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杜甫诗.ppt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9062560 上传时间:2022-06-04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60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杜甫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5杜甫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5杜甫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杜甫诗.ppt(3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一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为我们一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为我们留下了留下了1400多首诗。这些诗像一面镜子,广多首诗。这些诗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李唐以来,他的诗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李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歌即被公认为“史诗史诗”,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称为代诗宗,被尊称为“诗圣诗圣”。杜甫生平杜甫生平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

2、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后来

3、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兵车行、丽丽人行人行等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四十五至四十八

4、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的消息,写成月夜月夜、春望春望、哀江头哀江头、悲陈陶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实地记录下来,

5、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吏”、“三别三别”。 “三吏三吏”:为:为“石壕吏石壕吏”,“新安吏新安吏”,“潼关潼关吏吏”;“三别三别”:为:为“新婚别新婚别”,“无家别无家别”,“垂老别垂老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

6、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水槛遣心、春夜春夜喜雨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病橘、登楼登楼、蜀相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又呈吴郎、登高登高、秋兴秋兴、三绝三绝句句、岁晏行岁晏行等大量名作。等大量名作。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穿着忧国忧民忧国忧民这条主线,这条主线,

7、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活画面,因而被称为因而被称为一代一代“诗史诗史”。杜诗风格,杜诗风格,基本上是基本上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这

8、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杜甫杜甫望

9、岳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裘马轻狂马轻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

10、阳割昏晓。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望”的角度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有怎样的不同?翻译诗句翻译诗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齐鲁大平原。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造物者将瑰丽和神奇集中于你,高峻造物者将瑰丽和神奇集中于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两面分成晨夕。的山峰把南

11、北两面分成晨夕。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尽收眼底。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尽收眼底。 探探 究究 主主 旨旨 表达了诗人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攀登之雄心,显示出,显示出他坚韧不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公元公元755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年安史之乱爆

12、发。756756年诗人杜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存亡未卜。第二年(757757年)暮春,春回大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

13、景生情,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的五言律诗-春望春望。春望春望杜甫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春望杜甫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人诗人“春望春望”,“望望”

14、的是什的是什么?么?望京城长安破败之景。望京城长安破败之景。望能收到家人来信报平安。望能收到家人来信报平安。望能顺利到达灵武,酬报国之志。望能顺利到达灵武,酬报国之志。望官军早日收复京城,中兴国运。望官军早日收复京城,中兴国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闻鸟鸣每每惊心。由于为国事而感到伤心,为离别而感到遗憾,所以看到由于为国事而感到

15、伤心,为离别而感到遗憾,所以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互文互文”的修辞手法的修辞手法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万金”啊!啊!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独立苍茫,无言搔首,白发稀疏,简直独立苍茫,无言搔首,白发稀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要插不上头簪。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前四句前

16、四句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而沉痛和忧伤之情,山河破碎而沉痛和忧伤之情,在国破家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叹息衰老,又多了亡、离乱伤痛之外,叹息衰老,又多了一层悲哀。一层悲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 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怎样的心情?消息后怎样的心情?答:惊喜万分,

17、归心似箭。答:惊喜万分,归心似箭。2 2、两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两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达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样所表达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样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答:忧国忧民,眷念亲人。答:忧国忧民,眷念亲人。动动脑动动脑,你就会成功你就会成功!石壕吏 唐肃宗乾元元年唐肃宗乾元元年(758)(758)冬末冬末, ,杜甫回到洛阳,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即安史之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看看战乱(即安史之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退守河阳, ,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

18、充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女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征夫怨女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吏”“”“三别三别”就是根据这番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其中,经历写成的。其中,石壕吏石壕吏因构思巧妙及情因构思巧妙及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节生动而流传最广。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暮投石壕村

19、,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石壕壕吏吏读准下面字的音:读准下面字的音:壕壕 邺邺戍戍

20、 逾逾妪妪 咽咽(ho) (y )(sh) (y)(y) (y)复述故事根据同学们所理解的字词的意思,用根据同学们所理解的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将这首诗的大意以讲故事的自己的话将这首诗的大意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出来。形式复述出来。这是一篇叙事诗,讲述的是在安史之乱这是一篇叙事诗,讲述的是在安史之乱时期,作者目睹官吏在一村民家强行征时期,作者目睹官吏在一村民家强行征夫的故事。夫的故事。暮投石壕村,暮投石壕村, 傍晚投宿石壕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有吏夜捉人。 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 老翁逾墙走,老翁逾墙走, 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看。老妇出门看。 老妇人

21、出门去察看。老妇人出门去察看。 吏呼一何怒,吏呼一何怒,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差役吼叫多么凶狠,妇啼一何苦。妇啼一何苦。 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室中更无人,

22、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久语声绝,夜久语声绝,夜深了

23、,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如闻泣幽咽。如闻泣幽咽。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明登前途,天明登前途,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天亮了,我登程赶路,独与老翁别。独与老翁别。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老妇、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老妇、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便隐入幕后,“捉人捉人”“”“一何怒一何怒”可以看出可以看出官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官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想一想想一想诗歌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歌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表达诗人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表达诗人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含蓄地揭露了捕吏的凶残。情,同时也含蓄地揭露了捕吏的凶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