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9023272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力容器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压力容器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压力容器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力容器案例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压力容器案例分析2004.4.16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压力容器爆炸重大事故一事故大概情况2004年4月15日21时,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造成含铵盐水泄漏到液氯系统,生成大量易爆的三氯化氮。16日凌晨发生排污罐爆炸,1时33分全厂停车,2时15分左右,排完盐水后4h的1号盐水泵在静止状态下发生爆炸,泵体粉碎性炸坏。16日17时57分,在抢险经过中,忽然听到连续两声爆响,液氯储罐内的三氯化氮忽然发生爆炸。爆炸使5号、6号液氯储罐罐体破裂解体并炸出1个长9m、宽4m、深2m的坑,以坑为中心,在200m半径内的地面上和建筑物上有大量散落的爆炸碎片。爆炸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

2、该事故使江北区、渝中区、沙坪坝区、渝北区的15万名群众疏散,直接经济损失277万元。二事故原因分析事故爆炸直接因素关系链为:设备腐蚀穿孔盐水泄漏进入液氯系统氯气与盐水中的铵反响生成三氯化氮三氯化氮富集到达爆炸浓度内因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振动引爆三氯化氮外因。事故简图1.直接原因1设备腐蚀穿孔导致盐水泄漏,是造成三氯化氮构成和富集的原因。根据重庆大学的技术鉴定和专家的分析,造成氯气泄漏和盐水流失的原因是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腐蚀穿孔的原因主要有5个:1氯气、液氯、氯化钙冷却盐水对氯气冷凝器存在普遍的腐蚀作用。2列管内氯气中的水分对碳钢的腐蚀。3列管外盐水中由于离子电位差异对管材发生电化学腐蚀和

3、点腐蚀。4列管与管板焊接处的应力腐蚀。5使用时间较长,并未进行耐压试验,使腐蚀现象未能在明显腐蚀和腐蚀穿孔前及时发现。1992年和2004年1月该液氯冷冻岗位的氨蒸发系统曾发生泄漏,造成大量的氨进入盐水,生成了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导致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进入液氯系统,生成并大量富集具有急剧危险性的三氯化氮爆炸物,为16日演变为爆炸事故埋下了重大事故隐患。2三氯化氮富集到达爆炸浓度和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造成振动,引起三氯化氮爆炸。经调查证明,厂方现场处理人员未经指挥部同意,为加快氯气处理的速度,在对三氯化氮富集爆炸的危险性认识缺乏的情况下,急于求成,判定失误,凭借以

4、前操作处理经历,自行启动了事故氯处理装置,对4号5号6号液氯储罐计量槽及1号2号3号汽化器进行抽吸处理。在抽吸经过中,事故氯处理装置水封处的三氯化氮因与空气接触和振动而首先发生爆炸,爆炸构成的宏大能量通过管道传递到液氯储罐内,搅动和振动了液氯储罐中的三氯化氮,导致4号5号6号液氯储罐内的三氯化氮爆炸。2.间接原因1压力容器设备管理混乱,设备技术档案资料不齐全,两台滤液气分离器未见任何技术和法定检验报告,发惹事故的冷凝器1996年3月投入使用后,一直到2001年1月才进行首检,没进行耐压试验。近两年无维修、保养、检查记录,致使设备腐蚀现象未能在明显腐蚀和腐蚀穿孔前及时发现。2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

5、到位。2004年2月12日,集团公司与该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以后,该厂按规定将目的责任分解到厂属各单位。3安全隐患整改催促检查不力。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对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力,该厂“2.14氯化氢泄漏事故后,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此作出了重要批示。为此,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和该厂固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没有认真从管理上查找事故的原因和总结教训,在责任追查上采取以经济处罚代替行政处分,因此没有让有关责任人员从中汲取事故的深入教训,整改的措施不到位,催促检查力度也不够,以致于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整改。“2.14事故后,本应增添盐酸合成尾气和四氯化碳尾气的监控系统,但

6、直到“4.16事故发生时都尚未配备。4对三氯化氮爆炸的机理和条件研究不成熟,相关安全技术规定不完善。有关专家在(关于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原因分析报告的意见)中指出:“目前,国内对三氯化氮爆炸的机理、爆炸的条件缺乏相关技术资料,对怎样避免三氯化氮爆炸的相关安全技术标准尚不够完善,“因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泄漏到液氯系统,导致爆炸的事故在我国尚属首例。这表明此次事故对三氯化氮的处理方面,确实存在在很大程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这次事故是目前氯碱行业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预测、没有先例的事故,人为因素不占主导作用。同时,全国氯碱行业尚无对氯化钙盐水中铵含量定期分析的规定,该厂氯化钙盐水是多年年来从未更换和检测,造成盐水中的铵不断富集,为生成大量的三氯化氮创造了条件,并为爆炸的发生留下了重大的隐患。此页面能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适宜正文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培训材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