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全集赏析.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9201460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词三百首全集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宋词三百首全集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词三百首全集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词三百首全集赏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宋词三百首全集赏析.doc宋词三百首全集赏析宋词三百首全集赏析1(北行见杏花)赵佶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谢,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赏析:此词为北宋徽宗皇帝在1127年覆国被掳往北方五国城,北行途中见杏花而托物兴感而作。上片摹写杏花以寄意。“裁剪三句写杏花之花质冰洁如白绸剪裁剪,花瓣簇绽轻柔重叠,花色淡雅似胭脂匀染。“新样三句以拟人手法将杏花比喻为“靓妆新颖,艳香流融的美女,直令天界蕊珠宫仙女为之羞惭汗颜

2、。“易得凋谢,笔势陡转,写尽杏花遭受风雨摧折之凄凉愁苦。下片由感慨杏花凋落,转入自掳离恨。双燕不解人语,故宫天遥地远,怀乡思国,只要求之梦寐,如今梦亦不成,凄楚之至。借杏花之凋落,伤江山之陆沉;以归梦之难成,寓复国之绝望。全词托物咏怀,抒写故国沦亡之悲慨,幽咽委曲,伤感无奈,对故国沦亡一句悔恨与反思,又显见其情虽真而骨力乏弱。2(木兰花)钱惟演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赏析:词中用清丽的语言描绘了春声、春色,首句的“乱字用得极好,将春景渲染得特别生动热闹,而群莺乱啼已是暮春天气,这里也暗含春光

3、将尽之意。作者又用明丽的景色来反衬本人凄黯的心情,以及对于年光飞逝,生命无多的感伤。末二句以借酒浇愁来表现他迫不得已的心情,又隐约地显示了他对生命的留恋,尤其传神。以绮艳之语寓政治情怀,词格颇为委婉。3(渔家傲)作者:范仲淹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注释:1、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2、塞下:边境险要之地。3、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指大雁

4、离开这里飞往衡阳。4、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等声音。5、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6、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7、长烟:即荒漠上的直烟,因少风,烟直而高。8、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9、勒l: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10、燕然未勒:此指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11、羌管:羌笛。12、霜满地:喻夜深寒重。翻译:一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响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烟雾弥漫中,落日朦胧,只见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空对愁酒一杯,离家万里,

5、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羌笛的声音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将军和征人们不能入寐,他们都愁白了头发,流下悲伤眼泪。二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崇山峻岭之间,落日将烟雾飘动孤单的城紧闭着。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哪能安然入睡,将军士卒白了头发泪流不尽。三秋季到来,西北边塞的风景多么奇异,大雁南飞避寒,没有半点恋意。号角连连,马嘶风号,万千层峦叠峰里,云雾弥漫,夕阳西下,天际一片橘黄,孤城紧闭。斟上一杯浊酒,遥寄远在万里的思乡之情,功名尚未立,又怎么敢盘算回乡的日

6、期呢。听惯了幽怨的羌笛声,见惯了秋霜满地,远在边塞守边的战士在夜深人静时久久不能睡,辗转反侧,将军和战士们又长了些许白发,热泪满眶,唔呼。四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估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赏析:这是一首反映北宋西北边境军旅生活的词。上阕描绘荒凉的秋景,以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辛和军事态势的严重。下阕是作者自抒怀抱,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真实感人。全篇造语雄浑有

7、力,情调苍凉悲壮。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比拟强大的敌人。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本词即作于此时。以上片短着重写景。“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绘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严寒,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黄昏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

8、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首句中的异字通过这十七个字得到了详细的发挥。下片抒情。“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怀抱,作者为前线三军统帅,防守边塞,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路途遥远,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战争没有获得胜利,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而要取胜又谈何容易,因而更浓更重的乡愁就凝聚在心头,无计可除。“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到了夜晚,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全词结束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二句上,此二句从写景转入写情。戍边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本能够战胜敌人,无奈朝廷奉行的是不

9、抵抗政策,戍守艰辛,又无归计,人怎么能睡得着呢!旷日持久的守边白了将军的头,使征夫洒下很多思乡的热泪。把西北边陲的羌管笳鼓声带进词坛,使词进一步向社会化靠拢,旁枝独秀于艳词之外,本篇即为发端者之一。语气沉郁雄浑,风格苍凉悲壮,上下片之间情景相生,浑然一体。上篇“雁去无留意移情于物,生动地表现了征人久戍边关,更无留意的内心感受。“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描写边塞风光的词篇中,可称警策。作者爱国-的英雄气概充满了字里行间,气象开阔,开苏、辛豪放词之先河。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由于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这首词,能够弥补这

10、种认识的缺乏。1040年宋康定元年至1043年庆历三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兵士,并招徕诸将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竭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落日,颇得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

11、河落日圆之神韵,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如今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上片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边塞,固然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触下,却仍然留着一样的印迹。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构成了悬殊的比照,也就是讲,一杯浊酒,

12、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铭)这个典故而来:东汉和帝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由班固执笔,颂汉威德,就是所谓“勒石燕然。勒字此处是雕刻的意思。“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本人彻夜未眠,彷徨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本人而及征夫总收全词。总之下片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辛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

13、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击、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本人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4(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赏析:这首词别此题作(别恨)或(怀旧),抒写作者秋天思乡怀人的感情。上片用多彩的画笔绘出绚丽、高远的秋景,意境开阔。“碧叶天,黄叶地为传诵名句。词的下片表达客思乡愁带给作者的困扰,极其缠绵婉曲。以夜不能寐、楼

14、不能倚、酒不能消解三层刻画,反言愈切。煞拍酒化为泪,消愁之物反酿成悲戚之情,最为警策。前人颇惊讶镇边帅臣“亦作此消魂语。(左庵词话)解释讲:“希文宋一代名臣,词笔婉丽乃尔,比之宋广平赋梅花,才人何所不可,不似世之头巾气重,无与风雅也。此讲可谓得之。5(御街行)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赏析:这是一首秋夜怀思情人的词。上片写秋夜景,或就地面刻画秋声,或就天宇描摹夜色,以寒夜秋声衬托主人公所处环境的冷寂,突出人去楼空的落寞感,并抒发

15、了良辰美景无人与共的愁情。沈际飞(草堂诗余隽)称赏“天淡句写景空灵。下片专就离情宣发。“愁肠三句折进一层,言离愁之深。“残灯二句再现实境,一盏如豆的青灯忽明忽暗,单独凭栏斜倚,尝尽这孤眠的滋味。末以离愁“眉间心上无所不在,倍增酸楚。“都来此事几句为李清照(一剪梅)词所袭用,化作“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向来为词评家所赞誉。这首词虽写似水柔情,却骨力道劲,绝不流于软媚。李攀龙云:“月光如昼,泪深于酒,情景两到(草堂诗余隽),可谓佳评。6(千秋岁)张先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选残红折,雨微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讲。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

16、,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赏析:这首词是惜春怀人,抒写爱情横遭阻抑的幽怨之作。上片描写残春之景、惜春之情。开首即把鸣声悲切的鶗鴂提出来,讲它向人们报道美妙的春光又过去了。“又报二字,显然表明作者对“芳菲爱恋之深长已非一年,而此情却粗暴地频遭打击。“雨微风色暴,梅子青时节,这两句外表是写时令、写景物,实是讲爱情遭受毁坏,“梅子黄时雨这是正常的,谁料梅子青时,便被无情的风暴突袭,青春初恋遭此打击,其何以堪!下片抒情,承上片“惜春而生发出爱春、恋春之意,表现出情感的大幅度的跳跃和升华,而这爱春、恋春之意恰恰基于对“风色暴的怨恨。“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是全词表达思想感情的高峰。情思未了,

17、不觉春宵已经过去,这时东窗未白,残月犹明,如此作结,可谓恰到好处。此词写景寓情,亦景亦情,借景物隐喻、象征人生情感的历程和隐秘;抒情热烈、果断,倾吐心声,爱憎鲜明。情韵高远,既深婉、含蓄,又直率、激越。7(醉垂鞭)张先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赏析:这首词描绘了一位酒宴上的美丽的妓女。上片写酒宴初见此妓的第一印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彩绣双蝶的罗裙,这表明她步态轻盈曼妙,罗裙飘飘,双蝶似随之翩然飞舞。此乃乍见此妓而尚未仔细打量的第一印象,也正是此妓服饰、步态的突出特征。“朱粉二句描绘她的容颜:略施朱粉,淡妆素雅,仿fo春意淡

18、淡中开放的一朵平常小花,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下片写对此妓美态、神韵的特殊印象。“细看二句写词人与众宾客对此妓美态的交口赞叹:人人赞她“柳腰身,作者赞她“诸处好,前者强调她腰身的柔婉、曼妙,后者强调她浑身的和谐、优美。“双蝶绣罗裙,原来是她的舞裙。此妓的舞姿、神韵怎样呢?从“人人道的侧面反响和作者的主观感受烘染了她舞姿的美妙。“昨日两句似离题横出,其实是作者对其舞容的强烈印象:“乱山昏是形容她舞蹈时眼前似乎从群山腾起云霞缭乱、迷蒙。综上而言,上片“闲花意象,出之于客观比拟,是静态写意;下片“乱云意象,出之于主观感受,是动态传神。十分是“昨日二句意象新妙,想象出奇,亦真亦幻,耐人深味。这正是张

19、先小令“韵高之典型。8(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欧阳修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赏析:这是一首闺怨词。上片写爱人如行云游荡在外而忘归,春将暮残,百草千花的寒食踏春路上游人双双对对,更显闺中女子的孤单,乃至梦中也寻他不见,表现她对爱人的思念和痴情。全词塑造了一个情怨交织内心的闺中思妇形象。语言清丽婉约,悱恻感人。9(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土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

20、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赏析:此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上片写景。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霜风凄紧下面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而“残照当楼则暗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

21、发下片抒情。“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响,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土,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层层剖述,婉转深曲,十分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相思苦况;不仅如此,还转进一层反照本身,哀怜佳人安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这篇(八声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讲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须知这样的赞语,是极高的评价,东坡不曾以此许人的。10(虞美人)晏几道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罗穿着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赏析:这首词写的是怀人怨别的传统题材,在刻画女主人公的行动和心态时,却很有艺术特色。上片描绘她倚阑望月,盼人归来之情。下片抒写不幸被弃之恨,与上片的真诚信托,痴情等构成强烈的对照。此词没有华美的词藻,深曲的典故,只是通过抒情主人公把个人的身世遭遇、短暂的欢乐与无法摆脱的悲哀,用浅近而真诚的语言,反反复复向读者诉讲,使人心醉神迷,为之低回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