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水钠代谢紊乱.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9195344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2水钠代谢紊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M2水钠代谢紊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2水钠代谢紊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2水钠代谢紊乱.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M2水钠代谢紊乱M2水钠代谢紊乱水、钠代谢紊乱总是同时或先后发生,主要表现为体液容量和浸透压的改变,临床上常将两者的代谢障碍合并讨论。根据体液容量变化不同将其分为脱水和水太多。体液容量明显减少的状态称为脱水。根据脱水时水钠丢失的比例不同分为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三种类型。水太多临床多见于水中毒细胞外液呈低渗和水肿细胞外液呈等渗。一、低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hypotonicdehydration是指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浸透压280mmol/L的体液容量明显减少。一原因和机制低渗性脱水主要见于体液大量丢失后只补充水,而未补充适量钠盐所致。体液常通过下列方式

2、大量丢失:1经皮肤丢失见于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后只补水分而不补钠。固然汗液浸透压约为血浆的1/3,但大量出汗可以伴有明显的钠丢失,若只补充水分则可造成细胞外液低渗。2经消化道丢失是临床最常见的丢失钠的原因,多数由于呕吐、腹泻引起,部分由于肠吸引术丢失大量含Na+消化液。假如只补水分,将导致低渗性脱水。3经肾丢失钠见于下面情况:水肿患者长期连续使用排钠性利尿剂如氯噻嗪类、呋塞米等,由于其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使钠从尿中大量丢失;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肾小管液中尿素等溶质浓度增高,可通过浸透性利尿作用使肾小口渴不明显,由于血浆浸透压降低,故机体虽缺水,但却不思饮。轻症或早期患者不会出现渴感,重症

3、或晚期患者由于血容量明显减少可引起口渴中枢兴奋产生轻度渴感。2尿的改变1尿量的变化:在低渗性脱水早期,细胞外液量虽有减少但尚不明显,细胞外液浸透压降低抑制ADH释放,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减少,此机会体虽有缺水但尿量可无明显减少。当细胞外液容量明显减少时,血容量缺乏可刺激ADH释放,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2尿钠的变化:经肾失钠的低渗性脱水患者,尿钠含量较多20mmol/L。假如是肾外因素引起的低渗性脱水,因细胞外液减少、肾血流量缺乏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刺激醛固酮分泌,肾小管对Na重吸收增加,尿钠含量降低10mmol/L。3细胞外液向细胞内转移由于细胞外液低渗,水分从细胞

4、外向细胞内转移,使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引起下述后果:1细胞水肿:导致细胞功能代谢障碍。脑细胞水肿时患者可出现头痛、意识模糊、惊厥、昏迷等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症。2循环衰竭甚至休克:低渗性脱水时丢失的体液主要是细胞外液,使低血容量进一步加重,患者表现为直立性眩晕、血压下降、四肢厥冷、脉搏细速等症状。休克在三型脱水中最易出现。发生的主要机制是各种原因造成的体液丢失;由于细胞外液低渗,体液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外液低渗抑制ADH释放,早期尿量不减或多尿。3脱水征:由于细胞外液减少,血液浓缩,血浆胶体浸透压升高使组织液的生成相对减少,回流相对增加,组织液明显减少。患者表现为皮肤弹性明显降低,黏膜枯燥,眼

5、窝和婴儿囟门凹陷等脱水外貌。脱水征在三型脱水中最为明显。三防治及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治疗原发病。原则上补充生理盐水,恢复细胞外液容量和浸透压。如出现休克,要按休克的处理方式积极抢救。二、高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dehydration是指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浸透压310mmol/L的体液容量明显减少。一原因和机制1水摄入缺乏水摄入缺乏常见于:水源断绝,如沙漠迷路;不能饮水,如频繁呕吐、昏迷、消化道病变的患者等;渴感障碍。有些脑部病变可损害渴觉中枢,有些脑血管意外的老年患者可以发生渴感障碍。由于水的摄入减少,皮肤和呼吸道黏膜不感蒸发仍继续丢失水分,则可引

6、起高渗性脱水。2水丢失太多经皮肤及呼吸道丢失:高温环境工作大量出汗,发热或甲状腺功能亢进时,通过皮肤的不感蒸发每日可丢失水数升。汗液为低渗液,大汗时每小时可丢失水分800ml左右。此外,过度通气可使呼吸道黏膜的不感蒸发加强以致大量水分丢失,如发热、代谢性酸中毒或精神性过度通气。经肾丢失: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时,因ADH产生和释放缺乏或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ADH反响性降低,远端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排出大量稀释尿;以肾间质损害为主的肾脏疾病,因肾浓缩功能障碍,排出大量稀释尿。经消化道丢失:严重的呕吐、腹泻,尤其是婴幼儿慢性腹泻。二对机体的影响1口渴细胞外液浸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渴中枢,引起口渴感

7、。循环血量减少以及唾液分泌减少引起的口干舌燥,也是引起口渴感的原因。口渴是轻度高渗性脱水患者的早期表现。2尿的改变细胞外液浸透压升高可刺激浸透压感受器增加ADH分泌,使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因此尿量减少而尿比重增高。3细胞内液向细胞外转移由于细胞外液高渗,水分从浸透压相对较低的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细胞外液的缺乏,但同时也引起细胞脱水。细胞脱水主要产生下面后果: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重度高渗性脱水患者,因细胞外液高渗使脑细胞严重脱水而皱缩。由于颅腔容积固定,脑体积的缩小可使介于颅骨与脑皮质之间的血管被牵拉,故尸检可见脑出血十分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液循环障碍以及脑软化。这可

8、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患者出现幻觉、躁动,甚至昏迷、死亡。脱水热:严重脱水时,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散热障碍,导致体温升高称为脱水热。这在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的婴幼儿较常见。三防治及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防治原发病。补充水分,不能口服者可由静脉输入5%10%葡萄糖溶液。但高渗性脱水也有钠的丢失,故应适当补充钠盐。三、等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isotonicdehydration是指水钠等比例丢失,血Na浓度维持在130150mmol/L,血浆浸透压维持在280310mmol/L,体液容量明显减少。一原因和机制任何等渗性体液大量丢失,都可导致等渗性脱水。等渗性体液常经下述途径丢失:1经消化道丢失所有小

9、肠分泌液以及胆汁和胰液的钠浓度都在120140mmol/L,为等渗液。因而腹泻、小肠梗阻、肠引流等小肠液丢失都可引起等渗性脱水。2经皮肤丢失大面积烧伤、创伤时,血浆从烧伤的皮肤大量渗出,可以引起等渗性脱水。3体腔内大量液体潴留大量胸水或腹水构成或反复抽放可以造成等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时主要丢失细胞外液,且不出现水的细胞内外转移,故该类型脱水仅表现为细胞外液减少,血液浓缩。二对机体的影响1口渴轻症或早期渴感不明显,重症或晚期可产生渴感。2尿液改变由于细胞外液量减少,血容量下降,可促进ADH和醛固酮分泌释放,尿量减少,尿钠减少。3休克倾向和脱水征休克倾向和脱水征介于高渗性脱水与低渗性脱水之间。三防

10、治及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治疗原发病。补充液体,以补充浸透压为等渗液的1/22/3的液体为宜。表4-2三种脱水比拟二对机体的影响1细胞外液量增加水中毒患者细胞外液量增加,晚期或重度患者可出现凹陷症状。低钠血症患者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肌无力等症状。尿比重下降肾功能障碍者例外。2细胞内水肿由于细胞外液低渗,水自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造成细胞内水肿,严重者将影响器官功能。例如,脑细胞水肿严重病例可发生枕骨大孔疝、小脑幕裂孔疝,导致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3尿液变化尿量减少,尿钠增加。尿量减少系原发病所致。三防治及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防治原发病,尤其是对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积极防治,严格控制进水量,轻症患

11、者,只要停止或限制水分摄入,常可自行恢复。促进水排出,重症或急症患者,除严格控制进水外,尚应给予脱水剂甘露醇或强利尿剂,以促进体内水分的排出,减轻脑水肿。五、水肿水肿edema是指太多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经过。一般将太多体液积聚在体腔内称为积水,如腹腔积水、胸腔积水、心包积水和脑积水等。水肿的分类方法较多:根据累及的范围分:局部性水肿,全身性水肿;按发病原因分:心性、肾性、肝性、过敏性和营养不良性水肿等;按水肿发生的部位分:皮下、肺、脑、喉头、视乳头水肿等。还可根据皮肤有无凹陷分为:凹陷性又称为显性水肿和非凹陷性水肿又称为隐性水肿。一水肿的原因和机制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组织液的

12、生成大于回流1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增高主要原因是静脉压升高。全身或局部的静脉压升高,逆向传递到毛细血管静脉端和微静脉,使毛细血管内有效流体静压增高,当组织液生成增加超过淋巴回流的代偿能力时,而引起水肿。例如,右心衰竭时体静脉压的增高,可导致全身性水肿的发生;左心衰竭时肺静脉压的增高,可导致肺水肿发生;肿瘤压迫静脉或静脉血栓构成也会导致局部水肿的发生;动脉充血可以引起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增高,成为炎性水肿的机制之一。2血浆胶体浸透压降低血浆胶体浸透压主要取决于血浆白蛋白含量。当血浆白蛋白含量降低时,血浆胶体浸透压下降,组织液生成增加,超过了淋巴回流的代偿能力,而引起水肿。导致血浆白蛋白含量下降的因素

13、有:蛋白质合成障碍:白蛋白主要合成于肝脏。若长期禁食,胃肠功能障碍,或肝功能障碍,都可使蛋白合成减少。常见于肝硬化和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丧失太多:如肾病综合征时,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丧失;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蛋白被大量动用,如恶性肿瘤等。3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正常情况下,毛细血管壁仅允许微量的蛋白质滤出,进而保持了细胞内外的胶体浸透压梯度。生物性的及理化性的致病因素直接损伤微血管壁,或通过释放炎性介质使管壁通透性增加,使血浆蛋白从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壁滤出,进而造成血浆胶体浸透压下降,组织间胶体浸透压升高,导致有效胶体浸透压下降,促使溶质及水分滤出,见于各种炎症性疾病、过敏性疾病,以及某些血管神经性疾病、毒物对血管的直接损害都可发生水肿。此类水肿液中蛋白含量较高。4淋巴回流受阻淋巴回流的抗水肿作用表如今不仅能使组织液及其所含蛋白回收入循环,且具有在组织液生成增加时的回流代偿能力。当淋巴管阻塞,或手术摘除淋巴管,可使淋巴回流受阻或无法完全代偿,导致含大量蛋白的水肿液在组织间隙积聚,构成淋巴性水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