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整合).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9196410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2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心理学(整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犯罪心理学(整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犯罪心理学(整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心理学(整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犯罪心理学(整合)犯罪心理学温习材料第一章导论一、犯罪心理学的概念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行为的心理构造构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根据的一门学科。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致包括下面几种人的心理和行为:1、犯罪人主要研究对象;2、一般违法人;3、虞犯;4、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的人;5、揭露与惩治犯罪的有关人员;6、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三、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是一门介于犯罪科学与心理科学之间的穿插学科2、是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又偏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3、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4、是一门或然性学科四、近代犯罪心理学的诞生奥地利犯罪学家格罗斯HansGros

2、s,1847-1915于1897年出版的(犯罪心理学)一书,是真正意义的犯罪心理学。此书的出版,被视为是当代犯罪心理学诞生的标志。第二章犯罪心理构造第一节犯罪心理构造概述一、犯罪心理构造的概念行为人在犯罪行为施行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施行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构造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第二节犯罪心理构造的要素一、犯罪心理动力构造的组成要素1、反社会意识是个体施行犯罪行为的精神支柱2、强烈、畸变的需要3、犯罪动机最活跃的、直接动力4、不良兴趣二、调节构造的组成要素1、不成熟或歪曲的自我意识2、扭曲的道德意识3

3、、错误的法律意识三、特征构造的组成要素1、特定的气质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2、消极的性格特征是个性社会化缺陷的突出表现对社会现实的态度特征物欲型性格的情绪特征(暴力型等)性格的意志特征共有性格的理智特征3、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4、不良的行为习惯是某种能力的特殊形态的熟练,又是一种生活定势四、犯罪人的心理状态介于心理经过与个性心理之间必备的心理条件1/141、消极、不良的心境2、施行犯罪时异常的心理状态五、犯罪心理构造中的潜意识1、动力构造中的潜意识:需要、兴趣2、特征构造中的潜意识:3、心理状态中的潜意识第三节犯罪心理构造的形式及形态变化一、犯罪心理构造的形式一一般形式常见、典型泛

4、指隐藏在大多数犯罪者头脑中与常见犯罪行为后面的内在心理驱动力的构成状况。、成心犯罪心理构造是犯罪构造中最常见的类型,图见p45是以畸变的需要为核心,以反社会意识为支撑,以不良的习惯作基础,并于本身的职能条件相适应,反映出其消极的性格特征、稳固的、完全的犯罪心理构造在成心犯罪中,惯犯、累犯的心理构造,属于稳固的犯罪心理构造、需要型犯罪心理构造是最常见的犯罪心理构造:典型性、普遍性二特殊形式是指不常见的,非典型的犯罪心理构造形式,主要特点是:缺少犯罪的意向和明确的犯罪动机,犯罪心理不稳定,构造不完好,犯罪的目的不明确,不是为了从犯罪行为中获得利益,知识为了发泄不满情绪等。、过失犯罪心理构造:缺少犯

5、罪的成心和明确的犯罪动机;、不稳固、不完全的犯罪心理构造:犯罪心理不稳定,构造不完好;3、宣泄性犯罪心理构造:犯罪目的不明确,不是为了从犯罪行为中获得利益,只是为了发泄不满情绪等。二、犯罪心理构造的状态变化一潜在形态产生犯罪意向二恶变形态1、外界的不良诱因是导致潜在犯罪心理构造恶变的条件和契机2、心理系统的“整合功能是犯罪心理构造恶变的内部机制3、犯罪动机外化为行为是犯罪心理构造恶变的结果三衰落形态第四节犯罪心理构造的作用与特性一、犯罪心理构造与犯罪行为的关系构造的稳定性影响犯罪行为的发生自觉性与非自觉性快速性与缓慢性可变性与难改性构造的组合状况决定犯罪行为的性质层次性组合状况动力性组合状况主

6、导性组合状况意识主导性组合状况、个性特征主导性组合状况、心理状态主导性组合状况构造因素的组合方式影响行为的发展变化一主多从多因并列递进或递减循环往复二、犯罪心理构造的特征一驱动性与普遍性二整体性与层次性三开放性与动态性四隐秘性与客观性五稳定性与可变性第三章犯罪心理构造成因一、国外个体犯罪原因学述评【只述不评】1、生物学:体型讲、遗传讲、生物生化因素与犯罪、神经生理因素与犯罪2、社会学:1文化冲突理论:主张犯罪是不同社会集团的不同文化规范之间冲突的结果。2社会异常论:以为犯罪是行为人由于不能通过合法手段获得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而产生的沮丧和气氛的产物。3副文化群论:主张在西方社会低阶层成员中存在着

7、很多不同的副文化群,在副文化群中,犯罪是能够接受,甚至是值得赞扬的。副文化群:指持有一样思想和价值观念而又处境一样的社会成员,为了互相支持、互相保护以及互相知足其他多种需要,寻求另外一种不同的能够使本人体会到本人价值的生活方式而结成的一种群体,因其文化特征不同于社会主文化而称为副文化群。4社会生态学理论:该理论把犯罪十分是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与一个城市的居民分布情况以及其他环境情况相联络,以为一个城市的某一地区的犯罪率要比其他地区高。5标签理论:个体变为罪犯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给其贴上了越规者的标签。3、精神病学:病态人格讲、低能讲4、心理本能讲:侵犯性讲、利欲性讲、性冲动讲、权欲性讲5、学习理论:1

8、模拟论:以为所有社会生活的重要行为与现象均因模拟而引起,犯罪行为也是模拟而来的。模拟法则:距离法则、上至下法则、插入法则。2不同接触讲;3条件反射论;4社会学习论6、多元性二、犯罪综合动因论【重点】1、定义:个体犯罪原因是一个整体系统,这个整体系统是由若干互相联络和互相作用的主体内外因素所构成的,构成多层次多维度的原因网络构造。2二主体外因素三主体内外因素在犯罪心理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1、主体外因素决定主体犯罪心理构成2、主体因素在受主体外因素影响到同时,具有主观能动性。1犯罪心理的构成是主体内外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2犯罪心理构成是特定时空条件下主体内外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第一,主体因素是犯罪心理构

9、成的内因,意味着主体因素是犯罪心理构成的根据,从这个意义上讲,主体因素对犯罪心理的构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主体的不良因素是犯罪心理构成的心理基础,对犯罪心理的构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理、心理、行为第二,主体外因素是犯罪心理构成的外因,是犯罪心理构成的条件,其作用的发挥必须以主体因素为中介。主体外因素是犯罪心理构成的外部动力;外界环境的变化可改变已构成的特定的犯罪心理的变化;主体外因素延缓或阻碍了犯罪心理的构成。3主体内外因素互相影响,共同作用,导致犯罪心理的构成。三、犯罪综合动因论的要点一整体性1、个体犯罪原来由多种主体内外因素构成。2、构成犯罪原因的诸因素间互相联络、互相作用二层次性1、个

10、体犯罪原因是分层次互相组合的把握P80的图2、个体犯罪原因可分为原因因素和条件因素、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3、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三构造性在认识犯罪原因系统时,要注意各种因素之间的构造及其对原因整体的作用和影响。四动态性个体犯罪原因是个开放系统,它的构成是一个经过,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个体犯罪的原因。P90补充X3第四章犯罪心理构造与犯罪行为第一节犯罪心理的构成机制一、概述犯罪心理机制与犯罪有关的防卫机制包含犯罪心理的构成机制与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它是犯罪心理引起犯罪行为的工作方式与经过的总称。主要研究:1.犯罪心理构成的一般经过与规律2.犯罪行为发生的经过、环节和阶段问题3.犯罪行为

11、发生的常见形式与特殊形式二、犯罪心理构成的一般经过一强烈欲求与知足方式的选择1、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处于对立地位2、畸形的、膨胀的需要二品德缺陷与抑制力的缺乏1、不健全人格:个体因社会化程度缺乏,导致偏离社会规范的个性。2、品德内涵:克己、利他三萌发犯罪意向:行为人施行犯罪活动之前处于朦胧状态的冲动或意图。四构成犯罪动机和确定犯罪目的1、构成犯罪动机1萌发阶段:初始性、模糊性、内隐性5/142过渡阶段:明确动机阶段3定型阶段:犯罪决意阶段4消失阶段:2、确定犯罪目的Ps: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犯罪行为的关系:1多数情况下,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是一致。2犯罪动机一样,犯罪目的不同。3有时犯罪目的一样,

12、犯罪动机不同。4犯罪动机源于需要,犯罪目的既来自需要,又受行为人个性与情境、条件制约。犯罪行为服从于犯罪目的,是实现犯罪目的的手段。5在施行犯罪经过中,犯罪目的的实现/受阻易使犯罪动机强化/弱化。由于犯罪动机和目的的变化,决定着犯罪行为方式的变化。五犯罪决意行为的决定阶段1、行动手段的选择:机遇+行为人本身条件2、行动机会的捕捉:三、犯罪心理构成的形式一常见形式1、渐变型:原发型、续发型2、突变型:人际冲突、回避危险、特定气氛3、机遇型:时机型、境遇型刺激、胁迫、从众二特殊形式1、习惯型;2、朦胧型;3、变态型第二节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详细见书p103-111一、内外化机制概念从吸收客观外界的消

13、极因素到构成主体犯罪心理的经过和规律,是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由犯罪心理的整合到发动犯罪行为的经过和规律,是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二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1、认知的选择与加工机制2、模拟学习机制3、角色扮演机制4、自我强化机制三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1、预谋发动机制2、情境互动机制3、挫折攻击机制第五章犯罪心理构造的发展变化一、犯罪心理构造发展变化的阶段一从情境与主体互相关系上划分:被动型、主动型二从主体与社会的关系上划分:因社会化缺陷而犯罪的类型、因反社会态度而犯罪的类型。三以主体能否构成犯罪动力定型划分:偶发型、习惯型四以犯罪活动在主体中的地位来划分:业余型、职业型二、影响犯罪心理构造发展变化的因

14、素主体外因素外界积极因素惩罚的正面效应:准确性、及时性、合理性教育与综合治理情境变化犯罪机遇和现场条件的变化犯罪目的或损害对象的变化被害人的态度共同犯罪人的影响惩罚的负效应外界其他影响因素三、犯罪心理构造的强化的概念犯罪心理构成后恶性发展的经过。即犯罪心理定型化、个性化、多方向化的经过,是从初犯到惯犯、职业犯的变化经过。四、犯罪心理构造强化的特征【重点】:1、犯罪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2、非法欲望更强烈3、具有一定的犯罪经历4、犯罪活动向多方向性发展5、反社会心理构成和稳固6、犯罪观念进一步确立7、构成犯罪人格五、犯罪生活曲线理论P132三种标志组合成个人犯罪生活曲线:标志:初次犯罪年龄。以25岁

15、为界,区别为早发犯和迟发犯。标志:犯罪的方向:单一方向,反复进行同一犯罪同种方向,在同一类犯罪中反复进行两个以上罪名的犯罪异种方向,跨两种的反复犯罪多种方向,跨两个以上种类的反复犯罪标志:再次犯罪及其间隔时间实际的累犯者可归纳为下面六种类型:1、早发单一方向持续型;2、早发同种方向持续型;3、早发多种方向持续型;4、迟发单一方向持续型;5、迟发异种方向弛缓型;6、迟发单一方向停止型。六、犯罪心理构造的弱化的概念犯罪心理构造构成后,由于遭到内外因素的刺激和影响,由显著的变动状态转为相对静止的状态,或者由较强活动变为较弱活动的渐进经过。七、犯罪心理构造弱化的层次和类型:1、暂时型;2、假象型;3、

16、渐进型;4、反复型;5、醒悟型;6、停止型第八章不同犯罪经历的犯罪心理【重点】个性心理构造中的积极因素良知与罪责感的萌发需要的转换、知足与代偿条件限制:心理、生理、强迫性1、需要强度;2、情绪;3、认识;4、意志;5、犯罪经历;6、犯罪习惯;7、犯罪模拟;8、犯罪准备;9、生理状况主体因素主体其他影响因素四、恐惧主义犯罪的社会心理原因1、社会政治与经济地位不平等引发的心理失衡2、权利欲望3、歪曲的价值观4、淡薄的法律意识5、投机心理第十章不同年龄与性别的犯罪心理第一节少年犯罪一、少年犯罪心理构成原因一青少年时期的生理发育特点1、形态发育: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第二性征出现;2、内分泌变化很大3、

17、各项机能发育接近成熟二青少年时期身心矛盾与犯罪的关系1、旺盛的精神与调节能力低的矛盾2、好动好奇与认识水平低的矛盾3、兴奋性高与控制能力低的矛盾4、性发育成熟与道德观念缺乏的矛盾三个性心理构造内部矛盾1、认识与情感的矛盾2、认识与行为的矛盾3、情感与意志行为的矛盾4、独立性意向与认识能力的矛盾5、自我意识的矛盾四少年社会化经过中心理发展与客观现实的矛盾1、辨别是非能力并与外界不良影响的矛盾2、个人需求与客观现实可能性之间的矛盾二、少年犯罪心理构造特征一个性特征1、个性倾向性特征1动机:外界诱因、不稳定、强烈的情绪情感、未被意识;2人生观腐朽、颓废2、个性心理特征:智商偏低、性格不成熟和严重缺陷

18、二认识特征1、在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方面,认知不成熟2、难于处理复杂事物3、理智调控能力弱,往往感情用事三情感特征1、缺乏社会性情感2、情绪体验低级、庸俗3、不良倾向的消极情感情绪4、自尊与自卑并存5、情绪不稳定四意志特征1、意志两极性明显:薄弱/顽强2、侥幸心理突出三、少年犯罪的行为特征1、模拟性和易受暗示性;2、情境性3、戏谑性;4、冲动性;5、反复性第二节成年男性犯罪一、成年男性犯罪的心理构造特征一个性特征1、动机特征:冲突2、能力特征:二认知特征1、认识范围广,理解能力强2、知行不一3、错误观念牢固三情绪情感特征:稳定、较强抑制能力较少冲动,但存在较大的个别差异四意志特征:坚定性二、成年

19、男性犯罪的行为特征一预谋性1、有明确的犯罪动机2、犯罪经过的周密性二独立性三功利性第三节老年犯罪心理一、老年犯罪的心理构造特征一个性特征1、性格敏感多疑2、自我中心3、动机特征:简单二认识特征1、感悟觉和记忆能力衰退9/142、认识错误三情绪情感特征1、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2、情绪体验强烈3、情感需要经常得不到知足四意志特征:薄弱二、老年犯罪的行为特征1、非暴力性2、重复性3、独立性第四节女性犯罪心理一、女性犯罪心理构成原因一青春期生理发育的不可塑性与心理发展的可塑性矛盾二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与未独立的经济地位的矛盾三女性的依附心理同自我保护能力差的矛盾四女性经期与绝经期和犯罪的关系二、女性犯

20、罪心理构造特征一个性特征1、个性倾向性特征:1需要:低级2动机:诱因3法制观薄弱2、个性心理特征:1性格:温顺、文静、感性、细心、胆小2能力二认识特征:认识范围狭窄、社会化认识系统薄弱三情感特征1、情感丰富、细腻;2、情绪波动大四意志特征1、受情绪影响大,带明显情绪色彩2、行为易受环境或别人的暗示三、女性犯罪的行为特征一冲动性;二以附属为主,但独立性,主动性加强;三欺骗性;四性色彩浓厚11/14第十一章过失犯罪心理一、过失犯罪的概念过失犯罪就是应当预见本人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其行为构成犯罪的,是过失抱罪。二、过失犯罪

21、心理与成心犯罪心理的异同1、一样点一具有社会危害性二受行为人的心理、意识支配三具有罪过2、不同点一从法学的角度看,过失犯罪与成心犯罪有四方面的差异:1社会危害性比拟,主观客观结合看,成心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大。2主体和主观方面比拟,主体年龄不同。主观意识、意志不同3客体和客观方面比拟,过失犯罪损害的只是物质客体而成心犯罪损害的能够是物质客体,可以以是非物质客体。客观上目的不同4刑事责任比拟,过失犯罪的法定刑轻于成心犯罪。二从心理学上看过失犯罪与成心犯罪在心里和行为上有三方面差异:1心理构造的形式的内容不同:根据、动力、品质、原因、形式、成分2心理状态不同:目的3心理机制不同:三、影响过失犯罪的因素态度;不良态度有:不负责任的态度;对抗态度;情境因素自然方面的意外情境自然灾祸意外事故危险工作环境挫折社会方面的意外情境变故纠纷群体舆论社会舆论:详细环境层次、社会风俗层次使用熟练工具工具因素使用陈旧工具使用高科技工具施行违法行为施行未被到的行为违背纪律有过失行为舆论因素被害人因素主体因素生理因素生理缺陷或疾病疲惫状态麻醉与醉酒生物节律年龄与性别对人对事态度不端正是过失犯罪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主体外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