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技术和管理现状研究进展_倪静洁-精品文档资料整理.pdf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9244574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1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技术和管理现状研究进展_倪静洁-精品文档资料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技术和管理现状研究进展_倪静洁-精品文档资料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技术和管理现状研究进展_倪静洁-精品文档资料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技术和管理现状研究进展_倪静洁-精品文档资料整理.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41 卷第5 期2015 年 5 月水 力 发 电Water Power Vol. 41 No. 555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技术和管理现状研究进展倪静洁( 云南华电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28)摘要:鱼和虾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与其它的肉类相比具有低脂肪的优点。全球对渔和虾的需求日趋上涨。然而过度捕捞,水体污染等人为干扰因素使得渔业资源状况在全球范围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增殖放流不仅能够修复生态环境,而且能够缓解渔业资源紧缺的现状。对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技术和管理现状做一综述和总结。关建词: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技术;管理Advances on esearch of C

2、urrent Skills and Management in Fishery esources EnhancementNI Jingjie( Yunnan Huadian Jinsha iver Hydropower Development Co, Ltd, Kunming 650228, Yunnan, China)Abstracts: Fishes and shrimps contain rich proteins, vitamins and mineral substances, and they have the advantage of lowcontent of fat in c

3、omparison with other meats The global demand for fish and shrimp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However,excessive fishing, water pollution and other artificial interventions have caused the gradual reduction of fishery resourcesproduction every year The enhancement of fishery resources can not only restore

4、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ut also alleviate thestatus of fishery resources lack Current skills and management in fishery resources enhancement are summarized and reviewedhereinKey Words: fishery resources; enhancement; skill; management中图分类号:S931. 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59-9342( 2015) 05-0055-04收稿日期:2015-02

5、-03作者简介:倪静洁( 1981) ,女,上海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水电建设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0 引言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人类对水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从水体中索取渔业资源的捕捞行为逐步加强。然而,过度捕捞,水体污染等人为干扰因素使得渔业资源量在全球范围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 的评估结果,目前世界上有评估信息的 523 个鱼类种群的 80%被完全或过度开发,仅有 20% 的种群还具有继续开发的潜力1 。单纯依靠渔业资源种群自然繁殖更新已无法承受人类强大的捕捞努力量。为了保护鱼类种群、恢复渔业资源、增加资源补充量,通过加强对自然种群资源的管

6、理,使处于衰退或下降状态的鱼类自然种群资源能够逐渐恢复,各国政府相应实施了一系列的渔业管理措施:控制捕捞努力量,在重要水域设立渔业保护区和实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2-4 。世界鱼类人工增殖放流已经历了 100 多年的历史,操作得当,增殖放流将可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5 。我国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也有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特别是近年来,在水域生态环境与环境不断恶化和鱼类种群资源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我国的海水和淡水的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工作也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农业部和各地渔业主管部门以贯彻落实国务院 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 为契机,大力组织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在相关区域实施增殖

7、放流的同时还加大了对公众的宣传力度,因而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水 力 发 电2015 年 5 月56Water Power Vol. 41 No. 51 鱼类源增殖放流的功能1. 1水产品提供功能在天然水域中规范地增殖放流水生经济物种的种苗,经过一段时间后,可增加水生生物资源量,改善鱼类群体结构,缓解当前渔业资源衰退的严峻形势。如 1984 年 2005 年,山东省放流中国对虾125. 72 亿尾,回捕量达到 2. 62 万 t,秋汛产值达16. 31 亿元;1991 年 2005 年增殖乌贼 6. 22 亿头,回捕 4. 79 万 t,产值4. 46 亿元6 。河北省 “十一五”期间主要增

8、殖放流品种有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海蜇、牙鲆、梭鱼、半滑舌鳎、真鲷、毛蚶和杂色蛤等,累计放流各类苗种 43. 42 亿尾,回捕量合计4 560 t,总产值 7. 29 亿元7 。1. 2生态修复功能生态修复功能包括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有效补充水生生物种群数量和维持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波兰学者 Kajak 在池塘型小湖泊中围隔放养鲢鱼的实验表明:放养鲢鱼不仅使浮游动植物生物量锐减,也导致蓝藻比例大幅下降,明显改善水质8 。1989 年 1992 年,谢平利用非经典生物操纵理论,通过三次围隔实验证明:在武汉东湖中放养鲢、鳙滤食性鱼类,可以有效控制蓝藻水华发生9 。此外,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能快

9、速补充生物群体数量,稳定物种种群结构,防止物种灭绝。这是拯救濒危物种,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行之有效的方法。1. 3社会宣传功能增殖放流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公益性事业。通过放流仪式、媒体的报道、张贴宣传画等多种宣传方式,提升社会对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倡导公民树立正确的资源保护价值观,并对渔业资源形成健康的消费习惯,使全民自觉保护资源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各级地方政府协调配合,强化了政府保护资源环境的工作职能。增殖放流不仅能使渔民的收入增加,还可带动冷冻加工、渔具制造、市场流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渔区社会稳定;同时还可带动种苗的繁育,使种苗繁育技术进一步提高并拉动渔业养殖。2 鱼类源增殖放

10、流活动的技术现状水生生物的增殖放流涉及河流和海域食物链的重组问题,应当根据各级食物链生产力的关系,通过试验选择能够直接有效转化成可利用水产品的种类,并根据各地情况不断扩大放流的品种和规模,以此来大幅度恢复渔业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修复渔业生态环境10 。增殖放流技术一般是从鱼类死亡率最高的不同阶段( 鱼卵、仔鱼、稚鱼、幼鱼) 入手,在自然繁殖和人工培育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品种;在适宜的区域,采用放流的方法,有效地提高种群的资源量,以达到资源恢复的目标。根据增殖放流的整个过程,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2. 1种苗繁育技术种苗人工繁育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渔业资源的增殖

11、放流及生态修复奠定了技术基础。日本在比目鱼等鱼类养殖和增殖放流方面均取得的良好效果,与其已经比较成熟的人工繁殖及种苗培育技术有着密切关系11 。但是,与应用于水产养殖的繁育技术不同,需要实施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品种一般具有较复杂的生活史,或者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另外,相对自然环境,人工养殖环境相对封闭,条件更为温和并且可控。为了增强放流水生生物品种的环境适应力,防止因遗传变异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对用于培育放流品种的亲本的质量要求高。2. 2选择适宜的放流品种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品种的选择首先应当是原种或者原种子一代种苗,应禁止向天然水域放流杂交种、转基因种、外来物种及其他种质不纯的物种。在这一点上

12、,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对国外引进品种的增殖放流应慎之又慎。外来鱼类的放流不仅要考虑是否与我国消费习惯相适应,而且还要考虑与我国的原有自然鱼类品种是否形成冲突甚至危害原有品种;否则,盲目放流将带来严重后果。如鲤鱼在亚洲是喜庆的象征,但在澳大利亚,它们则被视为一大公害,它们吃光了所有的水草,把本土鱼种推到了灭绝的边缘。其次,应选择种苗培育技术成熟、能够进行大批量培育,而且培育成本低、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种类。如,对虾、梭鱼和海蜇等。这样才能缩短拟放流区的食物链,提高放流区的资源量,达到资源增殖的目的12 。放流增殖种类的选择还应考虑该种类在放流区的栖息分布习性和水生生态系统的饱和程度及放流对象对饵料

13、资源的利用状况13 。另外,考虑到长距离洄游的种类,由于其洄游分布距离长,无法对其进行管理和利用,所以应当放流一些短距离洄游或者定居性的种类。我国自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实施河蟹( 中华绒螯蟹)增殖以来,关于如何选择放流种类的研究一直很少,仅施炜纲曾根据生态优先等原则探讨过放流种选择13 ;叶昌臣等以渤海为例,利用种群增殖性状探讨过放流种的量化选择问题14 ,国内关于具体放流种的选择多以经验为主,整体缺乏技术标准。2. 3种苗放流规格及数量的确定确定放流水域的最适种苗大小是放流效果的基第 41 卷第 5 期倪静洁: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技术和管理现状研究进展Water Power Vol.

14、41 No. 557础。种苗的放流规格不仅与放流后的成活率及回归率有直接关系,并且与放流成本有关15-16 。放流较大规格的种苗有较高的成活率,但需要较多的放流成本。从理论上讲,最佳的放流规格应是种苗放流入海存活率较高的最小体长17 。不同的种类,其个体差异性、适宜放流的大小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类,在不同的区域,适宜放流的个体大小也有可能有很大不同。所以,应当在实验室多次试验并在实践的基础上确定最佳放流规格18-19 。完全确定拟放流品种的最佳放流数量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种苗的放流数量不仅与种苗的成活率有关,而且还和该种的饵料、食物竞争者、敌害生物以及拟放流水域的水文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20 。为

15、了要实现增殖放流最大限度的效果,确定拟放流海域的合理放流数量,可以结合不同的补充量水平以及回捕率,并参照该种类往年的最大世代产量,来确定具体的放流数量21-22 。叶昌臣等根据最大产量、最大经济效益和在生态容量容许下社会需要( 规划) 等三种方法估算了黄海北部中国对虾合理放流量,确定最大放流量为 1. 6 1010尾,最佳经济放流量为 1. 5 1010尾,同时根据当时的情况确定控制放流量在 1. 1 1010尾是合理的23 。2. 4放流水域及时间的选择放流时间和区域的选择也是决定放流效果的重要因素。Mckinnell 和 Lundqvist 的研究表明,在不同季节进行放流,对鱼苗放流后的成

16、活率有很大的影响24 。而最适宜的放流区域应是增殖种类自然产卵场分布的区域,因为产卵场的水温、盐度、溶解氧、饵料生物和敌害生物等环境条件对仔稚鱼的存活率有很大的影响25-26 。产卵场放流不仅可以提高成活率,还有利于放流物种的回归。人工放流的鲑鱼在性成熟后进行生殖洄游时,一般只到达放流的地点,而不会继续向上游前行27 。应当注意的是,增殖放流水域应当为渔业资源衰退较为严重或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天然渔业水域,禁止在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经济渔业品种的产卵场等敏感水域进行放流。另外,移植性种苗放流区域的选择主要也是考虑区域饵料生物的保障、敌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种苗对理化环境的适应性,敌害捕食或环境不

17、适均会造成种苗的大量死亡。3 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增殖放流不但要恢复所放流物种的种群数量,还必须保证所放流水域的生态系统不受到破坏,物种自然种质遗传特征不受到干扰。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28 。在我国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各地的增殖放流工作在实践中仍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3. 1基础研究滞后,放流规划不合理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是一项集水产养殖、渔业资源、渔业捕捞、环境保护、渔业管理等众多学科为一体的物种保护和资源增殖措施。要保证达到预期效果,必定涉及一系列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仍然相对滞后。如:对放流水域环境、增殖放流种类基础生物学及生态学习性的研

18、究不够,增殖放流方法、放流标记方法、放流水域环境、放流技术等各个方面的研究都亟待解决。此外,由于我国尚未成立专门负责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及管理的机构,大多数省级以下( 含省级) 由渔政机构监管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工作。这种实施和管理各自为政,形不成合力,而且管理与科研脱节,加上基础研究不足,增殖放流管理缺乏科学依据和有效的技术支撑体系,导致无法制定行之有效的放流规划和目标,或已制定的规划不合理29 。3. 2增殖放流过程存在盲目性虽然增殖放流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恢复野生生物资源的需求,但不成功或反作用的可能和风险也同时存在,放流后的生态失衡、种间关系破坏,原有生物群落受到胁迫等负面效应在国内外也

19、均有报道30-32 。迄今为止,除 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 确定的增殖放流目标任务外,从国家层面上尚未对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事业制定过具体规划予以指导。在选择适宜放流对象、确定放流种苗最佳规格和数量、合理配比投放结构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使潜在的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太湖就曾因放流者未顾及到弱势名贵品种的保护与平衡发展的问题,放流了大型凶猛的翘嘴鲌鱼,导致放流年间太湖银鱼几近无产量的记录33 。此外,种苗的培育是增殖放流的基础。每年必须要有足够的种苗放流数量才能维持种群数量和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增殖放流决策时首要考虑的问题;同时培育的种苗要尽可能满足“原种” 和“良种”

20、的要求。原良种的选育需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它不仅是水产养殖的基础,也是增殖放流的基础,具有公益性和社会效益,需公共财政的支持。对于放流的物种,不仅要重视数量、质量,还应关注其种质,开展放流物种的种质鉴定尤为必要。3. 3增殖放流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估增殖放流效果是增殖放流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既可让增殖放流的责任方进行成本 收益分析,获取准确的成本收益信息;同时也可为今后改进增殖放流策略、实施适应性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水 力 发 电2015 年 5 月58Water Power Vol. 41 No. 5目前,评估的主要方法是对放流鱼类采用标记放流 回捕分析技术34 。但是,我国在水生生物

21、的标记和回捕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放流种类中,多数没有进行标记,加上标记技术和标记设备较为落后,使得进行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研究更加有难度。此外,对于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往往在放流个体进入渔业阶段后就停止了,而无法得到完整的效果评价结果,缺乏对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的负面影响等方面的评价内容35 。3. 4增殖放流配套措施有待加强在不能有效控制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仅凭增殖放流无法实现资源恢复的预期目标36 。如进行增殖放流的同时,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无专门机构对放流种苗进行管理;往往会由于过度捕捞、水域环境污染等原因导致的天然水体渔业功能退化和水域生态环境恶化,对放流种苗构成威胁,最终影响放

22、流效果11 。而且,增殖放流活动如果缺乏制度性保障,通常无法形成长效机制,偶尔的增殖放流行为无法对恢复渔业资源起到实质性的作用37 。此外,不注重制定实施与增殖放流配套的相应管理措施、放流水域的管理力度不够,会造成放流种苗过早被利用,增殖放流根本无法起到预期作用。以上海淀山湖为例,尽管每年放流大量经济鱼类幼体的补充量,但是一到刺网开捕后的 1 个月,前几年放流的大个体的经济鱼类很快被捕完,造成水体中高龄鱼很少,生态修复效果不佳。4 结语渔业资源放流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各地组织开展的资源增殖活动尚缺乏严密的规划,放什么、放多少、怎么放合理、放后的预期效果如何等缺乏明确的科学依据和

23、相应的技术规程规范;放流效果的评价长期以来仅停留在定性分析上,缺乏定量的调查数据支撑。放流后的实际资源增殖效果如何、对水域生态的修复作用到底有多大、如何进行评价调查等,仍缺乏较为规范的技术评估体系。增殖资源的管理水平不高,增殖资源如何保护、何时利用、利用多少合理等目前尚无配套的增殖资源管理措施。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对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使这项高投入性工作的盲目性较大。长期以来水生动物的 “放流回收” 率异常低下,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同时,由于在技术上的限制,标记信息存储量有限,无法得到准确制定保护措施的科学依据,对标记放流的效果也无法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为了使水生动物的增殖放流

24、和保护工作更加科学和高效,需要努力寻求科学有效的增殖放流效果监测和研究方法。通过有效的监测手段和技术对标记水生生物放流后进行合理评估,掌握标记动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避免标记放流的盲目性,为我国经济、珍稀和濒危物种的保护及渔业资源的恢复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笔者认为有必要构建一个增殖放流的效果评价体系,配合现行相关规章制度的有效施行,以规范我国资源增殖事业,科学评估资源增殖效果并实现合理利用,使有限的增殖资金发挥最大功效,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参考文献: 1 FAO The state of world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C/ /ome: FAO,2008

25、, 323-339 2 危起伟,杨德国,吴湘香 世界鱼类资源增殖放流概况C/ /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论文集,2005, 458-467 3 BLANKENSHIP H, LEBE K A responsible approach to marinestock enhancementC/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 Symposium,1995, 167-175 4 LOENZEN K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enhancement fisheriessystemsJ eviews in Fisheries

26、Science, 2008, 16(1) : 10-23 5 邓景耀 海洋渔业资源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现代渔业信息, 1989: 5-7 6 刘莉莉 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发展现状及其 SD 仿真的初步研究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07 7 周军,赵振良,许玉甫,等 河北省海洋渔业增殖放流现状、 问题及建议J 中国渔业经济, 2012, 30( 6) : 111-117 8 KAJAK Z, YBAK J, SPODNIEWSKA I, et al Influence of theplanktonivorous fish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27、( Val )on theplankton and benthos of the eutrophic lakeJ Pol Arch Hydrobiol,1975, 22(22) : 301-310 9 谢平 鲢、 鳙与藻类水华控制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10 De SCHYVE P, CAB , DEFOIDT T, et al The basics ofbio- flocs technology: The added value for aquacultureJ Aquacul-ture, 2008, 277(3-4) : 125-137 11 LIAO I, SU M, LEAN

28、O E Status of research in stock enhancementand sea ranchingJ eviews in Fish Biology and Fisheries, 2003,13(2) : 151-163 12 潘绪伟,杨林林,纪炜炜,等 增殖放流技术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4) : 236-240 13 施炜纲 长江中下游流域放流物种选择与生态适应性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 2009( 3) : 45-52 14 叶昌臣,董婧, 姜洪亮 放流种的选择J 水产科学, 2006, 25( 9) : 483-484 15 HENDICKS M L, H

29、OOPES L, ANOLD D A, et al Homing ofhatchery- reared American shad to the Lehigh iver, a tributary to theDelaware iverJ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Fisheries Manage-ment, 2002, 22(1) : 243-248( 下转第 66 页)水 力 发 电2015 年 5 月66Water Power Vol. 41 No. 56 161个测点,其中 18 个测点出现不合格,经补碾后检测全部合格;从统计分析来看,附加质量法与919 个坑测

30、法所测干密度相关误差非常小,相关误差最大 1. 99%、最小 0. 14%、平均 0. 9%,说明两种方法所测干密度十分接近。由于采用了附加质量法快速检测干密度,梨园水电站大坝大填筑过程中测点布置远大于规范频次,填筑过程质量控制更全面。附加质量检测法提高了检测效率和精度,方法值得推广。3. 3坝顶加水措施,加速坝体沉降变形趋于稳定2013 年 7 月 25 日坝体整体填筑至1 623 m 高程以后,从 2013 年 8 月 26 日至 10 月 27 日,采取在1 623 m 高程平台铺设加水管线向填筑体加水共计20. 49 万 t,以加速坝体沉降,减少面板浇筑以后的整体沉降;监测成果表明,加

31、水期间坝体沉降速度明显加快,到一期面板于 2013 年 11 月底浇筑时,坝体沉降速率已完全满足规范要求。4 结语梨园水电站在工程建设中从设计到施工进行全过程控制,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施工质量和安全保障性引起参建各方的高度重视,切实落实“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的质量管理方针,填筑质量及保障监控措施到位,通过设计优化、采用在面板所有结缝增设柔性止水涂层、数字大坝系统监控填筑质量、附加质量法快速检测密度等先进手段,确保大坝施工质量,为面板坝施工积累了经验,也为大坝日后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参考文献: 1 冀丰伟 数字大坝系统在梨园水电站面板堆石坝施工的应用J 云南水力发电, 2013, 29( 6

32、) : 105-108 2 苗延强,钱启立,韩国印 浅析梨园水电站数字大坝填筑质量监控系统的应用J 水利水电技术, 2013, 44( 5) : 34-36, 39 3 石成名,王兴艳 附加质量法快速检测密度技术在梨园水电站的应用J 云南水力发电, 2013, 29( 6) : 26-29 4 张礼兵,冯燕明 高面板堆石坝变形性态分析与研究J 水力发电, 2014, 30( 5) : 30-32 5 戴益华,李锡林 糯扎渡水电站掺砾土击实特性及填筑质量检测方法研究J 水力发电, 2012, 38( 9) : 40-43( 责任编辑王琪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

33、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 上接第 58 页) 16 SECO D H, AEFJEV V, NIKOLAEV A, et al estoration ofsturgeons: lessons from the Caspian Sea sturgeon ranching pro-grammeJ Fish and Fisheries, 2000, 1(3) : 215-230 17 孙菁煜 淀山湖鱼类增殖放流效果初步评价 D 上海:上海海洋大学, 2008 18 曾一本 我国对虾移植,增殖放流技术研究进展 J 中国水产科学, 1998, 5( 1) : 74-78 19 林金錶,陈

34、涛,杨渡远 大亚湾多种对虾放流技术和增殖效果的研究J 水产学报, 1997, 21: 24-30 20 CHEN B Study of Seed Production and Stock Enhancement Tech-nologies of the Black ockfish Sebastes schlegeli Based on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 京都:京都大学, 2009 21 SOLOMON D Salmon stock and recruitment, and stock enhance-mentJ Jo

35、urnal of Fish Biology, 1985, 27: 45-57 22 SVSAND T, KISTIANSEN T, PEDESEN T, et al The enhance-ment of cod stocks J Fish and Fisheries, 2000, 1(2) : 173-205 23 叶昌臣,王言广 黄海北部中国对虾合理放流数量的讨论J海洋水产研究, 1994, 15( 1) : 8-17 24 MCKINNELL S, LUNDQVIST HUnstable release strategies inreared Atlantic salmon, Salmo

36、 salar LJ Fisheries Managementand Ecology, 2000, 7(3) : 211-224 25 陈新军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 M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4 26 唐启升,苏纪兰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与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J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16( 1) : 5-11 27 APAHAMIAN M W, SMITH K M, MCGINNITY P, et al estoc-king of salmonidsopportunities and limitationsJ Fisheries e-search, 2003, 62(2) : 211

37、-227 28 李继龙,杨文波,张彬,等 国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状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渔业经济, 2009,( 3) : 111-123 29 北田修一 標識再捕基種苗放流効果評価関統計学的研究 ( 平成 5 年度日本水産学会賞田内賞受賞) J 日本水産学会誌, 1994, 60( 4) : 443-447 30 McDOWELL N Stream of escaped farm fish raises fears for wildsalmonJ Nature, 2002, 416(6881) : 571-571 31 LEE C, PUCELL S, MAGUIE G Farming T

38、rochusJ Aqua-culture WA, 2001, 8: 1-8 32 WHITE J, KA J , NEHLSEN W Better roles for fish stock-ing in aquatic resource managementC/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 Symposium, 1995, 15: 527-547 33 戈志强,王永玲,沈其璋 浅谈长江口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J 现代渔业信息, 2006, 21( 6) : 15-17 34 黄硕琳,戴小杰,陈祺 上海市水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现状和存在问题J 中国渔业经济, 2009( 4) : 79-87 35 梁维波,于深礼 辽宁近海渔场海蜇增殖放流情况回顾与发展的探讨J 中国水产, 2007( 7) : 72-74 36 HILBON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marine stock enhance-ment projectsJBulletin of marine science, 1998, 62 ( 2) :661-674 37 张秀梅,王熙杰,涂忠,等 山东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现状与展望J 中国渔业经济, 2009( 2) : 51-58( 责任编辑陈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