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9120094 上传时间:2022-06-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江花月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春江花月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江花月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江花月夜.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春江花月夜【原文】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读作xian.第四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类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彷徨,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为了押韵,所以读xi。斜这里是句首

2、,不要押韵,所以读xi月沉沉藏海雾,碣读作ji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赏析】(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虽是乐府旧题,但作者赋予它全新的内容,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而无迹可寻的诗境。全诗以铿锵响亮的语言,优美空灵的白描手法,上下蝉联的构造,一气到底而又曲折有致的反复回荡的旋律等等,构成了它独特的艺术特色。由于永明文学重装饰、重消闲娱乐的性质直接影响到宫体诗的发展方向,所以宫体诗具有题材处理上的娱乐性质和对写实技巧的追求的特点,而(春江花月夜)能跳出前人窠臼,摆脱宫体束缚,在诗歌意境创造上获得宏大进展。(春江花月

3、夜)的作者张若虚是初唐向盛唐过渡的重要诗人,他在四杰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造了宫体诗,完成了“初唐体的创造,使言诗歌行体愈加成熟,为诗歌走向盛唐高峰开拓了道路。(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词?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讲法不一。或讲是陈后主所作;或讲隋炀帝所作。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一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都远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二十世纪初王闿运首先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讲,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是“宫体之巨澜。【一】(春江花月夜)的形式美“这首诗

4、构思精巧,春江花月夜五字,构成五条构造线,而以明月为中心构造线,1它们或离或合,相互错落,互相叠加,构成鲜明形象的诗意,描绘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诗的形式对表达主题方面做到了严密围绕主题选材和组材。这首诗的前十六句写月夜景色。前八句,开篇点题,描写春江浪涛连着海潮,一轮明月随着海潮升起的壮观景象。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眼前明月高悬,宇宙辽阔,江流宛转,月色迷朦的壮阔景色。后八句,由景入情,以丰富的想象追溯到历史的长河中去,由对江月的发问,进一层提出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类似的人生哲理。流露了诗人对宇宙无穷,人生有限的感慨。中间四句由扁舟子、明月楼过渡承转,写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5、。后十六句转写月夜情人两地相思,情调由雄浑转入缠绵。这一段又分为二小段,前八句写思妇怀念远人,作者用转进一层的反衬手法,通过描写思妇月夜对游子的思念,表达诗人思念亲人的热烈情怀。诗以细密的笔触刻画了思妇的情态和内心活动。以月作为传情的媒介,写思妇帘中卷月,砧上拂月,愿逐明月映照亲人,鸿雁不度,鱼龙潜跃,渲染思妇从春到秋,从日到夜的怀念远方亲人的急迫心情。由“昨夜下面八句写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情,写昨夜入梦,写春半不得还家,直到落月西斜,揭示游子昼夜思乡的内心痛苦。结尾四句以斜月沉沉,家乡远隔,由个人的痛苦而想到无数象本人一样的游子,他们的思情就象眼前浑白的落月余光落满江数一样,牵动着人们的情思,

6、使诗在收结中到达更高的境界。这首诗较多运用排比和对偶句式,例如:“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排比句在重叠中显示变化,对偶句在变化中显示整洁,使诗意宛转而情浓。【二】(春江花月夜)的韵律美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以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平声灰韵、平声文韵、平声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以n、ng收音与阴辙韵没n、ng收音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响亮级庚、霰、真细微级低柔和级尤、灰响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

7、仄的交织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拍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优美柔和,情切意浓,富有民歌色彩,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韵律美,体如今欣赏诗文的韵味上。所谓韵,就是不俗、潇洒、有余意。所谓味,行于简易闲淡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节拍上朗朗上口与脑海里的形象,紧紧连在一起。“韵味二字就飘然于灵魂深处,诗人和读者一齐到达“共鸣。在吟咏诵读中,随着平仄起伏,抑扬顿挫的节拍变化,感觉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春江花月夜)的韵律抑扬回旋,宛若一阙如梦似幻的夜曲,美妙、含蓄、隽永,令人

8、神思飞扬,浮想联翩。能够感觉到,在自然优美的旋律下,脉动着诗人深沉热烈的内在情感。意蕴深广,情韵悠扬。在朗读此诗时,随着诗的节拍,使人仿fo进入一幅幽美、柔和、恬谧、感情丰富而又宛转缠绵的春将花月夜的图画里。假如讲聆听音乐是美的享受,那么赏析(春将花月夜)的韵律,就会发现诗中有乐。这种艺术上的通感,更能唤起读者接受这首诗的美的能动性。白居易在(画竹歌)中云:“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我们在欣赏这首诗的时候,与白居易的体悟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中的音乐好似萦绕于一片空灵而迷茫的夜色之中,吸引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理。【三】(春江花月夜)的情感美全诗分两大部分,从开始到“但见长江送流水为第一部分

9、,写明月照射下的春江花林景色以及诗人的联想和感慨。前八句紧扣题意,围绕“春“江“花“月“夜五字逐层铺展,织就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后八句由“江月联想“人生,由写景转入抒情。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fo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引起世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紧紧联络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和奥秘。“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类似。个人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人类的存在与明月的存在相得益彰。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遭到一种欣慰。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却并不颓废,并不绝望,这都源于对生命的热爱。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结束为第二部分,写春宵

10、月夜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着重表现闺中思妇望月怀人的深情。第二部分仍从写景落笔,以“白云起兴,着力描摹人物心理。思妇对离人的怀念,主要通过“月来衬托的,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烦扰着她。明月彷徨,柔和的清辉使她触处生情,一“卷一“拂,生动地表现出思妇的惆怅和迷惘。月光照射着远方的爱人,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思念之情,一片痴情幻想,情思缠绵,哀怨凄楚。最后四句写游子思归之情,沉沉孤寂,无限思量,抒发人类悲欢离合的思想感情。(春江花月夜)情感丰沛,“情?字总括全篇诗意。2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探索热爱之情,对游子思妇的相思相望之情,均写得极尽其美,扣人心弦。【四】(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意境是中

11、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宗白华先生指出:意境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具有世界奉献的一方面。3意境主要是指运用艺术家,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行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初月妩媚、高月皎洁、斜月迷离、落月缠绵。“月是诗中情景兼容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有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经过。在月的照射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好

12、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副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用水墨勾画点染,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诗人将传统题材注入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进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而邈远的意境。这种意境的营造,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写景用字的鲜明、形象、生动和贴切。全诗着意渲染“春江“明月的主题。在描绘“江上,连续运用“春江、“江流、“江畔、“江月、

13、“江水、“江潭、“江树,这些繁华似锦的景物,把春江衬托得象仙境一般。对明月的描写,主要着意于对月光的描绘。在月的描绘中有“明月、“月明、“孤月、“江月、“楼上月、“月华、“落月。描绘了月亮不同的光色,不同形状和不同的内容。我们能够通过“观来感受这些美妙的意象,然后通过“品来重建,最后通过“悟来感悟其思想意境。对于中国古代诗歌来讲,虚、空、远等意境始终是其创作的核心目的。(春江花月夜)在有限的自然景观中,勾画出一幅美仑美奂的图画,用无言的载体托起这无限的生命体,其意境追求自然与人生联络在一起了。不难发现,这种意境将引导人们对此诗做进一步的思考,“他显示的是少年时代在初次人生瞻望中所感到的那种轻烟

14、般的惆怅和哀怨。“它是走向成熟期的青少年时代对人生、宇宙的初醒的自己意识?:对广大世界、自然美景和本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视,对本身存在的有限性的迫不得已的感伤、惆怅和留恋。4【五】(春江花月夜)对诗歌艺术的奉献(春江花月夜)在明代以前并没有人真正地重视它,很长一段时间内,它被归入初唐四杰一类,后随四杰地位的提高,才得到人们的重视。这首诗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感时伤逝的哲理诗,抒儿女离情别绪的爱情诗。近代学者闻一多先生对此诗给以极热情的和高度的评价。他讲:“假如刘希夷是卢骆的狂风暴雨后宁静爽朗的黄昏,张若虚便是风雨后更宁静更爽朗的月夜。“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15、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经过了,不用讲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经过的经过。至于那一百年梁、陈、隋,唐四代宫廷所遗下了那分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这样的一首宫体诗,不也就洗净了吗?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因而向后也就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去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计的。5(春江花月夜)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到达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尤其在诗歌意境的创造方面提供了成功经历,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春江花月夜)诗的格式,为后人写抒情诗开拓了创作道路,对后人创作影响,亦是深远的。曹雪芹在他的巨作(红楼梦)中,刻画林黛玉的性格,表现了她寄人篱下、悲叹本人的遭遇和孤寂的身世、最能够倾泻她肺腑中的悲凄痛苦、莫过于是那几首:(葬花诗)、(桃花行)诸篇。更在(风雨夕闷作风雨词)一章里言黛王“拟春江花月夜之格,写了“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凄楚缠绵,催人泪下,可见(春江花月夜)对后人影响之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