平民四种身份,并宣布“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这样一种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体制开始建立起

30、来。这里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平民可以自由择业和迁徙,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二是明治政府用公债的形式逐步收回了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华族和士族的上层利用巨额公债投资于新兴工业,成为资本家。 其实质是利用国家力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二、发展新经济:1、币制改革(1871 年) :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货币。2、土地改革(1872 年) :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作用: 土地所有权的确认和保护,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税改革 (1873 年) :以土地价格为标准,一律按地价的3% 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土地税,并以货币税取

31、代原来的实物税。作用: 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工业化政策提供了保障。4、殖产兴业:(1)背景: 殖产兴业”政策是大久保利通1874 年在考察欧美国家后提出的。其主要精神在于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发展经济,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2)内容:利用政府力量引进技术和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同时由国家兴办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具体措施:a. 政府把铁路和军工企业以外的大部分国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家。b. 政府通过补助金和优惠贷款等形式给予私人资本家资金支持。作用: a. 日本出现了兴办工业的热

32、潮,建立了许多资本主义企业。至19 世纪 90 年代初日本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b. 资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这构成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征。c. 得到明治政府鼎立扶持是那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如三井、三菱集团等,奠定了他们后来发展为“财阀”的基础。政府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同时积极发展国内市场。 (具体内容参见下节课的教学内容)三、倡导“文明开化” :【过渡】明治政府在推广“殖产兴业”政策时特别注意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以提高日本的生产力水平。但只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和掌握这些技术,因此明治政府大力倡导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即所谓“文明开化”1、派遣留学生

33、,翻译西方著作,让更多日本国民了解和认识西方文明2、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表现: 1871 年明治政府成立了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开始逐步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小学为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必须上学。教学内容增加了许多自然科学的知识。评价: (可参照教材“学思之窗”:如何评价“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教育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批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但日本教育强调效忠天皇,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3、大力推行西化表现:采用西方历法。穿西服,喝牛奶,吃西餐,住洋房,武士剪掉头上的发结等。问题:随着学习西方高潮的到来,也出现追逐西方文明的皮毛

34、和崇洋媚外的不良倾向。如:有的人主张取消日语,改用“文明”的英语。许多高级官员散布“脱亚入欧”论。【备课资料1】“脱亚入欧”论公元 7、8 世纪,日本曾模仿中国唐朝都城长安建造起奈良;19 世纪中叶,随着日本封闭的国门被美国人用炮舰打开,日本人也首次接触到西方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从此, 日本走上了学习西方的“脱亚入欧”之路。福泽谕吉与“脱亚入欧”如同千年前模仿唐朝长安建造奈良一样,明治时期, 日本人在东京银座建起了西化一条街。这里仿照欧美街市,盖起两层楼的洋式砖瓦房,街道上电车穿梭,夜幕降临时煤气灯就会点亮。日本在甲午战争前后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日俄战争后的十多年间,又进行了 “以重工业

35、为中心的电力产业革命”, 即 “第二次工业革命” , 在经济上完成了 “脱亚入欧”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一战后,日本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与新老帝国主义国家英、法、美等共同主持和参与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从而在政治上完成了“脱亚入欧”。三、建立新军队:1、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武士特权,建立常备军;富国强兵是明治维新的最终目标,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国家军事国防力量。而为增强这个力量就必须取消旧的军制,建立新的军制。1873 年,明治政府颁布征兵令。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了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仿照欧美组建一支常备军。为了确保这支常备军的实力,明治政府一方面大力改进军事装备,引进新式武器。 并设立现代化

36、军工企业,仿制先进武器以作保障;另一方面,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2、武士道教育:【合作探究】明治政府建立的新式军队“新”在哪里?与英美等国军队有何不同?新组建的这支日本军队与英、美等国不同之处在于:它由军部指挥。军部只向天皇负责,称为“皇军” ,不受内阁干涉。1878 年发布的“军人训诫”第一条就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 所有的军人都接受武士道教育。“武士道”本来是封建武士的道德规范,它强调“忠君”、“尚武”等精神。这一切都决定这支军队从开始就保留了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色彩,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核心力量。第 4 课走向世界的日本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近代日本社会的发展情

37、况:1889 年日本宪法,崛起为东方强国和踏上对外扩张之路。首先要明确, 这些变化是在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发生的,是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它展现了进入近代的日本在政治体制、国际地位以及对外政策方面的发展情况。由于这一课要求学生分析理解的内容较多,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图表和文字材料,以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的分析和理解。一、 1889 年日本宪法:1、背景: 19 世纪 80 年代日本国内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1)农民:负担沉重,发动暴动;(2)中小地主和中小资产阶级:发动“自由民权运动”时间: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内容:开设民选议会、实行君主立宪

38、、减轻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影响:运动范围遍及全国,推动明治领导人进行政治改革。2、制定: 1882 伊藤博文等人遍访欧美各国考察欧美国家的宪法和政治制度,最终选中了普鲁士宪法作为范本,认为普鲁士宪法最合日本国情,并吸取了俾斯麦关于把宪法变成专制统治外衣的经验, 1889 年 2 月日本政府以天皇的名义颁布了“御赐”的日本帝国宪法 。【资料回放】伊藤博文选择德国作为制定宪法的模范国。3、内容:对象职权特点天皇拥有批准法律、任免大臣、召集和解散议会、宣战、媾和及统帅军队等权力;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赦令”神圣不可侵犯,享有绝对的权力;国民即臣民,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言论、通信、出版、集会和结社的自由。

39、权力受限,但使人民获得一些基本权利议会分贵族院和众议院。贵族院由皇族和华族组成;众议院由纳税人选举产生,有权批准财政预算。议会权力有限,但可参与制定法律。贵族院是特权阶层的代表机关,而众议院无独立的立法权。内阁内阁大臣辅佐天皇行使权力,只对天皇负责;(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需由现役大将或中将担任, 他们有权直接上奏天皇,这使军部可以独霸这一职,也可采取必要手段来搞垮它不满意的内阁,这是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行政机关枢密院是国家的元老重臣,对国家政策有很大的影响力。天皇的最高顾问,也是国家最高决策机关学习必备欢迎下载4、特点:天皇的权利得到加强,内阁只对天皇负责5、影响:(1)是近代

40、亚洲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2)承认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3)形式上确立了君主立宪,实质上确立了天皇专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二、崛起为东方强国:1、有利条件:(1)国际: 19 世纪后半期,西方列强忙于侵略分割中国;(2)国内: 明治维新消除了封建割据势力,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加紧推行改革,大力发展资本主义。2、表现:(1)经济上, 19 世纪 90 年代初,日本已经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为代表的重工业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

41、2)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3)对外关系上,废除了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三、踏上对外扩张之路:1、对外扩张的野心:由来已久(1)明治政权成立之初,天皇就宣称“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2)明治维新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军事实力不断壮大,侵略野心迅速膨胀,很快走上了侵略亚洲邻国的道路。(参见教材中的引言)(3)“大陆政策”,它确定了日本侵略的五个步骤:第一步征服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征服中国的满蒙地区,第四步征服中国内地,第五步征服世界。2、对外扩张的表现:(1)对朝鲜的侵略:1876 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内容: 朝日建交,否定中朝宗属关系,向日本开放釜山等通商口岸;日本获得领事裁判权等不平等特权。影响:日本首先打开了朝鲜的门户,使朝鲜开始沦为半殖民地。1904 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得到了在朝鲜的驻兵权,使朝鲜由中国的藩属国变成中日两国的共同保护国。(2)对中国的侵略:1879 年吞并琉球,并改名为冲绳县;侵略台湾:1874 年,日本借口有遇海难的琉球水手在台湾被杀,派军侵入台湾,遭台湾人民英勇抵抗;1900 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日军占了八国联军总人数的大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