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二-100教育.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9194777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二-100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1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二-100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二-100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二-100教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二-100教育2021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二-100教育2021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二-100教育83.白居易(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84.李涉(题鹤林寺僧舍)李端(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85.高适(塞上听吹笛)李益(听晓角)86.顾况(听角思归)87.戎昱(耒阳溪夜行)88.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89.元稹(送孙胜)沈宇(武阳送别)90.张仲素(秋夜曲)91.薛媛(写真寄外)92.李德裕(谪岭南道中作)93.孟郊(秋怀其二)94.崔涂(除夜有怀)95.王勃(别薛华)96.韩偓(春尽)97.马戴(楚江怀古)98.吴

2、融(华清宫)李约(过华清宫)99.李益(汴河曲)皮日休(汴河怀古)100.卢照邻(雨雪曲)5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感遇陈子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天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注】陈子昂(公元702)梓州射洪(四川射洪县)人,二十四岁中进士,官至右拾遗,直言敢谏;三十六七岁随建安王东征契丹,建议不被采纳,反受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辞官还乡,被射洪县令陷害,死于狱中。兰若:均为香草名。芊蔚:花叶茂盛状。1整体感悟这首诗,扼要概括这首诗的思想内容。(4分)2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扼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空绝春夏之间的兰若在秋

3、风起时便枯萎调零的命运2分,借以抒发本人才华出众却报国无门,年华流逝而芳意无成的苦闷2分。2托物言志2分。前四句从形、色两方面赞兰若风采的秀美,突出其幽雅独特,后四句写兰若摇落,芳意无成,感慨其芳华零落,进而抒发本人对年华流逝,理想破灭的感慨2分。或答比兴2分。前四句着力赞美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以其“幽独空林色比喻本人出众的才华;后四句以“白天晚“秋风生写芳华逝去,寒光威迫,充满美人迟暮之感,“岁华“芳意用语双关,借兰若凋谢写本人年华流逝、理想破灭2分。5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诗,回答问题。落花【唐】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

4、尽,所得是沾衣。落花【宋】宋祁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沧海客归珠迸泪,章台人去骨遗香。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注】半面妆:(南史后妃传)载梁元帝徐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章台:汉长安章台下街名。旧时用为妓院等地的代称。1两首(落花)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请作扼要分析。5分2咏物诗讲究人物交融,两首诗的颔联都突出表现了这一特征,请加以赏析。5分参考答案1一样点:两首皆有惜花伤春之情。李诗写满园缤纷落花,让人断肠不忍扫去,直接抒发了惜花之情;宋诗首联写花之自伤飘零,绸缪于青楼烟雨,一片凄苦迷离的景象,别有

5、惜花伤春之意。不同点:李诗有慨叹身世之意,写花朵用生命装点春天,无私奉献本人的一片芳心,却落得个凋谢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也寄寓了本人素怀壮志,屡遭挫折,报效无门的际遇之苦;宋诗三四联以沧海客归,珠犹迸泪,章台人去,骨尚遗香,喻落花的精诚专一,表现诗人忠厚悱恻之情或九死犹未悔的精神。2李诗:“参差句空间着眼,“迢递句从时间着眼,写落花纷飞,连接曲陌,连绵不断,无止无休,斜晖的点染又增添了整个画面的凄迷色彩。这种昏暗的色调,显露出了诗人心灵的伤感和悲戚。宋诗:两句从时空角度深化描绘了落花的全经过,出句描写落花飞动的舞姿,对句写花落地不甘香消玉殒,仍不失红粉佳人的美容,融入了诗人深沉的感受,“

6、更作“犹成加强了感情色彩,倍增了固执之意。5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长安秋望赵嘏g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净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注】“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土的鲈鱼,便辞官回家。“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写长安景色,伴随着丰富的联想:清晨时分,云雾在缓缓飘动,仿fo汉朝宏伟壮丽的宫阙在眼前浮动。B第三句以“残星写时辰,晨星寥落,曙光初现;以“雁横塞点时令,南归的秋雁正在擦过北方的天空。C颈联写触目所见:竹篱旁边,一丛丛紫艳

7、的菊花似开未开;水塘旁边,一朵朵凋残的莲花花瓣落尽。D尾联使用两个典故,言简而意丰。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羁旅京城,思念故土而又不能归去的惆怅情怀。参考答案【解析】 “仿fo汉朝宏伟壮丽的宫阙在眼前浮动这句是眼前所见实景,不是联想。5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边愁崔湜九月蓬根断,三边草叶腓。风尘马变色,霜雪剑生衣。客思愁阴晚,边书驿骑归。殷勤凤楼上,还袂及春晖。崔湜sh,字澄澜,唐朝定州人,曾在唐睿宗、玄宗时任宰相。腓fi:枯萎。1本诗一、二两联描写了如何的景色?有何作用?请扼要分析。4分2最后一联描写了如何的人物形象?与前三联相比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参考答案1胡天九月,草木枯萎折断,风尘四起,

8、霜雪渐浓,令人生畏1分前两联描写了边地凄凉的景象1分,渲染苦寒的气氛。1分衬托了后两联的客思之“愁。1分2描写了一个闺中思妇,殷勤伫望的形象。2分前三联实写,最后一联虚写,1分由“边书驿骑而引发的悬想,家中的亲人一定在盼望着“我,准备迎接我在来年的春色中归来1分5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1两首诗在抒发离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哪一种共同的情感?2分2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情,所用表现手法能否一样,请作扼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思念故土之情。2不一样: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衬托离别之情

9、;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5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南海旅次曹松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诗人简介曹松,唐代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附近)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而卒。曹松为诗,学贾岛苦吟。“平生五字句,一夕满头丝(崇义里言怀),是其自我写照。工五言律诗,炼字琢句,取境幽深,也有点接近贾岛,但尚未流于怪僻,而自有一种清苦澹宕的风味。“汲水疑山动,扬帆觉

10、岸行(秋日送方干游上元)、“废巢侵晓色,荒冢入锄声(送进士喻坦之游太原),正代表他的这种诗风。题材狭窄,不外乎叹老嗟卑,旅思离情,很少接触社会问题,而(己亥岁二首)中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却历来传诵不衰。有诗1卷,(唐诗百名家全集)收录时,编作(曹松诗集)2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注】曹松是舒州今安徽潜山附近人,因屡试不第,长期流落在今福建、广东一带。1颈联描绘了一幅如何的画面?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颈联作一赏析。6分2请结合全诗主题,扼要分析诗歌的尾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怎样?5分参考答案1分颈联初句写晨景,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对句写晚景,伴着夜晚

11、的残潮,明月复出。描绘了一幅羁留之地日复一日的凄清画面。3分颈联通过描写早角、残潮、霜、月等最能牵动归思的景色,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归思之情。3分2分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以含苞待放的百花比喻处于抑制状态的归心,每到春天都遭到刺激,引起归思泛滥,就象被春风催开的百花,竞相怒放,不由自主。1分生动贴切地表现出归思的纷乱、强烈、生生不已、难以遏止。至此,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思归之情由上文几经婉转,终于得到了尽情的倾吐。3分5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琴茶白居易兀兀奇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

12、常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注】兀兀:性格高标而不和于俗。陶陶:和乐貌。渌水:琴曲名。蒙山:茶名。即蒙山茶。1诗歌的前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5分2诗中描写了诗人辞官后的“琴“茶生活,但全诗却表现出矛盾的思想,请对全诗的思想感情做扼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一二句总起全诗,第一句交代了辞官的原因,因性情孤高而与官场风气相悖。1分第二句交代和乐开朗的天性。1分这两句直接抒发感情1分,引出二三联对辞官后悠闲雅致生活的描写1分;与尾联相照应,为表达心系朝廷、壮心不已的情怀做铺垫1分。只写“总起总用没有分析不给分。意思对即可。2首联表达了作者因与官场格格不入而产生的孤单,另一方面表达了一生保持的开朗旷达、洒

13、脱乐观之情。二、三两联写作者与琴茶相伴的生活的闲适、惬意之情,但又隐含了作者对“抛官闲居的无奈与郁闷。尾联作者一方面表达了看透“穷通行止的豁达,另一方面却又表达了仍然希望能重返朝廷发挥抱负的心志。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注】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1诗的前两句的细节描写耐人寻味,请分析其妙处。(4分)2末句中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以为它好在哪里?请扼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1“挂僧衣的细节,一是点明了友人的身份、居处,二是巧妙暗示了友人不在禅室里;“溪鸟飞的细节,只听见溪水潺潺,

14、溪上的各种鸟儿飞来飞去。分,共2分诗人以溪声、鸟飞的声响,反衬出山寺的环境的清静。2分,意思对即可2以景作结,读来蕴藉含蓄,耐人寻味。以动衬静。描绘了暮色苍苍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荡漾山林、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从色彩和声音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景。“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相互沟通起来,传达出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注: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如有其他理解,并能自圆其讲,也当酌情给分。5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裴给事宅白牡丹裴磷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惜牡丹花白居易惆

15、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注】裴磷一生历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史称“以道义自处,事上尽心,尤嫉朋党,故不为权幸所知。把火:手持火把。1裴诗塑造了白牡丹如何的形象?请扼要赏析。4分2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扼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1.裴诗主要塑造了白牡丹超凡脱俗,幽雅高洁的形象。2分诗中通过富贵之人争相欣赏紫牡丹与无人欣赏白牡丹的比照,正是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从侧面衬托出一株冰清玉洁,却备受冷落、无人欣赏、孤单凄清的白牡丹形象。2分2裴诗通过对月夜之中和冷露点缀之下的白牡丹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白牡丹的赞美和同情。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

16、以及对怀才不遇者的感慨。2分白诗表现了诗人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易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2分6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高荷元稹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飐闪碧云扇,团聚青玉叠。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擪。不学着水荃,一生长怗怗。【注】擪,音y,按、压。荃,一种水草。怗,音ti,安宁,安定。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将藕与荷并写,“才字感喟颇深,可见高荷难得。B“飐闪写风吹叶动之状,以“扇喻荷叶,生动贴切。C荷叶因风力的抬举而亭亭玉立,故而别有一番娇美风姿。D荷虽有“圆、“青等特点,但作者强调的是其“高。2.诗歌最后两句写了“荃的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荷有什么关系?

17、请简答。4分参考答案1.C“风力的抬举不确,应为“自抬举,本人勉力挺拔向上。2.写了“荃贴近水面或:着水、低矮,因此一生安定;写“荃是为了反衬“荷,突出“荷的高举以及因“高而会遭到外力打压的特点。6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舟次彭泽李中飘泛经彭泽,扁舟思莫穷。无人秋浪晚,一岸蓼花风。乡里梦渐远,交亲书未通。今宵见圆月,难坐冷光中。1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请扼要分析。4分2作者在诗中流露出的感情有哪些?请结合全诗,扼要概括分析。4分参考答案:1反衬衬托。1分以圆月之圆满,反衬本人的孤单,特别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作者当时的处境,2分显示出了诗人的孤单无助。1分2孤寂之感,诗人扁舟漂泛江湖

18、,羁旅天涯,停泊在荒寂这地,孤寂之感油然而生;2分思乡之愁,诗人漂泊异乡,又见明月,睹月思人,月愈圆,情愈浓。2分6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风筝高骈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是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1.下列对(风筝)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3分A.古时候的“风筝能够发出响亮的声音。B.“宫商是指风筝的声音就像音乐一样。C.“信任、“依稀与当代汉语意义一样。D.“风筝的声调在风中总是高低变化的。2.综合分析这首诗及下面的相关资料,扼要介绍风筝出现的时间及得名缘由能够引用资料但不要照抄。4分参考答案1.3分C信任:这里是“全都任由的意思。今义为“相信2.4分答案示例:风筝,又名纸

19、鸢,出现于唐代,后来在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所以叫风筝。6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注】鸂鶒:一种像鸳鸯的水鸟。柘zh:一种树。1.诗歌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如何的画面?请结合诗句扼要分析。5分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出现的人物形象各有如何的特点?请结合诗句详细分析。6分参考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池塘里,蒲草森森,长得茂密繁盛,构成黑压压的一片,微风吹过,带来阵阵清香;1分一对对鸳鸯、鸂鶒,悠悠自在,嬉戏觅食,就如岸上的家禽一样,一

20、点也不怕人;1分四处都是一片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长势繁密幽深。1分描绘了一幅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2分2蚕娘是一个勤劳的、因喜获丰收而内心喜悦的形象。一条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小溪,抱村而流,吹着笛子,声音清脆悠扬,一时兴起,又和衣进入溪水,沐浴在绿水碧波之中,可见其快乐、顽皮。2分山翁则是一个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形象。他挽着我的手臂,笑容满面,亲切热情地指着西坡那片地对我讲,瓜和豆已经熟了,再住上几日就可尝新了,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2分6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闽中秋思杜荀鹤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写,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