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学教学笔记.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9024528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络腧穴学教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经络腧穴学教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络腧穴学教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络腧穴学教学笔记.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络腧穴学教学笔记上篇:经络腧穴概论?第一章经络概述一经络的概念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系指经脉,其原意是“纵丝就是直行主干线的意思。有途径的含义。起着贯穿上下,沟通内外的作用,为经络系统主体部分。络:有网络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织,遍布全身。起网络与联络的作用。二什么是经络学讲经络学讲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互相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讲。三经络的基本作用一十二经脉:具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之特点。二十二经别:加强了十二经脉在胸腹,头面,脏腑与脏腑,脏腑与体表间的密切

2、联络。三十五络脉:加强了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以及躯干前后左右多个部位间的严密联络。四奇经八脉:是一组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对其他经脉起统率,联络与调节作用。五十二经筋:起着约束骨骼,疏利关节的作用。六十二皮部:防御病邪的作用。四、经络的重要性(灵枢脉度)篇:“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尚之所难也。一讲明病理变化二指导辩证归经三指导针灸治疗(灵枢.经脉)讲:“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喻加言讲:“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者,开口动手便错。五、经络学讲的学习与研究内容一经络系统部分(相当于构造部分)。二经络生理学。三经络

3、病理学。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一、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别十二经脉十二经筋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皮部经络络脉十五络脉三百六十五络二、经络的构成一针灸疗法的发明和针灸感觉传导的发现是经络学构成的基础。二腧穴疗效的总结。三体表病理表现的推理。四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五气功养生术的出现。三、十二经脉一定义十二经脉即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的总称。由于他们属于十二脏腑。为经络系统中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二命名十二经脉的命名是根据阴阳学讲又结合脏腑学讲而命名的。(素问至真要大论)讲:“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气有多少异用也。三作用因“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故起着贯穿上下,沟通内外的作用。四十二经脉的分布

4、1、分布特征:1分布于头部的为阳经:前头为阳明经。侧头为少阳经。后头为太阳经。2分布于四肢内侧的为阴经,四肢外侧为阳经。3分布于胸腹部的为阴经(足阳明经除外)。4分布于腰背的为阳经,侧胸腹为阳经。2、走向特征:手之三阴胸内手,手之三阳手外头,足之三阴足内腹,足之三阳头外足。3、排列特征四肢内侧:前为太阴,中为厥阴,后为少阴。外侧:前为阳明,中为少阳,后为太阳。4、经气传递特征流注关系: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5、表里相配特征:6、脏腑属络特征:7、互相衔接特征:肺内手太阴肺经手大指次指内侧

5、端手阳明大肠经鼻旁足阳明胃经足大趾内侧端足太阴脾经心中手少阴心经手小指端手太阳小肠经内眦足太阳膀胱经足小趾外侧端足少阴肾经胸中手厥阴心包经手无名指外侧端手少阳三焦经外眦足少阳胆经足大趾外侧端肺内足厥阴肝经二、奇经八脉一奇经八脉的组成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硚脉、阳硚脉、阴维脉、阳维脉。二命名?难经.二十七难?“脉有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十二经。三循行分布特点四作用对经络起统帅、联络和调节作用。三、十二经别一定义: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另行分出,深化体腔,以加强表里相合关系的支脉。又称“别行之正经.二命名三循行分布特点四作用沟通表里两经,加强了经脉与脏腑的联络,突出了心和头的重要性。四、十五络脉一定

6、义: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躯干前面的任脉络,躯干后面的督脉络,躯干侧面的脾之大络,共十五条,故称“十五络脉。二命名三循行分布特点四作用沟通表里两经,补充经脉循行缺乏。五、十二经筋一定义是指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筋肉部分,其分布范围与十二经脉大体一致。二命名?讲文?:“肉之力也。三循行分布特点四作用:约束骨骼,疏立关节。六、十二皮部一定义:指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皮肤部分,属十二经脉及其络脉的分布部分。二命名三循行分布特点四作用:卫外屏障作用。第二节经络的作用及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一、经络的作用一沟通内外,网络全身。二运行气血,协调阴阳。三抗御病邪,反映症候。四传导感应,调整虚实。二、经络理论的临床

7、应用。一经络诊法二分经辩证三循经取穴四药物归经第二章腧穴概述腧穴定义: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响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第一节腧穴的分类和命名一、腧穴的分类一经穴1.定义:是指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的腧穴。2.特点:有详细的穴名;有固定的位置;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分布在十四经循行道路上。3.经穴总数:361个?内经?约160个?针灸甲乙经?349个?铜人针灸腧穴图经?354个?针灸大成?359个?针灸逢源?361个二奇穴1.定义:凡未归入十四经穴范围,而有详细的位置和名称的经历效穴。2.特点:1有详细的穴名,可一名一穴,可以一名多穴;2有固定的位置,但分布较分散

8、:有的在十四经循行道路上,有的不在十四经循行道路上;3主治范围比拟单一,但有特殊疗效;4名为奇穴,实为经穴。三阿是穴1.定义:是指既无详细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响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腧穴。2.特点:1无详细名称;2无固定位置;3分布多在病变附近;4以痛为腧;5补充经穴和经外奇穴的缺乏。二、腧穴的命名一天象地理类1、以日月星辰命名如日月、上星、天枢等。2、以山谷丘陵命名如承山、合谷、梁丘、大陵等。3、以大小水流命名如曲池、水泉、后溪、照海、经渠等。4、以交通要冲命名如水道、太冲、内关、关冲等。二人事物象类1、以动植物名称命名如鸠尾、伏兔、犊鼻、鱼际、攒竹等。2、以建筑居处命名如

9、曲垣、天窗、地仓、玉堂、内庭、紫宫、库房、梁门、府舍等。3、以生活用具命名如地机、颊车、天鼎、大钟、缺盆等。4、以人事活动命名如人迎、百会、归来等。三形态功能类1、以解剖部位命名如腕骨、大椎、巨骨等。2、以脏腑功能命名如魄户、魂门、意舍、心俞等。3、以经络阴阳命名如三阴交、三阳络、阴陵泉、阳陵泉等。4、以穴位作用命名如承泣、听会、气海、血海、光明、水分、迎香等。第二节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一、腧穴的作用一诊断作用:反映病症、协助诊断。(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二治疗作用1.邻近作用是所有腧穴所共有的主治作用特点,即腧穴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病症的作用。2.远道作用是经穴,

10、尤其是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下面的腧穴所具有的主治作用特点,即这些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症,而且能治本经循行所到达的远隔部位的病症。3.整体作用是某些腧穴所具有的主治作用特点,针灸这些腧穴,可起到整体性的调制作用,是远道作用的扩大。二、腧穴的主治规律一分经主治规律二内容井荥输原经合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少府少冲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三五腧穴与五行配属1.六阴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2.六阳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四临床应用1.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2.按季节因时而刺: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3.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井神志昏迷荥热病输关节痛经喘咳合六腑病症二、原穴一定义:原穴是指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又称“十二原。十二原穴歌胆出丘墟肝太冲,小肠腕骨是原中,心出神门原内过,或胃冲阳气不通,脾出太白肠合谷,肺本来出太渊内,膀胱京骨阳池焦,肾出太溪大陵包。二临床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培训材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