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文献综述】.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9030743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文献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文献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文献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文献综述】.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生物工程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摘要:生物微胶囊技术是指把分散的固体、液体或者气体物质完全包覆在一层半透膜中构成微小粒子的技术。微囊基质为海藻酸钠-壳聚糖,两者均是无毒、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影响微胶囊成型的主要因素有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转速、下滴速率、下滴高度、反响时间、反响温度等。关键词:微胶囊;海藻酸钠;壳聚糖;制备方法;影响因素;应用前景;微胶囊技术是一种用膜材料把固体或液体包覆使构成微小粒子的技术,得到的微小粒子大小在微米或毫米范围,微胶囊技术的优势在于构成

2、微胶囊时,囊心被包覆而与外界环境隔离,它的性质能毫无影响地被保留下来,而在适当条件下,壁材被毁坏时又能将囊心释放出来1。微胶囊化的方法有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物理化学方法,在不同的应用方面有不同的制法。微胶囊技术已经在医药、涂料、摄影材料、黏合剂、食品工业、纺织行业、日用化学品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2。微囊滴丸剂是采用滴制的方法制备的丸剂。与液体外用制剂相比,滴丸剂具有局部药物浓度和生物利用度高、稳定性好、作用持久、使用方便等优点。即将固体或液体物溶解混悬或乳化在基质中,然后滴入到与药物基质不相溶的液体冷却剂中,经收缩冷凝成球型或扁球型的丸剂,供内服、腔道或配制溶液等用。1海藻酸钠和壳聚糖的理化性

3、质1.1海藻酸钠海藻酸钠(Sodiumalginate,SAL)是从海藻中提取的一种天然多糖类化合物,无臭无味,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氯仿和酸(pH一个热门的课题。1.2壳聚糖壳聚糖(chitosan)是由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反响脱去50%以上乙酰基制备而成,化学名为聚(1,4)-2-氨基-2-脱氧-D-葡聚糖5。它是天然多糖中唯一的碱性多糖,具有很多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6。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极小的毒性,而倍受各国药学研究人员的关注。在药物制剂方面,尤其缓释、控释制剂领域,已有相当的研究深度和广度7。2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2.1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的制

4、备方法有三种,分为一步法、两步法和复合法。一步法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将壳聚糖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直接滴入海藻酸钠溶液中反响构成微囊,最终得到含有壳聚糖沉积层、海藻酸钠-壳聚糖络合层和海藻酸钙凝聚层共三层,内部是液态的微囊。另一种方式是反向操作,即将海藻酸钠溶液滴入壳聚糖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直接构成微囊。两步法类似于传统的APA微囊制备方法。首先将海藻酸钠溶液滴入氯化钙溶液构成海藻酸钙凝胶珠,再使海藻酸钙凝胶珠与壳聚糖反响构成微囊。复合法是在上述两种方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先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然后再以双功能团分子对微胶囊的外表进行修饰,制备经过如下:先将海藻酸钠溶液乳化、凝胶化;然

5、后将凝胶化海藻酸盐与壳聚糖进行反响构成微胶囊;最后微胶囊用戊二醛、1,6-己二异氰酸脂或苯四甲酸二酐溶液进行外表交联。上述三种制备方法各有优缺点。一步法的显著优点是制备方法简单,成囊速度快,微囊化物质不容易在制备经过中流失,比拟合适于蛋白分子的微囊化。但是,由这种方法制备的微胶囊球性度和光洁度较差,制备经过中微胶囊之间容易粘接。两步法制备的微胶囊球性度和光洁度好,但是制备经过相对繁琐;而且,在制备海藻酸钙胶珠时,微囊化物质容易流失,因而,这种方法相对而言更合适于细胞的微囊化。复合法制备的微胶囊强度较好,但也存在着制备经过繁琐这样的缺点,而且制备条件剧烈。因而,这种方法较合适于对环境不很敏感的某

6、些微生物进行微囊化8。2.2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微囊制备的影响因素除药物本身外,处方组成、药液温度、滴口内外径、冷却液的温度和黏度、滴距、滴速等均可影响滴丸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微囊的圆整度、硬度、溶散时间、丸重差异和收率等将作为评价滴丸质量的重要指标。3应用与瞻望海藻酸钠-壳聚糖生物微胶囊作为一个优良的缓释给药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强度,已被证明是理想的制备微囊的材料,原料易得、价格便宜,制备工艺简单且可工业化生产而倍受国内外学者关注。目前,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应用研究已经涉及药物控制释放、动植物细胞培养、细胞和酶的固定化以及生化物质分离等领域,成为医学、生物、材料、制药、食品等多学

7、科的研究热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在中药提取物缓释制剂中的应用研究较少,研究焦点都集中在优化微囊制备工艺,控制微囊质量,提高药物包封率和微囊膜的强度,改善微囊球型度和光洁度等方面。至于海藻酸钠-壳聚糖中药提取物缓释微囊的体内释药特征、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经过和药效学等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下一步应进行动物实验,深化开展载药微球的体内释药特性、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经过和药效学等方面的研究。固然随着对海藻酸钠、壳聚糖这类天然高分子多糖以及由它们制备的凝胶和溶液各方面性质的进一步认识,条件温和且易于规模化生产的制备技术、专项仪器设备的成功开发,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研

8、究获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需通过对微囊化方法不断改良,对各种制备参数进行优化,力求制备出粒径更小且分布均匀、球形规整、外表光洁、生产量更大并能更好保持包埋物活性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目前,通过对制备方法的不断改良,已经制备出了性能较为满意的微胶囊,可望通过进一步努力,将微胶囊产品产业化9。参考文献1梁治齐.微胶囊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28-32.2廖艳华,马献力,李成海,等.海藻酸钙微胶囊的制备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3,17(06):17-19.3王孝华.海藻酸钠的提取及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5):124-128.4李康,党诚学.

9、大黄虫丸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当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1):1440-1442.5刘袖洞,于炜婷,王为,等.海藻酸钠和壳聚糖聚电解质微胶囊及其生物医学应用J.化学进展,2020,20(1):126-139.6周毅,左秀锦,戴小敏,等.壳聚糖载药微胶囊研究进展J.大连大学学报,2003,24(4):45-49.7余婷婷.壳聚糖的药物制剂学进展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1,17(1):26-28.8王勇,解玉冰,马小军.壳聚糖/海藻酸钠生物微胶囊的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进展,1999,19(02):13-16.9何荣军,杨爽,孙培龙,等.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与机械,2020,26(02):166-1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培训材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