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9102554 上传时间:2022-06-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330国道丽水市莲都至缙云段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简写本二逐一年九月杭州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1、调整讲明2020年2月,浙江省发改委以浙发改函202035号文对330国道丽水市莲都至缙云段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建议书予以批复。2020年11月1日浙江省环保厅以浙环建202078号文批复了330国道丽水市莲都至缙云段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行洪分析单位提出设计调整方案和初设审查专家组意见,对起点段线位走向由推荐方案调整为工可时作为备选的A方案。推荐方案与A方案线位调整起于K123+600,A方案线位自西向

2、东沿330国道丽缙复线前进,经岩泉岭头后,在坑口处采用高架灵山大桥上跨49省道、沿好溪边布设,调整段终于K126+000,调整段长约2.4km。经比拟,推荐方案线路经铁钉桥、青林村、角落基等村,沿线两侧基本涉及村庄,在K125+300处上跨好溪,将休闲游泳场一分为二。A方案线路沿现330国道原丽缙复线布线,沿线村庄很少,只要几幢零星民房,K125+200处上跨现49省道,沿好溪边沿布线。由于线位优化后,不符合原环评审批内容,因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在项目建设、运行经过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良措施,并报原环境影

3、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和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备案和请示环保主管部门后,对线位优化后的330国道改建工程须办理环境影响后评价,对线位优化前后进行比照分析,预测优化后项目的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进一步的污染防治措施。2、工程大概情况工程推荐方案起点位于莲都区原330国道与绕城公路九里立交桥分离式穿插口处,起点桩号为K122+955,自南向北经330国道与49省道穿插口上岗背、堰头,沿老49省道展线,在灵山寺山脚设置灵山大桥跨好溪,在于头沿老49省道前进,于秋塘下穿金温铁路扩能改造线路,经平沙、至下冷水村,然后采用分幅路基,右幅新建冷水隧道,出洞后设蒲岸栈桥,沿好溪边绕蒲岸村外布设,之后利用49省道

4、下穿蒲岸供水管后与左幅汇合,左幅利用现有冷水隧道,出洞沿老公路在蒲岸村头建蒲岸隧道,出洞后与右幅合并成整幅,利用现49省改造,于下老鼠梯下穿金温铁路扩能改造线路,经杉树坑,于琯头村下穿金温铁路扩能改造线路,之后在大亭庙分幅,右幅跨好溪穿大亭庙隧道后沿老49省道至东溪村,左幅利用老49省道穿大亭庙隧道后与右幅合并,之后经东溪、长坑、凉亭湾、插花瑞至东渡镇,终点位于缙云县东渡镇现49省道与兰石公路穿插口处,终点桩号为K147+500,全长24.545km以右幅计,下同;左幅长24.075km。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A方案起终点同推荐方案,优化调整段起于K123+600,A方案线位

5、自西向东沿330国道丽缙复线前进,经岩泉岭头后,在坑口处采用高架灵山大桥上跨49省道、沿好溪边布设,后终于K126+000,调整段长约2.4km,其余道路走向两个方案一样。工程估算总投资为161618.19万元,工程计划2020年1月开工,2021年12月底建成通车,总工期36个月。2、环境质量根据对沿线水、气、噪声的监测,结果表明:工程涉及的浦岸好溪监测断面水质均能到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类标准,因而,工程涉及主要河流的水环境现状良好,符合类水功能区划要求。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所测指标PM10、NO2日均值均到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

6、二级标准要求,NO2小时值也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要求。工程所在区域各敏感点昼间等效声级均知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204a标准要求;夜间下冷水、老鼠梯和琯头村声环境均知足4a类标准要求,其余各个敏感点均超标,主要是为现有49省道大型车经过所致。3、主要环境影响1社会环境影响优化调整后,线路仍同原方案经过莲都区的岩泉街道和双黄乡,还有缙云县的东渡镇,征用土地较原方案增加了22.5hm2,共计135.26hm2。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工前应办理土地使用手续,配合沿线土地管理部门做好土地占用的补偿工作、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并应做好施工结束后临时用地的复垦

7、工作。工程沿线将拆迁以砖混房屋为主,集中在莲都段的好溪堰、以及杉树坑、馆头桩号K135+000K138+000等处;缙云段的长坑K144+000K147+000等。拆迁对象主要是村民,无厂矿企业和单位等其他拆迁对象。2生态环境影响工程建设对评价区内植物生产力、生物量的影响主要来自路基工程以及桥涵工程永久占地,以及施工临时占地对其产生影响,根据现状调查,工程沿线主要植被类型为杉木、马尾松、毛竹、橘树、茶树等,工程建设对评价区植物生物量影响较小。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3水环境影响工程沿线涉及的河流主要为好溪,水质标准分别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工程

8、推荐方案新建23座桥梁跨越沿线水体或与水体并行。施工期和营运期的污废水要经处理后到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方能排入沿线水体。因而,施工期和运营期对沿线的好溪等水体水质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4环境空气施工期间工程对环境空气的主要影响是扬尘,主要包括运输车辆行驶扬尘、裸露地表和堆场扬尘、灰土搅拌扬尘和隧道口施工扬尘等。营运期预测结果表明公路建成后各敏感点的浓度均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制要求。5声环境预测表明工程施工噪声昼夜间影响范围较大,根据现状调查,各敏感点与公路的距离均小于200m,机械施工时对沿线村庄的声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经预测,公路建成运行后

9、,营运初期2021年,4a类区各敏感点昼间均到达(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204a标准,夜间秋塘村、黄渡、下冷水、浦岸、竹舟、琯头村、黄山村和长坑村噪声均有不同程度超标,超标范围为1.36.0dB;2类区噪声超标敏感点为黄渡和浦岸村,其中昼间噪声超标值最大为1.4dB,夜间噪声超标值最大为4.4dB。营运中期2020年和营运远期2028年,超标敏感点同营运初期,但超标量略有增加。6环境风险工程线路途经的大部分敏感点与线路的距离大多不超过100m,因而,若危险品运输车辆发生爆炸事故,将直接威胁到民房内村民的人身安全,有毒有害气体还可能污染周围的环境空气。工程线路经好溪,水质执行类水环境

10、质量标准,若危险品运输车辆在该路段及其附近发生交通事故,有毒有害物质如危险化学品等将泄漏进入水体污染水体,因而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防备,并加强相应的安全管理。4、主要环境保护措施1社会环境保护措施进一步优化调整线位,尽量利用荒地、劣地,少占用耕地、林地,避开基本农田、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在知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路基挖、填量,减少占地,节约用地。为了保证施工安全,施工期间在临时道路上应设置安全标志,在施工便道距离居民集中寓居点较近处,设置施工警示牌,以预防交通事故发生。对于电力和通讯设施等公用设施的拆除,建设单位应与所涉单位管理部门进行协商,先修通替代线路后再拆迁原

11、线路。公路建设将拆迁一定数量的居民住房和占用部分林地和园地,建设单位应配合当地政府做好拆迁安置规划。对被拆迁的居民按规定给予经济赔偿,就近安置,采用乡内或村内土地调配等方法,予以生产安置,对其生活;予以充分考虑,保证他们的生活不低于工程建设前的水平。施工经过中如发现文物古迹须立即停工,并与当地文物部门联络。工程占用基本农田根据(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对占用的基本农田进行申报,并保证基本农田的占补平衡。施工临时占地要根据工程进度统筹考虑,尽可能设置在公路占地范围内,不得随意占用农田。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从恢复和提高其生态功能的角度出发,施行植被恢复措施。应

12、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按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并由用地单位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故建设单位在占用林地、砍伐树木经过中,应按以上规定执行。3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加强对于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的管理,严禁漏油和施工机械冲洗废水直接排入水体。施工人员租用当地农居,其生活废水按当地居民污水处理方式处理。营运期措施如下:加强机动车辆的运输管理,设置限速和警示标识;桥梁、涵洞跨越处以及与沿线水体并行的桥梁段路面径流严禁直接排放到沿线水体;涵洞在地势较低侧设置集水池和路面径流采集系统,路面径流经集水池

13、采集处理后排至附近农灌渠,禁止将路面径流采集后排放到沿线水体,并及时做好沉淀池清淤工作。4环境空气保护措施在易产生扬尘的施工场地,采取洒水抑尘措施,天天洒水45次。新筑路基及时压实等,以减少施工扬尘影响。将料场和灰土拌和站应设置在工程沿线居民点下风向150m以外。土方、水泥、石灰等散装物料运输和临时存放,应采取防风遮挡措施,以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减少起尘量。隧道施工采用湿式凿岩、通风、洒水和个人防护相结合的方式,降低隧道施工扬尘对施工人员的影响;为防止隧道施工粉尘对洞口附近村民的影响,应做好洒水降尘工作。运营期加强土石方运输的车辆管理,严禁超载,防止洒落,采取加盖蓬布等封闭

14、运输措施。5声环境保护措施在沿线各敏感点附近施工时,严禁强噪声设备夜间施工,若无法避免,需报经当地环保局审批后方可作业,并告示周围群众。施工期,距离敏感点近的施工点,设置临时隔声护围,减小施工噪声影响。工程建成营运后,4a类区在琯头村、叶村、黄山村路段设置禁鸣、限速至60km/h标志,在秋塘村、黄渡村、下冷水村、浦岸、竹舟、杉树和长坑村设置通风隔声窗;2类区在黄渡村设置禁鸣、限速至60km/h,在浦岸村设置通风隔声窗。5、线路合理性分析330国道丽水市莲都至缙云段公路改建工程与浙江省公路发展规划相一致,与(丽水市公路水路交通“十二五规划)相符合,与缙云县公路交通发展规划相一致,工程建成后将完善

15、丽水市莲都区岩泉街道和双黄乡,以及缙云县东渡镇之间城镇的交通路网,符合城镇总体发展方向。工程经过丽水市莲都区生态功能区划中的限制准入区和优化准入区,本工程不属于污染性工业项目也不属于资源过度开采项目,只要施工经过中加强管理,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大的影响,符合苍南县生态环境功能区划。6、综合评价结论综上所述,拟建330国道丽水市莲都至缙云段公路改建工程符合浙江省公路发展规划、符合丽水市公路水路交通“十二五规划和缙云县公路交通发展规划。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不利影响除工程永久占地造成土地不可逆损失外,一般均可通过采取相应的对策保护措施及环境管理予以减免。因而,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在工程设计、施工经过中以及建成运行后切实落实相应的环保措施及环境管理计划的前提下,没有制约工程建设的环境问题,330国道丽水市莲都至缙云段公路改建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