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制度改革.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9103962 上传时间:2022-06-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制度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制度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制度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制度改革.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篇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现状及建议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现状及建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制得到不断的发展,十分是高等教育日趋繁荣,高等学校的本专科招生规模日渐扩大,尤其是近几年来,研究生群体的队伍日益壮大,毛入学率也呈直线上升趋势。然而在进步之中,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教育是培养人才最重要的一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因而,根据当今中国教育体制的现状,完善财政教育体制特别必要。一、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现状问题分析1、教育经费严重缺乏,缺口宏大近些年,政府重视基础教育并将大量教育经费投入到基础教育上来,我国教育经费总量有了大幅度增加,2002年到达5480亿元。但是相对于教育事业的发

2、展,十分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教育经费短缺的状况没有缓解,甚至有所加剧,教育经费总量缺口宏大。(1)教育经费缺乏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最为突出由于经费缺乏,相当多农村地区不具备义务教育的基本办学条件。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的抽样调查,样本小学按教学大纲开出所有课程的占87.2%,初中为21.8%;小学课桌椅残缺不全的占37.8%,初中为45.9%;小学试验教学仪器不全的占59.5%,初中为70.3%;小学教室或办公室有危房的占22.3%,初中为28.8%;小学购置教具、墨水、纸本、粉笔缺乏的占32.5%,初中为35.0%。(2)高校扩招后办学经费紧张、办学条件亟待改

3、善高等学校在连续的大扩招后,办学条件紧张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老师短缺,教学、科研和学生生活设施严重缺乏,可能引起教学质量和学生生活质量的下降。(3)我国教育经费总量短缺的重要原因,是政府的教育投入缺乏财政教育投入总量缺乏,导致了教育产业化和教育腐败,加剧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教育是社会公共品,投资教育没有短期利润。由于我国人口诸多,教育的供应与需求长时间存在严重的缺口。在1993年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时,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到上世纪末占GDP的比例应到达4%,而如今只要3.28%,低于世界各国5.1%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4.1%的平均水平。1996年,在九个发展中人

4、口大国中,我国小学净入学率和中等教育毛入学率都是最高水平,但在有可比数据的七个国家中,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NP的比例却最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1998年统计表明:我国是用占世界1.18%的教育经费培养占世界18.45%的学生,基础教育的投入则更少。这样的漏洞让全社会出现了“择校费、“招生腐败、“教育腐败等现象,导致教育资源的配置以追求利润为动机,加剧了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2、教育财政的职责不明在基础教育方面,由于没有明确各级政府在分级管理中各自应承担的职责,客观上是层层下放的办学权利,扭曲成了层层下放的办学责任。十分是施行义务教育的10多年来,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办学责任和负担

5、完全落在县、乡、村三级。村一级没有财政,乡一级是各级财政中最弱的一级,县级财政也大多是“吃饭财政。中央和省级政府的经费筹措能力相对最强,但承当义务教育的责任最小。这种财力与责任不一致、义务教育经费分担不合理的状况,直接导致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越来越突出。3、教育配置不均等加剧1区域配置的不均等从政府教育支出区域配置的不公平方面来看,主要体如今基础教育投入的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明显,教育财政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等。首先,地区之间的不均等。2000年,上海市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最高(2756元),河南省最低(261元);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上海市最高(448元),陕西省最低(缺乏9元)。绝对

6、差异分别到达了10倍和49倍!教育经费和教学条件的宏大差距,使入学率十分是教育质量必然产生宏大差距。我国各地的经济状况特别不平衡,人均GNP在地区间的差距较大。所以,把义务教育的投资支出全部下划到地方财政,必然造成比拟悬殊的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2资源配置的不均等教育资源应优先配置初等教育,但现行的公共教育经费分配没有体现这一要求。义务教育经费缺乏,大量学龄儿童失学与高校毕业生大量失业并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恶化;义务教育阶段辍学、重读现象非常普遍,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4、高等教育群众化与质量监控问题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总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群众化而不断被人们关注,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经过中一个永

7、久的主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由精英化教育向群众化教育方向发展。同时高等教育的“扩招所衍生的高等教育的“量的扩张与“质的稳定和提高的问题也凸显了出来。假如不能把教育的“量的扩张与“质的稳定和提高有机结合,必然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假如不能处理好质量监控问题,就会白白浪费珍贵的教育资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有可能走弯路。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就是我国高等教育群众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已直接影响到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影响到家庭与社会的稳定。2020届毕业大学生中,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全国就业的499万学生中,就业满意度不到50%,有70万人处于“低就业状态,大学生

8、就业问题亟待解决。二、对完善我国教育体制的一些建议1、加大投入,调整构造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国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表明当人均GDP到达8001000美元时,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下限为4.07%4.25%.我国人均GDP1998年已经超过了800美元,现已超过了1000美元,但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只要3.28%,可见我国的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太低。要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刻不容缓。首先,借鉴发达国家对基础教育确定标准办学水安然平静实行职位轮岗的做法,完善我国义务教育投入“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教育成本分级负担制度,并由中央对全国的义务教育

9、承当兜底责任。中央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投入要得到保证,以法律的形式强化教育投入总量。其次优化教育投入构造。义务教育属于“纯公共品,应由政府无差异均等地提供,承当其全部和最终的责任。对于中、高等教育,因其具有消费的排他性,可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利益原则,由政府、受教育者和社会共同分担,以政府为主渠道,以补助和贷款的方式给予支持。最后,公共财政应加强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直接资金补助,对城市“外来人口的子女应和当地户籍孩子一样,就地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高考,平等竞争和录取。2、制定、完善和严格执行教育财政法规我国现行的教育法规和财政法规,对教育财政的一些重大问题没有做出规定,或是规定得很不详细。应修订现行

10、有关教育法规和财政法规中有关教育财政的条款,完善我国的教育财政法规体系,使教育经费的筹集、负担、分配、使用都有法可依,责任明确。首先,应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原则,并在分配方法中提出详细要求。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偏向发达地区的倾向,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能力有限。发达地区本来地方财力就大大高于落后地区,又在中央的补助资金中得到更多,地区之间的财力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因而,必须建立和完善各级财政资金的分配机制,保证财政体制的公平与透明。其次,要改变现行财政与教育部门权利过大、财政资金分配不透明的状况。要对公立学校学费的制定程序进行规范,学费属于公共服务收费,应该由物价部门

11、向社会公布施行。再次,要在财政、教育部门的法规中,明确规定政府的教育财政责任。如明确在公共财政体制中,教育经费支出是政府必须保证的公共支出,保证教育经费的供给主要是财政部门的责任,而不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规定义务教育经费的筹集和负担是政府的职责;规定保证贫困学生得到必要的赞助是政府的职责,等等。3、建立公平公正的资源配置制度西方发达国家的经历是运用教育而不是税收作为调节贫富差距的主要手段,就是注重利用通过给低收入者提供获得高收入所需的相应教育时机来治贫,来提高低收入者的生产能力。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需要强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作后盾。时机平等的最低要求是每个公民都有接受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时机,这

12、是人人平等的起点。针对教育投入,应借鉴发达国家公共财政的经历,首先重点倾向基础教育,本着公平的原则进行全社会范围内的基础教育资源均等化分配,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水平,以保证国民接受大体一样的基础教育,体现公民最基本的社会公平价值理念。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财力的不断加强,才逐步增加对中等及高等教育的投入。为保证公共教育经费在公立学校之间的公平分配,应该建立公共教育经费监督机构,主要职责是审核、批准公共教育经费的分配方案并将其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对公共教育经费分配预算的执行进行严格监督。还要建立并严格执行教育财务制度,明确学校和教育部门的财政权限和责任。4、保证高等教育的教育质

13、量高等教育的教育资源特别珍贵,在高校不断“扩招的今天,不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把关关,就是白白浪费了教育资源。要保证高等教育群众化的质量,就必须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的监控机制。详细地讲,一是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样化,即学术上的质量观、知足社会需求的质量观和整体性质量观;二是建立内控质量监控机制和外控质量监控机制,即内部建立校、院、系、班四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外部应建立政府、社会和相对独立的评价机构三方互动又互不干预的质量监控机制。三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标准化和数字化,进而使中国的高等教育到达世界的教育标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学校可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就业,

14、解决学生向就业者转变的一系列问题;其次,国家能够通过加大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来提供更多就业时机和岗位,可以积极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创业,来实现本人的人生价值。篇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与教育制度密切相关的教育体制改革。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准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是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基础上提出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施工蓝图。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我国现行学制还需要继续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一适度发展学前教育二完全普及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施行的

15、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三继续调整中等教育构造四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篇三:浅析我国的教育制度改革浅析我国的教育制度改革姓名:杨丹学号:2020425039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几乎天天都在听别人抱怨讲中国的教育制度有多么失败,应试教育是多么害人,似乎中国的教育制度已经成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地步。确实,我同样以为中国的教育制度是到了不可不改的地步,否则中国的明天将会一片黑暗。一、我国的教育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当前教育制度的问题我以为主要包括:一基础教育的问题1.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孩子们入园难入园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多数家长为了孩子能进入幼儿园经常会花尽心思

16、,费尽心机,但也常会事倍功半,孩子始终进不了一所幼儿园。究其原因主要是幼儿园太少,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幼儿园更少,幼教资源有限。2.中小学生课业压力太大其实这一事件我倒没有经历过,可能是近期几年才发生的事,反正我小的时候是玩过来的,没有任何压力。看新闻报道有的小学生竟然点灯熬夜的做作业,我几乎都不敢相信,也难以想象,一个小学生哪来的那么多的作业啊。其实,作业过多让学生点灯熬夜还不是问题的关键,最重要的是让这群天真无邪的小孩子们失去了童年的快乐,这是最可怕的。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还是应试教育的问题,教师为了孩子能考个高分,或者能上一所比拟好的学校,这也是情理之中的。我们要理解当教师的,他们留过

17、多的作业也是为了孩子们,要怪只能怪那该死的应试教育。3.教学内容问题严重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例:我和我的表弟今年15岁,初二去赶集,途经一座年代比拟长远的墓地,墓前有座墓碑,上书“先妣王氏之墓,他见了好奇就问我那墓碑上写的什么意思。我当时就很惊讶,他竟然不知道先考先妣是什么意思,这可是中国人最最少的常识啊。我又问他:“你们上课都学什么,教师不给你们扩展点课外的知识?结果令我愤怒不止,这学校到底都教了些什么,除了课本上的一些知识这些孩子们还知道些外,竟然对其他的一无所知。当然不排除我的表弟不学无术,教师讲过,他没记住我讲的只不过是一些简单的常识,这些学生们不懂,还有更厉害的中国传统的文化呢?他们就更

18、抛之脑后了,甚至可能都不知道有这些东西。我们一直在抱怨我们这一代已经把中国的一些传统丢弃了,但看了下一代,就不仅是抱怨了,几乎是悲哀,为中国的文化悲哀,为中华民族感到悲哀。应试教育害人之深,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了。二高等教育的问题1.教育不公平,地区间不平衡以高考为例,为什么北京的考生考五百四五特别就能够上清华北大,而河北的考生考这么多就只能上河大?谁能告诉我为什么?难道北京人就比河北人高一等?凭什么它211,985院校就能获得教育部那么多的拨款,而我们河大不能?我们也是省部共建大学呀。2.监督功能缺失,当代的高校培养不出大师级人物回想民国年代,在那么艰辛的条件下,中国为什么出现了那么多位大师

19、级人物?而如今条件比那时要好上不止几倍,可为什么培养出来的顶尖人物却屈指可数?各行各业都没出如今世界叫得响的人物。三职业教育的问题相比前两者而言,中国的职业教育几乎就没有成功之处,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首先,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固然几乎每年国家都会出台一些列的文件鼓励职业教育发展,但落到实处时,还是忽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其次,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程度不够,对职业教育不尊重,不理解,以为职业教育之时针对那些差等生的教育,好孩子都要接受学历教育。致使职业教育沦为学历教育的补充,选择职业教育的人也大多出于无奈。最后,职业教育本身也问题重重。教学方法陈旧,无法跟上时代的进程。不能和企业实现有效地对接,学生就业问题很大。二、教育制度改革方向一针对基础教育的改革首先,国家和社会要加大对幼儿园的投入力度,扩建、改建、增建幼儿园,保障教育资源充足。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到幼教行业,但同时加强安全监管,保证孩子们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其次,改革中小学教学内容。一是增加语文课在所有科目中的比重,小学阶段应该一上午都上语文,初中阶段可适当减少;改变语文课的内容,语文课主要讲授四书五经,让孩子们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修身养性。二是保证体育课的数量,每周至少三节,小学最好天天一节,以保证孩子们的身体素质的发展。三是保证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对老师进行严格选拔,保证中小学老师的综合素质,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