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_1.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9037472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_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代汉语_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_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汉语【古代汉语部分】一汉字一、汉字的形体构造一六书二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二、汉字形体的演变1甲骨文契文、卜辞、龟甲文学、殷墟文字、金文钟鼎文、籀文石鼓文、大篆2、篆文3、隶书4、楷书真书、正书5三、古书用字中的字形情况一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1,古今字:就汉字的时代性而言的,写古字时今字尚未产生,与本有其字而借用它字的通假不同,如反返昏婚道导2,异体字:异体字间差异类型:1造字方法不同2义符不同3声符不同如裤衣夸3,繁简字:二假借字,通假字1,假借字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来代替没有造出的字。如“莫,本指黄昏,像日落草丛中,借用来作没有造出的字无定代词“莫,此外如“来,本义是小,借作往来的“来。

2、“其字的本义指簸箕,借用虚词“其的书写形式2,通假字1定义:音同音近的替代字。确切一点,就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2特点:通假字和被通假字本字在读音上一样,而在意义上却毫不相干;所谓同音,严格讲,有音同和音近两种类型,音同指通假字和被通假字的读音完全一样;音近指通假字和被通假字之间或声母一样双声,或韵母一样迭韵。假借字与通假字的关系:1联络:通假字和假借字两者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字音必须一样或相近,都是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另一个字。2区别:假借是本无其字,而借用同音字来代替,一经借用,便长期替代;通假是本有其字,而临时偶然地借用同音字来替代,语言环境变了,通假字也就不复存在;假借

3、字产生新义,通假字则不然。A:通假是本有其字,假借本无其字。通假字有一个对立面,就是被通假字。换句话讲,通假字是有本字的同音替代或音近替代,并且本字和借字同时存在。如“植其杖而芸(子路进而后),“芸通“耘。“芸是通假字,“耘是本字,两者同时存在。B:假借本身虽不直接产生新字,但却能够产生新义。上面所举“东,字虽还是一个,意思却是两个了:口袋,东(方位词)。又如“自,本义指鼻子(讲文):自,鼻也,象鼻形。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本人,产生了新义。通假字则没有这种功能。二音韵一、古音基本常识一双声与叠韵1双声:两个字的声母一样,如参差、凛冽2叠韵:两个字的韵母一样,如窈窕须臾二中古声调的“四声:平、上、

4、去、入,后三类归于“仄,平声高扬平缓,仄声曲折低抑,音感不同。二、古音通假三、古代的注音方法一直音法:用同音字注音二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一样,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一样。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相拼,是“号或“喜好的“好。三词汇一、古代汉语词汇的构词特点单音词、复音词叠音词、连绵词、复合词、偏义复词1叠音词:两个一样的汉字重叠而成。2连绵词:双音节单纯词,两个字连缀在一起表示一个意思不能拆开,如仿fo,犹豫3复合词:两个语素按一定构词法组合而成,如江山、社稷4偏义复词:两个字组合以后,侧重于其中一个字的意义,

5、另一个字只起陪衬作用,如,作息,缓急等二、古今词义的变化发展一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如山、水、牛、羊。二古今意义完全不同:如该古:完备三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络又有发展如劝古:鼓励今:奉劝三、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比喻义一本义:一个词有文字形体可考,有文献史料可证的意义。二引申义:三假借义和比喻义1,假借义:有时,一个词有些义项与本义毫无相干,只是由于同音的缘故,被借作他用而产生,我们称这种义项为假借义。如河畔,桥畔等;“叛与“畔同音,所以又借用为“背叛的意思,如“亲戚畔之的“畔即用其假借义。2,比喻义:也属于由词的本义的一种引申。但由于它使用比喻的手段,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跟引申义并列

6、,成为转义的一种。它是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词的比喻义与修辞中的比喻句有本质的区别。如里程碑、大锅饭四、同义词和反义词一一词多义与一义多词二同义词三反义词四语法一、古代汉语实词一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主使宾动2,意动用法:谓语动词表示得动作不是实际发生得,而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主观上的看法二名词作状语三称数法二、古代汉语常用虚词三、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次序和省略一宾语前置1,疑问代词做宾语一般放在谓语动词前,如沛公何在?2,在有否认词:不、莫、未、无的否认句中,假如宾语是代词,一般在谓语动词前3,为了强调宾语,用是之复指宾语,宾语与复指成分放在谓语前,如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二介词构造后置在古

7、汉语的学习中,由于翻译上的关系,一些由介词构造充当的句子成分,在古汉语中处于动词之后,而翻译成当代汉语,则要放在动词之前,它们对动词是修饰或限定的关系,所以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状语后置。严格地讲,古汉语中没有“状语后置一讲。但翻译成当代汉语后,有些原来充当补语的介词构造要放到动词前,才符合当代人讲话的习惯。如:吾尝疑乎是。“乎是翻译成“对此;赵氏求救于齐。“于齐翻译成“向齐国三句子成分的省略1、主语的省略:在复句里,第一分句出现了主语,假如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分句一样,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可承上省略。古代汉语中还有主语蒙下省略的现象。如:“邴夏曰:射其御者,御者君子也。2、古代汉语及物动词所带

8、宾语只要其所表达的事物在前文已经谈到,不再出现也能使人体会出动作的接受者,宾语就能够省略。例如四、古代汉语特殊句式一判定句判定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定,即讲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1,动词谓语句不是判定句尤其是用“为构成的句子有时与判定句特别类似。例如: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夫执舆者为谁?这两句中的“为似乎都能够译成“是,因而有人把这样的句子理解成判定句。这是一种误解。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汉语里,“为是一个意义特别广泛的及物动词,对它的解释应该根据文意而定。用“为的句子属于叙述句。有些意思上很像是判定句的“为字句,

9、如上面所列例句,其实都还是叙述句。2,语义上不表示判定的句子不是判定句3,古代汉语的判定句和当代汉语不同,一般不用系词“是,而是用名词性谓语直接表示判定。在句子的末尾,经常能够加上语气词“也加强判定句的肯定确认语气。二被动句被动句式:1,“于字句,在及物动词后加上介词“于或“乎,用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构成“及物动词+于+名词施事者的被动句式。“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2,“为字句,在及物动词前加介词“为wi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构成“为+名词施事者+及物动词的被动句式。“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3,、“见字句,在及物动词前加表被动助动词“见,构成“见+及物动词的被动句式。“人皆以见

10、侮为辱。4,、“为所句,这是一种较后起的句式,用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并在动词前加上专门表示被动的动词词头“所字,构成“为+名词施事+所+及物动词的被动句式。“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5,“被字句三否认句四疑问句有三类疑问代词:1,指人的:谁孰与;2,指物的:“何、胡、奚、曷等;3,指处所的:安、恶、焉,如沛公何在?五、古代汉语常见习惯句式一怎样、奈何、若何:表示询问、反问“对什么咋办的一种固定构造二何以。为、何。为1,“何以为,也是表反问的文言惯用句式。“何以是“以何的倒装,“为是语气词。“何以为是“要干什么呢?;当代汉语可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译为“怎么为何用得着呢。如:匈奴未

11、灭,何以家为?(汉书霍去病传)匈奴还没有消灭掉,要家做什么呢?2,何为是表示反问的惯用句式,“为在句末表示反问(或疑问),相当于“吗“呢,已成为语气词。三。孰与。一般用于选择问句四不亦。乎、无乃。乎、得无。乎1,“不亦乎是古代一种比拟委婉的反问含有探问句式。句式中的“亦字是副词,可译为“也;“乎字是疑问语气词,可译作“吗。“乎字与前面的“不亦照应,构成反问句式“不亦乎,能够用当代汉语“不也吗或“岂不也是吗对译。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讲乎?2,“无乃乎是表示一种委婉商量的疑问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测度。句式中的“无为副词,表示的意义相当于“非;“乃字,无实际意义,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乃,

12、表示“不是的意思,与疑问语气词“乎相照应,构成“无乃乎的凝固构造,这一凝固构造能够用“恐怕只怕、大概吧对译。如: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无乃乎切忌用“不是吗去对译,由于在古汉语中,“无乃乎表示委婉商量的语气,而“不是吗则侧重于反问。3,“得无乎是一种表示疑问的固定格式,在一般情况下,译为“能不吗或“能没有吗。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不有所不同吗?然而,当“得无乎用于表示猜测性、揣测性的疑问时,“得无则为“该不会是的意思,“得无乎可用当代汉语的“该不会难道、只怕、恐怕是吧对译。如: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讲赵太后)您天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五古书的注释6一

13、、1汉字演变规律:1笔画线条化2字形符号化3构造规范化4字符集标准化(信息处理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 2广义上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在六国通行的文字,狭义专指籀文,因著录于(史籀篇)而得名。 3小篆=秦篆,汉字历史上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笔画均匀,笔形圆转勾连,笔势舒展;形体长圆,大小一致;构造成分和方式统一;异体字大量消失 4分秦隶和汉隶古、今隶,隶变是汉字构造体制的根本变化 5和隶书比,笔形不同,没有波磔,字形方正,便于书写 6古注是阅读文言文的桥梁和阶梯,是今人为古书作注的重要根据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康熙字典)(辞源)(辞海)(古汉语常用字典)(经藉篡诂)(经传释词)(词诠)(当代汉语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经典释文)(讲文解字)(广韵)(中原音韵)(切韵)直音法反切法偏义复词本义引申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联绵词古音通假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判定句被动句同义词训诂四书集注讲文四家三家诗诗韵韵脚韵例双声叠韵正义传笺十三经注疏集注曰为谓之章句谓之谓言貌犹之言之为言读为读曰读若读如如字衍文脱文形训声训破读毛诗论辩序跋奏议书讲赠序诏令檄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句读四六词类活用三十六字母稽古引经倒置迂回委婉夸饰平水韵黏对拗句拗救流水对借对词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培训材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