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奥数思维训练全集_1.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9020108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奥数思维训练全集_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五年级奥数思维训练全集_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奥数思维训练全集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奥数思维训练全集_1.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五年级奥数思维训练全集小学五年级奥数思维训练全集第一周平均数一)专题简析: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例: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一箱苹果多少个?分析: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6(个;:箱桃+1箱梨+1箱橘子=3=(个:1箱苹果+1箱桃=2=7个)由、可知:1箱苹果比1箱桃多261=1(个),再根据等式,用和差关系求出:1箱桃有74-18)=8(个),箱苹果有288=4(个.试一试:甲、乙、

2、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例2: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假如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变成了3.被改的数原来是多少?分析:原来三个数的和是23=6,后来三个数的和是3=9,9比6多出了3,是由于把那个数改成了。因而,原来的数应该是3=1。试一试2:有五个数,平均数是。假如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那么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8.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例3:五一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经重新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是9。7分,五一班有多少

3、名同学?分析:98分比89分多分。多算分就能使全班平均每人的成绩上升91.791=0.2(分。9里面包含有几个,五一班就有几名同学。试一试3:某班的一次测验,平均成绩是1.分。复查时发现把张静的9分误看作97分计算,经重新计算,该班平均成绩是91.分。全班有多少同学?专题二平均数二)专题简析: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例:小明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4分,这次要考10分,才能把平均成绩提高到86分。问这是他第几次测验?分析:每次应多考:86-84=2分。100分比6分多14分,4里面有7个2分,所以,前面已经测验了7次,这是第8次测验.试一试1:一位同学在期

4、中测验中,除了数学外,其它几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分,假如数学算在内,平均每门95分。已知他数学得了00分,问这位同学一共考了多少门功课?例2:小亮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自然五科的平均成绩是89分,政治、数学两科平均915分,政治、英语两科平均8分,语文、英语两科平均分8分,英语比语文多10分。小亮的各科成绩是多少分?分析:由于语文、英语两科平均分84分,即语文英语=168分,而英语比语文多0分,即英语语文10分,所以,语文:(6107分,英语是9分。又由于政治、英语两科平均86分,所以政治是6289=3分;而政治、数学两科平均分91.分,数学:91.2310分;最后根据五科的平

5、均成绩是8分可知,自然:895-(9+83+04分。试一试2: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86,乙、丙两数的平均数是7。乙数是多少?甲、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例:两地相距6千米,一艘汽艇顺水行全程需要10小时,已知这条河的水流速度为每小时6千米。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分析:用往返的路程除以往返所用的时间就等于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顺水速度=36010=3千米是,顺水速度=汽艇的静水速度与水流速度的和,所以,静水速度是366=30(千米)。而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所以汽艇的逆水速度是3-24千米)。逆水行全程时所用时间是36215(小时,往返的平均速度是

6、602(0158.8(千米.试一试3:一艘客轮从甲港驶向乙港,全程要行165千米.已知客轮的静水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水速每小时3千米。如今正好是顺流而行,行全程需要几小时?例4:幼儿园小班的20个小朋友和大班的30个小朋友一起分饼干,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分1块,大班的小朋友每人比大、小班小朋友的平均数多2块.求一共分掉多少块饼干?分析:只要知道了大、小班小朋友分得的平均数,再乘30+20)人就能求出饼干的总块数。由于大班的小朋友每人比大、小班小朋友的平均数多2块,30个小朋友一共多20=0块),这6块平均分给20个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可得020=3(块.因而,大、小班小朋友分得平均块数是0+3=13

7、块。一共分掉1(32)65块.试一试4:两组同学跳绳,第一组有25人,平均每人跳8下;第二组有2人,平均每人比两组同学跳的平均数多5下,两组同学平均每人跳几下?例5:王强从A地到B地,先骑自行车行完全程的一半,每小时行1k。剩下的步行,每小时走4km。王强行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km?分析:求行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应该用全程除以行全程所用的时间。由于题中没有告诉我们A地到B地间的路程,我们能够设全程为24k可以以设其他数,这样,就能够算出行全程所用的时间是1212+244小时,再用244就能得到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6k。试一试5:运发动进行长跑训练,他在前一半路程中每分钟跑10米,后一

8、半路程中每分钟跑1米。求他在整个长跑中的平均速度。第讲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专题简析:长方形的周长长+宽,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外表上看起来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图形的周长,需灵敏应用已学知识,把握转化的考虑方法,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标准的图形,以便计算它们的周长.例1:有张同样大小的纸如下列图a重叠着,每张纸都是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重叠的部分为边长的一半,求重叠后图形的周长。分析:根据题意,我们能够把每个正方形的边长的一半同时向左、右、上、下平移(如图,转化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和原来5个小正方形重叠后的图形的周长相等.因而,所求周长是4=厘米。试一试1:下列图由8个边长都是2厘米的正

9、方形组成,求这个图形的周长.例:一块长方形木板,沿着它的长度不同的两条边各截去厘米,截掉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如今这块木板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分析:把截掉的192平方厘米分成A、B、三块如图,其中AB的面积是19-476平方厘米。把A和B移到一起拼成一个宽厘米的长方形,而此长方形的长就是这块木板剩下部分的周长的一半。17644厘米,如今这块木板的周长是4=8(厘米.试一试2:有一个长方形,假如长减少4米,宽减少米,面积就比原来减少44平方米,且剩下部分正好是一个正方形。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例已知下列图中,甲是正方形,乙是长方形,整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分析:从图中能够看出,整个图形的周长由六条线段围

10、成,其中三条横着,三条竖着。三条横着的线段和是(a+b)2,三条竖着的线段和是b。所以,整个图形的周长是abb2,即2a+4b。试一试3:有一张长0厘米,宽3厘米的硬纸板,在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后准备做一个长方体纸盒,求被剪后硬纸板的周长。例4:如下列图,阴影部分是正方形,DF=6厘米,AB=厘米,求最大的长方形的周长。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最大长方形的宽就是正方形的边长。由于BCF,F=DE,所以,ABCCFAB+FE+96=1(厘米,这正好是最大长方形周长的一半。因而,最大长方形的周长是62=3厘米)。试一试5:下面三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剪去阴影部分的面积也相等,求原来正方形的

11、周长发生了什么变化?单位:厘米专题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专题简析: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当已知条件比拟隐蔽、图形比拟复杂、不能简单地用公式直接求出面积的题目时。要利用“割补、“平移、“旋转等方法,使复杂的问题转化为普通的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问题,进而正确解答.例:已知大正方形比小正方形边长多2厘米,大正方形比小正方形的面积大4平方厘米。求大、小正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分析:从图中能够看出,大正方形的面积比小正方形的面积大出的40平方厘米,能够分成三部分,其中A和B的面积相等.因而,用40平方厘米减去阴影部分的面积,再除以就能得到长方形和的面积,再用A或B的面积除以2

12、就是小正方形的边长.求到了小正方形的边长,计算大、小正方形的面积就非常简单了.试一试1:有一块长方形草地,长20米,宽5米。在它的四周向外筑一条宽2米的小路,求小路的面积.例2:一个大长方形被两条平行于它的两条边的线段分成四个较小的长方形,其中三个长方形的面积如下列图所求,求第四个长方形的面积。分析:由于EC=6,DEE=5,把两个式子相乘ACEDEEB=356,而CE=14,所以AD=35614=1。试一试2:下列图一个长方形被分成四个小长方形,其中三个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24平方厘米、3平方厘米和32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例3:把0分米长的线段分成两段,并且在每一段上作一正方形,已知两

13、个正方形的面积相差40平方分米,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分析:我们能够把小正方形移至大正方形里面进行分析。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差40平方分米就是图中的A和B两部分,如图.假如把B移到原来小正方形的上面,不难看出,A和正好组成一个长方形,此长方形的面积是4平方分米,长20分米,宽是4020=分米),即大、小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相差2分米。因而,大正方形的边长就是20+2=1(分米,面积是11=12平方分米试一试:有一个正方形草坪,沿草坪四周向外修建一米宽的小路,路面面积是80平方米。求草坪的面积。例4:有一个正方形AC如下列图,请把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扩大1倍,并画出来.分析:由于不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和

14、面积,所以,也没有办法计算出所画正方形的边长或面积。我们能够利用两个正方形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正方形的四条边为准,分别作出4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中虚线部分,显然,虚线表示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原正方形面积的2倍.试一试4:四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和一个小正方形组成了一个大正方形,假如大、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4m2和,求其中一个长方形的宽。例5:有一个周长是72厘米的长方形,它是由三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拼成的.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分析: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原正方形边长的8倍,正方形的边长为2=(厘米,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98平方厘米。试一试5:五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

15、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求每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专题五尾数和余数专题简析:自然数末位的数字称为自然数的尾数;除法中,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积的差叫做余数。尾数和余数在运算时是有规律可寻的,利用这种规律能解决一些看起来无从下手的问题。例题1:写出除213后余的全部两位数。分析:由于213=210+,把20分解质因数:20=37,所以,符号题目要求的两位数有25=1,27=4,3=15,3721,7=35,35=30,2372,一共有7个两位数:10、14、15、21、35、3、42。试一试1:18除以一个两位数后余数是3,合适条件的两位数有哪些?例题2:1)5122521

16、0个25积的尾数是几?(2)211)(12600个2126积的尾数是几?分析:1由于个位5乘5,积的个位仍然是5,所以不管多少个125相乘,个位还是5;每个括号里21乘6积的个位是6。由于个位乘,积的个位仍然是6,所以不管多少个(216连乘,积的个位还是6。试一试2:1.51515.20个5积的尾数是几?(126262631210个(263)积的尾数是几?例题3:9991个9积的个位数是几?分析:我们在计算乘法时会发现:对“积的个位有影响的是“因数中的个位,只要找到“个位乘个位时积的变化规律就能够了。因数中个位的数量积的个位个992个913个9积的尾数以“9、1两个数字在不断重复出现。51=2

17、51,余数是1,讲明51个9本乘积的个位是9.试一试3:12424242401个4,积的尾数是多少?(213989,积的尾数是多少?(提示:任何数和0相乘积都是0)例题4:把7化成小数,那么小数点后面第00位上的数字是多少?分析:由于170。14287147,化成的小数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循环节“4285共有6个数字。由于06=64,所以,小数点后面的第00位是第个循环节的第4个数字,是8。试一试4:把1/1化成小数,求小数点后面第201位上的数字.专题六一般应用题(一专题简析: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1能够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出所求问题(综合法);2能够从问题出发,找出必须的两个条件(分析法

18、。实际解时,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灵敏运用这两种方法。例1:某车间按计划天天应加工50个零件,实际天天加工5个零件。这样,不仅提早天完成原计划加工零件的任务,而且还多加工了20个零件。这个车间实际加工了多少个零件?分析:假如按原计划的天数加工,加工的零件就会比原计划多5312=288(个.为什么会多加工288个呢?是由于天天多加工了5650=6(个。因而,原计划加工的天数是286=8天),实际加工了54812520个)零件.试一试1:小明骑车上学,原计划每分钟行20米,正好准时到达学校,有一天因下雨,他每分钟只能行120米,结果迟到了5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远?例2:甲、乙二人加工零件。甲比乙天天

19、多加工6个零件,乙中途停了1天没有加工。4天后,乙所加工的零件个数正好是甲的一半。这时两人各加工了多少个零件?分析:甲工作了40天,而乙停止了1天没有加工,乙只加工了2天,所以他加工的零件正好是甲的一半,也就是甲20天加工的零件和乙25天加工的零件同样多。由于甲天天比乙多加工6个,20天一共多加工620=20个).这120个零件相当于乙5205天)加工的个数,乙天天加工0(20=24(个。乙一共加工了24250个),甲一共加工了602100个试一试2:甲、乙二人加工一批帽子,甲天天比乙多加工10个。途中乙因事休息了5天,20天后,甲加工的帽子正好是乙加工的2倍,这时两人各加工帽子多少个?例3:

20、服装厂要加工一批上衣,原计划20天完成任务.实际天天比计划多加工60件,照这样做了15天,就超过原计划件数50件。原计划加工上衣多少件?分析:由于天天比计划多加工6件,1天就比原计划的5天多加工5=90(件,这时已超过计划件数0件,0件中去掉这3件,剩下的件数就是原计划20-15天中的工作量。所以,原计划天天加工上衣(00502015=10件,原计划加工110=2200件)。试一试3: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原计划10小时到达。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行1千米,行了8小时后,发现已超过乙2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4:王师傅原计划天天做60个零件,实际天天比原计划多做个,结果提早5在完成任务。

21、王师傅一共做了多少个零件?分析:按实际做法再做5天,就会超产60+20)5=400个.为什么会超产00个呢?是由于天天多生产了20个,400里面有几个2,就是原计划生产几天.40020(天),因而,王师傅一共做了6020=1200(个零件。试一试4:造纸厂生产一批纸,计划天天生产。吨,实际天天比原计划多生产15吨,结果提早2.5天完成了任务。实际用了多少天?主题七一般应用题(二专题简析:较复杂的一般应用题,往往具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但是,再复杂的应用题都能够通过“转化向基本的问题靠拢。因而,我们在解答一般应用题时要擅长分析,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进而正确解答。例1:工程队要铺设

22、一段地下排水管道,用长管子铺需要25根,用短管子铺需要3根.已知这两种管子的长相差2米,这段排水管道长多少米?分析:由于每根长管子比每根短管子长2米,25根长管子就比25根短管子长50米。而这50米就相当于2)根短管子的长度。因而,每根短管子的长度就是503525)=5米),这段排水管道的长度应是535=175米.试一试:一班的小朋友在操场上做游戏,每组人.玩了一会儿,他们觉得每组人数太少便重新分组,正好每组人,这样比原来减少了组.参加游戏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例2:甲、乙、丙三人拿出同样多的钱买一批苹果,分配时甲、乙都比丙多拿4千克。结帐时,甲和乙都要付给丙2元,每千克苹果多少元?分析:三人

23、拿同样多的钱买苹果应该分得同样多的苹果.2423=1千克,也就是丙少拿16千克苹果,所以得到242=元。每千克苹果是4816=3元.试一试2:春游时小明和小军拿出同样多的钱买了6个面包,中午发现小红没有带食品,结果三人平均分了这些面包,而小红分别给了小明和小军各。元钱。每个面包多少元?例3:甲城有17吨货物要跑一趟运到乙城。大卡车的载重量是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吨,大、小卡车跑一趟的耗油量分别是10升和升。用多少辆大卡车和小卡车来运输时耗油最少?分析:大汽车一次运吨,耗油升,平均运1吨货耗油052升;小汽车一次运2吨,耗油5升,平均运1吨货耗油52。5(升。显然,为耗油量最少应该尽可能用大卡车。

24、775=35辆2吨,余下的吨正好用小卡车运。因而,用35辆大汽车和1辆小汽车运耗油量最少。试一试3:用元钱买4分、8分、1角的邮票共张,那么最多能够买1角的邮票多少张?例4:有一栋居民楼,每家都订份不同的报纸,该居民楼共订了三种报纸,其中北京日报34份,江海晚报30份,电视报22份。那么订江海晚报和电视报的共有多少家?分析:这栋楼共订报纸+302=份,由于每家都订2份不同的报纸,所以一共有82=43家。在这43家居民中,有家订了北京日报,剩下的9家居民一定是订了江海晚报和电视报.试一试4:五1)班全体同学每人带个不同的水果去慰问当兵的人叔叔,全班共带了三种水果,其中苹果4个,梨32个,桔子26

25、个。那么,带梨和桔子的有多少个同学?例5:一艘轮船发生漏水事故,立即安装两台抽水机向外抽水,此时已进水00桶。一台抽水机每分钟抽水18桶,另一台每分钟抽水桶,50分钟把水抽完.每分钟进水多少桶?分析:50分钟内,两台抽水机一共能抽水181450=160(桶。1600桶水中,有0桶是开场抽之前就漏进的,另800桶是50分钟又漏进的,因而,每分钟漏进水8000=1桶。试一试5:一个水池能装8吨水,水池里装有一个进水管和一个出水管。两管齐开,20分钟能把一池水放完.已知进水管每分钟往池里进水.8吨,求出水管每分钟放水多少吨?专题八一般应用题三专题简析:解答一般应用题时,能够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弄清

26、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的途径;3,拟定解答计划,列出算式,算出得数;4,检验解答方法能否合理,结果能否正确,最后写出答案。例1:甲、乙两工人生产同样的零件,原计划天天共生产700个。由于改良技术,甲天天多生产10个,乙的日产量提高了倍,这样二人一天共生产1020个。甲、乙原计划天天各生产多少个零件?分析:二人实际天天比原计划多生产102700=3(个)。这30个零件中,有00个是甲多生产的,那么300=220个)就是乙日产量的1倍,即乙原来的日产量,甲原来天天生产0020=80(个)。试一试1:甲、乙两人生产同样的零件,原计划天天共生产8个

27、。由于更换了机器,甲天天多做40个,乙天天生产的是原来的4倍,这样二人一天共生产零件个。甲、乙原计划天天各生产多少个零件?例2:把一根竹竿插入水底,竹竿湿了40厘米,然后将竹竿倒转过来插入水底,这时,竹竿湿的部分比它的一半长厘米.求竹竿的长.分析:由于竹竿先插了一次,湿了0厘米,倒转过来再插一次又湿了40厘米,所以湿了的部分是02=80(厘米)。这时,湿的部分比它的一半长13厘米,讲明竹竿的长度是8032=34厘米。试一试2:有一根铁丝,截去一半多10厘米,剩下的部分正好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框架。这根铁丝原来长多少厘米?例3:将一根电线截成15段。一部分每段长8米,另一部分每段长5

28、米。长米的总长度比长米的总长度多3米。这根铁丝全长多少米?分析:设这5段中有X段是8米长的,则有(15X段是5米长的.然后根据“8米的总长度比5米的总长度多3米列出方程,并进行解答。试一试:食堂里买来5袋大米和面粉,每袋大米2千克,每袋面粉1千克.已知买回的大米比面粉多65千克,求买回大米、面粉各多少千克?例4:甲、乙两名工人加工一批零件,甲先花去2.5小时改装机器,因而前4小时甲比乙少做400个零件。又同时加工4小时后,甲总共加工的零件反而比乙多4200个。甲、乙每小时各加工零件多少个?分析:(在后小时内,甲一共比乙多加工了4200+00=460个零件,甲每小时比乙多加工46004=1150

29、个零件。2)在前小时内,甲实际只加工了.=1.小时,甲。5小时比乙15小时应多做501.51725个零件,因而,1725+40=2125个零件就是乙.5小时的工作量,即乙每小时加工125.5=85个,甲每小时加工8501150=2个.试一试4:师徒二人生产同一种零件,徒弟比师傅早2小时开工,当师傅生产了2小时后,发现本人比徒弟少做0个零件。二人又生产了2小时,师傅反而比徒弟多生产了10个.师傅每小时生产多少个零件?例5:加工一批零件,单给甲加工需1小时,单给乙加工需8小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少做3个零件,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分析:由于甲每小时比乙少做3个零件,8小时就比乙少做3=24个零件,所

30、以,2个零件就是甲18小时的工作量.甲每小时加工24108)12(个),这批零件一共有12102个.试一试5:快、慢两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行完全程快车只用了4小时,而慢车用了6。5小时。已知快车每小时比慢车多行2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专题九:周期问题专题简析:周期问题是指事物在运动变化的发展经过中,某些特征循环往复出现,其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做周期。周期问题解答步骤和技巧(1先确定1个周期里有几个对象。总数周期里的对象数=周期数余数3没有余数最后1个对象就是周期里的最后1个对象。有余数,余几最后1个对象就是周期里的第几个对象。例题1:将奇数如下列图排列,各列分别用A、B、C、

31、D、E为代表,问:20所在的列以哪个字母为代表?ABCDE157151311911921212927分析:这列数按每8个数一组有规律排列着.201是这一列数中的第10个数,1001121,即21是这列数中第6组的第一个数,所以它所在的那一列是以字母为代表的。试一试2:把自然数按下列规律排列,865排在哪一列?ABC12364789110例题:2:88800个87,当商是整数时,余数是几?分析:从竖式中能够看出,被除数除以7,每次除得的余数以1、6、5、2、0不断重复出现。我们能够用100除以6,观察余数就知道所求问题了。106=16余数是4讲明当商是整数时,余数是1、6、2、0中的第4个数,即

32、5。试一试:444100个6当商是整数时,余数是几?专题十盈亏问题专题简析:盈亏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盈亏)两次所分之差=人数;还有一些非标准的盈亏问题,它们被分为四类:1,两盈:两次分配都有多余;,两缺乏:两次分配都不够;3,盈适足:一次分配有余,一次分配够分;,缺乏适足:一次分配不够,一次分配正好。一些非标准的盈亏问题都是由标准的盈亏问题演变过来的。解题时我们能够记住:,“两亏问题的数量关系是:两次亏数的差两次分得的差=介入分配对象总数;,“两盈问题的数量关系是:两次盈数的差两次分得的差介入分配对象总数;3,“一盈一亏问题的数量关系是:盈与亏的和两次分得的差=介入分配对象总数.例1:某校乒乓球队有若干名学生,假如少一名女生,增加一名男生,则男生为总数的一半;假如少一名男生,增加一名女生,则男生为女生人数的一半。乒乓球队共有多少名学生?分析:1)由“少一个女生,增加一个男生,则男生为总人数的一半可知:女生比男生多2人;2)“少一个男生,增加一个女生后,女生就比男生多24人,这时男生为女生人数的一半,即如今女生有42=人。原来女生有8-1=7人,男生有-=人,共有7+=12人。试一试1:操场上有两堆货物,假如甲堆增加0吨,乙堆增加25吨,则两堆货物一样重;苦甲、乙两堆各运走5吨,剩下的乙堆正好是甲堆的倍。两堆货物一共有多少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培训材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